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國會控制力的關鍵考驗

西方媒體今天報道,特朗普在推動共和黨“大法案”過程中面臨黨內挑戰,這也是對他第二任期“實權”能力的一次關鍵考驗。下面是文章正文,發上來僅供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特朗普#美國國會#特朗普大法案
特朗普對國會控制力的關鍵考驗
華盛頓正在上演一場緊張的博弈:一邊則是特朗普的強力施壓。另一邊是共和黨內部各派別的據理力爭。
當前,眾議院正在審議一項特朗普推動的一攬子稅收與支出重大立法草案,俗稱“大法案”。該法案遭遇黨內多方掣肘:來自高稅州的共和黨議員認為該法案對地方減稅力度不夠,主張財政緊縮者認為削減赤字力度仍然不足,還有不少人則對其中的醫保改革內容心存疑慮。這些分歧不僅拖延了法案的推進,也可能暴露出特朗普權力侷限。
此前,特朗普曾多次在黨內衝突中佔上風——從成功保住眾議院議長約翰遜的職位,到推動臨時政府撥款法案透過,共和黨國會甚至在內閣人事、關稅政策以及行政架構調整上向他讓權。但這一次,“大法案”成為一次罕見的例外:這是共和黨政策技術官僚、委員會主席以及那些依靠關鍵選區維繫多數席位的議員們第一次真正有機會主導立法內容。
因此,儘管特朗普親自前往國會親自遊說,該法案的走向依然不明。約翰遜議長和特朗普希望能在本週末前完成表決,但多位議員並未買賬。來自紐約的共和黨眾議員加巴里諾就直言,特朗普在黨團會議上強硬施壓的舉動“並不明智”,反而讓法案透過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對特朗普而言,這是一場對他“二次執政”掌控力的極限測試。他歷經兩次彈劾、一次敗選,最終重新掌權,如今希望黨內議員摒棄自身利益考量,統一口徑支援這項具有象徵意義的立法。
至於各方爭議,特朗普並不打算細究。他認為,關於地方稅減免(SALT)的問題不該阻礙法案進展;醫保改革方面,只要是針對“浪費、欺詐和濫用”的改革他都支援;至於債務問題——在週二的會議上根本未被提及,一位共和黨眾議員透露,特朗普對赤字問題“隻字未提”。
特朗普甚至希望國會在這項法案中一併透過提高債務上限的條款,儘管這對於許多財政保守派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來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約翰·肯尼迪表示:“法案終歸會透過,只是形式和內容還難以預測。我也不知道自己最終是否會投贊成票,但我正在尋找投票的理由。你總不能什麼都不做,最終陷入癱瘓。”
特朗普在對眾議員的講話中表示,反正法案到了參議院肯定會被修改,與其拖延,不如先過關再說。“討論和談判的時間已經結束。”眾議院多數黨領袖斯卡利塞在一場活動上轉述了特朗普的話。但他也承認,“我們還有議員仍在堅持談判……如果讓他們如願,我們明年二月都別想投票。”
儘管如此,特朗普的說服力在眾議院仍具影響力,有些議員的立場開始動搖。但真正的難關恐怕還在參議院。2017年,參議院就曾擊敗了特朗普推動的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
“他確實是最有影響力的遊說者,無人能替代。”來自西弗吉尼亞州的共和黨參議員卡皮託如此評價特朗普。但她也指出,“參議員往往更為固執,也更有能力堅持自己的立場。畢竟,我們只有100人,而且不像眾議員那樣每兩年就要面對選舉壓力。”

