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0遍《毛選》,發現一定要狠練這3大能力


內容來源:筆記俠(Notemans)
  責編 | 賈寧  排版 | 拾零
第 XX 篇深度好文:5105 字 | 15 分鐘閱讀
組織管理
筆記君說:
近代史上,毛澤東以獨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才能,將支離破碎的舊山河鍛造成獨立自主的新中國,結束了1840年以來中國的百年屈辱。
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毛澤東帶領億萬人民走向勝利呢?答案之一在於他有著非凡的領導力。
領導力,簡單來說,就是凝聚人心、引領變革的能力。在一個團隊、一家公司乃至於一個國家中,領導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朱鴻召在分析毛澤東領導力的時候說過一句話:“真理的力量一定要藉助人格的力量來傳遞”。開會、演講、說服其實都是在展示人格的力量,都是在打造領導力。
毛澤東的演講,總是能夠深入人心,激發人們的共鳴。他善於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深奧的思想,讓普通百姓也能理解並認同他的理念。
他的開會藝術,更是集思廣益、高效決策的典範。透過會議,他能夠匯聚各方智慧,形成有效的決策和戰略。
而他的說服能力,更是讓人歎為觀止。他總能以理服人、以情動人,讓對手成為朋友,讓疑慮變成信任。
今天,我們將深入探討毛澤東卓越領導力背後的三大能力:演講、開會以及說服別人,共同感受這位偉大領袖獨特的人格力量。
一、演講的魅力:
激發共鳴,引領思想
毛澤東的演講魅力,堪稱領導力藝術中的瑰寶。他深知,演講不僅是語言的傳遞,更是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他的演講風格獨具特色,既不失文人的儒雅,又兼具戰士的激情。早年間的經歷為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革命實踐的磨礪則讓他的演講更加貼近群眾、貼近實際。他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描繪,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讓深奧的道理淺顯化,使每一位聽眾都能輕鬆理解、深刻領會。
毛澤東從來不說什麼“黑話”“大詞”,從來不“掉書袋”,而是用幹部和群眾最能聽得懂的話,講最貼切的道理,解決最實際的問題。
毛澤東在一次講話時,把日本侵略中國比作一頭瘋牛衝進了中國,正面和它直接對抗暫時抗不過,怎麼辦?靠持久戰、游擊戰和全民族抗戰。有扳牛頭的,有拽牛尾巴的,有薅牛毛的,有砍牛蹄子的,最後的結果是這頭瘋牛必死無疑!聽課學員在會心的笑聲中明晰了黨的革命策略,增強了戰勝日寇的堅定信心。
延安時期,毛澤東在紅軍大學作關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報告時,臺下有人提問:如果蔣介石不談判,不接受張學良、楊虎城的抗日主張怎麼辦?蔣介石心狠手毒,毫無信義,放了他,他會抗日嗎?
毛澤東聽後,風趣幽默地說:“你們看,陝北的毛驢很多。毛驢馱了東西是不願上山的,但是陝北老鄉讓毛驢上山有三個辦法,一拉、二推、三打。蔣介石是不願意抗戰的,我們就採取對付毛驢一樣的辦法,拉他,推他,再不幹就打他。當然嘍,要拉得很緊,推得有力,打得得當,驢子就被趕上山了。西安事變就是這樣。”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在講到文化的重要性時說:共產黨要有兩支軍隊,一支是武裝的軍隊,一支是文化的軍隊。
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說:“像一個人一樣,有他的幼年、青年、壯年和老年。中國共產黨已經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幾歲的年青小夥子,而是一個大人了。”如此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話語,令人印象深刻。
毛澤東還善用比喻批評不良現象。比如,他批評黨八股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像個癟三”,像“開中藥鋪”;批評沒有堅定立場的人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等等。
毛澤東對於事物的刻畫和道理的描述都十分形象逼真,入木三分,充分發揮出了語言的戰鬥力和感染力,具有極強的教育和啟發意義。
許多聽過毛澤東講課或講話的人都覺得聽他講話是一種精神享受,文化水平較低的人聽了他的講話也不覺得深奧難懂,文化水平高的人聽了他的講話也不以為淺薄。 
二、開會的藝術:
集思廣益,高效決策
毛澤東不僅是一位演講大師,更是一位開會的智者。他深知,開會不僅是集體討論的形式,更是集思廣益、決策千里的重要手段。透過開會,毛澤東能夠匯聚各方智慧,形成有效的決策和戰略,展現出他卓越的領導力。
