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全員招商

人海戰術正在失效。
作者 | 萬山一把鎖
來源 | 方升研究
(ID:CIPC_2007)
現在,招商難已經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新的一年,在各種綜合因素的影響下,招商問題只會更加嚴峻。
在多地召開的“新春第一會”上,面對棘手的招商困境,各級政府都不約而同地將招商引資作為新一年度的重點工作。
為了在激烈的招商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上到高層領導,下到一線招商人員,也在為招更多企業努力著。
在這樣的強招商氛圍下,不少國資平臺甚至發出了全員招商的號召,希望能夠拯救日益走高的園區空置率。
然而,面對招商難度的持續升級,全員招商是明智之舉?還是飲鴆止渴?仍然值得我們深思。
沒有明確的產業定位,
全員招商不過是紙上談兵
想象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全員招商的願景雖然美好,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仍然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前面我們提到,很多招商人員在產業專業度方面是嚴重不足的,這就直接導致了他們在招商的過程中會非常吃力。
這種產業專業度的匱乏,與當前許多招商人員不能對產業進行明確定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就會出現一個情況:機關人員在執行招商任務的時候,既不知道往哪裡去招商,也不清楚應該找哪種型別的企業。
在經濟增速放緩、產業持續收縮等各類因素的疊加影響下,招商勢必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吸引更多企業,招商人員就必須對產業方向有更加清晰的定位。
隨著招商難度的提高,國企也在積極尋找解決方案,我們也觀察到了一個趨勢:有越來越多國資平臺開始在內部組建招商團隊。
現在,招商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經濟上行,企業多園區少,就算是坐在家門口,也還是有企業願意找上門來想要入駐。
那時的招商,更多聚焦在載體、區位等優勢上面,只要區位不錯,外立面可以,哪怕租金高點,還是有企業願意買單。
可現在就不一樣了,坐等企業上門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企業的需求在提高,他們不僅要完善的產業生態,還要專業的運營服務,又要園區能夠解決他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鑑於體制機制的限制,以及整體部門的約束,倒不如從每個部門抽調一兩位金融、行政等領域的骨幹成員,共同組成一支招商團隊。
可是,就算團隊組建好了,面對國資系統普遍存在的產業專業度不足的問題,僅僅憑藉各部門抽調出來的零星人員,也難以帶動全員進行招商。
一方面,他們沒有幹過招商;另一方面,還有本職工作需要去做,兩者根本沒辦法兼顧。
這樣,反而會讓招商的難度進一步攀升,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國資平臺去組建一支具有專業能力的招商團隊。
在既定的體制機制框架內,且無法隨意更換人員的情況下,國資平臺就必須傾注更多心血在招商人員的培養和能力提升上,這才是吸引企業的核心所在。
沒有產業專業度,
人再多也招不了商
毋庸置疑,全員招商的初衷肯定是好的,無非就是希望大家把勁往一塊使,順利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園區。
成功招商之後,不僅能夠有效應對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乏力的問題,還能緩解地方財政吃緊的困境。
在美好預期的驅動下,為了完成招商的任務,一些區域開始高舉全員招商的旗幟,把招商任務層層攤派到鄉鎮、街道,乃至婦聯、教育局等機關人員的肩上。
全員招商真的能吸引企業入駐?其實未必。
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全員招商或許能夠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但與此同時,還可能觸發一系列負面影響。
早在2008年,全員招商中所潛藏的問題就已經初見端倪了。
在巨大的招商壓力下,寧夏某市引進了某國資企業的多晶矽生產專案,雖然雙方宣稱這是一個能耗低、無汙染,且資金、技術密集型的優質專案,但實際情況卻與宣傳大相徑庭。
多晶矽在發電過程中不僅會產生嚴重的汙染問題,對當地的生態環境也會造成難以逆轉的破壞。
深入分析這一事件,我們就會發現,沉重的招商壓力往往很容易讓招商人員陷入過分追求招商效益,從而忽視環保重要性的怪圈。
此外,招商團隊在產業專業度上的不足,也是導致此次引入企業後出現問題的關鍵。
在非專業人士看來,招商確實不難,只需要把企業引入園區,最後促成專案落地就可以了,但實際卻恰恰相反。
隨著越來越多高新技術產業的湧現,招商的具體執行也變得越來越複雜,涵蓋了市場分析、專案評估、談判策略等多個層面,這就對招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在,招商更考驗的是招商人員對產業的專業度,不僅需要對園區自身的優劣勢有清晰的認知,還需要深入洞察目標企業的實際需求。
所以,在全員招商的過程中,如果招商人員缺乏必要的產業專業度,勢必會削弱招商的質量和效果。
再者,很大一部分機關工作人員既沒有產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也沒有招商的實踐經驗,讓他們硬著頭皮去幹招商,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招商效果,反而增加了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
全員招商,任重道遠
全員招商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更多力量參與招商活動,但同時也很容易讓地方政府陷入過分追求短期招商成果的誤區。
這種短視行為不僅會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會造成各類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
就目前全員招商的執行情況來看,僅僅依靠增加人手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下棘手的招商問題。
其中,招商專業化逐漸成為了成功招商的關鍵前提,這也是眾多地方政府和平臺公司紛紛成立專業招商部門的重要原因。
因為,隨著高新技術產業的不斷湧現,招商不是誰都能幹的,只有具備了足夠的產業專業度,才能有吸引更多企業入駐的可能。
現在,招商不是單打獨鬥就可以了的,一家企業的成功入駐往往需要多個部門的共同努力。
在全員招商的大背景下,每個人的身上都承擔著巨大的招商壓力。
面對那些難以達成的招商指標,勢必就會有人病急亂投醫,不斷驅使他們採用不正當手段來爭奪有限的招商資源。
為了吸引更多企業入駐,一些員工不惜誇大招商成果,甚至編造並不存在的招商成功案例,企圖以此為誘餌,吸引企業前來落戶。
然而,這種做法非但不能真正招來企業,反而會對園區的聲譽造成難以挽回的惡劣影響。
與其如此,不如成立專門的招商部門,或者尋找市場化的招商機構合作,真正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這樣一來,地方政府才有騰出手來,把更多精力放在營商環境最佳化、服務品質提升等方面。
此外,招商人員在提升產業專業度的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對產業定位的認知,知道去哪裡招商,也清楚要找哪種型別的企業。
因為,明確的產業定位不僅能夠幫助招商人員迅速甄別出與園區相契合的企業,還能夠圍繞主導產業開展上下產業鏈的招商活動,進一步增強園區的競爭力。
當前,全員招商還有很多可探討的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局長、市長等高層領導在招商過程中仍然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往往也是促成企業入駐的關鍵。
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帶有官僚作風的領導,他們不僅在產業專業度上有所欠缺,並且常常因為自恃身份而對招商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我們也需要正視高層領導在招商中的必要性。
因為,高層領導手裡不僅掌握著豐富的企業資源,而且在招商過程中也有很強的推力,特別是在專案落地談判的關鍵時刻。
在缺乏一對一定製化招商政策與手段的現狀下,地方政府對產業的關注度與專業度,尤其是高層領導親自招商這一舉措,對企業最終是否落地有著巨大影響。
對企業來說,透過觀察政府領導的態度,就能預判自己在落地後將獲得哪些支援與服務,以及未來在當地的發展潛力。
總體來看,全員參與招商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需要採取科學有效的方式方法。
如果缺乏對產業的理解和專業度,在招商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單純依賴人海戰術,不僅是對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浪費,最終也難以達成預期的招商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