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今日免費下載:2025全球經濟展望報告
來源:城市財經
01
東莞,絕地反擊
首先解釋一下,東莞為何是超大城市。
按照住建部對城市級別的劃分,城區人口超500萬低於1000萬的是特大城市,超過1000萬的是超大城市。
去年住建部公佈的《2022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顯示,超大城市增加了3個,特大城市增加2個。其中,東莞城區總人口達到1082.44萬,武漢城區總人口達到1080.64萬,杭州城區總人口達到1002.1萬,跨上1000萬人的臺階,躋身超大城市行列;合肥城區總人口達到650.4萬,蘇州達到500.08萬,邁過500萬人的門檻,成為特大城市。

進入正題。
去年還在泥淖中掙扎的東莞,今年徹底擺脫了水逆,從去年的在26個萬億GDP城市中增速倒數第一,變成了今年的增速順數第一。
先看去年的情況。
去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到全年,東莞的GDP增速在同類城市中均倒數第一。
2023年,東莞GDP11438.13億元,增長2.6%。


看實際增速,貌似表現平平,4.5%的增速,和杭州並列位居萬億城市倒數第五。

02
要了解這一點,首先要了解東莞這個城市的特色。
2023年,東莞出口總額8460.9億元,同比下降了8.9%。

2024年,東莞能夠走出水逆,變成增速強者,在於其工業與出口動力恢復。


東莞該產業的營業收入1.06萬億元。

東莞“五支四特”產業中,主導產業增長較快,電子資訊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6.2%,包裝印刷業增長11.0%,化工製造業增長7.7%。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速較好,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2%、13.5%,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從產品產量看,智慧手錶、路由器、積體電路、電子元件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07.1%、67.8%、52.4%、20.6%。

03
雖然我們頂住壓力、竭盡所能,但全市GDP、規上工業、固投、社消零售、進出口等主要指標仍然未能完成既定目標。" 呂成蹊分析原因時提到,其中既有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也有東莞自身的問題,包括"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產業轉型任重道遠,廠房、技術、產線老化制約動能轉換,傳統優勢產業有待做優做強,新興產業尚未扛起大梁"等。
可以看出,東莞的"8+4"產業高度契合廣州的"3+5+X"和深圳的"20+8"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集中體現了主動對接融入廣深的意圖。
具體目標上,東莞提出,到2027年底,全市規模超千億元的產業叢集不少於7個,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0000億元,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42%,工業投資年均增速不低於10%……要重點突破一批細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未來產業關鍵技術實現重大突破。

可以看到,東莞在產業升級路線上,目標清晰明確,訴求很強烈。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下降3.2%。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10.0%,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0.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9%;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4.0%。分行業看,新動能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先進製造業投資增長12.8%,其中,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14.2%;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8.8%,其中,電子及通訊裝置製造投資增長11.5%,醫藥製造業投資增長1.7%。
可以看到,工業投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更是達到了20.4%。新動能的固定投資基本都在快速增長。
深圳出口產品中高新技術產品佔比,達到了46.96%。東莞也有33.53%


前三季度,佛山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741.69億元,同比下降28.0%;其中住宅投資下降30.9%。分地區看,禪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1%,南海區下降23.5%,順德區下降46.5%,三水區下降51.6%,高明區下降43.4%。
進入2024年,下行依舊。
以佛山陶瓷業龍頭“東鵬控股”為例,據東鵬控股一季度財報,2024年一季度報告,公司營業收入約為10.12億元,同比下降11.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約1152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PS:點選詳情可檢視內容】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