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C
打疫苗、勤核酸、慎封城。三管齊下,我們就可以有能力有信心,在減少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的同時,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政策。
1、
4月15日的新聞聯播,披露了兩個數字。孫副總理說:“經過努力,疫情的傳播指數從當初的2.27,下降到1.23。”
孫副總理說的傳播指數就是有效再生數Rt。當Rt大於1.0的時候,感染者就會越來越多,是擴張狀態,小於1.0,就越來越少,動態清零就是個時間問題了。
在封城前,Rt是2.27。這個意味著什麼?南開大學做了模型研究,在“放開”情況的假設是Rt從2.88逐步下降到2.04。這個假設測算的結果是4月30日,上海2500萬中的1600萬人感染。那時,就是名符其實的全民感染一輪。
我們可以簡單的假設Rt不變。60天時間,3天傳播一代,一共傳播20代。(實際週期比三天更短,天津當時的估算1代是2.7天,香港的估算是2天)
Rt=1.23時,20代後的累計感染人數332人。Rt=2.27時,20代後的累計感染人數是2359萬人。
Omicron病毒的原始再生數是8 – 9。因此,就算防疫措施能把Rt降低到2.27,只要 Rt還是大於2,最終結果仍然是2-3個月,一個2500萬人口的大城市會“全民感染”。
一旦發生每日超過100人的感染鏈不清晰的新增感染,精準防控就會非常艱難,每日超過500人,精準防控就會徹底崩潰,唯一選擇就是封城靜態管理。精準防控,必須早發現,早撲滅。
2、
合六州四十三縣之鐵,不能成此錯也!
上海這次確實犯了大錯。但是,錯在哪裡?是沒有及時封城嗎?
上海本次最大的錯誤,不是沒有及時封城。封城嚴重影響經濟和社會,謹慎一點沒什麼錯誤。真正最大的錯誤是,沒有及時開展大規模核酸篩查,也沒有建立可以支援大規模核酸篩查的能力。在已經出現社群傳播的情況下,上海對社群傳播的範圍和速度,完全沒有任何概念。“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最終,發現問題極其嚴重時,為時已晚。
以北京為例,街頭巷尾,地鐵站口,商業中心,隨處可見臨時性的核酸檢測的崗亭,居民走幾百米,就可以方便做核酸,不需要預約,不需要排隊。而上海卻仍然依賴公立醫院體系做核酸檢查。
由於核酸檢測人員和能力不足,在疫情爆發時,大量抽調醫護人員做核酸檢測,毫無必要的佔用了公立醫院的醫療資源。在外省大量支援的情況下,全市核酸檢測仍然非常吃力,無法實現上門檢測。在感染面擴大的情況下,小區內的集中排隊檢測,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同時也讓上海居民對核酸檢測產生了牴觸心理。大量居民拒絕核酸檢測,使政府無法獲得準確感染人數,也增加了傳播風險。
每個城市都應該具備,在不抽調大量醫護人員的情況下,可以做到在1-2天內,完成全員核酸檢測的能力。最好可以實現上門檢測,不需要集中排隊。
3、
我們需要吸取教訓,未來繼續堅持動態清零,需要建設基礎能力。具體來說,是九個字“打疫苗、勤核酸、慎封城。”
打疫苗的重要性不再贅述了。即使不強制打疫苗,也應該採取一些“軟強制”手段。比如,未完成完整接種,進入公共場所需要提供24或48小時核酸證明。最大程度擴大疫苗接種率,爭取實現70%加強針接種。
重點講一下“勤核酸”。上海的經驗告訴我們,今天,核酸檢測最大的瓶頸,不是檢測裝置,而是檢測人員。
核酸檢測取樣,特別是咽拭子檢測,是非常簡單,機械性和重複性的工作,難度遠遠低於打針抽血。一個正常人做咽拭子核酸檢測取樣,完全可以透過短期培訓解決。防護服穿脫和防感染措施,也不復雜。
在國外,很多核酸測試場所,都是自己捅鼻子做測試。捅鼻子都能自己捅,捅喉嚨這種事,更沒什麼難度。

核酸檢測不需要,也不應該佔用專業醫護人員的時間。
可以考慮,透過財政支援,培訓數十萬,甚至100萬專職核酸檢測人員。這些人員,可以從低收入和貧困人口,失業人口中選擇。
養100萬核酸檢測人員,按10萬每人每年計算,年成本是1000個億。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如果從低收入人群中選擇,全國平均的年成本,應該不到10萬。此外,這裡面的相當一部分成本,應該也是商業公司承擔。政府只需要財政提供給商業公司提供免費核酸測試時的補助即可。
同時這部分收入也會進入經濟內迴圈,擴大GDP。這種擴大財政支出,類似“以工代賑”不算純浪費。這種方式促進經濟和消費,比美國這樣的人人發錢,是更好的辦法。
同時,再培訓數百萬取得資質的,兼職的核酸檢測人員。這些人不需要政府負擔成本,可以下班時間支援專職檢測人員,獲取一定額外收入。同時,鼓勵物業,保安等小區管理維護人員參加核酸檢測培訓並取得資質。
4、
透過財政增加支出,以工代賑,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為失業人員找一份臨時工作,擴大消費。
同時,擴大核酸檢測頻率,增加核酸檢測點。確保城市居民,在正常狀態,15分鐘路程內即可以找到核酸檢測點,不需要排隊,隨到隨檢。
建立定期抽檢制度,透過大資料,識別高風險人群(比如經常在密集場所出沒,經常出差),加大檢測頻率。
在人員聚集的大型企業,寫字樓,學校建立輪檢抽檢機制。
透過建設冗餘的核酸檢測能力,出現大規模疫情時,能夠短時間調集數十萬檢測人員到一個城市。力爭實現全部上門檢測。這樣居民不需要下樓,減少排隊檢測時的交叉感染,同時增加檢測覆蓋面,實現100%全覆蓋。
如果2500萬人口城市,要求1-2天完成檢測。按全部上門檢測,一個檢測人員,1小時做2-3戶,5人左右。如果有50萬以上的檢測人員,即使上門檢測,也有可能在1-2天內完成全面篩查。
如果我們能建立核酸檢測的百萬大軍,保證足夠的冗餘能力,核酸檢測也就完全不需要佔用專業醫護人員的時間了。這樣可以有效減少醫療擠兌,保證城市醫療體系的正常執行。
同時,透過封頂價格,控制檢測企業的利潤率,保證企業利潤在合理範圍。
打疫苗、勤核酸、慎封城。只要發現得早,就不需要封城。只要勤做核酸,大規模做核酸篩查,就能早發現,早撲滅。再透過打疫苗降低重症和死亡率。
三管齊下,我們就可以有能力有信心,在減少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的同時,繼續堅持“動態清零”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