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前瞻經濟人

1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對外發布。
這一舉措被視為我國深化市場化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訊號,標誌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

為什麼要建?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時指出,“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
要知道,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舉措。
在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大環境下,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疫情的長期影響,加之國內市場存在的分割現象,中國經濟正步入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新階段。
基於此背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了打破僵局、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策略,是中國經濟應對外部挑戰、解決內部問題、激發創新活力、最佳化資源配置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之舉。
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過程中,發展模式從政府主導轉向市場主導,在過去,稅收獎補退出歷史舞臺之前,地方政府透過制定優惠政策、提供特殊待遇等方式,吸引企業投資,促進本地經濟發展。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主義,影響了全國市場的統一性和公平競爭。
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意味著,生產要素和商品將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各地區將根據自身優勢進行分工和協作,形成優勢互補、專業分工明確的市場體系。政府的作用轉變為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完善制度規則、加強市場監管等,而不是直接干預市場活動。
透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我們可以:
1、形成龐大的內需市場,降低外部風險衝擊。2、打破地域壁壘,促進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企業的創新發展。3、激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湧現和發展。4、推動產業協同發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5、縮小地區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和可持續發展。

“五統一”是核心
根據《指引》,“五統一”“一破除”就是在貫徹落實中抓的重點。其中,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核心在於實現“五統一”,
一是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和統一市場準入制度。
二是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健全人力資源市場體系。
三是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平統一,加強市場監管,提升服務質量。
四是推進市場設施高標準聯通,破除交通基礎設施瓶頸制約,推動物流設施互聯互通。
五是推進市場監管公平統一,統一監管標準,強化信用監管。
而“一破除”指的是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指引中明確若干“不得”,如不得違規設定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條件、不得妨礙經營主體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等,以及針對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前瞻認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機遇,從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考慮來看,要求地方政府轉變招商思路,創新招商方式,從過去的“拼政策”轉向“拼環境”、“拼服務”、“拼創新”,可以分以下幾步走:

-最佳化營商環境:地方政府應致力於打造高效、透明、公正的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便捷的服務和有力的保障。透過簡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措施,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強企業投資信心。
-強化產業配套:地方政府應根據自身產業基礎和優勢,積極構建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體系,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透過吸引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入駐,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創新招商方式:地方政府應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資料等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創新招商方式和方法。透過線上招商、精準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的招商活動,提高招商效率和質量。
前瞻產業研究院作為2200+地方政府、產業園區首選的科技型決策智庫,26年來持續為地方政府提供專業產業諮詢整體解決方案。同時,前瞻擁有6.8億自研產業大資料,自研大資料模型+獨立人工智慧演算法,已獲68項資料專利及智慧財產權,由國際院士帶隊,560+位“3+2”知識結構複合型人才組成,擁有20萬+老客戶,為產業招商落地先行匯入產業資源,為地方政府給予精準產業招商策略建議,助力優勢產業叢集發展決策。
其中,前瞻產業數智雲透過提供產業決策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提升招商工作的精準性和效率,結合線下活動已成功引薦超6000家的精準意向投資專案。

前瞻產業數智雲“1+1+10”作戰體系包括產業作戰地圖、產業情報中心以及價值艙,構建AI工程平臺與產業算力庫的智慧解決體系,旨在透過多維視覺化、多端支援以及數字大屏展示,實現區域產業診斷、對比學習、精準招商、動態監測,助力城市產業規劃與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字化產業決策支援方案透過對五大資料庫的整合與分析,實現產業分析、短板診斷、區域對比、招商監測等功能,為決策部門提供支援,促進資源高效配置、精準招商和產業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例如,前瞻為某地區提供的數智雲服務,透過大資料平臺整合分析戰新產業資料,為政府決策、招商引資、供應鏈掃描、城市規劃及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援。
–注重人才引進與培育: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地方政府在招商過程中應注重吸引和培育相關產業的專業人才,為企業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援。透過制定完善的人才政策、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等措施,吸引和留住高階人才。

