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學錄取專訪】搞定三位教授,助我從UCSD成功轉學哥大

小編注
今天小編為大家請到從UCSD轉到哥大的L同學為大家分享她的轉學經歷。L同學的申請方向是宗教學,東亞研究和歷史,成功轉學後開始學習計算機,她的心路歷程非常有借鑑意義,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哥大橫幅
為什麼想要轉學?
我想轉學是因為我當時本科申請錄到了UCSD,然後我對文科非常感興趣,一直想學歷史相關的內容,但是UCSD整體而言文科環境並不是很強,主要是一個理工科的院校。我到了學校之後也發現身邊的大部分同學要不是學CS就是學生物,對文科感興趣的人很少,相關的資源也不是很多,所以我想轉學去一個學文科更好的地方。
是否也有排名方面的考慮呢?
對,我確實也有排名方面的考慮,因為我本科新生申請的時候目標一直是想進前20,然後申請的時候一直想去東海岸,但是最後錄到西海岸,然後我申請那年UCSD是前40,就是排名和位置我都不是很喜歡。可是後面到了學校之後,我發現雖然它整體文科不強,但是中國歷史非常強,而且教授研究內容都是我感興趣的。UCSD各方面我都挺喜歡,甚至不想轉學了。
最後為什麼還是轉學了?
因為覺得哥大各方面資源和發展都比UCSD要好,所以還是轉走了。
哥大的Lehman Social Sciences Library
什麼時候開始有轉學的想法,為此做了哪些準備?
其實我一直是想要轉學,暑假就和海狸簽約了,已經付了費,已經跑不掉了(笑)。暑假我做了一個考古的實習,去洛陽的一個南北朝的墓葬那邊做了發掘相關的工作,後來跟海狸簽約之後跟顧問老師聊了我個人的學術興趣,定下來學宗教研究和宗教學這個方向更能寫出強的申請的主線,所以我又和海狸的導師做了一對一學術輔導科研。
你做學術輔導的感覺怎麼樣?當時是和哪位老師?
我是和斯坦福的一位教授做了科研。我覺得是一位非常耐心的老師。我當時是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是研究一個在韓國發源,在日本也有根基的一個宗教組織,叫統一教。我研究介紹組織在日韓兩國成員的婚姻相關的內容。一開始我只是廣泛的對統一教感興趣,並沒有到這麼細的程度。是這位教授一步一步帶著我引導進入這個話題,當時也給了我很多人類學相關建議。教授也是一直很尊重我的意願,因為我更想做理論上的研究,所以教授就一直引導我往這個方向上走。
統一教的標識
這個專案從開始到結束你做了多久?這個科研對轉學有幫助嗎?
八月份和海狸簽約後就開始做,然後一直做到來年的2,3月份。因為我一直比較行事拖拉(笑)。對轉學幫助挺大的。我覺得我本科申請失利的原因就是科研都是自己做的,沒有教授專業指導。海狸的學術輔導專案對我轉學幫助很大,而且它和我的申請主線串聯起來了,幫助我深入理解了我感興趣的歷史和宗教方面的知識。
轉學之前有什麼顧慮或者擔心的地方?是如何克服的?
當時確實有焦慮。但是我覺得做轉學這件事情會影響我後面的學術方向和我對於人生的思考,再一個也是為了彌補申請季的遺憾,讓自己反思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更知道自己到大學到底是為了什麼。所以我在選校和寫文書的過程中也是不斷的反思。
這個心態挺好的。接下來想請你分享一下課外活動的感受,這些活動最後是怎樣幫助到你的轉學申請的?
