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信通院華東分院院長 廖運發
本文為廖運發先生在 2024 CIOC不動產數字化峰會發表的演講:
當前,房地產行業正處於調整週期,儘管面臨挑戰,作為以資料為核心的企業,依然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資料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而AI技術的迅速發展也為房地產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有助於提高運營效率,推動市場營銷。因此,結合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的工作,我將向大家彙報企業資料資產的發展趨勢。
政策趨勢——
我國資料政策進入體系化佈局階段
在政策層面,資料領域的相關政策已逐步完善,進入體系化佈局階段。特別是《資料二十條》的釋出,明確了資料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四項制度,為資料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範》的出臺,為資料的生產、流通及應用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國家資料局及各省市資料局的成立,進一步推進了資料資產的入表程序。財政部發布的《企業資料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資料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也為資料資產的評估和入表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方針。
產業趨勢——
AI、數字化轉型發展等資料需求激增
在資料產業層面,AI領域對資料的需求日益增長,資料已成為各行各業進行分析和決策的關鍵資源。

公共資料的授權運營為資料供應提供了基礎,各地如資料集團等被授權主體則逐步推動了公共資料的商業化運作,為資料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價值趨勢——
流通交易推動資料從資訊化到資產化

信通院的研究表明,資料價值的釋放分為三個層次:
一、資料投入生產一次價值,體現在支撐行業各類主體業務系統運轉,實現業務間的貫通,提升工作效率。
二、資料投入生產二次價值,體現在透過加工、分析建模等揭示深層次關係和規律,令生產、經營、服務、治理等環節更智慧、更精準。
三、資料投入生產三次價值,體現在讓資料流通到更需要的地方去,讓不同來源的優質資料在新的業務需求和場景中匯聚融合,實現雙贏、多贏的價值利用。
資料資產化對國家、行業和企業意義重大。對國家而言,它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對地方政府而言,資料產業的興起能促進地方經濟增長;對企業而言,資料資產入表不僅有助於實現經營目標,還能透過交易帶來額外收益。
管理趨勢——
從“有數可用”邁向“數盡其用”
資料的流通交易是資料資源向資料資產轉變、充分釋放價值的必經之路,然而當前資料要素市場面臨“場內交易不足”“場外交易無序”等問題和挑戰。
對於企業來說,在把控好自己的資料資產管理體系的同時,當其作為主要的資料需求方或賣方時,也要更加註重供應方的資料治理能力和情況。即:資料要素的流轉,離不開對企業本身情況的考察。無論是入駐資料交易所,還是直接進行資料交易,持有資料的企業本身的資質、信譽、管理制度、技術措施都應成為考察專案,從而從源頭促進資料資源向資料資產的轉變。
技術趨勢——
資料資產化催生第三代資料技術

資料技術伴隨著業務要求而發展興起,隨著資料要素三次價值釋放的不同階段而持續演進。第一代、第二代資料技術體系基本成熟,第三代資料技術(DT3.0)逐漸興起。隨著資料資產化的推進,資料管理、資料流通、資料安全等相關技術不斷發展,不斷湧現出新的技術熱點和方向,但現有技術仍存在一定侷限性,還需繼續探索。
資料價值化助力不動產行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