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正在醞釀一場全民創作“革命”。
新榜編輯部發現,近期微信開始灰度測試個人微信號內直接註冊公眾號、發表文章,無需像過去一樣藉助電腦端或是“訂閱號助手”等獨立App,內容創作釋出僅在一個微訊號內便可操作完成。
看似簡單的一個功能,實則卻是對公眾號內容生產流程的顛覆性調整,大大降低了創作門檻,發布一篇公眾號文章變得像發條朋友圈那麼簡單。
這或許是微信今年為止在內容側步子最大的一次功能更新。
一直以來,微信都在延續小步快跑策略,不定期迭代微調部分功能。昨天微信剛剛更新的iOS 8.0.58版本中,還新增了朋友圈分享顯示公眾號文章來源等功能。

我們覆盤了最近微信的一系列重要更新,為大家畫出重點,試圖探討這些新功能將為創作者們以及每一個普通使用者帶來哪些影響。

微信“鬆綁”公眾號,
從專業工具到“全民創作”
被調侃多年“古典自媒體”的公眾號,再次成為微信改版的主戰場之一。
從年初支援評論區“鬥圖”,到前段時間在公眾號資訊流內測“朋友推薦”、“快訊”等新模組,今年以來微信在公眾號領域動作頻頻,想要再次釋放公眾號生態活力。
支援個人微訊號直髮公眾號內容,從底層創作鏈路改變了公眾號內容的生產模式。喊了許多年“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slogan,這一次才是真正從“人人可看到”走向“人人可創作”。
具體來看,被內測到的使用者可以透過“公眾號”資訊流的右上角進入“我的公眾號”版塊。在這裡點選“發表”,進入建立公眾號的頁面,擬定公眾號頭像和名稱後,便可成功註冊一個新賬號。

要知道,以前註冊一個公眾號,得從官網進入、用郵箱啟用,再經歷資訊填寫等一系列繁瑣流程,如今只要1分鐘,就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公眾號。
而且,這個賬號一註冊就自動獲得了留言功能。

有了賬號,就能直接發表內容。“我的公眾號”提供了兩種內容釋出形式:“發圖文”和“寫文章”,前者用來發“小綠書”內容,後者用來發常規圖文。
“寫文章”支援簡單編輯長文,能插入文字和圖片,可開原創,但除了字型加粗之外無法再做更多格式調整。
不過,新榜編輯部實測發現,微信已經將“寫文章”功能與“公眾號助手”打通,如果需要使用超連結、投票、商品等功能,可以直接跳轉實現。

相比之下,“發圖文”已基本可以滿足“小綠書”編輯的大部分需求,選取圖片-編輯文字-發表內容,一氣呵成。
可以預料到,這將會刺激更多“小綠書”的產出,“小綠書”或將迎來新一波內容井噴。

一位資深公眾號從業者對我們分析表示,這是微信內容加速輕量化的重要訊號,短圖文生產門檻低,且更適應當下網友快速消費內容的習慣,能夠爭奪更多使用者時長,“之後也能進一步與短影片、直播內容融合,打造混合資訊流”。
降低公眾號創作門檻的同時,微信也在為公眾號提供更多曝光渠道。
微信更新到最新的iOS 8.0.58版本後,使用者在朋友圈分享的圖文訊息也會在左下方出現公眾號名稱,顯示格式為“公眾號·XXX”,點選後可進入該公眾號頁面查閱更多內容。

即使已經打通了個人微訊號和公眾號的通道,公眾號還不能像影片號一樣在微信個人名片中展示。之後是否會開放這一入口,尚未可知。
此外,微信還在發力提高公眾號內容互動,試圖增強使用者、內容、創作者三者的粘性。
近期,微信灰度測試公眾號文字“劃線評論”功能,在此前“劃線”文字的基礎上新增了“評論”。
經新榜編輯部測試,劃線文字評論和文章留言功能類似,能評論圖片,能被其他讀者點贊,但需要被作者精選才能被公開展示。

這是微信對於提高內容互動的一次新嘗試,有點像圖文版本的“彈幕”。
如果一段文字被許多讀者劃線評論,那麼這部分互動會形成一個新的內容板塊,獲得更多即時反饋互動,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而且當這些評論被截圖發到聊天裡,其他使用者點開截圖後右下角會自動出現“閱讀原文”按鈕,不需要再搜尋賬號和文章標題,便可一鍵直達原文頁面,形成了內容閉環。

單篇文章可星標、“微信播客”被取消,
微信近期還更新了什麼?

