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情緒高漲。
作者 | 蔡越坤 洪小棠
來源 | 經濟觀察報
(ID:eeo-com-cn)
2025年春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滬上某基金公司內部投研會如期舉行。在會議室裡,基金經理、研究員、策略分析師們圍坐一堂。在投影螢幕上,國產大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的LOGO格外醒目。
其實,春節期間,各大券商就已忙於出具DeepSeek相關研究報告、開展線上路演;亦有基金公司組織基金經理瞭解相關投研資訊、部署調研計劃。
DeepSeek這一突破性的大模型自1月下旬橫空出世,以其低成本、高效、開源等特點打破了西方對人工智慧(AI)技術壟斷的固有認知,迅速引爆全球。1月27日,英偉達(NVDA.O)等美國科技股大幅下跌,一度創美國股市歷史上單日市值損失的新紀錄。
資金如潮水般湧入中概股,以及在大洋彼岸的A股和港股市場的科技板塊。中國資產被另眼相看。
1月27日至2月13日,追蹤在美上市中國公司股票表現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累計漲幅為10.32%,萬得中概股100指數累計漲幅為10.88%,萬得中概科技龍頭指數累計漲幅為15.68%。
1月27日至2月14日,恒生科技指數累計上漲18.65%;年內漲幅超23%,領漲全球;在A股市場上,萬得DeepSeek指數累計上漲64.57%,概念股亦集體大漲。在科技股引領下,同期上證指數上漲15.00%,深證成指上漲22.68%,創業板指上漲31.67%。
市場情緒高漲,投資者摩拳擦掌。
“2025年將成為全球投資界重新認知中國國際競爭力的關鍵一年。中國企業在高階製造與服務領域持續構建全球價效比與質量的雙重優勢,中國的顛覆性創新力正重塑產業競爭格局,預計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逐漸消失。”德意志銀行亞太區公司研究主管馬力勤(Peter Milliken)在其釋出的中國股市研究策略報告中表示。這份報告引起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此前,中國資產估值長期處於較低水平,尤其是科技股。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比例較低,市場普遍認為中國股票存在“估值折價”的現象。
DeepSeek的出現及其帶來的衝擊波,帶動中國資產重估。2月份以來,高盛、瑞銀、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紛紛開始重新審視中國企業,尤其是有核心技術創新的科技企業的估值,紛紛看多中國市場。德意志銀行稱,2025年是中國超越其他國家的一年,預計中國股票“估值折價”將消失,A股/港股牛市將繼續並超過此前高點。
中國資產正在迎來重估的時刻。
科技股狂飆
DeepSeek的亮相,瞬間點燃資金對A股和港股市場上科技板塊的熱情。
年初以來至2月13日,阿里巴巴(BABA.N)、比亞迪股份ADR(BYDDY.OO)、小米集團ADR(XIACY.OO)、拼多多(PDD.O)、網易(NTES.O)、京東集團(JD.O)、騰訊集團ADR(TCEHY.OO)年初至今累計漲幅分別為39.56%、34.71%、30.88%、22.52%、22.34%、10.71%、8.07%。
自2月5日至2月12日,Wind資料顯示,DeepSeek概念指數連續6個交易日實現上漲,累計漲幅超過45%。相關概念股每日互動(300766.SZ)、並行科技(839493.BJ)、青雲科技(688316.SH)等多隻個股連續6個交易日漲幅超過200%。
這三隻股票釋出的異動公告中均提及對被列為DeepSeek概念股的回應。相關回應內容普遍為DeepSeek系開源大語言模型,任何使用者皆可免費基於該模型開展訓練工作,公司旗下部分產品接入了DeepSeek,但對經營業績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並澄清與DeepSeek背後的深度求索和幻方科技公司無股權關聯。
除了DeepSeek概念股,部分科技類板塊亦受到資金追捧。Wind資料顯示,2月5日至2月14日,AI穿戴裝置指數、人形機器人指數、AI手機指數分別累計上漲 11.41%、8.91%、9.25%。
2月份以來,科技類中概股表現突出,尤其是與人工智慧相關的科技股漲幅顯著。截至2月14日,恒生科技指數累計漲幅達16.99%。2月以來至13日,納斯達克中國科技股指數累計漲幅達14.77%,同期萬得美國科技七巨頭指數自年初以來微漲0.36%。
自從DeepSeek在1月20日正式釋出DeepSeek-R1模型並開源後,英偉達的股價就在除夕節的前一天大幅下跌,從148美元的高位一度跌到116美元;2月以來有所反彈,漲至131美元附近。
在一位華南創投機構人士看來,此前,美國在高階算力晶片領域的技術封鎖,使得中國AI產業的發展受到嚴重限制,科技企業的成長上限被“鎖死”,市場普遍認為強大的算力是AI發展的核心瓶頸。隨著DeepSeek的出現,AI產業的投資邏輯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這種突破對市場產生了巨大沖擊。一方面,英偉達作為全球領先的GPU製造商,其股價在DeepSeek訊息傳出後大幅下跌,投資者擔心,DeepSeek的低成本模式將減少市場對英偉達高階GPU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國科技企業尤其是網際網路雲服務企業看到了新的希望,其發展上限被開啟。”該人士表示。
