從0實習經歷到拿下大廠實習Offer,給你講點真話

我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擔任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指導的校外導師已經第6年。
今天,我和兩位實習生一起到騰訊見一位老同事和一位實習生,在面試期間,我給這位同學做了一些指導,最終他獲得了這次難得的實習機會。
後來,我才知道,他的第一輪面試官,是我在微信上的一位素未謀面的騰訊老同事,我們以前有過交流,沒有見過面,後來因為朋友圈點贊而互相知道和這位同學的關係,世界真的很小。
這位同學在面試之後,我讓他寫了一份詳細的覆盤總結,沒有經過他的同意,不好發出來,這裡用一個第三方視角對這份覆盤做一個解讀,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和麵試準備,可以在文末聯絡我,邀請你進入職場精進交流群。
在讀完這位同學詳實的面試覆盤後,我有些感動,也有些欣慰。作為一位帶過無數實習生的產品總監,我很清楚,“從0到1”的第一步有多難,也很清楚,在每一個閃閃發光的Offer背後,有多少次的懷疑、自省和堅持。今天,我希望從我的角度出發,拆解他成功的底層邏輯,也給更多還在求職路上的年輕人一些實用建議。

一、從空白簡歷到實習Offer:不是奇蹟,是充分準備

這位同學在面試前,沒有相關正式的實習,只有一些課程專案,但他意識到簡歷意識”是大學生職業發展重要的第0步。
“每做一件事之前,先問問自己,這對我的簡歷有沒有幫助?”
這句話很簡單,卻極其重要。太多學生在大學做了無數“努力”,卻很少做“積累簡歷價值”的努力。簡歷不是等你大四投遞時倉促整理,而應該在大二、大三時就有意識地“規劃經歷、積累亮點、打磨故事”。
第0點.這裡要多講一嘴第0點,就是腦子裡要有一個簡歷的概念。很多人覺得大學是在虛度光陰,畢業後發現簡歷空空如也,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腦子裡沒有簡歷的概念,所以做了一些對未來幫助不大的事情。其實一開始我也是,直到大二模擬面試的時候,也是發現簡歷空空一片,這才開始告訴自己,在大三這一年,我做事情前都要想想,這個對我的簡歷和未來有沒有幫助,有了這樣的簡歷概念,才能有的放矢,明白自己想要什麼,要怎麼做,也能一定程度上確定你想要去的崗位,擁有簡歷意識是大學生不虛度光陰,邁向職場的第零步。
這是一個意識覺醒的過程。你不是在寫簡歷,而是在設計人生樣本。
以終為始地倒推每一步經歷,是優秀求職者的共通特質。
我認為,簡歷意識,從你踏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就開始考慮了,大一下學期,就準備一份“未來簡歷”,這是一個大三時候的目標狀態。

二、從模糊到精準:用AI做職業規劃和麵試教練

AI時代,需要與時俱進,這位同學提到,他將崗位JD和自己的簡歷輸入AI,讓AI模擬面試、發現匹配點。這是一個令人驚喜的“AI使用正規化”。
  • 讀懂JD = 拆解崗位需求 + 明確關鍵詞 + 對映到自身經歷
  • AI輔助 = 面試官模擬 + 自我打磨反饋 + 強化遷移思維
面試不是背稿,而是一次“價值對齊”。你需要讓面試官看到:“我雖然沒經驗,但我知道你要什麼,我能補得上。”

三、從“專案講故事”到“崗位價值表達”

很多學生在介紹專案時只講流程,不講“可遷移價值”。這位同學做得很好:用一個專案適配多個崗位、解釋多種價值。
比如:
  • 面雲產品 → 專案中的“預測效率”可應用於“算力預測”;
  • 面使用者運營 → 同樣模型可用於“客戶流失預警”。
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能為這個崗位做什麼。 會講“遷移價值”的學生,才是真的在“從學習走向職業”。

四、從答題者到“共創者”:高階溝通的體現

他在面試中提到每次回答問題後,會主動補充“未來我會如何最佳化”“我學到了什麼”,這正是面試中稀缺的高階能力:
不只複述過去,還能連線未來。
這不是臨場發揮,而是結構化表達能力的體現。這種“反思 + 前瞻”的結構,極具加分效果。

五、從“無經驗”到“有亮點”:識別並放大身邊的“半成品經驗”

他的課程專案雖非正式實習,但流程完整,有使用者調研、功能設計、團隊協作、測試上線,幾乎是一個輕量的產品閉環。他將其拆解後放入簡歷,甚至模擬寫了“類似PRD”的內容。
  • 正式實習少?那就把“課程專案”做實、做深、做亮。
  • “身邊的工作”其實無處不在,關鍵是你能不能識別、提煉、表達出來。
你不是缺經歷,而是缺“經驗提煉能力”。

六、技術題、HR面、反問:別掉以輕心的三個細節環節

  1. 技術題 → 思路為王,講清楚你的邏輯路徑;
  2. HR面 → 職業規劃、地點意願、個人亮點等,別當閒聊,一樣重要;
  3. 反問環節 → 不要敷衍,問出“崗位認知”和“成長渴望”。
面試必須認真溝通的問題:
  • 這個崗位最看重的能力有哪些?
  • 有沒有完整參與從0到1產品的機會?
  • 日常工作中我可以參與哪些關鍵流程?
  • 團隊內部協作方式是怎樣的?
反問環節既是你展示“深度和主動性”的舞臺,也是你與崗位“雙向奔赴”的機會。

七、給準備實習的你幾點建議

最後,我想站在一個面試官和導師的雙重身份上,說幾句實在話:
  1. 簡歷意識從大一開始,越早越主動
  2. 用AI做你的職業教練和模擬官,節省大量試錯時間
  3. 經歷不怕少,怕你不會講,會講就能發光
  4. 不是求“進大廠”,而是“能為大廠解決什麼問題”
  5. 一份適配崗位的自我介紹,勝過千篇一律的模板化背誦

寫在最後

這位同學的故事沒有多麼戲劇性,但它代表了無數普通大學生努力改變命運的真實寫照。沒有“天賦異稟”,只有“步步為營”;沒有“完美履歷”,只有“用心準備”。
期待更多看到這篇文章的同學,也能在人生的第一場職場征途中,堅定地走好這一步。
祝大家心想事成,真的,需要想,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看見,才能做到。

我建立了職業發展規劃的探討交流微信群,有興趣加群的朋友,歡迎一起學習和成長,歡迎加我V:blueslan2009,一起探索精進。
=======================
公眾號:BLUES,持續更新了12年的原創公眾號,作者蘭軍,有20多年豐富的職場經歷,連續創業者,AI領域探索者與實踐者,AI落地企業諮詢顧問。歷任騰訊高階產品經理、YY語音高階經理、迅雷產品總監等職位,2016年創辦深圳梅沙科技。公眾號100多篇文章寫職業發展、企業管理等內容,一起洞察職場與人生,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