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金錯刀頻道
前幾年,有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狠狠黑了一把中國職場的加班文化。
一家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招聘了一位日本研發,上班第一天,他對部門同事說:“我在日本就是個加班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節奏。”
一個月後,他落荒而逃,臨走時扔下一句話:“你們這樣加班,是相當不人道的!”
故事雖然真假難辨,但過去幾年福報和內卷大行其道,絕對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就在最近,巨頭們集體“良心發現”了。
有媒體報道,從2月27日開始,大疆開啟了“不準加班”運動,強制員工晚上9點必須下班。
一到晚上9點,大疆深圳總部的主管和HR分三輪趕人下班,禁止員工加班。上海區域更直截了當,辦公樓到晚上9點準時關燈。

“晚上9點強制下班”,也可見之前的加班文化是多麼根深蒂固。
除了大疆,美的的HR最近也化身宿管,到點就巡樓催促大家下班。
還有名創優品、小鵬汽車等企業此前也提出了多條新規,比如杜絕形式主義的會議、內部交流嚴禁使用PPT。

它們為何突然有這樣大的轉變?
主動斷掉內卷,小機率是良心發現,大機率是逼不得已。

這個“全球第一”,中國人避之不及
論奮鬥精神,除了墨西哥老鐵們,全球都要向“東亞怪物房”看齊。
作為老牌加班大國,日本孕育出了“過勞死”和“社畜”這樣炸裂的新詞,無疑底蘊深厚。
有資料統計,日本東京人晚上回家的時間,61.5%的人是在8點以後,39.7%的人要到晚上10點以後,還有9.2%的人要過了0點。

韓國人這些年也不遑多讓。由於加班過多,又要享受生活,所以網上有了“韓國人不睡覺”“韓國人血液裡流淌著冰美式”的說法。

但在中國打工人面前,這些前輩們都要靠邊站。
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公佈的資料對比,中國員工的年均工作時長遙遙領先其他國家。
即使是日韓打工人,比起中國打工人也彷彿是新兵蛋子。2023年,韓國人的年平均工作時長為1872小時,比中國人足足少了578個小時,日本則比中國少了839個小時。
這些年,內卷從一個小眾的抽象概念,一步步變成了越來越多人的現實枷鎖。

萬聖節cosplay
真正可怕的是,一些企業已經把內卷當作理所當然。
去年夏天,寧德時代向員工發出的“奮鬥100天”的號召,施行“896”的工作日,即早上8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共“奮鬥100天”。
這個訊息最初被寧德時代否認,但隨後又被多家媒體多方證實,最後曾毓群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公開回應:“奮鬥100天,就是號召大家去練好基本功,我們沒有強迫大家。”

還有此前奇瑞的某位領導也堂而皇之地向員工喊話,稱:週六是奮鬥者的工作日。

此外,在公司上廁所被限時、公司電腦裝監控、不停地打卡簽到,這些比管理真牛馬更狠的手段,被巨頭們不斷玩出新花樣。
久而久之,不少人也被馴化,預設能卷的員工才是企業需要的好員工。
曾有個香港HR發文吐槽:

在大多數國家,年輕人能老實上8小時班,下班後不去鬼混瞎搞,都算得上大好青年,結果有些地方的年輕人,卻要被罵沒上進心和躺平。
這股歪風邪氣,是時候壓一壓了。

是什麼,
讓狼性文化變成了強制雙休?
反內卷年年有,只是沒想到今年是企業打響了第一槍。
今年初,美的明確了關於簡化工作方式要求的“六條禁令”,其中包括嚴禁下班時間開會、形式主義加班等。

2月中旬,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也公開發布了內部新規,內容包括拒絕一切形式主義、會議不超過30分鐘等。
有的企業,甚至傳出了“強制員工雙休”的新聞。
再往前幾年,攜程早已宣佈允許員工在週三、週五在家進行遠端辦公。
3+2的混合工作模式,不但沒有使其出現效率降低、管理困難等問題,還讓攜程更上一層樓。2024年,攜程全年淨營業收入為533億,全年淨利潤為172億,兩項資料均創下歷史新高。

不少企業已經醒悟,加班和內卷不一定會產生更大價值,但一定會消耗公司的水電和補貼,萬一有人倒在工位上更是得不償失。
內部不樂觀的成本和效率,終於讓一些腦子正常的老闆找回初心:自己想要的是員工的功勞而不是苦勞。
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但改變往往是外部在施壓。
首先的是外部的輿論壓力。
“週六是奮鬥者的工作日”的話一齣,奇瑞迅速被罵上熱搜。
同年,“中國電科員工因清明節被強制加班怒懟領導”的話題也火遍全網,評論區一陣叫好。