重估的理由
DeepSeek等中國科技企業的崛起,使中國資產重估成為投資領域的焦點。
在AI技術浪潮的推動下,美國科技股成為全球投資者追逐的物件,英偉達(NVDA.O)、微軟(MSFT.O)、谷歌(GOOGL.O)等憑藉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地位,股價屢創新高。
2023年至今,萬得美國科技七巨頭指數(MAGS)從21200點飆升至54400點附近,累計漲幅超過100%。
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創新和市場佈局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相關。例如,全球約65%的雲計算市場被美國公司所控制,亞馬遜的AWS和微軟的Azure等平臺在雲計算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此外,美國科技巨頭在元宇宙、AI等新興領域的頻繁佈局,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科技市場的吸引力。
資金流向美國的科技板塊,中國科技股在AI時代的估值和市場關注度相對不足。
華泰證券研報顯示,中美科技板塊PETTM估值變化在2020年中至2022年末整體趨於同步,但2023年以來出現顯著分化,美股科技股估值持續走高,中國科技股估值儘管經歷觸底回升,但仍與美股存在大幅差距。截至2025年1月31日,納斯達克綜合指數PETTM為46.1倍,處於過去10年的89%分位數,恒生科技指數PETTM為19.6倍,處於指數2020年7月釋出以來的43%分位數。
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在近日發表的中國股票策略中表示,DeepSeekR1模型的推出使中國AI發展重新引起投資者的關注。科技驅動的反彈通常使股價在業績兌現之前上漲,而今年由於流動性充足、利率下降,AI相關股票擁有估值上漲的機會。
王宗豪認為,對大盤而言,由於科技股佔到指數的12%至20%,AI可能帶來一定估值上行潛力;從歷史上看,A股題材股的漲幅大於港股。
高盛釋出研報稱,DeepSeek的崛起為中概科技股帶來了中長期價值重估的機會,並且維持對MSCI中國指數的超配評級。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高階基金經理楊景喻表示,DeepSeek不是一個從天而降的偶發事件,這是一個符合產業發展邏輯的成功案例,其成功也再一次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產業創新基地之一,未來更多的創新成果或將湧現,中國科技型企業的價值重估或將持續。
得益於政策重心向消費端傾斜的結構性轉向,疊加金融開放政策的利好,馬力勤認為中國A股及港股牛市週期已於2024年開啟,並有望在中期內再創新高。
在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總監、基金經理王貴重看來,外資頻繁唱多背後,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對中國資產尤其是科技類資產的看好態度。當下,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所體現的生命力、創新力和競爭力愈加突出。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而人工智慧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要素之一。
從重估的產業鏈來看,華安基金認為,AI是全球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此次DeepSeek突破可能改變(提升)全球對中國科技產業的估值體系,其重點領域包括:半導體產業鏈,我國目前掌握的較高階半導體制造產業鏈得以更好地進入訓練/推理/端側領域;大模型產業,包括運營模型業務的雲廠商等,以及獨立大模型公司,以及應用匯入其產品的軟體/傳媒公司;智慧手機、智慧眼鏡、智慧駕駛等終端行業,本身就是我國產業特長的行業,目前更加受益於DeepSeek等國產模型公司的突破。
外資在加倉
在外資機構紛紛看多中國資產的同時,投資者更加關注外資“怎麼做”。
Wind資料顯示,2025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頻頻獲得外資機構的調研。其中,匯川技術(300124.SZ)獲得外資調研次數最多,為56次;石頭科技(688169.SH)、瀾起科技(688008.SH)獲得外資調研次數分別為49次、44次。
從外資機構來看,摩根士丹利、瑞士聯合銀行、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花旗集團、滙豐投資、德意志銀行以及法國巴黎銀行等機構,頻繁出現在A股上市公司的調研名單中。
