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布語
長沙,開年即衝刺,跑出“加速度”。
新春伊始,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率隊赴長三角開展精準招商,先後考察上汽大眾、中國商飛、協鑫控股等龍頭企業,成果豐碩。

吳桂英在寧波江豐電子考察(圖源:長沙發布)
省會城市一把手親自“叩門招商”,拼經濟、謀發展先行一步,釋放強烈訊號。
2月5日,湖南省“新春第一會”將招商引資確立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作為省會城市,長沙當仁不讓地扛起重任。
智谷趨勢觀察發現,近年來長沙將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持續推進,創新舉措頻出:
從“老鄉招商”到“校友招商”,從“外企對接”到“全球佈局”,各區縣、園區主動出擊,足跡遍佈海內外。這座中部省會城市,正以全新姿態在招商賽道上“卷出新氣象”。
就在2月8日,2025年“迎老鄉 回故鄉 建家鄉”暨“湘商新十年”系列活動上,長沙集中籤約30個專案,總投資額達207.15億,招商引資實現“開門紅”。
2025年開局之際,長沙為何將招商引資作為頭等大事,率先發力?
這座萬億城市描繪的高質量發展藍圖,又將為區域發展帶來怎樣的新機遇?

春節期間,DeepSeek橫空出世,引發了一場行業大地震,全球矚目。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浪潮,不僅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也開始重塑產業生態,帶來了無限的機遇與可能。
這種變革,也可能將改變中國城市的競爭格局。
DeepSeek帶來衝擊波尚未結束,已經有不少城市陷入思考:為何自己沒有成為人工智慧產業的領軍者?
答案也許是複雜的:營商環境、創新氛圍、政策配套等等。但是作為人類最高智慧的結晶,AI技術,毫無疑問只能在有強大科研實力的土壤中開花結果。
為了種出未來產業的果實,長沙早已先人一步。
在2023年的網際網路嶽麓峰會上,湖南省委書記重磅宣佈,長沙將打造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
長沙提出的這一城市發展定位,放眼全國可謂獨樹一幟。根據規劃長沙將在2025年建成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基本框架,並在2030年實現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初步目標。
由此可見,今年是長沙實現這一宏偉戰略目標的關鍵之年。狠抓招商引資,正是破局之策。
這幾年,國內城市在尖端科技領域的爭奪日趨激烈,你追我趕。身處中部地區的長沙,何以摘取“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桂冠?
其實,長沙的底氣相當足。首先,科教資源一直都是長沙引以為傲的名片。資料顯示,長沙擁有61所高校、160多家科研機構、3000多家科技創新平臺、60多名兩院院士,“985”高校數量居全國第三。
根據最新的《自然》雜誌增刊《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4》,長沙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23位,較去年上升7個位次。長沙的科研實力,已經足以和歐洲和北美的老牌科研中心比肩而立。
而科技人才的流動,則更能反映一種趨勢性的變化。

(圖源:長沙發布)
在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以來,長沙打出了一套人才政策“組合拳”,成果顯著。中高階人才淨流入率居全國第三;“人才吸引力指數”躍居全國第十、中部第一,人才總量增長至300多萬。
優質的科教資源、相較一線城市更低的生活成本、宜居的城市環境……長沙正在不斷擦亮“年輕人友好”的城市底色,成為青年才俊的築夢地、初創企業的孵化場。
湖南舉全省之力的託舉,更為長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1月,湖南省政府印發《關於支援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若干措施》,從支援載體平臺建設、支援創新動能提升、支援創新要素集聚、強化省市協同聯動4個方面,全力支援長沙向全球研發中心城市衝刺。
在此基礎上,長沙提出了2025年的路線圖。在今年,長沙目標新增各類科技研發機構80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0家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3.35%。
一座城市的雄心壯志正變為現實,其落地的抓手,正是招商引資。面向未來加速奔跑,長沙也為人才、為企業提供了廣闊舞臺。

