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OHUB個保合規審計專業群
#目標# 個保合規審計專業人士一起共享時代紅利!風口來了,豬也能飛起來!
#願景# 建立個保合規審計平臺和渠道,法律、技術和管理等專家相互賦能。
#申請# 設定專業門檻,入群需說明個人資訊保護相關實務經驗。
請說明姓名+單位+職位+專案經驗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資料領域相關話題成為眾多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我們綜合各類媒體和平臺的公開報道,對2025年兩會中有關資料工作的建議提案進行了梳理,傾聽代表委員聲音,不斷提升資料工作質效。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稱,國產大模型訓練高度依賴進口算力,若不能加快解決國產自主可控人工智慧產業生態薄弱、適配困難等問題,無異於“在別人地基上建高樓”。劉慶峰呼籲加快構建國產算力平臺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產業生態。
一是鼓勵基於自主可控國產算力平臺的大模型研發和應用。對做國產算力晶片的企業和使用國產晶片訓練大模型的企業給予資金專項支援,在國家公共算力上給予資源傾斜,加速基於國產算力的大模型演算法創新。
二是構建資料資源充分共享機制。劉慶峰認為,要依託中國廣泛的AI應用場景,積極推廣大模型在產業領域的應用,並形成資料飛輪,讓中國率先獲得AI產業落地紅利。
三是設立專項支援基於國產算力平臺的生態體系建設。鼓勵依託自主可控算力底座建立的大模型開發者生態發展和開源社群建設,專項支援加快形成國產大模型生態體系和工具鏈,加速我國自主可控人工智慧產業生態發展。
來源:《中國經營報》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稱,數字金融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在增強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最佳化金融市場結構、促進金融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為更好運用數字技術提升重點領域金融服務質效,應進一步加強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料要素價值挖掘,如大力推動資訊網路、大資料平臺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促進5G通訊技術、雲計算技術建設,為數字金融深化與廣化提供支撐,並彌補數字鴻溝;健全數字要素收集、共享、處理,以及數字安全保障等機制,推動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明確數字化應用場景,推動金融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周雲傑稱,智慧家庭領域大模型需要算力、演算法、資料三大要素支撐。算力依賴重大突破,短期難解決,DeepSeek等演算法突破已大幅降低模型的算力需求,然而大規模高質量資料的支撐作用依然無法替代,垂直領域等行業資料建設依然面臨採集成本高、跨域融合難、訓練資料少等斷點堵點,這些問題靠行業、企業無法快速解決。在資料採集端,主動資料少、採集成本高。一方面模擬生成技術還不成熟,生成速度慢;另一方面真機資料依賴真人或遙控機器人採集,採集成本高、速度低,極大制約了行業垂域大模型的開發進度。在資料服務端,跨界融合難、平臺支撐弱。被動資料與主動資料在格式、介面規範等環節各不相同,難以實現高效的全場景整合與訓練。資料訓練平臺、訓練場供不應求,行業高質量資料訓練成本高昂,企業資源有限,亟需國家統籌與支援。因此,周雲傑提出建議:一是培育資料採集產業,構建智慧家庭大模型多元統一的資料來源。建議制定統一資料標準體系,規劃並發展智慧家庭資料合成、資料標註產業;實施資料貢獻參與工程,透過全民貢獻、群企共創的形式構建行業全覆蓋的垂域資料基礎。二是構建國家級資料模擬平臺和訓練場。建議強化資金扶持和政策鼓勵,支援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設智慧家庭全場景覆蓋的資料模擬平臺和訓練場,訓練高質量垂域大模型,並向產業鏈上下游提供高質量服務,推動具身智慧技術在智慧家庭場景中的深度應用,賦能家庭服務型機器人等新質生產力發展。
來源:央廣網