毛澤東講過許多開會的方法,我們跟毛澤東學開會,可以把一次好的會議拆解出3個要素。
1.開會前,要有目的有主題,提前做好準備
你是否也曾對頻繁的會議感到頭疼?為何“開會”二字,總能引發職場人的集體共鳴?只因太多的會議,淪為了“三無”產品:無準備、無重點、無效果。臨時起意,倉促上陣,彷彿成了會議的常態。
然而真正的會議,應是“箭在弦上,有的放矢”。主題明確,才能直擊靶心。
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那些高效的開會者,是如何重視會議的每一分每一秒。毛澤東曾明確指出:“開會要事先通知,讓大家知道要討論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並且早做準備。”這不僅是高效會議的準則,更是對時間與效率的尊重。
古人云:“謀定而後動。”開會,絕不是為了消磨時間,而是為了共創價值。首先,你必須清楚知道,這次會議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它將帶來哪些實質性的價值。
其次,參會人員的選擇,更是一次會議成敗的關鍵。只邀請那些與會議主題息息相關的人員,避免無關人員的無效參與。因為,每一次開會,都是對他人時間的無聲承諾。
2.開會中,要集思廣益,提高效率
毛澤東曾說:“讓人講話,天不會塌下來,自己也不會垮臺。不讓人講話呢?那就難免有一天要垮臺。”這不僅是言論自由的真諦,更是會議管理的智慧。
會議,本應是集思廣益、激發思維火花的舞臺。然而,許多管理者在會議中卻走向了兩個極端:
一是過於壓制,擔心員工反對會影響自己的決策,導致會議氣氛壓抑,創造性蕩然無存;
二是過於寬鬆,任由天馬行空,最終將會議變成了無效的發洩和吐槽場所。
領導者,並非舞臺上的主角,而是搭建戲臺的人。如果把會議變成個人秀場,滔滔不絕卻無視他人見解,拍腦袋搞一言堂,失誤便在所難免。
正如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我們開會是要完成具體工作,單憑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不夠,需要結合幾個人的學識和經驗。”
優秀的領導者,懂得讓會議成為思想碰撞的平臺,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貢獻智慧。一場有意義的會議,絕不是個人獨角戲,參會者不僅是“傾聽者”,更是“貢獻者”。
然而,有些領導者開會動不動數小時,既耽誤時間,又影響工作。那麼我們如何提高會議效率?以下兩點至關重要:
丟掉形式主義
開會不是走流程,而是實實在在解決問題。毛澤東在延安時就曾反對“一開會,二報告,三討論,四結論,五散會”這樣的形式主義。這樣的會議,既浪費時間,又消耗積極性。
議題少而精
毛澤東指出:“每次代表會議只應有一個主要的問題,此外可以有一兩個次要問題。”會議主題不要過多,時間不要過長,次數不要過頻,更不要沉溺於細枝末節,以免妨礙工作。
記住,什麼都是重點,那就什麼都不是重點。貪多嚼不爛,精準聚焦,才能事半功倍。
3.開會後,要有追蹤有結果
毛澤東曾深刻指出:“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為的是解決問題。”這句話,說出了會議的本質與核心。
真正的會議,應是行動的起點,而非空談的終點。你必須確保,會後每一個決議都有人落實,每一個問題都有人解決。光說不練,終究是假把式。
毛澤東也曾強調:“決議不要輕易,一成決議,就要堅決執行。”關門開會時,可以暢所欲言,激烈討論;但一旦出門,便需達成共識,形成決議。
決議一旦形成,便要堅決落地執行。執行,必須明明白白,責任到人。
切記,會議最終能取得何種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後跟進的速度與力度。散會不追蹤,開會一場空;開會不落實,一切等於零。
會議的核心價值,不僅在於集思廣益,更在於解決問題,落地執行。 
三、說服的力量:
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毛澤東不僅是一位演講大師和開會智者,更是一位說服他人的高手。他深知,說服不僅是語言的交鋒,更是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透過說服,毛澤東能夠化解矛盾、凝聚共識,展現出他卓越的領導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其實,他的這個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革命鬥爭中透過實踐成長出來的。
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中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但個人作風強悍,容易發脾氣。
有研究者分析認為,“他是那種極好強,易敏感,愛衝動,不大掩飾其內心感情及好惡的人”。“在一些黨史檔案中,我們也能看到對他個性方面的一些尖銳批評,比如說他動不動就‘咆哮起來’,甚至‘罵起娘來’,說他‘態度(脾)不好’,‘好攬權’,‘排斥異己’,過於威嚴,使群眾和同志‘個個怕他’等等。”