三大招商法護航
2023年8月,《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正式出臺,地方政府積極響應,迅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透過制定正面清單,向協同、高質量、全面服務轉變。
當前地方政府正在積極探索和創新招商方式,招商趨勢呈現出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和高效化的特點,主要透過依託國有平臺公司,圍繞本地產業開展精準招商,並注重與地方政府協同互動,形成良性的招商生態,以更好地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作為更懂產業的科技型智庫,前瞻產業研究院基於助力全國各地政府落地3000+重大專案落地的經驗,透過對地方產業體系和產業鏈細分環節研究,並精準定位,錨定細分領域,切實解決“招什麼”問題,認為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背景下,地方應充分挖掘地區產業優勢,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有效作好招商策略調整,可以透過以下三大招商方法,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推動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①資本招商
政府設立引導基金,透過股權投資等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產業基金投資領域廣泛,包括基礎設施、住房保障、區域發展等,透過精準投資和政策引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激發市場活力,增加經濟發展動力。

例如,深圳市光明區透過智慧感測器產業叢集資本招商模式展現創新發展。該區域設立百億級產業基金,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出資,全力支援智慧感測器產業發展。同時,採用“國企+民營聯合”模式,構築完整產業鏈條,成立智慧感測產業投資平臺,引入多家專業創投基金。政策層面,智慧感測器被納入重點培育產業叢集,區域承擔重要發展任務。近年來,該區域智慧感測器企業快速集聚,產業規模擴大,有望成為全國最大產業叢集,為區域發展注入新動力。
②產業鏈招商
前瞻認為,結合強鏈、補鏈和延鏈的意圖,產業鏈招商總體上有三條實施路徑:
2.1圍繞龍頭企業做文章: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優勢,結合龍頭企業供應鏈需求,為龍頭企業量身定製產業生態,把龍頭企業的一系列供應商招引過來,實現供應鏈本地化。
2.2以核心原材料/零部件驅動:把握本地原材料/關鍵零部件企業在產業鏈中的重要地位,與核心企業協同把下游整機大廠或下游一些列應用企業招引過來,進而又帶動其他零部件和材料企業的入駐。
2.3整合資源,再造鏈條:瞄準本地完善齊全的產業鏈條,整合產業鏈資源,引入同類型大型企業或能共享產業鏈資源的龍頭企業,實現本地產業鏈的升級和再造。

以前瞻服務的江蘇省某產業園為例,業主方對相關產業研究、產業招商和政策對接提出了較高要求。在該專案中,前瞻提供了全面的產業定位與產業鏈細分賽道篩選、概念規劃等服務,透過科學系統的規劃和細緻的研究,由上游核心原材料往下游應用端延伸,制定產業鏈圖譜,前瞻服務幫助專案明確了發展思路。
③生態招商
作為一種新型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旨在透過構建具有生態特性的產業鏈和創新創業環境,吸引和聚集企業、人才、資本等創新要素,形成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例如,上海臨港奉賢園區透過生態招商模式,成功吸引了眾多優質企業入駐,形成了具有生態特性的產業鏈和創新創業環境。同時,園區透過綠色引導、智慧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鑑的生態招商實踐案例。
隨著統一大市場的不斷完善和深化,地方政府與產業智庫的合作將更加緊密。一家優質的產業智庫,可以助力地方政府解決產業發展定位、產業賽道選擇、產業精準招商、重大專案風險評估等產業發展痛點問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地方應緊抓統一大市場的歷史機遇,發揮自身優勢,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依託優質產業智庫進行深入調研和分析,明確產業定位和方向,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發展規劃,最佳化產業佈局,提升競爭力,同時,充分利用市場資源流動機遇,精準招商,吸引優質企業和專案,注重與企業深度合作,形成協同發展生態,進而推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增徐老師微信
立即諮詢
國際在職“MBA/EMBA/DBA”


點選底部“閱讀原文”檢視更多
在職“MBA/EMBA/DBA”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