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從墊底到第一!這個超大城市,完美逆襲了

導語
東莞,絕地反擊
今日免費下載:2025全球經濟展望報告
來源:城市財經
作者:餘飛

01


東莞,絕地反擊
首先解釋一下,東莞為何是超大城市。
按照住建部對城市級別的劃分,城區人口超500萬低於1000萬的是特大城市,超過1000萬的是超大城市。
去年住建部公佈的《2022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顯示,超大城市增加了3個,特大城市增加2個。其中,東莞城區總人口達到1082.44萬,武漢城區總人口達到1080.64萬,杭州城區總人口達到1002.1萬,跨上1000萬人的臺階,躋身超大城市行列;合肥城區總人口達到650.4萬,蘇州達到500.08萬,邁過500萬人的門檻,成為特大城市。
進入正題。
去年還在泥淖中掙扎的東莞,今年徹底擺脫了水逆,從去年的在26個萬億GDP城市中增速倒數第一,變成了今年的增速順數第一。
先看去年的情況。
去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到全年,東莞的GDP增速在同類城市中均倒數第一。
2023年,東莞GDP11438.13億元,增長2.6%。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城市統計局
不僅如此,在廣東省下轄的21個城市中,東莞的增速同樣墊底。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城市統計局
而東莞最新公佈的前三季度資料,一雪前恥。
東莞統計局披露:
2024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為8793.7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同比增長4.5%。
看實際增速,貌似表現平平,4.5%的增速,和杭州並列位居萬億城市倒數第五。
但換個角度看,8793.79億元規模,相較於去年前三季度增加了675.07億元。這一增量,在萬億GDP城市中位居第八位。照這種增量下去,全年增量可能在千億左右。
名義增速,也即增量與去年基數之比高達8.31%,位居萬億城市第一位。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各城市統計局

02


當家產業助攻
這裡需要了解一下實際增速和名義增速。
名義增速是現價計算,簡單理解就是增量與去年基數之比。而實際增速則是扣除通脹或通縮因素的不變價格計算,這個計算方式我們普通人無法得知,只能依靠官方公佈直接資料。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東莞的GDP名義增速就達到8.16%,在26個萬億城市中僅次於杭州(8.24%),高於全國4.15個百分點;上半年繼續保持高位,GDP名義增速達8.07%,是萬億城市中唯一名義增速破8的城市,高於全國4.1個百分點。
而且,東莞憑藉出色的增量,其前三季度GDP規模已經超越了西安。
關鍵問題來了,東莞如何從去年的水逆,變成了今年的猛增長?
要了解這一點,首先要了解東莞這個城市的特色。
東莞是工業之城,其工業實力位居全國前十。東莞是出口之城,其對外依賴度位居全國前三。
所以,決定這座城市增速到底如何的關鍵,必定是工業表現和出口表現。
去年東莞之所以水逆,就是因為工業和出口的動力雙雙跳水。
東莞統計局披露,2023年東莞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71.00億元,同比下降1.9%。
2023年,東莞出口總額8460.9億元,同比下降了8.9%。

2024年,東莞能夠走出水逆,變成增速強者,在於其工業與出口動力恢復。
東莞統計局披露:
2024年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053.55億元,同比增長7.7%。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11.43億元,同比增長7.7%。
尤其是其當產業,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在前幾天寫重慶、廣州的文章中,我強調過,重慶與東莞的當家產業都是汽車製造業。
東莞的當家產業,則與深圳一樣,都是電子資訊產業。
之前本號梳理過各城市千億產業資料,其中擁有萬億產業(單個產業而非產業叢集)的城市就三個,深圳、蘇州和東莞,且都是計算機、通訊和電子裝置製造業。
深圳該產業的2022年總產值高達2.56萬億元。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深圳市統計局
蘇州該產業的總產值1.27萬億元。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蘇州市統計局
東莞該產業的營業收入1.06萬億元。

製圖:城市財經;資料:東莞市統計局
去年東莞經濟陷入水逆之時,其工業增速下降的重要因素,就是當家產業下降。
去年一季度,東莞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下降5.5%。去年上半年,該產業增加值下降4.9%。到去年年末,增速才回正。
今年,則在去年降低基數的背景下,大爆發。
資料顯示:
東莞“五支四特”產業中,主導產業增長較快,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2%,包裝印刷業增長11.0%,化工製造業增長7.7%。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速較好,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2%、13.5%,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從產品產量看,智慧手錶、路由器、積體電路、電子元件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07.1%、67.8%、52.4%、20.6%。
工業這條腿恢復的同時,另一條腿——出口——也恢復了。
東莞統計局披露,前三季度東莞出口總額6524.6億元,增長了2.5%。儘管增速不高,但總算是止跌回正了。

