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說班主任才是頂級牛馬

以下文章來源於浪潮工作室,作者浪潮工作室
本文授權轉載自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各大社交平臺上,網友曬出的“當班主任前後對比圖”,可以說是最為心酸的職場爆改之一:
曾經活潑跳脫的都市麗人,化身掛著擴音器督促班級紀律的“怒目金剛”;兩個月前還在livehouse甩頭狂歡的陽光男孩,此刻卻成了班會課上第一百次聲音高八度強調“安全問題大過天”的“紅臉關公”。所謂“家長最信任的模樣”,本質是在九九八十一難中磨礪自己的階段性成果。
入職儀式上校長的祝福猶在耳邊:“學校的風水養人,定不會叫你‘玉減香消’。”上崗後才知道,這風水局專克班主任:周旋在學校、家長和學生之間,日常雞飛狗跳,身份自由切換。班主任的生存法則,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要想當好班主任,命真的得夠硬。
班主任,真正的“六邊形戰士”
如果說做好一個老師的教學工作已經需要用盡全身力氣,那麼班主任,開啟的就是地獄模式版的全能挑戰。
作為班級的主心骨和“大家長”,班主任不僅需要將“全面瞭解學生”放在工作首位[1],還得努力成為他們心目中的人生導師[2]。這活聽起來高大上,幹起來卻一點也不容易。
記不住自己昨天午飯吃了啥,卻要精準無誤地記得每個學生的性格特徵,甚至還要知道哪兩個小孩在“眉目傳情”,誰和誰一起蛐蛐了別人。為了生活,班主任硬是把自己逼成了行走的“學生檔案庫”。
課堂上,教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習慣已經是入門級操作;更有挑戰性的,是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潛能分析他們的學習、思想和心理發展狀況[2][3]。課間十分鐘,班主任到處“救火”。剛調解三起“橡皮歸屬糾紛”,又需要和兩個上課出神、一臉憂鬱的小孩哥談心。對班主任來說,因材施教是個“囊括四海”的形容詞。
中小學生在食堂用餐時,往往需要班主任負責管理陪餐丨圖蟲創意
然而,和學生鬥智鬥勇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冰山一角。如何管理班級、培養良好的班風,更是塑造班級形象的關鍵[3]。而在越來越強調全面發展的當下,興趣小組、文體活動樣樣都不能落下,綜合實踐活動不再是錦上添花的點綴,而成為日常教學中的“硬核”任務[3][4]。以南京市某中學七年級的活動為例,從商討選題到敲定方案,都需要結合學生興趣和特點仔細斟酌,最終形成“探尋南京地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主題[5]。
而在現有師資較為缺乏的情況下,這些工作很可能又又又會落在“六邊形戰士”——班主任頭上[6],給他們本就繁雜忙碌的日常雪上加霜。
正是因為班主任的責任更重,要求更高[3],沒點過人之處還真幹不了。所以一般來講,這個崗位應該由思想道德素質好、業務水平高、身心健康且樂於奉獻的教師來擔任[3]。
如果說理想情況是“精裝修”,那麼現實狀態就是“毛坯房”。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回收的9697份問卷中,“學校安排”是教師擔任班主任的首要原因,“對班主任工作喜歡、感興趣”則居於末尾[7]。換句話說,許多人走上這個崗位,其實是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更崩潰的是,“趕鴨子上架”又沒有工作方法論的班主任們,很多都是剛入行的新人。研究者選取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6166名義務教育階段的班主任作為調查物件,發現26-30歲班主任佔比最高(21%),雖然教齡超過十年的老師屬於班主任隊伍中的中堅力量,但3年以下教齡的老師擔任班主任的比例也接近五分之一[8]。而要成長為一個各方面都比較成熟的班主任,需要的時間是10年[8]。
絕大多數班主任都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工作相關專業技能。圖為南京師範大學,該校教育科學學院開設的“班級經營與班主任工作”課程,也僅作為選修課供學生自主選擇[9]丨圖蟲創意
不要說遊刃有餘地傳道授業解惑,眼神清澈的新班主任剛走出校園就要站上三尺講臺,管不住學生是家常便飯,對著學歷比自己還高、年紀比自己大、又喜歡“指導教學”的家長更是露怯,自然也很難樹立起威信[10][11]。一項關於中學教師的調查顯示,84.5%的初任教師出現過因為課堂突發事件而影響自己情緒的情況[11]。
難以把握“保持距離”和“不失親近”之間的平衡[11],新手老師遇到事情很可能大腦空白腳趾摳地。上課被口齒伶俐的學生氣哭,只能晚上躺床上對著小某書優秀教師釋出的“新班主任第一堂課立威指南”影片逐幀學習,立誓下次一定要嚴格執行“一雪前恥”。
所以說,在“家長信任的模樣”背後,都是新手班主任一步一踩坑、跌跌撞撞走來的“血淚史”。
“007”超長待機,
班主任做什麼都會成功的
武俠小說裡的主角從懵懂少年成長為一代大俠,少不了日夜苦練。任重道遠的班主任想走出新手村,升級為班級管理大師,往往也要付出“007”超長待機的代價。
究其原因,作為基層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班主任不僅要帶領班級“做大做強”,還必須完成教學這一本職工作。兩座“大山”壓在肩上,讓班主任的工作量直接翻倍。
