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搞出DeepSeek,是對迷信西方的老前輩最好的打臉!

在全球AI發展浪潮中,中美之間的科技競賽正悄然發生著深刻的變革。遊戲科學創始人馮驥對DeepSeek“可能是國運級別的科技成果”的評價,精準地捕捉到了這一技術突破所蘊含的巨大戰略意義,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DeepSeek的橫空出世,無疑是AI領域的一顆重磅炸彈。它打破了美國在該領域長期以來的壟斷局面。OpenAI每一次新品釋出,都能在輿論場和投資界掀起狂熱浪潮,ChatGPT 4問世時,全球對美國AI實力的推崇更是達到頂點。然而,DeepSeek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它以較低成本實現了與ChatGPT相媲美的效能。AI領域裡有三個賽道,算力、演算法和資料。DeepSeek在演算法方面展現出中國企業獨特的創新能力,成功扭轉了外界對中美AI實力對比的固有認知。
1月26日,DeepSeek超越ChatGPT,登頂蘋果美國區應用商店免費下載排行榜。(App Store截圖)
DeepSeek的影響不僅侷限於技術層面,更對美國資本市場造成了衝擊。美國AI產業在資本市場上長期依賴算力堆砌的故事來吸引投資,而DeepSeek證明了不依賴大規模算力同樣可以打造卓越的模型,這直接戳破了華爾街精心編織的AI泡沫,讓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AI投資的邏輯和價值。
從戰略層面來看,DeepSeek打亂了美國試圖藉助AI重現上世紀90年代資訊科技革命輝煌的計劃。當時,資訊科技革命幫助美國擺脫經濟困境。如今美國實體經濟低迷,寄望AI再次創造奇蹟,吸引全球資金迴流。但DeepSeek的崛起表明,中國在AI賽道上的緊追不捨,讓美國難以再像過去那樣獨佔鰲頭,一騎絕塵。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月27日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舉行的共和黨會議上表示,中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DeepSeek的崛起應當為美國企業敲響“警鐘”。(圖源:視覺中國)
在國際上,DeepSeek的突破也給歐洲國家和印度帶來了新的希望。這些原本認為在AI領域望塵莫及的國家,看到一家中國小公司取得如此重大突破,也開始重新審視自身在AI領域的發展潛力,躍躍欲試。
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圖源:央視《新聞聯播》影片截圖)
然而,DeepSeek的成功引來了美國的瘋狂反撲。1月29日,DeepSeek官網遭遇大規模惡意網路攻擊,經專家鑑定,攻擊IP地址均來自美國。與此同時,美國方面還展開了大規模的汙衊行動,造謠DeepSeek儲備數萬張英偉達高階晶片。業內人士告訴筆者,DeepSeek這樣的小公司根本負擔不起數萬張英偉達高階晶片,所以那幫美國人在亂講。此外,美國還以安全為藉口,在國防部、國會、海軍、NASA以及德州等政府層面禁止使用DeepSeek,盡顯霸權主義行徑。
不過,美國的這些反擊手段收效甚微。DeepSeek成功抵禦了網路攻擊,其卓越的效能也得到了美國一些大廠的認可和使用,讓謠言不攻自破。儘管部分美國政府部門和一些“哈巴狗”國家停用DeepSeek,但全球多數國家都看到了其價值,依然選擇使用。即便美國全面禁止英偉達供貨,中國國內晶片企業也有能力提供接續支援。還有一些網友很擔心梁文鋒的安全,怕美國使壞對他下手。網民的擔心,國家也應該能想到,會有應對措施的。
DeepSeek的橫空出世招致美國的瘋狂反撲,說明在中美科技競賽中中國的實力並不弱。我們還得表揚一下杭州。今年年初,“杭州六小龍”——雲深處、宇樹科技、深度求索、遊戲科學、群核科技、強腦科技,以機器人、AI大模型、腦機介面等領域的突破,讓世界看到中國創新的“東方力量”。很多網友調侃,杭州是以一城之力挑戰美國科技霸權。這些優秀科技企業崛起,讓我們對中美科技競爭更有信心了。
“杭州六小龍”(圖源:網際網路)
DeepSeek的成功,不僅彰顯了中國在AI領域的科技實力,也讓我們對中國教育充滿信心。DeepSeek團隊中超過一半成員是95後,90後佔比超75%,這些年輕人才大多來自國內頂級高校,他們思維活躍、不受傳統束縛,在理論探索和技術實踐中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與傳統團隊中技術“大牛”可能帶來的思維壓制不同,DeepSeek的年輕團隊能夠大膽嘗試,將理論轉化為現實,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3年,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圖源:紐約時報)
DeepSeek出來後,西方也有一些人在反思:這些年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無所不用其極,為什麼沒有真正地影響中國的科技進步呢?有些人認為,美國對中國最好的限制就是向中國大量傾銷,中國要什麼就給什麼,中國就發展不起來了。
回顧中國在科技領域突破西方封鎖的歷程,工業化的成功是關鍵基石,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產業支撐;舉國體制能夠集中力量攻克重大科技難題,發揮制度優勢;數量龐大的市場主體中,眾多企業創新意識強烈,成為推動科技和產業進步的重要力量;而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每年培養出全球近一半的頂尖人工智慧研究人員,讓中國開始享受“工程師紅利”。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未能得逞。
DeepSeek的成功為未來科技創新提供了寶貴啟示:科技創新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我們原來高度依賴科研機構和高校系統,現在看來還得跟企業和市場結合。再好的高科技,如果不能市場化,它也是一張廢紙。
同時,要多給年輕人更多機會。年長的人雖然經驗豐富,但是吸收新知識的能力相對差一些。特別是經歷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部分老同志,可能存在對西方的盲目崇拜和自卑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創新。因此,未來在科技創新資源配置上,應向企業和年輕人傾斜,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