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誕生,不是什麼“爽文”情節

來源/正解局

DeepSeek,太火了。


1月27日,深度求索(DeepSeek)釋出的DeepSeek-R1模型,問鼎蘋果中、美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第一。
問鼎第一
無論是行業內的專家,還是普通人,都在爭相使用這款AI產品。
在資本市場上,多隻DeepSeek“概念股”在連續漲停。
隨著熱度攀升,網路黑產也盯上了這一“香餑餑”。
據奇安信XLab實驗室的最新報告顯示,已有2650個網站仿冒DeepSeek。
DeepSeek之所以這麼火,一方面,是因為技術的領先。
DeepSeek的DeepSeek-R1模型,預訓練費用只有557.6萬美元、不及OpenAI GPT-4o模型訓練成本1/10的模型,卻有能力執行與OpenAI o1相同級別的推理任務,並且開放供研究人員檢查。
這讓DeepSeek的收費,僅相當於Open AI o1執行成本的約三十分之一,具有極強的價格優勢。
DeepSeek的“低成本”、“高效能”,擊碎了“算力信仰”,導致英偉達股價暴跌,市值蒸發6000億美元(約合4.3萬億元人民幣),特斯拉、蘋果、微軟等科技公司股價也紛紛重挫。
另一方面,引發了美國的忌憚。
1月28日起,DeepSeek線上服務受到接二連三的大規模惡意攻擊,導致平臺註冊繁忙。
受到惡意攻擊
美國也對DeepSeek進行停用、調查。
更為關鍵的是,DeepSeek是在美國晶片封鎖的大背景下取得這一成就的。
這讓DeepSeek披上了一股“孤膽英雄”的光輝。
以一己之力單挑美國,網友驚呼,DeepSeek的誕生,堪稱“爽文”情節。
正解局想說的是,真不是“爽文”。
DeepSeek的回答
關於這一點,DeepSeek這樣回答:
DeepSeek的誕生並非虛構的“爽文”情節,而是科技進步和團隊努力的成果。它是由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基於大量資料和先進演算法開發的智慧助手,旨在提供高效、準確的資訊服務。DeepSeek的出現反映了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發展,是現實世界科技創新的一部分。
我們先來看看DeepSeek的出品方——深度求索公司做了哪些工作。
深度求索的創始人梁文鋒,2002年,以吳川一中“高考狀元”的成績考上浙江大學本科電子資訊工程專業。
2015年,梁文鋒成立了幻方量化,透過數學和AI進行量化投資。
2019年,梁文鋒在金牛獎頒獎儀式上
2023年5月,深度求索從幻方量化拆分出來,全面專注於AI業務。
雖然到現在也只有1年多時間,但是,梁文峰團隊在AI領域已有至少10年的積累。
根據SemiAnalysis的估算,幻方在購買GPU、搭建伺服器等方面的投入,至少花費了26億美元。
深度求索絕不是“白手起家”,而是在持續的積累、投入。
此外,我們還要看到行業和國內創新生態的進步。
雖然DeepSeek青出於藍勝於藍,但也要看到ChatGPT的示範意義。
OpenAI釋出的ChatGPT讓全球看到了大模型的重要價值,引發了全球大模型熱潮。
在這股熱潮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科大訊飛等中國科技巨頭在大模型研發上投入大量資源,推出瞭如ERNIE、PLUG、盤古、訊飛星火X1等大模型。
比如,科大訊飛釋出的當前全國產算力平臺上唯一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訊飛星火X1。
該模型中文數學能力國內第一,並率先應用於教育、醫療等剛需場景。
科大訊飛釋出訊飛星火X1
科技巨頭入局,既加速了大模型技術的創新,也推動了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教育和研究,培養了更多專業人才。
這一切,為DeepSeek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DeepSeek的回答
對此,DeepSeek的回答是——
DeepSeek的誕生確實是在人工智慧領域眾多先驅工作的基礎上實現的。正如牛頓所言,我們之所以能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DeepSeek借鑑了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結合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的技術創新,開發出了這一智慧助手。它的出現是科技進步的延續,也是對未來人工智慧發展的一種探索。
對此,正解局更喜歡網上的另一種說法:
DeepSeek是國運級別的科技成果。
DeepSeek不是“橫空出世”,而是中國科技創新生態下,一家公司長期投入,一群頂尖人才持續研發的結果。
技術創新,只有心存敬畏、腳踏實地、攻堅克難,哪有什麼“爽文”情節!
END
行研君
你們怎麼看?底下留言區見~
點選微信小程式👉"報告搜一搜";免費下載各行業研究報告pdf和word、可視資料、學習資料。提供研究報告、市場研究報告、行業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調研報告、市場調查報告…
點選這裡,800000+份報告免費下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