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兩黨為“大而美”磨洋工16小時

全文2837,圖片7張,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文章首發於“有理兒有面”(youli-youmian),歡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
公眾號及其他平臺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參議院議事廳上演了一場現代政治奇觀——一群書記員輪番上陣,逐字逐句地宣讀著長達940頁的、被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
所謂“大而美”法案,是特朗普對他推出的一項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的簡化叫法,被看作是對其第一任期減稅政策的延續和升級,也是對拜登政府福利與支出等多個政策的調整,涉及了美國政治多個“敏感點”,包括大幅度削減稅率、新能源補貼和社會保障支出以及增加軍費和邊境安全支出。
這份法案長度僅略短於《指環王》三部曲的總篇幅,從當天下午16時開始,到次日上午8時才結束,整整16個小時,堪稱罕見。

而這出冗長的“唸書秀”是美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民主黨人舒默導演的。他此前不僅堅稱法案實際上將增加4萬億美元的聯邦赤字,6月28日還提前放話,稱民主黨將強制宣讀整份“大而美”法案。理由是要“知情立法”“透明政治”,但動機一目瞭然:拖時間,噁心政治死敵共和黨和特朗普,拖到共和黨設定的7月4日立法死線。
美國兩黨的明爭暗鬥、政治攻訐早不是什麼新聞。2010年,民主黨用這一招阻攔過共和黨的醫保法案;2013年,共和黨用同樣的方式還擊奧巴馬的移民改革。而這次民主黨玩出了新花樣,且做法極其罕見——他們不僅要求朗讀,還要求逐字逐句核對條款,直接把原本估算的12小時拖成16小時,把立法現場變成了政治折磨機。

為何要“拖”?

因為拖,是民主黨對共和黨的精準打擊。
民主黨這一手“拖字訣”,直插共和黨的命門。特朗普早早把7月4日定為最後期限,試圖將該法案作為美國“獨立日大禮包”擺上總統辦公桌,展示個人政績。
但這道政治煙花,在7月4日前要經歷朗讀、辯論、修正案投票和最終表決。民主黨看得清清楚楚:只要耗掉幾天,就能把共和黨的政治時間表撕成廢紙。於是,他們不慌不忙,乾脆搬出老招數——讓書記員逐字逐句宣讀長達940頁的法案。
而這只是個開始。
宣讀結束,才進入正菜——參議院要正式辯論。照規矩,最多20小時,雙方平分。民主黨樂得其所,要用滿10小時掀起一輪輪修正案風暴,把程式變成阻擊戰壕;而共和黨呢?他們只想趕緊結束,好騰出時間“送禮”,大機率會主動放棄部分辯論時間,乖乖交出“戰場”主導權。
為什麼?
因為他們知道,這份所謂的“國慶獻禮”,正被程式的泥沼一點點吞噬,再不搶時間,就只能給特朗普送上一張“空頭支票”。

可真正諷刺的是,美國參議院的制度設計,使得少數派哪怕只有一個人,也能透過程式手段讓整個立法流程陷入癱瘓,拖延可以成為戰略。而更有意思的是,共和黨雖握有53席多數,但連自己的日程都掌控不了。不是因為民主黨多強,而是因為共和黨自身分裂得像漏水的木桶,底下全是洞。
共和黨自我設定的死線——7月4日,把法案當成“國慶獻禮”送到特朗普案頭。聽起來正經八百,實際上卻陷入了一場自家陣營的“兄弟鬩牆”。
保守派的老炮們早已跳反,蘭德·保羅、湯姆·蒂利斯等人根本不買賬——他們反對用“聯邦債務換政治獻媚”,堅稱要對預算負責。這番“清流”立場,讓共和黨在參議院原本就不穩的53:47的席位優勢變成隨時可能傾覆的紙牌屋。
果不其然,在6月28日的程式性投票中,蒂利斯和另一名共和黨議員投下反對票,法案僅以51:49的尷尬票數勉強透過程式性投票。蒂利斯在投票後直言:“我無法支援一項讓我的選民失去醫保的法案。”更戲劇性的是,蒂利斯隨後宣佈放棄2026年連任競選,成為首位因反對法案而“自我犧牲”的共和黨參議員。
這場殉道式投票,不知是良知閃現,還是提前撤退的政治算計——但結果都一樣:共和黨內裂縫擺上了檯面。

