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已經有多個省市陸續公佈了前三季度GDP資料

而值得我們關注的是,上海在疫情後的經濟快速回血,重新回到了全國GDP第一城的位置
不僅總量突破3萬億大關,還走出了一條V型曲線,第二季度受到疫情影響

要知道,上海上半年受疫情襲擊,二季度GDP下降了13.7%,整個上半年下降了5.7%

也正因此,上海上半年的經濟體量被北京超越,首次失去了中國經濟第一城的位置
如今,前三季度同比雖然還是下降但是降幅已經明顯收窄
從單季度來看,第三季度的上海,可以說實現了華麗轉身,強勢復甦
但上海重返GDP第一城背後,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
這座城市為什麼會有如此強大的經濟韌性,以及它做對了的那幾件事
01
上海重奪GDP第一,是贏在了哪裡
要說上海經濟為何能夠有如此韌性,單從上海各個區的經濟復甦表現來看
幾大強勢產業的快速復甦,撐起了上海3萬億GDP的排面

同比增長最高的為金融業和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也就是我們廣義的網際網路、IT、通訊行業,以及上海金融行業在第三季度實現了6~6.2%的高速增長
與此同時,作為工業第一城的上海,工業生產已經連續4個月實現月度增長
第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9%,其中9月份工業總產值達到4041.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房地產行業也走出了疫情黑天鵝,降幅收窄,以下幾個行業的經濟指數率先回正,起到了帶頭作用
但從細分的經濟資料中,我們依然看到上海包括住宿餐飲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依然,還沒見回血
對於這幾個行業來說,疫情對它們的影響更加深遠
那麼,如果從各區的經濟指數來看,首先回正的四個區分別是:浦東新區、黃浦區、長寧區和楊浦區
浦東自然是上海經濟的頂樑柱,2021年GDP達到1.5萬億,佔全上海2021年GDP總量大約37.5%
而浦東的經濟在第三季度迅速回正影響了整個城市的大盤穩定
黃浦、楊浦、長寧幾個區成為上海首次回正的區域,長寧在最近也誕生了今年上海第一座百億稅收樓:金虹橋

這裡已集聚135家企業,超過1.2萬名白領產業人員
據統計,金虹橋樓宇單位面積產稅超過9萬元/平方米,創造上海商務樓宇單位面積產稅的高峰紀錄

除了浦東和幾大市區,臨港新片區也有比較突出的表現,臨港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總產值、稅收分別同比增長42.6%、35%和28.2%,是復甦最為強悍的五大新城裡的佼佼者
好了,以上就是上海在前三季度拿出的成績單,很亮眼,很喜人
而重新奪回GDP第一的背後
上海這座城市為此付出多少努力,我們身在這個城市,也都能清楚的感受到
02
上海經濟,是如何追回失去的60天的
如果你問我解封后,對上海的一系列恢復經濟的動作有什麼感受的話
從各種各樣密集釋出的政策中,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緊迫感
首先,各種各樣的救經濟、救企業、促銷費的動作,密密麻麻的襲來,政府為了救經濟是真的很拼
在疫情期間,3月底上海就及時出臺了抗疫救企的“21條”
到解封前一天晚上,5月底迅速出臺了加快經濟恢復重振的“50條”
9月底又在此基礎上,出臺了助行業穩增長的“22條”

尤其在解封前一天晚上出臺的加快經濟恢復“50條”行動方案,是基於3月的抗疫助企“21條”,廣泛聽取市場訴求後定製形成
上海在對國家層面政策頂格落實之外,依然選擇聽取老百姓的民意
所以在行動方案的50條裡,我們看到的完全不是口號式的政策,考慮的面很寬,力度也很大
一方面是緩
對受疫情影響最大的特困行業、小微企業可以申請緩繳社保和公積金,這立馬減去了解封后很多企業的後顧之憂,可以加大力度抓生產
另一方面是減
減租金,落實國有企業為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6個月免租金,預計將惠及9萬多市場主體,減免約140億元
除了房租,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非居民使用者給予3個月應繳水費、電費、天然氣費10%的財政補貼,免收3個月單位生活垃圾處理費等…
除此之外還有加大增值稅留抵稅的政策力度,和對困難行業給予不裁員的穩崗補貼等等
大量的細則都落在了實處,都在想辦法幫助各類企業,尤其是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在這樣的前提下,各區還根據自己的情況,紛紛出了細則來響應

