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shiyun
2022 年,由於大廠工作壓力大,開發者 Shawn 已與焦慮症對抗了三年。某次,在陽臺曬太陽的經歷讓他感到治癒,之後他每天出門曬太陽,一年後焦慮症狀不再出現。
工作近十年,他第一次冒出一個想法,能不能開發一款幫大家曬太陽的 app?他曾在 2015 年和 2018 年分別接觸過國內不同的獨立開發者群體,一直想像他們一樣做一款自己的產品。
2024 年,Shawn 從前司離職,來到杭州良渚周邊,成為了一名獨立開發者。
近一兩年,良渚聚集了眾多像他一樣的獨立開發者,掀起了一陣新的獨立開發熱潮。
「這兩年做獨立開發的人一下子多了好幾倍,感覺這個圈子一下子就熱起來了。」多位開發者告訴極客公園。原因在於,AI 技術大幅降低了開發門檻、提高了開發效率,讓越來越多人能成為開發者,也讓產品開發更敏捷、多元、有想象力。
花了三個月時間開發之後,Shawn 把產品內測的內容發到小紅書上。出乎意料的是,第一條筆記點贊數就破 3000,一週後內測使用者就達到了八百。上線不到 2 個月,Shawn 在小紅書上收穫了兩萬個使用者。

Shawn 釋出的小紅書筆記 | 圖片來源:小紅書
Shawn 並非個例,過去一年裡,相當一批開發者和他們的產品,從小紅書上「出圈」 ,比如 AI 飲食記錄應用「胃之書」的開發者趙純想、拍照應用「小貓補光燈」的開發者花生、聊天工具「哄哄模擬器」的開發者王登科等等。
這個以生活內容著稱的社群,意外地正在成為許多新一代開發者的「產品創新試驗場」,甚至是他們產品從 0 到 1 冷啟動的「創業社群」。
「獨立開發者們基本都來小紅書上了。」多位開發者說。
01
今年 2 月,在「謎底黑膠」黑膠播放器產品推出 3.0 版本時,其開發者、謎底科技創始人柳毅順手發了一條小紅書影片筆記。
他是國內最早一批的知名開發者,有十幾年的開發經歷,其開發的「謎底時鐘」,曾經獲 2022 年蘋果設計獎提名。
作為資深的黑膠愛好者,柳毅花了很長時間打磨和開發「謎底黑膠」這款產品,3.0 版本的迭代足足花了半年時間。這款產品曾經在海外多個國家的 app store 榜單上登頂,積累了幾百萬的使用者體量,也因此,過往柳毅也很少把精力投入國內的社群平臺。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隨手釋出的這條影片筆記意外「爆了」,收穫了許多對黑膠感興趣的使用者關注和反饋,以至於柳毅一天都在回覆留言。而隨之而來的是,這款產品在國內迎來了一波使用者高峰。
這讓他意識到,這也許是一個值得投入的平臺,自那以後,他更新小紅書的頻率也逐漸高了起來。

完成謎底黑膠 3.0 之後,柳毅釋出的小紅書影片筆記 | 圖片來源:小紅書
他也觀察到了,身邊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開始「駐紮」在小紅書上。「我的體感是,現在新的開發者,應該人人都在小紅書上,而那些老的開發者他們慢慢也來小紅書了。」
行業裡甚至開始流行一種說法,「小紅書+Cursor(AI 程式設計工具)」是獨立開發者的兩件套。
從 Shawn 和柳毅的故事裡,不難看出,能夠精準地連結一批有需求的使用者,是讓這一批開發者留下來的直接原因。
據 Shawn 介紹,小紅書內測為產品帶來了 90% 左右的使用者。不到一個月,SunAlly 就擁有了 2 萬用戶。由於下載量居前,Sun Ally 還被 APP store 推薦了。
「小紅書幫我們完成了冷啟動。」Shawn 說。
過往,所有的開發者或團隊,都在追求產品在對應人群中獲得最大的曝光。因此,他們在應用商店買廣告、去內容平臺上運營、在社交平臺上投放,但獨立開發者往往預算有限,而這些平臺往往競爭激烈、流量向頭部靠攏。
但在小紅書上,像 Shawn 和柳毅這樣的獨立開發者們能以更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獲得更精準的使用者和留存。多位開發者表示,它是一個更好、更快地找到種子使用者的平臺。
這背後離不開平臺的推薦演算法、以及去中心化的分發機制。它意味著,新的產品和團隊有更多機會能獲得精準的曝光。
但更重要的答案,或許在於需求流向本身。
02
在決定要開發這個產品之後,Shawn 就在小紅書上搜索「曬太陽」的關鍵詞。這看似是一個極其細分的需求,但搜尋之後,他發現有幾百萬篇相關的筆記。
這讓他覺得,這個場景或許也存在足夠多的使用者需求。他把自己看到的一千多條筆記儲存下來、把評論摘下來,一條一條看,並去看與這些筆記互動的人具有什麼樣的畫像和特徵。
他發現補充維生素 D 是更受歡迎的方向,非常多使用者有維生素 D 相關的痛點。於是,他正式將產品方向從側重防曬,調整到了側重補充維生素 D。
無論是「曬太陽」,還是「聽黑膠」的開發思路代表了一種已經發生的趨勢——在獨立開發圈層,大而全的開發思路轉向更細分、垂直、極致的需求開發,這一代的獨立開發者,抓住毛細血管式的生活需求,將其落地成 AI 產品。
需求可以細到:專為 INFJ 做的 AI 陪伴應用、一個調酒單產品、釣魚記錄工具、寵物友好餐廳地圖、ADHD 專注神器等等。
這背後的本質是,過去十餘年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讓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被國民級應用所滿足,但今天,不管是開發者還是使用者,都開始重新發現小畫素、細分需求的價值。
AI 的出現 ,讓這些需求都有了被重新做一遍的可能。
透過提升開發效率,AI 大大縮短了產品從創意到產品的週期,就像「快時尚」快速推向市場;它也降低開發門檻,讓任何有創意的人都有機會開發出自己的產品……種種因素下,畫素級的需求所激發的產品供給,正在成群湧現。
比如此前在飲食記錄賽道,有「薄荷健康」這樣的產品,但「胃之書」用多模態生成、流式輸出等 AI 技術,用 AI 做出了兼具飲食記錄和情緒價值的使用者體驗——這正是趙純想的觀點,「被佔滿的工具賽道都可以被『重做一遍』」。
作為國內最大的生活社群,小紅書是個巨大的「需求池」。人們在上面分享、檢索各類足夠多元、細分、長尾的生活內容,這也構成了使用者在這裡尋找、消費各類生活場景需求的內容心智。這或許是為什麼今天相當一批獨立開發者們,聚集在這裡的原因——當他們的開發從畫素級的需求出發,小紅書恰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挖掘需求、驗證需求,也滿足需求的平臺。
不管是 Sun Ally、謎底黑膠、胃之書,還是去年更出圈的小貓補光燈等產品,都在反覆驗證這套在平臺上鍊接和挖掘生活需求的邏輯。
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意識到了這一點。Stress Watch 的開發者 Patrick 就透露,他們在一開始做這款壓力監測產品時,就是專門針對小紅書的使用者去設計的。