後來在中央蘇區時期,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努力修養自己,用溫和的態度和方式方法去做耐心細緻的說服工作。在長征途中,毛澤東揚棄了工作方式方法中的簡單粗暴,修正了脾氣性格上的傲慢偏執,逐漸變得溫和包容、大度從容起來。
他主動接近並說服王稼祥、張聞天、周恩來,並逐漸爭取博古思想觀念的轉變,促成遵義會議順利召開。許多參加過長征的幹部,不約而同地觀察到一個現象:“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以後,有很大的變化,他更加沉著、練達,思想更加縝密、周到,特別是更善於團結人了。”
最終,毛澤東用事實和道理爭取了不少反對過他的人,成為革命領袖。
只有真人,才有真理。真理在手,更要放下身段,用一顆心去點燃另一顆心,才能實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理想,才能達到我是光明,中國就不會黑暗的人生境界。
在大生產運動中,針對當時“抗大”有些從大城市來的青年抱怨說“什麼軍政大學,乾脆叫勞動大學”的思想問題,毛澤東非常誠懇地說:“‘抗大’在不斷擴大,學員數量成倍增加,學校配備了一些必要的勤務人員,不夠用也不能再多補充了。
那麼,大家的吃、穿、用、燒,大量的服務工作由誰承擔?如果從前線調一些戰鬥部隊回延安,來代替‘抗大’的學生擔負這些日常的勞動,這樣做是增強了抗戰力量,還是減少了抗戰力量呢?我們辦‘抗大’是為了抗戰,那種減少抗戰力量的事情,我們能辦還是不能辦?”
毛澤東的話,讓這些有抱怨情緒的學員解除了思想上的問題,自覺投入到生產勞動中去鍛鍊自己。
毛澤東正是因為看到了自己的問題並及時改正,才做到了最大限度團結大多數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和支援。正如他對作家丁玲所說:“你開始做工作就是要認識人,一個一個去認識他們,瞭解他們。
毛澤東的說服力量,是他領導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透過說服,他能夠化解矛盾、凝聚共識,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程序。他的說服藝術,至今仍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學習,為提升自身領導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提供寶貴的借鑑。 
結語
毛澤東的領導力,不僅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寶貴財富,也是當代企業家和領導者的重要啟示。他的演講、開會、說服人三個方面,都體現了真理與人格力量的結合。當代企業家和領導者應當學習毛澤東的領導力,不僅要追求真理,更要注重人格的修養和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領導力的作用,帶領團隊走向成功。
真正的領導力從不是權謀之術,而是用思想凝聚共識,用遠見穿透迷霧,用價值觀構建命運共同體。
今天,當我們在數字化浪潮和AI時代中重構商業版圖時,毛澤東這位領導力大師留下的思想遺產,正等待著新時代創業者們的重新解讀。
為此,筆記俠PPE課程2025級的第一模組【政治學·利與害】,我們將課堂選在革命聖地延安。與同學們一起重走“思想長征路”,共赴毛澤東的決策發源地,在歷史現場習得提升領導力的真經。
在延安,建國後第一個哈佛大學社會學博士、歷任哈佛大學/國立澳大利亞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的丁學良老師,將在筆記俠PPE(政經哲)政治模組為我們分享政治概念和理論,圍繞國際形勢(中美關係+中歐關係+東南亞地緣形勢)、中國模式展開見識的提升與思想的碰撞。
丁教授說:“我認為PPE最大的價值,是拓寬了我們的視野,掌握了批判性思維。學好PPE的人,根基很深,看得很遠,能看清大的格局和趨勢,因為根深,所以在很多方面可以擴張出去,對於CEO、企業家等等,都是有幫助的。”
作為國內第一個面向企業家的PPE,筆記俠“第五代企業家PPE班”高揚“天下格局,有容乃大”的旗幟,致力於為中國新一代的企業家和創業者提升和放大見識。
學習政經哲(PPE)課程,能讓我們穿透商業表象,洞察本質規律,構建多維決策框架。PPE思維重構商業認知,內化為決策本能後,將根本轉變商業行為,形成"多維見識"。
筆記俠第五代企業家PPE課程2025級,現已開始報名。(課程報名截止日期:2025年4月28日
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或點選“閱讀原文”報名,加入筆記俠PPE(政經哲)大家庭👇🏻
參考資料:
1.《毛澤東傳》(全6卷),中央文獻出版社
2.《毛澤東選集》(全四卷),人民出版社
3.《朱鴻召:毛澤東自我革命助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觀察者網,作者:朱鴻召
4.《史鋒樑棟:學習毛澤東的語言藝術》,新湘評論

好文閱讀推薦

分享、點贊、在看,3連3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