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四月,春暖花開的季節,不僅是大自然復甦的時刻,也是食慾最旺盛的時候。老漁民常說,每年四月,魚類進入了最鮮美的時節,正是養生食補的好時機。
特別是下面這3種魚,營養豐富,味美鮮香,常吃對身體大有裨益。這些魚類不僅有著鮮美的口感,還富含豐富的DHA/EPA、蛋白質、礦物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的滋補和保養有著獨特的功效。

1. 鱸魚–生炒鱸魚
2. 土鯽魚–鯽魚黑豆湯
3. 桂魚(鱖魚)–松鼠桂魚
春季鱸魚洄游產卵,肉質細嫩,魚籽飽滿,富含DHA/EPA,補腦益智。



生炒鱸魚是一道令人回味無窮的佳餚。搭配青紅椒、姜、蔥等食材,簡單的組合卻碰撞出驚豔的味覺體驗。煎至兩面金黃的魚肉,外焦裡嫩,散發著誘人的香氣,與炒香的青紅椒、姜、蔥相互映襯,色澤誘人。

食 材
食材:鱸魚1條,青紅椒適量,姜適量,蔥適量,生抽2勺,料酒1勺,胡椒粉半勺,鹽半勺,玉米澱粉2勺
做 法
1. 鱸魚對半切開,再切小段洗乾淨,加入2勺生抽,1勺料酒,半勺胡椒粉和鹽,抓勻醃製十分鐘。

2. 醃好的鱸魚加入2勺玉米澱粉拌勻,準備青紅椒圈,薑絲,蔥段。

3. 起鍋油熱放入鱸魚肉片先朝下煎定型,翻面煎至兩面金黃。

4. 放薑絲炒香,放青紅椒炒香,放入蔥段炒香即可!

嘗上一口,魚肉的嫩滑口感在舌尖散開,香辣的味道恰到好處,不僅刺激著味蕾,還十分下飯。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對這道菜喜愛有加,常常上桌便被一掃而光。

春季鯽魚產卵前體肥籽多,湯鮮味濃,含優質蛋白、鈣、磷,催乳滋補。



俗話說 “一秋腎三虛”,這款湯就是專為補腎健脾而打造。其中,鯽魚溫補脾胃、消水腫,肉質細嫩滋補;黑豆堪稱 “腎之豆”,專補腎陰還能排水;紅棗養血安神、補中益氣;山藥入脾、肺、腎經,補脾、肺、腎氣;陳皮健脾。多種食材相輔相成,讓這道湯成為全家老少皆宜的養生佳品。

食 材
食材:鯽魚1條,黑豆30g,淮山300g,紅棗6顆,陳皮1塊,姜少許
做 法
1. 準備好食材,紅棗提前去核。

2. 鯽魚和姜一起下鍋,煎兩面金黃,黑豆乾鍋炒一下。

3. 所有食材放入鍋裡,加入適量清水,開始燉煮。

4. 水燒開後,轉小火煲1小時左右,出鍋加鹽調味即可。

湯水清甜可口,不腥不油膩,一年四季都適合煲來喝。無論是腎氣不足導致夜尿多、腰痛的人群,還是備孕、孕期、哺乳期的姐妹,亦或是生長緩慢的小朋友,都能從這碗湯中受益 。

小貼士:黑豆炒過煲湯沒那麼脹氣,更易煲爛
春季桂魚油脂分佈均勻,肉質細嫩無小刺,高蛋白,含B族維生素,易消化。



松鼠桂魚是一道極具歷史文化底蘊的蘇幫名菜。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在蘇州松鶴樓用餐,廚師得知皇帝駕臨,特意將鯉魚精心烹製。因鯉魚在民間有 “龍” 的象徵,為避皇家忌諱,廚師將魚改刀,炸制後呈松鼠狀,澆上糖醋汁,乾隆品嚐後讚不絕口,從此這道菜便聲名遠揚。隨著時間推移,鯉魚逐漸被肉質更為鮮嫩的桂魚替代,松鼠桂魚的做法也愈發精細。

食 材
食材:桂魚1條,豌豆1把,松子1把,蛋黃1個,鹽2勺,油適量,玉米澱粉1碗,番茄醬50克,料酒2勺,蔥1把,姜1把,醋20克,清水1碗,細砂糖60克
做 法
1. 準備材料,桂魚清洗乾淨備用,豌豆需要焯水焯熟。魚頭切開,沿著背部片開,去掉魚骨。剩餘兩片魚肉,尾部不切斷。橫豎切花刀,記得別切斷哦。

2. 清洗乾淨後,放入碗裡,加蔥姜料酒2勺,去腥。放上蔥薑絲,拌勻醃製5分鐘。

3. 挑掉蔥薑絲,倒入1小勺鹽和一個雞蛋黃,抓勻醃製5分鐘。醃製好的魚均勻抹上玉米澱粉(生粉)。

4. 儘量抹勻,然後抖掉多餘的澱粉。

5. 不粘鍋加半鍋玉米油,大火燒熱,筷子放入會有密集小泡。將魚肉切花刀的兩面露出,下鍋炸至金黃。魚頭也要裹粉一起炸。

6. 魚肉炸好,撈出擺盤,不粘鍋加一點點玉米油,倒入番茄醬,細砂糖,炒到糖融化。加鹽1勺、清水一大碗,醯官醋20克,炒勻。

7. 2-3小勺澱粉加半碗清水攪勻成澱粉水,倒入,熬煮成濃稠湯汁。

8. 煮好的酸甜料汁,澆在炸好的魚肉上。

9. 撒上熟豌豆和松子仁裝飾,就搞定啦!

這道菜以桂魚為主料,搭配豌豆與松子,色澤金黃誘人,光是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酸酸甜甜的口感,融合了番茄醬的濃郁果香、醋的清爽和糖的甜蜜,彷彿奏響了一曲舌尖上的歡樂頌。這道菜不僅滿足味蕾,更因 “年年有餘” 的美好寓意,增添了一份喜慶與吉祥。

小貼士:
1、魚刺一定要片乾淨,成品吃著很方便。
2、魚肉切得均勻一些,炸出來比較好看哦!
3、澆汁的量不用特別多。
PS:圖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