Stress Watch 產品介紹 | 圖片來源:App Store
團隊調研發現,小紅書上的使用者畫像相對集中,符合一款壓力監測產品的使用者預期——大致年齡在 20 歲到 35 歲之間,主要為女性,喜歡可愛、視覺效果好的東西,而且通常壓力較大。
基於這樣的使用者洞察,團隊決定圍繞壓力這個主題,設計一個可愛的形象。他們認為,這種形象會受到 Apple Watch 使用者的喜愛。
精準瞄準使用者需求的產品設計,也在社群裡得到了驗證。這款產品從招募內測開始,小紅書筆記的使用者互動性就很高,「我覺得這對開發者來說是非常友好的。」其開發者 Patrick 說。
如今這款產品,不僅在兩年拿到了 400 萬用戶,並至少四次獲得蘋果 App Store 的推薦,其中兩次是在首頁的專題。
03
越來越多由需求激發的產品創新,正在小紅書上發生。
小紅書官方的資料顯示,過去一年小紅書站內活躍著超過 5 萬名獨立開發者,近一年獨立開發相關內容釋出增長 146%。
圍繞生活需求的開發,也正在悄然改變國內開發者們的「創作過程」。
一個最典型的代表案例是小貓補光燈、小貓愛心眼的開發者花生,釋出第一款產品之後,他的評論區湧進了大量的使用者,提出功能反饋和改進建議。這些反饋不僅直接促進了產品迭代,還被花生寫進了每一個產品的版本更新記錄裡。

圖片來源:小貓愛心眼 App Store 更新說明
這與傳統產品開發有本質區別。傳統模式下,使用者反饋往往是單向、間接的,而在小紅書這樣的社群裡,開發者與使用者之間的對話是直接的、即時的、多維的。使用者不僅是需求的提出者,更是產品迭代的「隱形共創者」。
有人認為小紅書是「中國的 Discord」,後者是國外的社群聊天軟體,開發者常在社群裡與自己的使用者交流互動。在這一點上,小紅書確實與 Discord 有異曲同工之處。
當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湧入小紅書、圍繞使用者需求創新並拿到了結果。某種程度而言,他們也正在成為社群裡一個全新的創作者群體。這或許會為內容社群帶來更長遠的影響。
很長一段時間,內容社群的內容形態,停留在圖文、影片,但隨著 AI 帶來的技術平權讓開發應用的難度無限趨近於釋出筆記,未來,「應用」或許會成為一種新型的內容形態。
另一組資料支援了這個觀點:在小紅書上,有超過 90% 的獨立開發者一年不只開發一款應用。這些開發者從自身興趣出發,透過持續開發表達態度、與外界對話,這不正是創作者在這個社群裡做的事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開發者就是 AI 時代的創作者,而獨立開發就是下一個時代的 UGC。
小紅書相關負責人也在昨天的「獨立開發大賽」頒獎現場透露了下一步計劃,將搭建相關產品能力,簡化創意到產品上線的流程,目的是為了讓開發者更好地與使用者發生對話、連線。

「獨立開發大賽」頒獎現場 | 圖片來源:小紅書
屆時,「小紅書成為新一代 app store」或許不再是個比喻,而是事實。
試想一下這樣的畫面:下午 5 點,臨近下班,壓力值即將爆表,點開小紅書看一段貓咪鬆弛影片,然後發現了一款監測壓力的應用,在小紅書上點了點,便連上了智慧手錶,彈出即時壓力值,並配了一張小貓的哭喪臉。
這大概是一天中最被理解的時刻。對開發者來說,他的創作正是為了這一刻。
與其說是開發者選擇了小紅書,不如說是時代選擇了這樣一種更貼近使用者、更敏捷、更具生活氣息的創新路徑。這不僅是小紅書的可能性,也預示著未來應用開發與分發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