去年還有一名香港博主表示,國內某手機大廠把“35歲歧視”劣質招聘文化帶到香港,最後得出結論:企業不應該把心思放在怎麼去規避員工成本,應該把心思用在做好產品上。

從始至終,沒有哪家手機大廠敢承認。它們也知道一旦自己現身,少不了被狗血淋頭。
其次,企業必須和外部大環境接軌,哪怕目前還只是個訊號。
去年7月,就已提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今年開大會,更是將“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寫入檔案。一名代表也公開對媒體表示,996非常不理想,應該是888,即“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個人時間”。

如今新能源汽車、AI、機器人等新產業逐一興起,拿下這些制高點的關鍵不在於卷,更在於吸引人才,整體的工作氛圍勢必要有所提升。
此外,對於企業突然轉性,很多人提到了一副“西藥”。
去年底,歐盟通過了《歐盟市場強迫勞動產品條例》,其中的核心規定就是:禁止所有涉及“強迫勞動”的產品在歐盟市場流通。哪怕只是流水線的工人加班打了一顆螺絲,只要被認定為是事實,最終成品也可能被限制。

像大疆、美的這樣海外銷售佔比頗高的企業,不得不小心謹慎。
然而且不論歐盟的出發點,重要的是該條例直到2027年12月才會啟動適用,所以那些高嚷著“西藥見效快”的網友,也不用急著對西方自作多情。
沒有什麼救世主,卷或不卷都是解鈴還須繫鈴人。

996或888,不是矛盾根源
2022年6月,英國有61家企業參與了“四天工作制”試驗,歷時半年。
試驗結束後,有56家表示將繼續沿用四天工作制。調研資料顯示,四天工作制執行期間,員工的病假天數和離職率都有了明顯降低。
次年,張雪峰也宣佈他的公司將實行上四休三,每週三休息,工資待遇不變。

看影片能感受到,上四休三的工作模式應該沒耽誤他賺錢。
不論是理想中的四天工作制,還是本該如此的888,還是萬惡的996,大多數人最糾結的恐怕不是工作時長,而是工作價值。
說到底,大多數人反感和反對的一直是無意義的加班,形式主義和媚上的加班。
反之,如果能帶來對應的價值,加班也不是難以接受。
衡量價值的首要因素就是收入。許多打工人都有著樸素的心理:錢給夠了,公司就是我家,公司的事業就是我的事業,我比老闆還擔心公司倒閉。

還有些時候,工作價值等同於個人能力提升和事業發展。
2008年,張一鳴成為了一名微軟員工。他的本意是去學習大公司管理,但只待了半年就選擇了離開。說起在微軟的時光,他用了兩個字形容:無聊。
“半天工作,半天看書,工作沒有很多挑戰。”張一鳴說。
有些目的明確的人,不被折騰才會渾身不舒服。
只要能學到新東西,提升個人能力,哪怕被適當“壓榨”也心甘情願,這樣的心理並不少見。
無獨有偶,去年OpenAI的一名員工自曝996作息表,驚呆國外網友,在評論區發問:你啥時候睡覺?啥時候醒?啥時候跟家人共度時光?啥時候出門散步……

但這群長期996的OpenAI員工,卻沒有太多怨言。
在美國著名的求職網站Glassdoor上,內部員工可以對僱主每年進行一次匿名評價。雖然在“工作與生活平衡”這欄,OpenAI被員工評為不及格,但整體評價卻有4.2分(滿分5分),而且OpenAI的CEO獲得了100%的認可。

工作有沒有價值,是否稱得上是事業,上至老闆下至員工都心知肚明,工作動力也天差地別。
所以,現在的口號是整治內卷,不是杜絕加班。
目的是倡導企業和員工成為一起創造價值的同道中人,而不是一方彷彿簽了賣身契,被另一方理所當然地壓榨。
要讓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企業的未來在於雙贏,而不是內耗。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人們反對的是無意義的加班
學習和工作的意義還得自己尋找
這本《我的教育觀》,帶你看清未來道路
既是家庭教育實操法則
也是卓越人才的培養手冊
原價7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59元!
一頓飯錢,離牛人思維更近一點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