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耍賴鬧脾氣,我用3句話完美化解

hi,你好啊,這裡是超實用二條
每篇解決一個育兒小問題,當好媽媽,當好自己~

同事問我,你家兩位老闆帶娃,有什麼特殊的、我們可以學的地方嗎?尤其是孩子耍賴,情緒上頭的時候。

答案就是:用職場管理思維來修煉自己,面對小D的各種“問題”。
01
可以反對,但請給出說服我的理由
在我們家,每個週末至少有一天是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度過的“全家日”。通常我們就會提前計劃好幹什麼,去哪裡,吃什麼好吃的。
小D是個經常“反悔”的人,做計劃時明明自己說要去公園,等吃午餐走到公園門口了,她突然就來一句:我不想去公園了。
偶爾如此其實不算什麼大事,我猜大多數父母心情好的時候也就隨便娃了,但如果是約了朋友一起遛娃,又或者短短半天時間,小D已經反悔三四次了,我想大家都會窩火吧。
這時候一味讓步,似乎有點太讓孩子“自我中心”了;但真要去和孩子爭論,那多半就更壓不住內心的火氣,一兩個來回之後,就要爆炸了。

這時小 D 爸爸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嗯,我聽到你的想法了。那你需要給我們一個能說服我們的理由。”
而且就這麼神奇,這句話一齣,99%的可能性,我們就能很愉快地達成共識。
“因為我不喜歡啊/我不想去了啊。”
(這是最開始,小D常常會用的理由。)
通常這個時候,先生就會說:這個不是說服我們的理由,這是你自己的想法,不是事實。
區分觀點和事實,這個是很基本的思辨能力,之前有和大家談過👉戳這裡看舊文
“因為上週我們才去過博物館,這周下午我就不想再去了,儘管是個不一樣的博物館,但我希望可以有更加多樣化的活動。”
小D想了想,又補充道“因為媽媽更愛吃日料啊,媽媽這周出差回來,去吃媽媽愛吃的,對吧,媽媽?”
上面這些理由,是小D找出來說服我們的,在不涉及原則問題的情況下,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真心判斷覺得確實被說服了,就會答應小D,改變主意。
當然啦,如果是原則問題(例如跟其他人約好了,一起去公園踢球的)不能改變;或者是我們就是不想改變,沒有被小D的理由說服,我們也會反過來,同樣給小D一個說服她的理由。
我後來細想才發現,這不和職場很類似嗎?
我們在工作中,通常都開會討論過專案的計劃、步驟、目標等問題;但執行過程中,有同事或者下屬跑來找你,告訴你,他有反對意見,你會怎麼做?
很可能會卡在兩難之間,“同意的話,計劃總改變不能好好執行了”,“不同意的話,同事會覺得我粗暴不講道理,也打擊了他的主動性。”
其實這中間有第三個選擇:聆聽回應,請對方提出一個可以說服我的理由。
其實講道理這件事,最重要的步驟是“講”,雙方都有機會講,闡述自己的感受、認知;
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最後的結論仍然可以是“你說的我並不完全同意”,卻能真正達到“但我能夠理解你的出發點,我們這次就這樣做吧”。
02
如果規則重要,無論如何我都堅持到底
有一次,小D和小夥伴們踢足球,先是被球蹭了手指,一邊疼一邊還守門失敗,她情緒立馬上來了,罵罵咧咧說了句帶“屁”字的話,我和先生阻止她,她就對著我們吐口水。
我們夫妻的處理方式,是立馬暫停了小D當下的活動,要求她離場反思,一點不誇張地說,當時我是把她半拎半抱拉出場地的。
這個過程中,她一邊哭一邊掙扎踢打,並且開始道歉,不停地對我們,對其他人叫,對不起,我做錯了!
但我們仍然把她帶離了現場,陪著她在旁邊的樹蔭下坐著。告訴她,她剛剛說髒話,吐口水,所以現在暫停活動半小時。
大家一定能夠想象,在這30分鐘之內,小D軟硬兼施地鬧了多少遍情緒。
這裡就又涉及到一個育兒原則問題了,在規則之內要溫柔堅定,說不就是不很多父母都告訴我,我們很努力去溫柔了,但是娃就是不聽話……
其實換個視角,用職場的方式想一想,到底怎樣才是情緒溫和態度堅定呢?
假設一下,你被空降到一個新部門,發現團隊整體比較散漫,大家遲到早退的情況很嚴重。你提出了規矩,要求大家每天早上必須9點到,但仍然有人對你的規矩置若罔聞,你怎麼辦?
這是小D爸爸曾經空降時候的真實經歷,他的做法就是,連續一週,每天都要求大家9點開早會,而且他會比大家都提前10分鐘到達會議室,然後等所有人到齊後,就說今天會議結束,明天繼續。
第一天部門90%的人都遲到了,到第四天只有一個人遲到。
這時候,小D爸爸就和他進行了一場關鍵對話,和他談離職。當聽到“離職”後,那位下屬慌了,開始認錯、求情甚至打家庭困難牌,但很遺憾,仍然被辭退了。