03


自我覺醒很重要
東莞產業從下降到增長的轉變背後,是東莞自身的及時調整。
今年年初,東莞市市長呂成蹊在總結去年東莞經濟增速放緩的原因:
雖然我們頂住壓力、竭盡所能,但全市GDP、規上工業、固投、社消零售、進出口等主要指標仍然未能完成既定目標。"
呂成蹊分析原因時提到,其中既有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也有東莞自身的問題,包括"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產業轉型任重道遠,廠房、技術、產線老化制約動能轉換,傳統優勢產業有待做優做強,新興產業尚未扛起大梁"等。
在認識到問題之後,也開出了藥方:培育新動能,煥發新活力。
2023年12月6日,東莞以“千億基金萬畝土地 東莞智造鏈動全球”為主題舉行了2023東莞全球招商大會,面向全球招引優質企業及產業專案。
為了吸引全球先進企業、產業落戶東莞,東莞扔出了重磅炸彈:
萬畝土地和2000億高質量發展基金。
當天的招商大會上,東莞舉行了2000億高質量發展基金啟動儀式、推出1.2萬畝產業用地,資金和土地規模均創新高,打響了2024經濟搶跑的訊號槍。
東莞市委書記肖亞非表示,東莞將聚焦半導體及積體電路、新能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高階裝備製造、現代高階服務業等六大重點產業進行強力招商,有專門的資金和土地來保障。
顯然,東莞開啟了兩手抓模式,外資、科技一樣不落。
今年9月份,東莞印發了《關於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和培育未來產業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明確構建"8+4"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政策體系。其中,"8"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指新一代電子資訊、高階裝備、半導體及積體電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階醫療器械、人工智慧、低空經濟,"4"大未來產業指下一代行動通訊(6G)、前沿新材料、具身智慧、未來生命健康。
可以看出,東莞的"8+4"產業高度契合廣州的"3+5+X"和深圳的"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集中體現了主動對接融入廣深的意圖。
具體目標上,東莞提出,到2027年底,全市規模超千億元的產業叢集不少於7個,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0000億元,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42%,工業投資年均增速不低於10%……要重點突破一批細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未來產業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可以看到,東莞在產業升級路線上,目標清晰明確,訴求很強烈。
從資料來看,東莞不僅這樣說,也在這樣做。
東莞統計局資料顯示: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下降3.2%。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10.0%,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0.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4.0%。分行業看,新動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先進製造業投資增長12.8%,其中,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4.2%;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8.8%,其中,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投資增長11.5%,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1.7%。
可以看到,工業投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更是達到了20.4%。新動能的固定投資基本都在快速增長。
整個固定投資增速最終下降3.2%,是因為房地產投資下降了14%。東莞的房價今年遭遇了賣地收入、商品房銷量、房價三殺。
主動求變的結果,便是其工業恢復增長,出口恢復增長。
這一點,對面的佛山需要趕快行動起來。佛山今年的走勢和去年的東莞如出一轍,而且水逆得更厲害。今年一季度佛山的GDP增量減少了0.25億元,增速在萬億城市中倒數第一。
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無論增量、實際增速還是名義增速,佛山在26個萬億城市中均為倒數第一。
作為與東莞一樣的工業強城,佛山的產業含金量很低。
以2022佛山出口還沒有遭遇困境的資料來看,2022年佛山出口產品中,高新技術產品佔比只有4.44%,在出口強城中,高技術產品佔比最低。
深圳出口產品中高新技術產品佔比,達到了46.96%。東莞也有33.53%

產業科技含量不足,在逆境中最容易出現問題。
所以,今年佛山的出口出現了大跳水,工業出現了下滑。
而且,佛山的產業與房地產產業深度捆綁,比如佛山最著名的傢俱產業。
佛山經濟與房地產關聯度強,這一點佛山在其公報中,也直接亮了出來。
其公佈的三季度經濟執行情況開篇就說到:
受依然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全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的宏觀因素影響,佛山部分產業增長持續受壓,但經濟執行總體保持穩定。
佛山市統計局披露的資料顯示:
前三季度,佛山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741.69億元,同比下降28.0%;其中住宅投資下降30.9%。分地區看,禪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1%,南海區下降23.5%,順德區下降46.5%,三水區下降51.6%,高明區下降43.4%。
房地產下降之下,佛山的產業自然受到了影響。
2023年,佛山市轄區陶瓷牆地磚總產量7.45億平方米,同比減少7.7%;衛生陶瓷總產量1822.23萬件,同比減少6.5%。
進入2024年,下行依舊。
以佛山陶瓷業龍頭“東鵬控股”為例,據東鵬控股一季度財報,2024年一季度報告,公司營業收入約為10.12億元,同比下降11.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約1152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相比東莞,佛山更需要快速進行產業升級,快速佈局更多戰略性新興產業,才能擺脫水逆。
推薦閱讀:
1、中國為什麼捧不出自己的山姆
2、代購胖東來,有人賺了幾百萬
3、上海吊牌之王,怒砸100億殺回服裝業
4、代購胖東來,有人賺了幾百萬
5、老乾媽陶華碧不敢退休
——END——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