公眾號之外,微信還新增了不少功能細節上的最佳化:
1. 臨時頁入口整合:“浮窗”改版為“星標”
使用者將文章或小程式頁面向右下角滑動,頁面集合入口“浮窗”改為“星標”。首頁左上角新增“★”按鈕,點選即可檢視所有星標內容。該變動目前仍處於內測階段。

此外,星標功能由原先只支援公眾號標記,擴大至支援單篇文章獨立標記。
使用者可在公眾號推送頁/訂閱精選頁長按封面、或在文章頁標題下方進行快捷星標,也可星標未關注公眾號的單篇推送文章。

目前僅部分使用者可體驗該功能。星標單篇文章功能若正式上線,將強化平臺對優質內容的篩選標準,公眾號運營者需透過持續高質量內容輸出,才能維持現有常讀使用者規模、拓展新使用者群體。
2.音訊版塊取消:“音樂音訊”改名“聽一聽”
之前的版本中,在微信主介面下滑拉出“最近”介面,上方“聽一聽”板塊中有三個選項:音樂、音訊和最近播放。新版本中“音訊”模組消失,頁面中只剩“音樂”和最近播放兩個選項。

目前,透過搜尋已無法找到以上內容。不過微信依然保留了部分音訊功能,透過點選公眾號文章標題下的耳機按鈕,使用者可以繼續收聽文章音訊。
值得一提的是,星標文章將自動同步至待播列表。這也顯示出微信對公眾號內容分發機制的進一步最佳化。

3.影片號後臺精簡:贊評互動與歷史記錄選項合併
微信8.0.58版本中,僅做了影片號部分功能模組的微調。
在創作者後臺,微信將原本獨立展示的“最近看過”和“贊和收藏”整合為統一入口,提升創作者互動管理效率。

4.安卓部分機型支援實況朋友圈
公眾號“愛範兒”在4月15日釋出的圖文中表示,將微信更新至最新版本8.0.58後,部分使用者可以體驗在朋友圈傳送實況圖的功能,但暫時只有部分安卓機型上線該功能。
據新榜不完全統計,目前支援朋友圈實況圖的安卓機型主要包括vivo、oppo、榮耀、小米等品牌。

5.基礎功能最佳化:引用回覆功能升級、重複儲存圖片提醒
在4月初的版本更新中,微信升級了引用回覆功能:增添語音和大表情包兩種回覆格式,最佳化多形式內容溝通體驗。

提醒使用者媒體檔案重複儲存的功能,現已完成內測並上線。
當用戶二次儲存相同圖片或影片時,系統會彈出“已儲存過圖片到系統相簿”提示窗,使用者可自主選擇再次儲存或取消,這一變動將有效節省本地記憶體。

6.視覺外觀更新:iPhone 16系列螢幕解析度適配,App暗色圖示變化
社交平臺對於微信新版本變化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介面和圖示的外觀顯示上。
在iPhone 16 Pro和16 Pro Max上市7個月後,8.0.58版本微信終於適配上這兩款機型的解析度。此前,微信介面在iPhone 16這兩款機型上會以拉伸放大的方式顯示,導致解析度下降。

不同機型的解析度情況對比
“IT之家”對比了更新前後的發現介面,可以看出選項高度有所調整,字型也變得更加清晰。

圖片來源:IT之家
此外,在iPhone暗色模式下,App圖示只會亮度變暗,之前的版本則是綠色部分直接變成黑色。

不難看出,微信一直沒有放棄創新。
即使在公眾號這個已經誕生13年的產品上,微信仍在試圖透過“我的公眾號”打破原有內容生產邏輯,用“劃線評論”功能開闢新的互動空間。
無論是內容側的創新改版,還是對常規功能的最佳化升級,對於現階段的微信來說,如何最大化發揮13.85億月活流量的勢能,是當下最緊要的任務,也是每一個微信內容創作者乃至普通使用者最關心的事情。
從近期的一系列更新,我們也能看到微信明確釋放出的部分動作訊號,比如加碼扶持以“小綠書”為主的短內容形態,又比如全域流量的進一步貫通。
接下來的微信,能否真的靠短內容再撕開一道流量缺口,又能否真正打造出一個適合人人創作的內容平臺,我們將拭目以待。
P.S 對於近期的微信更新,大家還有什麼看法?已經更新至最新版本的朋友,有沒有嘗試透過“我的公眾號”快捷釋出內容?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作者 | 松露 哪吒
編輯 | 小八




關於新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