全國人大代表、中手遊副董事長冼漢迪稱,目前,前海蛇口自貿片區負面清單的動態更新機制尚未明確,對於經申請稽核透過的資料出境方案也缺少複製推廣的方式。特別是缺少支援深港關聯企業開展場景化資料跨境流動試點的相關政策舉措,沒有形成結合企業場景需要的一般資料清單管理的機制,不利於透過試點試驗的方式,加快形成更多安全便捷的跨境資料傳輸方案。對此他建議,支援前海企業與香港關聯企業開展場景化資料跨境流動試點,並建立健全一般資料清單管理機制。對於經試點驗證安全的場景化資料,將其納入一般資料清單,允許清單內的資料型別在深港關聯企業間自由流動。具體而言,透過實施“場景化試點+一般資料清單”模式,不同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業務場景需求,對各類場景化資料傳輸方案和資料型別進行測試。待這些方案經驗證確保安全後,將能透過一般資料清單機制,複製推廣到其他企業,進而加快推動經試驗驗證安全的場景化資料在深港企業間自由流動,促進資料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價值釋放。
“演算法+資料+儲存”協同創新,推動大AI創新發展與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馮丹稱,在AI硬體架構上,相較算力的不足,我國儲存產業在DRAM、快閃記憶體固態盤、高效能分散式檔案儲存等現階段關鍵技術上已經實現自主可控,並具備了全球競爭力,DeepSeek透過演算法最佳化、儲存架構和快取演算法創新顯著提升算力效率,降低算力依賴,將推理成本大大降低,相比國際同類產品,降幅達90%。“結合中國AI產業現狀,AI硬體架構將從算力依賴走向資料和儲存依賴。”隨著大模型普及、引數和資料規模增長,透過“演算法創新+資料儲存創新”持續降低推理成本將成為技術創新的重點方向,建議國家在此兩個方向上加大投入。他建議,一是政策引導,制定行業資料儲存要求和流通規則,開發相應工具,加快行業應用;二是技術創新,設立新一代AI演算法、資料儲存重大技術專項,支援關鍵技術持續發展;三是標準建設,建立符合中國行業應用的推理評估體系及標準,掌握標準話語權。透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與標準建設,從“算力軍備競賽”轉向“演算法+資料+儲存協同創新”,中國有望在近年實現大模型推理應用的全面發展和換道超車,為全球AI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來源:觀察者網
鄧中翰 全國政協委員、“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國工程院院士
全國政協委員鄧中翰提交了兩份提案,聚焦人工智慧時代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民企創新和青年人才創業活力。他指出,我國資料生產量全球領先(2024年預計可達38.6ZB)、增速快,但資料使用率不足三分之一,數字經濟企業與資本市場的結合程度尚不夠緊密,要素化、資產化、資本化水平亟待提升。為此,鄧中翰提出了四點建議:
1. 構建全國統一的資料市場,統籌國家資料基礎設施,推動跨層級、跨領域資料可信流通;建立健全國家公共資料資源體系,支援公共資料與行業資料融合開發,在國家安全、經濟民生等關鍵領域實現資料“有標識、受監管、被保護、可交易、能使用”。
2. 加快資料要素市場化程序,規範統一資料交易定價機制,佈局國家級資料交易所試點,鼓勵行業協會、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數字經濟創新示範基地,形成“採集—標註—交易—應用”全鏈條生態。
3. 發揮資本市場催化作用,支援數字經濟企業透過併購重組、再融資等工具加速技術迭代,鼓勵龍頭企業共享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釋放資料資本化潛力;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提升資本市場體系對科創包容性,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4. 強化技術與標準支撐,加大資料加密、數字水印等關鍵技術攻關,推進視音訊編解碼(SVAC)、智慧感知等領域自主標準制定,以標準優勢帶動產業優勢,築牢資料主權安全防線。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主任董進指出,傳統的資料流通方式面臨隱私易洩露、資料易篡改、資料割裂分佈形成“孤島”等挑戰。區塊鏈技術融合了分散式儲存、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為資料安全儲存、可信共享和高效協作提供技術保障,具有獨特優勢。不少發達國家正在加大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希望以此串聯起更多的高價值資料,我國也需要加速海量高價值資料在流通中釋放活力,促進新動能積厚成勢。他在今年兩會上建議,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和新形勢,我國應前瞻佈局下一代高可信區塊鏈網路,打造超大規模、超強算力、超高安全的數字基礎設施,為資料可信安全高效流通提供堅實基礎。