其實我的活動列表裡大學的活動並不是很多,我把在學校裡給教授做的活動總結出來了。我幫我的歷史教授翻譯他的採訪,英譯中,還有幫我人類學教授畫了一些插畫,還有幫我的宗教學教授做了一些展覽。我覺得這些活動對我的好處就是我從他們三個人手中都要到了推薦信(笑),一直幫他們工作,一直去office hours,讓他們對我影響很深。我還把宗教學的一個作業寫成了活動,那個作業是反思過去的各種經歷,然後寫一個小的報告。我當時就是把這個也放到活動列表裡了。因為我申請的主線也是與我和宗教的接觸有關的,所以這個活動也幫助我反思我和宗教關係的這樣一個主線。還有一個活動就是我高中連續兩年都在做的一個考古實習,我覺得這個和我申請關係不是很大,但是看起來比較神奇,比較獨特吧。剩下的就是高中時期的活動,起到的就是一個填補的作用(笑)。
哥大的Earl Hall
我覺得你把和教授做的事情寫成活動這個想法挺好的。你最後交了三封推薦信嗎?
最後是兩封推薦信。我當時上了一門課,是seminar的形式,我們學校要求只能P/NP(小編注:P/NP就是學生的一門課只會有兩種結果顯示在成績單上,Pass透過或者No Pass不透過)。然後芝大要求教授給轉學學生寫evaluation,就保證課程不是水過去的,然後我就讓人類學教授幫我寫了,就相當於是一個小的推薦信,但是最後芝大並沒有錄(笑)。但是透過做這些活動我跟教授的關係也是很好的,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能不能簡單總結一下你在大一這一年的求學經歷?你都上了哪些課程?和教授的溝通如何?最後是怎樣拿到的教授推薦信?
我還要說一下,就是我之所以和教授做這些事情也是因為我們學校真的沒有什麼文科的社團,課外也沒有什麼活動,只能去給教授做事情。然後我們是有三個quarter,第一個學期我上了一個人類學的seminar,然後它是關於中國的神話傳說以及背後的價值觀,這門課的教授我也幫他做了事情,幫他做了插畫,我覺得這個課給我的感受就是把我很熟悉的一些中國神話傳說,像牛郎織女,擺到我的面前,從不同的人類學角度和美國學界角度來分析,讓我有種置身世外去看自己熟悉的東西的感覺,有一種很新奇的體驗。然後還上了一門必須的寫作課,還有一門東亞歷史課,這個教授就是我幫忙翻譯採訪的那位教授,這門課讓我接觸到歷史專業學術思考方式。高中的時候我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假裝自己很專業,但這個課就讓我感覺到學習歷史不同的地方,而且也和人類學那門課一樣,是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東亞中國的文化,讓我抽離了原先自己很熟悉的觀點,讓我更加客觀理性地去看待這件事。還有一節intro的宗教學課,我上這個課就是為了申請的主線。可是這個教授經常請假,所以我的感受是上了和沒上一樣(笑)。但是這門課也給了我轉學的理由,因為我們學校沒有宗教學系,只有一個program,裡面只有兩位教授,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專案,所以我想要轉學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下學期我還是有寫作課,還上了一個宗教和認知科學跨學科的seminar。這個課就讓我從不同角度去看待宗教。我感覺宗教和科學本來是很對立的概念,但是這節課他用一個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人怎麼從認知科學上感受宗教,這種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我很喜歡。然後我還上了一箇中國經濟史的課,這個課也是我上一學期的歷史課教授教的,也是從一個更加學術的角度去看待歷史。這門課是upper division的課,大一大二的學生上的話需要交申請,是一個強度挺大的課,也讓我高強度感受了一下歷史的學術訓練。我又上了一個宗教課,因為是一個series,所以下個學期繼續上,但是體驗依然很不佳因為教授繼續人間蒸發(笑)。還有一個為了通識教育修的統計課。
再下一個學期,我上了從人類學角度來分析中國大眾流行宗教的課,和過去我接受的從理論出發的宗教學教育很不一樣。最後我也是透過一個人類學的方法,採訪了一個比較特別的宗教團體,然後寫了一篇final paper,讓我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宗教,然後有很多新的見解。還上了一門中國歷史課,是鐵路歷史,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這門課也培養了我的一些學術興趣。此外還上了一門語言學和文學,這也是我上大學後新的興趣。文學課裡也有一些和宗教相關的文字,所以也讓我從跨學科的角度去理解宗教了。
這些課裡最喜歡哪一個?