事實上,長沙正是以精準招商為突破口,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大道至簡,唯有持續完善產業鏈條、強化主配協同,方能夯實招商引資的根基。在產業發展上,長沙同樣厚植根基,自成一派。
近年來,長沙因文旅爆紅被冠以“網紅城市”的稱號。但在光環之外,長沙這座城其實也有著極為硬核的工業底色。
2024年,長沙規上工業同比增長9.6%,創下近年來新高。製造業佔GDP比重達28.5%,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中聯重科人形機器人在生產車間作業(圖源:長沙發布)
多年來,長沙都是中國著名的“機械工程之都”。工程機械領域權威雜誌《國際建設》的最新榜單顯示,全球排名前50的機械重工企業,中國上榜13家,其中長沙獨佔5家。一輛輛從長沙開出的工程機械,支撐了中國基建黃金的二十年。
長沙的工業實力,不僅在於其足夠硬核,更在於其面對新舊動能轉換時的內力與韌性。
在傳統優勢產業之外,長沙近幾年來正不斷加碼新質生產力,聚焦高階產業,不斷開拓新的賽道:
2016年,在全國率先啟動智慧網聯汽車測試區建設,迄今已擁有智慧網聯汽車領域共五塊“國家牌照”;
2020年,提出“三智一芯”產業發展佈局,瞄準智慧裝備、智慧汽車、智慧終端和功率晶片;
2022年,長沙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產值突破千億規模,在“新型儲能十大城市”中位列榜首;
……
從機械工程之都,再到日漸崛起的新型儲能之城、晶片設計之城、新能源汽車之城,長沙的產業蝶變並沒有驚天動地,但每一步卻都精準踩在了時代的風口,看得出當地對於產業佈局的前瞻思考。
這種思考也反映在長沙招商的佈局上。
在此次長沙赴長三角考察,有兩家企業值得關注:蘇州協鑫集團、寧波江豐電子。這兩家行業領軍企業,都與長沙的新能源產業、自主可控先進計算產業緊密相關,是補鏈延鏈強鏈的重要招商物件。
因此,長沙的產業招商絕非盲目撒網,而是建立在精準定位基礎上的雙向選擇。
透過建立湘籍製造業企業、對非貿易百強企業等11項重點企業清單,長沙對清單內的1500餘家企業開展"點對點"精準對接,實現有效對接率超70%。
在招商引資上,長沙也早已煉成自己的“獨門功夫”,成為廣大優質企業重點青睞的投資重鎮。

比亞迪和長沙的結緣,就是一個極佳的招商引資案例,在業內傳為美談。

長沙比亞迪工廠(圖源:長沙發布)
2024年,比亞迪汽車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給世界帶來中國震撼,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全面崛起的標誌性事件。
在比亞迪崛起之路上,長沙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09年,當時的比亞迪憑藉F3轎車大火站穩了腳跟,而長沙市政府果斷抓住了風口,以極大的誠意將比亞迪引進了長沙。此後十餘年,比亞迪與長沙的產業共同成長,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破繭蝶變。
一座城與一座企業的雙向奔赴,有時代的風雲際會,但也有一個不容忽略的因素:比亞迪的創始人王傳福,正是畢業於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
祖籍湖南的商人與長沙高校畢業的校友,如今已成為長沙投資創業領域的兩大支柱力量。
鄉情,既是湘商心中最深沉的情感紐帶,也是長沙招商引資的獨特“金鑰”之一。
自2015年以來,長沙將湘商迴歸為招商引資的重點。市委書記、市長等主要領導親自帶隊,登門拜訪湘籍企業家,以鄉情為紐帶,共商發展大計。
與此同時,長沙這片熱土所給予的,不僅有濃厚的鄉土情懷,更有著“十年磨一劍”的執著精神所打造的優質營商環境。
為引鯤鵬入湘,長沙曾經創下一個奇蹟般的紀錄:1天完成工商註冊,10天完成土地審批流轉,從專案籌建到期廠房交付僅耗時120天,華為時任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對此讚不絕口。
在部署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時,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特別提到了這幾點:
“把最好的地塊留給科研機構,把最好的風景留給科研人員,把最好的服務留給科創企業。”
“永遠為企業提供最好的”,長沙以真心換真心,用“長沙速度”和“長沙溫度”吸引一批重點企業在星城落地,成為城市發展的同路人。
近十年來,長沙招商引資簽約重大產業專案1600餘個,簽約金額從2015年的489億元,躍升到2024年的1700多億元,80餘家“三類500強”企業在長沙落地生根。
就在最近,長沙獲評“2024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這已是長沙第三次獲此殊榮。
花香自有蝶飛來,優質的營商環境如同強磁場,將持續吸引企業築巢落戶,孕育發展新機遇。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那位從湖湘大地走出的偉人,曾經發出這樣的感嘆。
今天的長沙,也有著“時不我待”的緊迫感。

(圖源:長沙發布)
在最新批覆的 《長沙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對長沙的核心功能定位是:
中部先進製造業基地、中部現代服務業中心、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
千年古都,擘畫了新的藍圖。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唯有靠“拼”的精神,“搶”的勁頭:
春節剛過,長沙各地已經躊躇滿志、鼓足幹勁,加緊推動重大專案的建設:
在2月6日召開的長沙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長沙宣佈了全市235個重大專案集中開工,加足馬力“開幹”。其中,光產業發展類的專案就有170個,總投資733.8億元,涉及工程機械、電子資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
而產業的發展,最終還是迴歸到“築巢引鳳”這一頭等大事上來。
2月8日,長沙召開“迎老鄉 回故鄉 建家鄉”暨“湘商新十年”新春座談會,這是長沙自2015年起打造的招商引資工作品牌,迄今為止已有十年。在會上,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對企業家們說:
希望大家當好長沙產業發展的“合夥人”、招商引智的“牽線人”、改革創新的“獻策人”、長沙形象的“代言人”。
這句話既是長沙向企業發出的誠摯邀約,也是對高質量發展寄予的殷切期待。這座加速崛起的萬億級城市,已然栽下梧桐樹,靜待金鳳來棲。

原創不易,感謝有你!
一起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宏觀經濟、商業邏輯、企業興衰、產業轉型……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