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楊揚來源:讀懂財經(ID:dudongcj)
全文3121字,預計閱讀需6分鐘。
歷史是個輪迴,尤其對李斌而言。2019年一篇《蔚來李斌,2019年最慘的人》刷屏。
那是蔚來上市的第二年,受限於現金流壓力,公司股價一度跌到了1.19美元,距離退市僅一步之遙。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合肥政府抄底,不僅救活了蔚來,甚至一度傳為地方政府投資佳話。
但時隔多年,蔚來再到生死時刻。
2月25日,一名即將離職的蔚來員工在蔚來內部論壇髮長文,向公司提出十條建議,呼籲蔚來應儘快從務虛轉為務實,以市場為導向,拒絕幻想和口嗨,集中資源,直面現實。
能讓員工建議這麼激烈,是蔚來又快躺在了ICU裡。
截至3月11日,蔚來股價只有4.46美元,較最高點66.99美元下跌了超過90%,市值也只有小鵬汽車的一半。
現金流,依然是股價下跌的導火索。
2024年前三個季度,蔚來總共虧了152.9億,中東土豪2023年底剛給的錢又燒沒了(158億)。賬上422億現金看似挺多,可574億流動負債也不小。
更揪心的是銷量,蔚來+樂道最新月銷只有1.38萬輛,距離行業公認的月銷2萬生命線,也還有距離。
過去兩年,小鵬幹得最多的事情就是開人,幾乎把所有高管都換了一遍。當被問及蔚來是否會像小鵬一樣開人,李斌當時的回覆是,不簡單是人的問題,組織和構架的問題更重要。
但這個問題也有其他人回答過。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寧高寧就說,“儘管制度很重要,但企業是變化的,因此制度也是變化的,最終的問題都會回到人的身上”。
時至今日,再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的李斌,不知道對這個問題有沒有新的看法。
1
再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但某種程度上說,蔚來做到了。
2019年,蔚來是第一家曝出現金流危機的車企。2019年四季度,蔚來現金儲備不過10億,而當季度虧損超過28億。
那時候包括CFO在內的很多中高層都離開了蔚來,股價也自由落體到1.19美元,較之前的高點縮水了91%,連長期主義者高瓴也清空股票,直接走人。
當時甚至有行業裡的人直言,蔚來倒閉的時間,“最早今年,最遲明年”。
好在蔚來命夠硬,2020年合肥注資70億,把蔚來從重症監護室搶救回來。
此後峰迴路轉,新能源賽道成為那兩年最靚的“仔”。蔚來也趁勢起飛,2020年蔚來年銷4.3萬輛,同比增長112.6%。
規模給蔚來帶來了現金流。截至2020年底,蔚來在手現金384.3億,毛利轉正,虧損也大幅收窄至53億。
那一年,蔚來股價漲了11倍。李斌也從2019年“最慘CEO”搖身一變成為了超越通用、寶馬的全球市值第七大汽車公司的老闆,市值遠超理想、小鵬。
萬萬沒想到,五年後歷史重演,蔚來再次遭遇了現金流危機。
截至2024年三季度,蔚來賬上現金422億,看似不少,但流動負債卻高達574億。
蔚來的負債情況遠遠超過其他競對。對比之下,截至2024年三季度,蔚來資產負債率超過84%,小鵬和理想分別只有58%和56%。
更讓人揪心的是,在理想已經早早盈利的情況下,蔚來卻始終看不到虧損收縮的跡象。2024年第三季度,蔚來虧50.6億元,同比增虧11%,連續第四個季度虧損超過50億元。
按虧損速度,即使不考慮需要償還短期負債,蔚來的現金儲備也只夠虧兩年了。
考慮到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行業競爭的激烈,留給蔚來轉身的空間不多了。甚至可以說,現在的蔚來,或許比2019年更加危險。
謹防走丟,請關注“經財時新”
2
始終如一的情緒價值
在李斌看來,蔚來賣的不止是車,也是情緒價值。總裁秦力洪甚至說,使用者是蔚來“最寬廣的護城河”。
過去,在技術指標沒有超越的情況下,蔚來賣出了比Model Y更貴的車,靠的就是Nio life、Nio House、蔚來社群等所帶來的獨特情緒價值。
情緒價值這東西,看上去務虛,但本身也是務實的。因為足夠的情緒價值,從來不是憑空而來的,背後需要大量的金錢堆砌。