當法案在國會血肉橫飛時,特朗普卻在白宮講臺上為了“大而美”法案極力辯護。6月27日,他在白宮講話中宣稱法案“不會動醫療補助一根寒毛”,包含“社保免稅條款”,並危言聳聽地聲稱“若法案不透過,全美將面臨68%的稅收暴漲”。這番言論第二天即被CNN刊文逐一駁斥。文章毫不客氣地指出:特朗普正在用赤裸裸的謊言,粉飾一部對民眾極為不利的國內法案。
CNN的報道稱:法案不僅砍掉數千億美元的醫療補助預算,更將使數以千萬計的美國人失去醫保保障;所謂“社保免稅”,不過是為期短暫的減稅伎倆,像廉價糖衣包裹的毒丸;至於那68%的“稅收末日”預測,則被國會預算辦公室和獨立稅務專家一口咬定為“徹頭徹尾的幻想”。

而面對媒體質疑,白宮的正式回應依然不敢為特朗普的具體說辭辯護,僅泛泛吹捧法案“利國利民”,連辯解都顯得敷衍心虛。這份答覆倒像是意外地承認了總統口中的內容根本站不住腳。
特朗普為何避重就輕?
因為他比誰都清楚,這項法案是一場豪賭,需要用吹牛安撫焦躁的中產。此前,美國媒體就批評該法案是“劫貧濟富”,減稅紅利主要流向富人,卻以削減低收入群體依賴的社會福利為代價。
特朗普宣稱“這是美國曆史上最重要的一項立法”時,語氣裡更像是在催眠自己——賭桌上的人,總要先相信自己手裡的爛牌能贏,才敢繼續往裡加註。
可問題是,吹再多牛,也掩蓋不了牌桌下的動盪。
就在馬斯克對特朗普“道歉”後的第17天,6月28日,他在社交平臺上狠狠投下一顆輿論炸彈,稱“法案會毀掉數百萬個工作崗位,把美國綁上債務的枷鎖”。
馬斯克還不忘最後一擊:“趕緊給你們的參議員、國會議員打電話——別讓美國破產成了必然!”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對該法案開炮——自5月眾議院版本透過以來,他就三番五次地站出來懟,直言“這完全是政府效率的災難”。
公眾對這項舉措也不買賬,因為為了支付減稅產生的鉅額成本,法案將縮減廣受歡迎的醫療與營養補助專案。昆尼皮亞克大學6月11日釋出的全國民調顯示,53%的註冊選民反對該法案,僅有27%表示支援,另有20%未表態;在獨立選民中,反對率高達57%,即便在共和黨內部,也只有67%的人支援,分裂跡象明顯。
儘管兩黨依舊在撕扯,這法案還是有戲透過。畢竟特朗普牢牢握著共和黨基本盤,7月4日這個“愛國”期限也成了法案的遮羞布。諷刺的是,該法案最激烈的批評者蘭德·保羅28日早上被目睹與特朗普一起打高爾夫球。
《今日美國》29日報道:“當參議院正在爭論是否開始就特朗普總統的鉅額法案進行辯論時,幾位關鍵的共和黨盟友在下午的部分時間裡陪總統在北弗吉尼亞州附近的俱樂部打高爾夫球。”而當天參議院正為是否審議該法案吵得不可開交。特朗普還順手重新整理了總統高爾夫紀錄,堪稱“美國史上最會揮杆的總統”。

這場16小時的宣讀,既是美國政治制度的葬禮進行曲,也是國會山權力遊戲的荒誕劇。兩黨的惡鬥,不過是分贓不均的表演。一個超級大國的政治疲憊暴露無遺。
對於華盛頓政客來說,這16個小時是一次消耗戰的舞臺表演;
對美式制度而言,是規則如何自我瓦解的操作演示;
而對於公眾來說,不過是一次現場版的“政治行為藝術”再現——拖時間、假認真、互相拆臺,高潮不靠內容,全靠熬夜。
無論結局如何,這部“宏大而美麗”的法案已在黨爭的拉鋸中支離破碎,成為特朗普第二任期內最諷刺的政治符號。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   揭   秘|   探   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