小D爸爸的原話是,我已經給了他四次機會了。我剛上任就開人,雖然看上去不那麼好,但卻讓整個團隊都知道,我的規則底線在哪裡。
回到育兒也一樣。
我們要清楚,管理下屬,最差就是讓對方離職。但親生的娃是永遠無法開除的,所以但凡我們在執行規則的時候有絲毫猶豫,孩子就會利用自己的哭鬧,狠狠拿捏住父母。
很多父母說,說好的看半小時ipad,時間到了就不關;玩具弄亂了,讓她自己整理,也不聽。
在我們家,我們都會直接“上手”的,把ipad拿走,停下一切娛樂活動,哪怕再慢,也陪著孩子把玩具收拾好。
小D哭嘛?當然哭,但還是那句話,如果這個規矩很重要,那麼不能因為孩子哭就妥協。哭了也要執行,才能讓孩子明白,規矩就是底線。
當然執行規則,不意味著就要冷暴力,甚至就要動手了。這裡面有個概念要區分,“情緒”和“情緒化行動”,這也和職場一樣。
父母可以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你做錯了,你不遵守約定,我很生氣。我們現在不討論,我現在需要你,立刻馬上XXX。如果你不行動,我就來幫你一起行動。
這才是“堅定”,但我們儘量應該管理自己的情緒化行為,比如吼叫、打罵。
那天在球場上,小D冷靜下來以後,我們夫妻都擁抱了她,告訴她我們知道被球蹭了手是很疼的,理解她因為疼和失誤突如其來的壞情緒……我們也接受了她的道歉,一起靜靜地坐滿了30分鐘,然後開開心心回到球場。
03
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我仍然很生氣
寫到這裡,似乎有人就會覺得,所謂的“老闆育兒法”,就是不允許父母發脾氣唄,連懲罰也要好好說話。
當然不是的!
父母也好,團隊的管理者也好,都是活生生的人。
所有育兒專家,都在教我們如何接納孩子的情緒,但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我們也該讓孩子感知到我們的情緒,感知到他們行為對其他人的影響。
在真實的世界裡,父母會有情緒,更會有壞情緒;老師、同學、小夥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
別人生氣的時候,別人有壞情緒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做,這也是需要孩子自己來感受和理解的。
像小D做錯事後,可以允許她哭,我們也會靜靜陪伴她,但是該有的“自然結果”,該有的“懲罰”,我們永不讓步。
因為規則意識的強化,隨著小D慢慢長大,她自己對自己的行為,也有了是非判斷,通常情緒平復後,她就會來道歉。
相信大部分父母要麼說,沒事了,你改正就行了;要麼就趁機再嘮叨幾句。
我們不這麼做,我們會說,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我們仍然為你剛才的行為生氣(當然前提是你真的在生氣)。
這其實又和職場很相似。
假如團隊成員因為各種原因幹砸了一個專案,雖然後來也有了補救措施,這個成員也做了深刻覆盤。這時,他來和你道歉,你會怎麼做?
裝作什麼都沒發生,假裝很平靜地和他說沒事的,都過去了?不,我們不會這麼做。
雖然都要求職場經理需要“情緒穩定”。但我們仍然覺得,職場經理人也應該敢於向下屬展露自己的真實情緒,壞情緒也是失敗的自然結果。
在真的生氣的,真的失望的時候,我們要敢於告訴同事,告訴下屬,告訴孩子,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此刻我仍然很生氣/很失望。
今天選取的三個職場場景和我們帶娃做了個對比,並不是說,我們做的就是“對”的管理方式。這些例子是為了展示我們的思考過程。
這就又回到了我長久以來的育兒主張,育兒的所有方法都是“術”(管理的方法也是),但指導我們的其實是“道”。
歸根到底,我們最需要把自己理清楚,而如果暫時理不清的話,也可以暫停一下,換個場景來進行思考。
面對孩子的這個問題,如果是職場,如果是親戚,如果是朋友,你的做法會不會有所不同呢?
這些年寫了2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問題我沒來得及回覆
歡迎點選下方標籤直達相關內容找到答案哦
話題索引
早教興趣班
親子溝通相處
親子閱讀
性格培養
管教引導
睡眠刷牙
社交能力
家庭教育選擇
好好吃飯
內驅力培養
書單推薦
幼小銜接
婚姻關係
美容健身
資源總結
點選閱讀原文
按關鍵詞搜尋歷史文章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