根據上海官方披露,5月末的“50條”疊加3月份的“21條”政策合計全年將為市場主體減負3000億元以上,降稅減負力度位居全國第一
等於說,上海政府拿出了3000多億元的真金白銀,這3000億幾乎相當於上海去年7771.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一半
最後我們再來看這張圖

為了追回失去的60天,上海付出了很多代價,花費了大量的金錢也在所不惜
但即便如此
在所有主要城市中,上半年僅有上海的財政盈餘了,依然是轉移支出經費的第一城
這背後,完全彰顯了上海這麼多年來,累積的經濟底蘊和麵對突發狀況的實力
在復工復產救小微企業做了如此多的幫扶之後,上海開始同步在消費端發力了
03
這幾個月上海,為了促消費也真的很拼
最近時不時就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在炫自己中了“愛購上海”的消費券

這個力度也是史無前例,對於抽中的朋友來說,幾乎在全上海很多商場都能抵扣一半的優惠,說實話這優惠力度感覺不花錢都虧了

從8月開始到11月,上海總共啟動三輪的消費券發放,總計將會投入市級財政資源10億元,按照折扣計算,直接撬動了至少20億的消費,刺激了市民的消費活力恢復

這還是小額消費的
另外一個大宗消費汽車消費端,上海今年也是拿出了巨大的優惠政策,促進市民的汽車消費慾望

比如大力促進汽車消費,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購買純電動汽車的,給予每輛車1萬元的財政補貼
為了促進消費回補,7月底上海同步舉辦了“五五消費節”大型消費活動

不僅如此,今年12月1日起,便有劃定專門區域開放地攤經濟,上海的攤販可在夜市合法經營,不再全面禁止擺攤
這一步也是上海接下來提振夜間經濟消費的一大舉措
還有,今年在土地市場端的熱度,走出了全國的獨立行情,這也能夠證明上海樓市依然有比較明顯的韌性
說的直接點,上海加大了賣地的力度,其實從封控中的4月份就開始初見端倪
4月26日,上海規劃資源局就公佈了上海2022年的供地計劃,土地的總供應量比去年提高了20%

2022年的計劃土地供應總量是三年中最高的一年,比2021年提升了18%,到今年第三批次為止,上海已經賣出了2713億的土地金

在全國土地排行榜上位列top1,且僅僅只用了九個月的時間
接下來不出意外還會有第四批次土地的入市,因此今年雖然受到疫情兩個月的影響
上海的土地出讓卻走出了加速度,賣地收入創造近幾年來最高
土地市場的火熱,也為上海經濟和財政收入的復甦添了一把火
04
這座城市經歷過兩個月的停擺,它比任何人都深知疫情精準防控的重要性
尤其在6月解封后,如果沒有強大的防疫工作作為保障,所有的努力都會付之東流
讓人很感慨的是,在不影響經濟穩定執行的前提下,上海常態化核酸檢測越來越精細化
從剛開始的72小時核酸進入公共場所,到72小時核心酸報告+12小時核酸取樣證明,週末大篩、國慶長假後的3天2檢、3天3檢、落地檢等等

就連出具報告的時間也經過微調,以保證個人最大限度高效核酸

在面對一個2400萬人口的檢測需求,各種臨時核酸點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
最大限度提高了單日的核酸檢測能力,從每日的100萬管提升到900萬管以上,單輪檢測時間從24小時降低至6小時左右
如何將防疫對於經濟的影響減小到最低
就是將常態化核酸工作做的越來越細緻,成了這幾個月上海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05
什麼是韌性,大概就是彈性
對於上海來說,它當然經歷過兩個多月的低谷,但現在可以說是平穩度過,甚至強勢反彈了
失去兩個月的上海,它損失了時間,但非能力喪失,上海資金、技術、人才、營商環境的優勢韌性高,這也成就了上海經濟的韌性
疫情這面鏡子讓我們看到這座城市依然有能力抵禦各種不確定性風險的衝擊
正是這樣能夠從各類突發情況中快速恢復的能力,對這座城市的長期發展起到了託底的效應
大概就是即便面對這樣無法預知的災害,沒有潰不成軍,而是蓄力反彈
如今第三季度,上海已經走出了這條趨勢線
如果沒有黑天鵝,上海全面GDP增速回正,繼續領跑全國經濟
這件事在今年底發生,幾乎板上釘釘,沒有懸念
以上為正文,來自喬不絲
關鍵詞
企業
政策
力度
同比增長
上海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