特朗普最有力的論點:團結

在週二會議上,特朗普主打的論點是黨內必須團結一致。他希望透過把提高債務上限的條款寫入黨派法案,從而避免為民主黨提供施壓談判的機會。南達科他州的共和黨眾議員達斯蒂·約翰遜表示,這一主張確實打動了不少人。但要說是否能讓法案同時在眾議院和參議院順利透過?仍是未知數。
肯塔基州的蘭德·保羅被視為參議院最堅定的反對者,他明確表示,如果將債務上限條款刪除,他就會投贊成票。
在會上,特朗普一邊拿一些持反對意見的議員開玩笑,一邊勸他們放下堅持,展現黨內團結。儘管他點名調侃了紐約的邁克·勞勒和肯塔基的托馬斯·馬西,但他的輕鬆語氣反而贏得了一些好感,比如田納西州的伯切特就在會後表示自己“更傾向於支援法案”。
不過,對於像醫保這樣棘手的問題,細節的模糊仍讓不少議員難以作出決定。當前法案規定部分受益人需繳納共付費用,還要限制一些州透過“提供者稅”來增加聯邦分攤比例的做法。
白宮方面未直接回應這些條款,但表示特朗普的核心訴求是三點:增加就業要求、禁止無證移民享受醫保,以及打擊浪費與欺詐。但“浪費、欺詐和濫用”這個模糊定義,在不同議員眼中意義各異。緬因州的共和黨參議員蘇珊·柯林斯就認為,當前法案的內容已經超出了特朗普所說的範圍。
而伯切特則認為,削減聯邦醫保支出的內容仍“在談判桌上”;自由黨團主席安迪·哈里斯也透露,特朗普對進一步修改並不反對。
這些表態與共和黨高層的統一口徑形成鮮明對比。猶他州眾議員布雷克·摩爾則稱:“他(特朗普)的意思是,我們已經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了,大家該往前走了。”

國會這次會違抗特朗普嗎?還不好說

雖然特朗普在共和黨內擁有強大的號召力,但眼下的這場立法博弈,可能不像過去那樣順利。
眾議院多數黨領袖斯卡利塞打趣說,如果把每一篇預測這項法案會失敗的評論都收集起來,他都可以攢出一整疊了。這反映出:共和黨高層仍對法案的前景持樂觀態度,覺得外界的唱衰未必準確。
然而,也有人認為,特朗普這次可能低估了黨內議員“想留下自己政治痕跡”的強烈意願。在一個大多數時間都緊跟白宮步調的國會里,一些議員希望藉助這項意義重大的立法,體現自己的立場、爭取本選區利益,而不僅僅是按特朗普的劇本投票。
更重要的是,推動法案在“陣亡將士紀念日”前完成表決的時間表,其實是眾議長邁克·約翰遜自己定下的,並不是硬性法定期限。這也讓不少議員意識到:現在正是他們施加影響力、爭取修改內容的視窗期。與其到年底才表達不滿,不如趁這個“自定最後期限”逼一逼黨內談判。

分歧仍存

一些共和黨議員認為會議當天確實有所進展。達斯蒂·約翰遜表示,雖然他不會說“已經萬事俱備”,但特朗普的講話確實拉近了黨內距離。
不少中間派議員原本就對現行法案較為滿意。如果為了安撫財政鷹派而進行重大修改,可能反而會激怒黨內“沉默多數”。
“如果我們現在削減聯邦預算到某些人要求的程度,恐怕會引發街頭抗議。”俄克拉荷馬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弗蘭克·盧卡斯警告說。
而對於議長約翰遜,許多人依然信心十足。在與特朗普召開黨團會議後,約翰遜又馬不停蹄地去參議院與共和黨人會面,許多人表示對他印象深刻。
來自蒙大拿州的參議員史蒂夫·戴恩斯表示:“他已經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三次——兩次預算案和一項延續撥款法案。”
這項“大法案”不僅關乎預算數字和政策細節,更是對特朗普政治控制力的一次集中檢驗。面對黨內不同派別的博弈與現實制衡,特朗普能否再次以強勢手腕統一共和黨陣線,將決定他在第二任期內推動重大立法的能力。目前,眾議院共和黨領導人正努力推動在本週內進行表決,最早明天可能進行投票。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