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6
本文字數:2444,閱讀時長大約4分鐘
導讀:資金總量越大,說明經濟活躍度越高,影響力越大
作者 | 第一財經 何濤
隨著各城市陸續公佈2024年金融市場統計資料,一幅最新的萬億GDP城市資金總量分佈圖浮現。
通俗來講,一個城市的資金總量可以理解為當地聚集的存量資金,對應由人民銀行統計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它反映一個城市的資金吸附能力,資金總量越大,說明經濟活躍度越高,對全國經濟的影響力越大。
央行統計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分為境記憶體款和境外存款,其中前者又分為住戶存款、非金融企業存款、機關團體存款、財政性存款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
萬億城市2024年資金總量排名(第一財經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第一梯隊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各地公佈資料比較發現,截至2024年末,中國城市資金總量排名前三的城市為北京(251967.5億元)、上海(220114.6億元)、深圳(135778億元),三者構成第一梯隊。
根據中央批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是我國首都及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和科技創新中心。同時,北京聚集了全國最多的大型金融機構、中央企業及上市公司總部,資金吸附能力超群,從而長期佔據城市資金總量榜首。
近年來,北京持續疏解非首都功能,2024年資金總量增速為2.2%(同比,下同),低於全國同期平均增速(6.4%),為歷史較低水平。2025年1月末,北京市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4.7萬億元,同比增速為0.4%。
上海的城市總規顯示,上海是我國直轄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上海擁有包括上交所在內的完善的金融要素交易平臺,同時上市公司密集、吸引外資能力強,GDP總量長期位居全國城市第一,資金總量僅次於北京。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上海的資金總量增速達7.7%,在一線城市中大幅領先,進一步拉近了與北京的總量差距。
深圳擁有全國城市最多的商事主體數量(440.4萬戶)和第三多的上市公司,GDP總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三,工業、外貿等持續表現突出,加上是深交所所在地,自然也是吸引資金的“大戶”。但深圳去年的資金總量增速僅為1.8%,在27個萬億GDP城市中處於倒數前五的位置,出乎意料。
不過,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最新資料顯示,1 月末,深圳市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 145444.45 億元,同比增長 6.7%,增速超過同期全國水平(5.9%),展現出較強的復甦勢頭。深圳也成為繼北京、上海、香港之後,全國第四個資金總量突破14萬億的城市。

第二梯隊
第四至九名依次為廣州(90802.4億元)、杭州(79521.6億元)、成都(62700億元)、南京(56987.6億元)、重慶(56327.7億元)、蘇州(54232.9億元)。這6個城市的資金總量都在5萬億元以上,組成第二梯隊。
記者注意到,資金總量前九名城市均位居去年城市GDP總量十強,不過兩組排名並非一一對應。比如,去年GDP第四、六、九名的重慶、蘇州、武漢,資金總量分別排在第八、九、十一名;相反,去年GDP第七、八、十、十二名的成都、杭州、南京、天津,資金總量分別排在第六、五、七、十名。
一位區域經濟研究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這體現出經濟結構與投融資活躍度對資金聚集量的直接影響。
同時,省會城市的資金吸附能力通常強於非省會城市,這可能主要由於大型金融機構的區域總部通常放在省會城市。這方面,南京、成都、杭州比較典型,尤其是南京超過同省經濟總量遠大於自己的蘇州。
但武漢作為湖北省省會,其資金總量排名卻落後於經濟總量排名,並且被天津擠出前十,這是為什麼?上述專家認為,這體現出區位因素和城市綜合定位對資金吸附能力的影響。畢竟,天津是靠近首都的東部城市,同時是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武漢則是中部城市和中部地區中心城市,能級上存在一定差距。

第三、四梯隊
最新資料顯示,2025年1月末,天津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達47517.08億元,同比勁增7.54%,超過同期全國平均增速1.64個百分點。
天津、武漢、西安、寧波、鄭州、福州、長沙、合肥、濟南等9個城市的資金總量在3萬億~5萬億之間,組成第三梯隊。
佛山、無錫、青島、東莞、南通、常州、唐山、煙臺、泉州等9市的資金總量則在1萬億~3萬億之間,形成第四梯隊。其中,佛山去年的資金總量為29917.9億元,十分逼近前一梯隊。
從資金總量增速來看,2024年,27個萬億城市中有10個增速快於全國,1個和全國持平,15個慢於全國,唐山尚未公佈具體資金總量及增速(見附圖)。
增長最快的是合肥市,增速達12.9%。2024年底,合肥常住人口達到1000.2萬人,成為長三角地區繼上海、杭州、蘇州之後第四個人口超千萬的城市。在多個萬億城市人口增長明顯減緩的情況下,近三年,合肥人口累計增加了53.7萬人。
近年來,合肥不斷最佳化產業結構,大力佈局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先進產業,風險投資活躍,經濟持續高增長。2024年,合肥實現GDP1.35萬億元,同比增長6.1%,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增速創近三年新高。

其他城市
其他資金總量增長迅速的城市還有東莞(9.3%)、佛山(8.7%)、西安(8.1%)、鄭州(7.9%)、成都(7.9%)等。
第一梯隊城市中,上海在2023年資金總量超過20.4萬億元的基礎上,2024年取得7.7%的增長,這一增速引人矚目。去年,上海聚焦“五個中心”建設目標,城市核心功能進一步強化。其中,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面,全市金融市場成交額3650.30萬億元,同比增長8.2%;普惠小微貸款餘額達到1.3萬億元,增長15%。
去年資金總量增速靠後的城市,除了北京、深圳,還有蘇州(1.1%)、福州(1.4%)、長沙(1.8%)、杭州(2.5%)等。
根據央行最新資料,2025年2月末,全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317.66萬億元,同比增長7.1%。月末人民幣存款餘額310.97萬億元,同比增長7%。前兩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8.74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6.13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1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1.59萬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1.72萬億元。
微信編輯 | 生產隊的驢(座標上海版)
推薦閱讀
一地官宣!生育三孩及以上補貼1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