來源:中國青年報
柳江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促進可信資料空間應用落地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柳江聚焦“可信資料空間應用落地”建設,提出多項建議。他指出,可信資料空間是平衡資料安全與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對AI技術應用發展影響深遠,加快其建設與應用落地是推動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的關鍵抓手。我國可信資料空間政策與市場層面向好,重點領域規模化發展。2023年,中國資料空間市場規模為40.2億元,同比增長24.4%,整體產業具備一定市場基礎且規模有望持續增大。資料流通利用以公共資料和社會資料的開發利用為主,依賴企業資料、個人資料的規模化利用尚未形成,對AI技術應用的支撐效果尚不明顯。算力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資料要素市場化生態亟待建立。柳江強調,當前可信資料空間發展面臨三大瓶頸,包括技術路線和標準不統一、資料要素市場機制不健全、跨領域協同難度大。針對這些問題,他提出,加快技術標準化,加強互聯互通;規範資料流通利用,強化監管合規;加快資料產業發展,著力人才培養。
來源:證券時報
當前,在DeepSeek大模型熱潮下,“人工智慧+”賦能實體經濟的探索加速,但資料、算力等瓶頸問題受關注。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副部長王江平表示,人工智慧是靠資料來馴化的,既需要公共資料來支撐,又需要專業資料來發揮關鍵作用,當前專業資料集不完善是其進入實體經濟的最大障礙。他指出,一些行業資料多掌握在頭部企業、工程設計院和科研院所手中,需透過商業模式整合他們手裡的資料,讓大家共享資料集產生的價值。王江平認為,推動人工智慧進入實體經濟,迫切需要解決專業資料集不足問題,資料集建設需公共資料支撐和行業資料關鍵作用,資料顆粒度越細越好。面對大模型的算力瓶頸,應透過綜合施策來解決。算力包括晶片、網路,以及供電等綜合型基礎設施,其中,晶片是我們的一個短板。預計專用晶片將在今明兩年爆發,大模型專用算力晶片會越來越多。此外,AI幻覺與資料集的質量、豐富性有很大的關係,專業資料集的完善對解決此類問題也很重要。
齊向東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
全國政協委員齊向東在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人工智慧發展面臨的安全問題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人工智慧大模型自身的安全問題,一類是利用人工智慧開展網路攻擊的問題,一類是透過攻擊人工智慧引發的“網路攻擊大爆炸”。針對上述安全問題,齊向東建議:
1.建立適配大模型的縱深防禦體系,築牢人工智慧的安全根基。最近,奇安信釋出了業界首個大模型安全整體解決方案大模型安全盾,率先提出“大模型安全紅域”概念。透過構築覆蓋終端、應用、資料、模型、紅域的多維度核心防護能力,打造適用於人工智慧的立體縱深防禦體系,並給予威脅情報、大網資料監測等情報賦能,實現“對外防攻擊、對內防內鬼”,為人工智慧大模型安全穩定執行保駕護航。
2.制定大模型安全強制合規要求,夯實人工智慧安全發展的制度保障。要明確大模型安全的組織架構,界定安全主體責任,對基礎安全、資料安全、應用系統開發安全、執行安全等方面提出清晰的技術保障要求。同時,做好大模型執行安全監測和內容風控,定期開展安全評估測試,完善應急響應機制,一旦發現異常行為或潛在的安全事件,第一時間進行處置,將安全威脅消除在萌芽狀態。
3.推廣“AI+安全”創新成果落地,走好提升安全能力的必經之路。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的進一步鋪開,要鼓勵更多產業用上、用好“AI+安全”創新成果,提高千行百業的網路安全防護效能。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並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嵌入區域化、全球化的產業鏈條,佔據關鍵節點位置,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邁向更高發展水平。
來源:國際金融報
歡迎加入會員!課程+圈子+何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