美東時間2月10日,美國對沖基金大佬、億萬富翁投資人大衛·泰珀(David Tepper)旗下AppaloosaLP向美國SEC提交了13-F檔案。檔案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該對沖基金全面增持了中概股和中國股票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具體來看,Appaloosa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增加18%,達到1180萬股,目前價值超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8億元)。截至2024年年末,阿里巴巴是其最大的持倉股,約佔其投資組合的15.40%。
國內頭部公募基金公司近期對科技類資產的佈局動作愈發積極。
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總監基金經理王貴重向經濟觀察報表示,出於對科技股投資價值的看好,嘉實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大幅增加了硬科技的配置,在AI上加倉了部分國產算力。應用端,汽車智慧化是相對清晰的落地場景,尤其是中國品牌為主導的新能源車大廠紛紛加碼投入,讓其看到了AI商業閉環的前景,因此嘉實基金也在這一線索下增加了相應倉位,減持了其他行業的倉位。
“近年來,科技主線一直存在,但之前一些個股的估值已經很高,所以我去年底‘砍’了一些倉位。因為DeepSeek爆發,節後我還是加了一部分倉位回來。”一家券商系公募投研人士透露。
北京一位中小型科技成長基金的基金經理表示,春節假期前DeepSeek突然爆火,所以他整個假期都在學習DeepSee及其與ChatGPT的底層邏輯差異。不過他認為,短期相關板塊存在博弈和炒作,自己暫時不對持倉進行大幅操作,等待博弈充分之後再說。
正反饋的機遇
DeepSeek作為當前AI領域的重要創新,正在迅速落地並引發廣泛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5年2月10日,已有上百家上市公司宣佈接入DeepSeek,涵蓋金融、醫療、科技、汽車等多個行業。
在金融領域,國泰君安、廣發證券、中信建投、光大證券等多家券商已完成DeepSeek-R1或DeepSeek-V3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應用於市場監測、投資研究、智慧客服、程式碼生成輔助、智慧投研等場景;
在醫療行業,恆瑞醫藥計劃在公司內部全面開展DeepSeek應用;嘉和美康已接入DeepSeek,正在進行專業領域內的訓練,並計劃升級醫療AI應用;
在科技與服務行業,科大訊飛將DeepSeek全系大模型上線其訊飛開放平臺,支援公有云API呼叫和專屬模型部署;拓爾思專注於自然語言處理,與DeepSeek在NLP技術商業化場景存在交集。
DeepSeek被廣泛應用,正在推動多個行業的智慧化轉型,金融、醫療、科技等領域成為首批受益者。
中國科技類資產的重估並非僅僅是當下的短期調整,而是一種具有深遠意義的連鎖反應。它將為未來帶來持續的正向反饋,推動資產價值的重估和提升。
DeepSeek能否帶動中國股票普漲?
瑞銀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認為,根據4G、5G和雲計算領漲期間的經驗,可以看到 MSCI中國指數從底部到高點的平均漲幅為50%,滬深300指數漲幅更高,平均上漲72%。不過,瑞銀認為需謹慎外推這些歷史經驗,因為股市之後的上漲主要由宏觀復甦拉動。在 2013年至2014年,4G反彈的初期階段,股市基本持平,而在2023年上半年,AI相關股票繼續表現良好,而後出現回撥。
“目前觀察港股和A股的行業構成,A股(滬深300指數)中軟硬體公司的敞口更大(約為20%),而港股(恒生國企指數)剔除網際網路大廠後,相關股票佔比相對較低,為12%。由於恒生國企指數年初至今跑贏滬深300指數10%,瑞銀認為A股可能是佈局AI相關主題的更好選擇。”王宗豪稱。
上述滬上基金公司將春節期間最熱的“DeepSeek”與“哪吒”相關概念股列為主線。但多數基金經理認為,哪吒對市場的情緒影響較多,行情可持續性偏保守,但DeepSeek的應用落地會更為多元。
該公司的一位基金經理透露,2025年的春季躁動行情主線已經確定了AI方向,但這次會議將機會更加聚焦於人工智慧賽道的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技術公司及其產業鏈。
一位研究員在這場研討會上表示,目前DeepSeek相關個股估值的確不低,但考慮到技術領先性和未來商業化的潛力,其仍然認為當前估值存在吸引力空間,尤其DeepSeek有望在自動駕駛方面帶來的突破,或會開啟新的增長空間。
在科技板塊投資領域一片喧囂之際,亦有不少投資機構保持謹慎態度。
部分基金經理提出市場情緒是否已經過熱,以及目前DeepSeek相關概念個股的估值水平等問題。
王貴重認為,企業的價值創造是投資收益的主要來源,AI行情能否持續取決於行業能否真正地實現價值創造。本輪AI模型的強勢崛起,一定程度上讓人真切感受到,在一代代中國科技工作者和普通人的艱苦奮鬥下,科技真的照進了現實,投資者有了更多信心,也在資本市場得到了反映,驅動科技板塊上行。
王貴重強調稱,科技投資是名副其實“難而正確”的“長坡厚雪”,中長期投資價值稱得上“星辰大海”,充滿無限可能。嘉實基金觀察到中國的科技製造業越來越強,國產算力、半導體的先進製程、汽車的高階智駕都有了顯著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