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211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1月21日下午,北京市統計局公佈了2024年經濟增長資料: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843.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這個成績單雖然不錯,但談不上驚豔。
不過,如果你用2024年的資料跟2023年統計公報裡的GDP做對比,就會發現,北京GDP的名義增速竟然高達13.9%!
這就不是驚豔的問題了,而是令人震撼!
下圖是“北京市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裡的資料。當時公佈的2023年GDP資料為43760.7億元。

而2024年的GDP為49843.1億元,所以這1年的“名義增速”高達驚人的13.9%。
上海的情況也差不多。
去年1到3季度,上海的經濟增速還是4.7%,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幾天公佈的全年GDP資料為53926.7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增長5.0%。
上海不僅順利完成了全年GDP增長目標,追平了全國水平,還創下了驚人的名義增速。
下圖是上海2023年統計公報裡的GDP資料,當時官宣的是47218.66億元。

用最新公佈的2024年資料跟2023年公報資料相比,名義增速高達14.1%!
北京、上海到底發生了什麼?GDP資料突然飆升?
這跟第五次經濟普查有關。
中國每5年搞一次經濟普查(逢3和8的年份),普查後往往對過去5年的經濟資料做修正。
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普查結果,修訂後的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29.4萬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3.4萬億元,增幅為2.7%。
這一輪GDP上修中,北京和上海是“分蛋糕”收益最大的省市。
普查後北京2023年的GDP修訂為47353.7億元,比統計公報資料上調了3593億元!
上海2023年GDP則上修到了51404.47億元,增加了4185.8億元!
全國的增量是3.4萬億,而京滬就佔了7700多億,佔比高達23%。
而這,就是北京、上海2024年GDP“名義增速”突然大增的原因。大家在比較各省市GDP的時候,看的是名義資料。翻譯成白話就是:名義增速決定你的排名。
有意思的是,幾乎每次經濟普查之後,北京、上海的經濟資料都會出現一次跳升。
最典型是第四次經濟普查(2018年)。
在那次普查中,2018年的GDP調整為919281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18972億元,增幅為2.1%。

北京和上海分別上調了約2786億元和3332億元,兩市加起來佔了全國增量的32%。
在第四次經濟普查中,山東省一次性“擠出水分”接近1萬億,天津“擠水分”5400多億元。東北三省、河北、內蒙古、山西、陝西等北方省份也都是“擠水分”的大戶。
第四次經濟普查拉大了兩大差距:南北差距,其他城市跟京滬的差距。
如今,第五次經濟普查中,北京、上海再次成為受益大戶,資料躍升、跟其他城市的差距將拉大。
比如重慶、天津在此次普查中分別調升了468億元和474億元。
深圳、廣州、杭州、成都等城市尚未公佈,但估計即便上調,也沒有京滬的幅度大。

由此將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每次經濟普查,京滬相對其他城市的優勢會有所擴大,而在非普查年份裡,這種差距會逐步縮小。
這是為什麼?
GDP歷來屬於政治經濟學的範疇,我只能從純經濟角度做一些解釋。
我的理解是:每一輪經濟普查前後或普查中,都會有統計規則的修訂,大城市容易成為規則修訂的受益者。
比如從2016年起,國家把科技研發投入計入GDP;後來,這個規則修訂進一步體現在第四次經濟普查中。科技研發投入絕對值最高的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所以,這一規則的變化,讓大城市特別是京滬深最受益。
剛剛結束的第五次經濟普查中,3.4萬億新計算出來的GDP裡,有1.34萬億來自對我國城鎮居民自有住房“虛擬房租”計算規則的調整。換句話說,你自己買、自己住的房子,也要折算租金計入GDP。
在西方發達國家,虛擬房租是按照市場租金水平計算的。中國之前租房市場不發達,是按照成本法核算的。所謂成本法,就是按照房屋造價(或初始價格)按照使用年限折舊計算。
而實際生活中,大部分房屋10到20年都沒有交易,按照房產證上的價格計算折舊,低估了GDP。改為租金法之後,體現了通脹因素和最新價格,讓中國房地產行業GDP暴增了18%!
在這一變化中,哪些城市最受益?當然是人口多、租金水平高的城市受益。
上海有近2500萬常住人口,北京有近2200萬常住人口,京滬租金水平全國最高,所以房地產GDP計算方式的調整,上海、北京獲得的增量最多。
廣州、深圳、成都等實際生活人口2000萬的超級城市,也都比較受益。廣深由於小產權房、城中村數量巨大,房租水平明顯低於京滬,所以這一次GDP調整肯定沒有京滬多。成都租金水平就更低了。
在每一輪經濟普查中,都會有一些省市區被“擠水分”,但全國總量一般不會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這些增量給誰?當然給定位高、經濟含金量高的城市更合適。
下圖是2022年度萬億GDP城市的“GDP含金量”排行:

可以看到,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是GDP含金量最高的幾個城市,而泉州、南通、無錫在萬億城市裡含金量相對較低。
GDP相當於一年間財富的增量,資金總量相當於歷年財富積累。GDP的含金量越高,說明GDP越真實。這就好比一個人聲稱自己年薪很高,但沒有多少資產,他聲稱的年薪十有八九兌水了,要麼他經常賭博輸錢。
還可以從GDP含稅率來判定一個城市GDP的真實度,以及經濟質量。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也是含稅率最高的四大城市。
所以,經濟普查中GDP的增量,往往給了經濟執行質量高的城市、定位高的城市。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