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公開徵求<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與要求 平板玻璃(徵求意見稿)>等5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的通知》,釋出了平板玻璃、通用矽酸鹽水泥、光伏元件、輕型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共5項產品類別的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要求標準徵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標準中還公佈了我國運輸過程碳足跡因子和關鍵原材料碳足跡因子預設值,是繼電力碳足跡因子後,國家層面首次公佈的基礎碳足跡因子。根據《通知》,各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均可在2025年4月30日前將意見書面反饋值生態環境部。五項標準均屬於“環境保護行業標準”(代號HJ)。
本次標徵求意見稿的釋出是基於2024年6月生態環境部等 15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中對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體系的工作部署選取了市場需求最迫切、國際貿易量大、減排貢獻突出、供應鏈帶動作用明顯的五類產品領域。總結分析本次釋出的五個產品標準,具有如下關鍵特點:
一是參編主體多元化。五項標準均包含了來自其他政府主管部門、各行業協會、主要生產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第三方認證機構,以及環境監測、研究和規劃等生態環境部直屬事業單位各類利益相關方的參與。
二是遵循統一的標準框架、編制依據和工作技術路線。五項標準均以國家核算通則標準《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GB/T 24067-2024)為基礎,採用統一的標準結構和原則,並採取了統一的工作方法,包含標準和行業現狀研究、企業調研和碳足跡因子研究。
三是基於企業實際調研和監測資料,首次公佈運輸過程碳足跡因子和關鍵原材料碳足跡因子。生態環境部依託其督察協調局、檢測司等部門,對不同地理分佈、生產工藝和規模特徵的主要企業進行充分調研,並依託相關環保監測資料基礎,同時結合文獻等資料,測算得到了反映出我國能源結構、生產工藝等本土特徵和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成果的碳足跡因子,與國際資料庫相比,為我國相關企業提供了可用且有利的測算依據。
四是確保了與國際標準的協調銜接。在五項標準制定的過程中,均充分參考了國際標準通則和行業內的主流標準檔案。在生命週期評價(LCA)的基礎框架和原則上,均與國際主流標準保持一致,包括功能單位、系統邊界、取捨準則、資料質量等級(DQR)評價等,為評價結果的互通互認提供了基礎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徵求意見的五個標準性質為“行業標準”,而非國家標準。這可能與此前同步開展的產品碳足跡標準制定工作存在交叉重複。如今年1月,工信部已釋出了首批工業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團體標準推薦清單,涵蓋了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鋰離子電池等15項產品,並將計劃在年內採信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建議在未來工作開展中,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提高我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設效率。此外,建議就相關規則標準加強與國際主要貿易伙伴的協商溝通,確保規則的和資料的互認,切實維護我國企業利益、提高國際話語權。
公開意見徵求結束後,將進行標準的最終修改、審查和批准階段,預計最終標準文字將於2025年第三季度釋出。建議各類企業、行業協會、金融機構、科研機構等相關方在意見徵求期間積極反饋相關建議。
請登入興業研究APP檢視完整研報
獲取更多許可權,聯絡文末銷售人員。
★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