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幾何時,日本房市對中國投資者而言,不過是一個“可選項”,但現在,它正在成為一種“剛需”。
近日,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文京區房價的上漲與中國買家的大規模進入直接相關。資料顯示,文京區一套60-70平方米的二手公寓,售價輕鬆突破1億日元(約470萬人民幣),即便如此,依然擋不住中國買家的熱情。
當地房地產公司透露,近年來在文京區購房的中國人數量激增,目前已經佔據買家總數的30%。為了順應這股浪潮,許多房產中介甚至專門僱傭了能說中文的銷售人員,以便更好地與中國客戶溝通。
與此同時,文京區的教育委員會也發現,這股購房潮正推動該區中國小學生的數量迅速增長。從2019年的194人,到去年的467人,增幅驚人。為了適應這一變化,一些學校的官網已經新增了中文說明,以方便中國家長獲取資訊。
“孟母三遷”,如今遷到了東京
中國人對教育的執著自古有之,孟母三遷的故事早已刻進文化基因,而如今,這一傳統在海外繼續上演。對於許多中國家長而言,孩子的教育不是“投入產出比”那麼簡單,而是一場不容失敗的戰役。
於是,在東京,最頂級的學區之一——文京區,正經歷一場由中國買家主導的房產搶購潮。這裡不僅是東京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等名校的所在地,更有一批公立名小,如“3S1K”(昭和、誠之、千馱木、窪町),升學率極高。對於中國家長來說,買下一套文京區的房子,意味著孩子將站在日本教育的金字塔尖起跑線,這個機會,豈能放過?
“孩子的未來,值這個價”
“在中國的網上就瞭解到文京區的教育資源,我們一心只想買這個區域的房子。”
王湘,一位去年剛剛在文京區購入一套60平方米公寓的中國母親如是說。這套房子,她和丈夫花了1.6億日元(約750萬人民幣)一口氣買下,沒有貸款。
在她看來,這筆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更是一種資產配置策略。日本學區房市場一直被認為是“穩健型投資”,即便未來孩子不在日本發展,房價也不會跌得太離譜,轉手依然有利可圖。
這種邏輯在許多中國買家中得到了共鳴。有房產中介透露,很多中國買家是“一次性付清全款”,根本不需要貸款。這不僅僅是財富實力的體現,更是對東京學區房市場信心的體現。
日本教育為何成了香餑餑
日本頂尖的東京大學所在地文京區房價一直出現漲勢,這與中國人熱衷教育有關。
當然,中國家長將孩子送到日本讀書,除了教育質量和房產投資價值,還有其他重要考量。
首先,日本的升學壓力相較中國更低。在國內,高考的競爭激烈程度眾所周知,考上985、211大學難如登天,而日本名校相對容易進入,尤其是對於提前規劃的中國家庭來說。
其次,日元貶值讓日本的教育成本更具吸引力。相比動輒年學費50萬元起步的歐美私立學校,日本的大學一年學費僅約3萬-5萬人民幣,整體花費低了好幾個量級。
最後,中美關係的不穩定也讓不少原本考慮送孩子去美國的中國家庭,轉而將日本視為更安全的選擇。
學區房熱潮,會持續多久?
對於日本來說,中國買家的湧入無疑推動了房市的繁榮,但這一趨勢能持續多久?
首先,日本政府並未對外國人購房設定嚴苛限制,這讓中國投資者可以自由進出市場。不過,部分日本民眾已經開始對房價上漲表示擔憂,甚至有人呼籲政府幹預,以防止東京核心區房價被外國買家推高至“本地人買不起”的程度。
其次,日本的房地產市場長期受少子化影響,學區房的熱度是否會持續,仍有待觀察。如果未來日本人口繼續萎縮,教育資源過剩,學區房的吸引力可能會逐漸減弱。
但至少目前來看,東京的學區房,尤其是文京區,仍然是中國家長心目中的“黃金地段”。只要教育焦慮還在,只要“孟母三遷”的理念依然存在,這股購房熱潮就不會輕易退去。
這場由中國買家推動的東京文京區房市熱潮,背後不僅僅是一種消費趨勢,而是一種深刻的社會現象。它折射出中國家長對教育的執念,對財富配置的考量,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應對方式。
東京的房價是否會繼續攀升?日本是否會出臺政策限制外國購房?這些問題暫時沒有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教育和財富的流動已經突破國界,而中國家長們,依然在這場競賽中,奮力奔跑。
來源:網路
老編輯個人交流微信laobianji06,歡迎新增撩我。


歡迎更多個人、媒體與企業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請聯絡[email protected],註明“老編輯部”。
文中圖片來自影片、採訪、新聞、影視劇截圖以及網路,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聯絡@金融老編輯立即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