最喜歡那門鐵路史,因為我過去的生活中一直享受中國發達的鐵路系統但是從來沒想過背後的歷史。然後這門課是從清末一直到新中國建立的這樣一段歷史,讓我發現鐵路涉及到許多事情,比如涉及到國家的工業化,因為造鐵路需要鋼鐵,鍊鋼鐵的源頭就是工業化,還有一些政治上的問題,比如沙俄和日本在中國控制了大量的鐵路,在鐵路上也建立了自己殖民的飛地,然後也涉及到文化上的改變。如果你沒趕上火車就錯過了,這樣強化人的時間意識,同時也強化了一些性別相關的意識,因為鐵路上男女共坐一個車廂。鐵路還促進了中國的教育,為了修建鐵路中國也開始有了大學的工程學教育。總之是一個讓我覺得很新的從微觀走向宏觀的切入點。
接下來我想問問你的文書故事。我有看你的文書,你的角度和別人的很不一樣。
我的文書主要是環繞童年的經歷展開的。我有一個很不一樣的經歷,就是我小的時候我們家裡的老人是信“邪教”的。這個組織到底該不該被叫做“邪教”也是我後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不過這個東西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讓我覺得宗教是一個很恐怖,給我帶來很大心理陰影的東西。雖然我的家人最後退出了這個團體,它對我的影響還是很深遠的。我覺得我應對它的方式應該是從學術的角度上逐漸來解構它。並且我也發現我與這個所謂的“邪教”之間的經歷也是非常獨特的,身為一個研究宗教的人,我也可以更好地用我自己的經驗來補充理論。所以我透過不斷學習宗教來減輕過去的陰影對我的影響。我的文書是從過去的經驗出發,然後說我未來想要做什麼事情。
那你現在是在做這方面的學術或者研究嗎?
不是,我現在在學計算機(笑)
所以你轉專業了?
我現在還沒定專業,但是我想走CS的路線,也是出於身份的考慮。
身份問題確實是很多同學的考量因素。你這個先轉學再轉專業的路線也是值得很多同學借鑑的。那你和海狸學院的轉學專案管理老師以及文書老師們合作感受如何?他們給你提供了怎樣的幫助?
顧問老師給我的幫助很大,是一個頭腦特別清楚的人。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跟她嘰裡咕嚕說了一堆,她從我過去經歷裡把主線挑了出來,幫我想清楚了我應該做的申請的專業還有申請的形象。到後來她也一直在鼓勵我,就是她心態很好,我寫文書一直很拖拉,幾乎都是趕著deadline寫完的,她也一直在督促我。文書老師也都非常負責。我覺得海狸和我本科申請不一樣的地方在與海狸的文書老師特別強,兩位文書老師給了我不同的角度,讓我看到不同讀者給我的反饋。而且因為文書老師都是母語人士,所以在潤色方面也是給我貧乏的文字錦上添花(笑)。而且文書老師梳理也非常清楚。哥大的文書我寫了很久,他們也一直很耐心,對我幫助很大。而且我覺得文書老師幫我修改,但是沒有改變我的voice,就是他們幫我修改遣詞造句,但是依然能看出來這篇文章是我自己寫的。
最後,有什麼話想對有轉學想法的學弟學妹說?
我想說轉學這件事情在想清楚之前要先動手準備,因為很多事情對轉學都有幫助的,比如提高GPA,多和教授搞好關係,積極參加校內活動。即使你沒想清楚要不要在三月份提交申請,還是要把相關的事情做起來,也可以讓你的大一生活更加豐富。但是也不要在上學前對自己的大學生活過於失望,不要用排名和道聽途說去想象自己的大學生活,而是多去體驗。轉學的工作量還是挺大的,所以在想清楚之前還是先動手吧!
哥大校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