成本結構看的更直觀。2024年前三季度,蔚來三項費用率佔營收比重為43%、理想佔比只有17%,小鵬佔比是35%。
截至2024年三季度,蔚來空間有412家,蔚來中心NIO House 176家。蔚來空間和其他車企直營店相似,只負責賣車,一年裝修加租金成本在100萬以下。而NIO House貴得多,最貴的NIO House相傳曾年租金到4000萬。
貴有貴的道理,NIO House的主要作用不是賣車,而是服務車主。在這裡,蔚來的車主可以和朋友舉辦分享會、生日派對、個人音樂會,甚至開設屬於使用者自己的瑜伽課堂。
話說回來,李斌押注情緒價值,似乎也沒啥問題。過去,BBA等傳統豪華品牌,哪個不是賣的情緒價值,不一樣賺得盆滿缽滿。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務虛的情緒價值終究沒有真金白銀的低價來得實在。
落到資料上,蔚來的使用者體驗固然足夠優秀,但是也留下了大量的產品硬傷,讓蔚來的交付量遲遲不能突破兩萬臺。
今年2月份,理想交付2.6萬輛,小鵬交付3.04萬輛,鴻蒙智行、廣汽埃安、小米也都超2萬輛。但蔚來+樂道只有1.31萬輛。
財務層面,2022年-2024年前三季度,蔚來的銷售和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加起來花了679億,相當於理想的1.34倍,但營收卻只有理想的一半。
汽車終究是標準的工業化產品,極度講究規模效應,毛利率直接與銷量掛鉤。雖然賣的是中高階車,客單價行業領先,但蔚來的毛利率卻一直在蔚小理墊底。
2024年第三季度,蔚來整車毛利率13.1%、理想毛利率20.9%、小鵬毛利率15.3%。
歸結起來一句話:花了大價錢營造的情緒價值,不僅沒能帶來更多的銷量,反而拉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3
向實用主義者進化
理想穩定依舊,小鵬從ICU轉一圈出來後,連續兩月拿到新勢力銷冠。曾經的老大哥蔚來月銷快成新勢力前十守門員了。
表面上看,這是公司組織戰略管理的較量,但根源是創始人成長的分野。
MEGA之前,李想是一個超級產品經理,從0到1,產品全部自己主導。
李想說過:我就是理想產品的天花板。我帶的原因是,中國可能沒有任何一個CEO比我對三排座椅的車,體驗得更全面、深刻。
但從L7市場潛力的誤判到MEGA的滑鐵盧,你會發現,李想確實很懂車,但他最擅長的,還是造適合他自己的車。但問題是,中國一共才有幾個生了五胎的百億富豪呢?
MEGA失敗標誌著,僅造車這件事,李想本人開始接近能力上限,之後李想開始補團隊協作的能力,用團隊互補來補個人的侷限性,後來L6連續9個月成了中大型SUV銷冠。
王興的評價是,MEGA有點像為李想本人造的車,L6才是理想員工為自己造的車。從獨行者疾到眾行者遠,是李想的進步。
何小鵬曾經只想做董事長,不想做總經理,早期只抓技術與融資,但效率、產品、供應鏈是短板。
尤其是供應鏈,小鵬鋼材採購價一度比行業高25%。這一度擊毀了小鵬的商業模型,2023年一季度,連蔚來都實現了毛利轉正,但小鵬汽車毛利率是-2.5%。
生死存忙之時,何小鵬親到一線,抓供應鏈,先用了9個月搞清楚了供應鏈貪腐,然後下功夫降本,比如怎麼把電子電氣架構做的更便宜更好,三電和底盤怎麼組合等等。
最終小鵬汽車物料成本一年內下降超20個百分點,近一年毛利率從-2.03%提高到14.22%。從理想的技術主義者,到供應鏈的實用主義者的何小鵬的進步。
李斌長期沉浸在理想主義敘事裡。
李斌有些理想主義的終局思維,他曾說過:先讓大家捲一捲,我們最後來掀桌子。
在終局思維的影響下,李斌不吝嗇為未來投入,在他看來,新能源的終局,必須有縣縣通的換電網路,它就好比亞馬遜的雲服務是超級基礎設施,是蔚來的護城河。
但汽車是重資產、強競爭的行業,在蔚來汽車還沒盈利的情況下,就犧牲珍貴的現金流去佈局未來的差異化能力多少有些理想主義了。如今,蔚來羸弱的財務和日常告急的現金流,更是給了答案。
李想“創業節奏論”的觀點是,一家企業不應在0-10的階段,做10-100階段的事。這或許就是李斌最大的問題。
好在,李斌最近終於有了改變,開始要求每一分錢投入都要聽到迴響,如果後續李斌不能嚴格執行的話,2019年大部分人想象的蔚來結局,大概會在現實中上演。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