調查顯示,在 16166名班主任中,超過一半的人需要承擔至少兩門學科的教學任務,16%的受訪者更是“向生產隊的驢”看齊,負責三門及以上學科的教學[8]。因此,大部分人每週課時數在11-15節之間,還有7.5%的人周課時數高達20節以上[8]。上學時看著早八晚十的課表,本以為“工作了就好了”,沒想到身份翻轉命運卻沒變,不同的是這次你還不能摸魚。
研究者發現,雖然大部分班級人數都在正常班額之內,但仍有接近10%的班級屬於人數超過56人的大班額和超過66人的超大班額[8] [12]丨圖蟲創意
從教室到操場,從課堂到食堂,班主任的身影無處不在——上課是知識的搬運工,午飯時間當好陪餐監督員,還要抽空佈置班級文化牆。一天下來,微信步數輕鬆衝刺一萬五。北京的研究者抽取了十個省市的資料,發現只有19.3%的班主任能到點下班;大把的班主任工作時間在9-10小時,更有接近10%的受訪者,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7]。
而這,只是牛馬在校的工作時間。幾乎所有班主任都表示(93.6%),白天已經忙得腳不沾地,晚上回家還得埋頭接著幹[7]。家長群訊息一條條彈出:問作業、問成績、問表現……數不清的問題等待溝通解答。不管多厲害的時間管理大師,在班主任面前都得甘拜下風。
況且,和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需要耗費心力來練習[13]。什麼“整頓職場”都是不存在的,時刻要記得忍字心中繞,稍有不慎就可能要“滑跪道歉”。研究者指出,班主任在和家長交流時應該增強對自身情緒、心態和行動的調節能力[13][14]。今天大家聚在家長群裡,是為了孩子的教育。專家再三提醒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老師發言需要慎重措辭,儘量把話題範圍縮小[15]。
遇到通情達理、樂於換位思考的家長,往往屬於機率事件。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收到諸如“我家子涵半夜九點作業還沒做完,老師睡了孩子還沒睡”“我家子涵九點作業就做完了,是不是老師安排有問題”的靈魂質問。為了鼓勵學生(和家長),班主任更是化身“端水大師”,在期末頒獎環節使出畢生絕學,左一個“Yes, I can”鼓勵獎,右一個“課堂金話筒”表現獎,主打的就是人人有份其樂融融。更得小心翼翼確認獎狀大小是否一致,公章顏色是否缺損,不能有一絲區別對待。
研究者選取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真實案例,如人際交往、班級管理、親子關係等,逐一分析拆解,總結出結構清晰的解決思路丨[15]
在“雙減”政策要求每週5天,每天開展2小時課後服務的背景下,班主任面臨的挑戰更是呈指數級增長[8]。不僅工作時間被拉長,學生在校停留的時間越久,班主任需要承擔的安全責任也就越大,而這也成為主要壓力源之一[8]。
每天眼睛一睜,就要負責班裡幾十個活蹦亂跳的學生的安全,本就已經足夠辛苦。而在“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的要求下,班主任更是化身無限責任負責人,讓本就不清晰的安全責任邊界更加模糊[17]。最怕聽到的是“你們班xx摔倒了”“xx打架受傷了”,而“我去了解一下情況”讓你在猜職業大賽中獲得0.01秒的好成績。這也會讓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學校後,一切都要由班主任負全責。出現任何問題,也增加了家校之間的溝通成本[17]。
更不要說填報表、交照片之類的瑣事越堆越多,甚至佔據了他們大部分工作時間[8]。高強度的狀態不僅吞噬個人生活,也沒有心力提升自己[8]。久而久之,一些班主任也直言“工作意願大幅降低”[8],而這其中或許也不乏本懷有教育理想、對工作充滿熱情的老師。
為愛發電,消耗的不止是身體
超長待機、挑戰極限,即使是鐵打的身體,也有撐不下去的時候。
研究者調查了廣州市中小學在職教師的健康狀況,4444名受訪者中,亞健康的比例高達70.5%[18]。四川省南充市的資料更為細緻全面,透過對比不同行業在職人員的健康狀況,發現中學教師(58.8%)亞健康狀態發生率顯著高於對照人群(50.0%)[19]。對於班主任來說,全天候無休幾乎是常態——調課太麻煩、班級事務交接太繁瑣,以至於生病都不敢輕易請假。
備課上課、科研論文的壓力已經讓人喘不過氣[20],日常又要跑上跑下處理學生糾紛、家長反饋。如果能夠當好班主任,那麼你一定能當一個好客服;而成為客服的“禮包”,是入職一年後體檢“喜提”兩個結節。
更無奈的是,上下班沒有清晰的邊界,只要有張桌子,哪裡都是辦公室。即便回到家,內心卻始終“下不了班”。
焦慮課程效果,擔心學生管理,因為“末尾淘汰”考核心驚膽戰,班主任們長期處於高度緊繃的狀態。身體扛不住,心理防線也在逐漸崩潰。這種持續的工作壓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緩解,還會引發焦慮、沮喪等情緒,甚至可能好好上著課,大腦中突然一片空白[21][22],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這一系列身心反應稱為“職業倦怠”[22]。
班主任往往需要控制自己情緒滿足工作的要求(情緒勞動)[23],而情緒消耗往往與抑鬱呈現顯著的正相關丨[24]
教師這個職業,雖然常被說“越老越吃香”,但壓力卻未必會隨著資歷的加深而減輕。研究者發現,老師在強迫症狀、軀體化、焦慮等方面的得分顯著高於國內常模(標準化參考資料)。但與此同時,教齡5年以下的新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反而更好,受“摧殘”程度明顯更低[25]。
如果遇到愛好是在半夜發傷感文字配流淚自拍,以和老師對著幹為“個性”的叛逆初中生,班主任的幸福感相比小學階段更是直線下降[26]。青春期學生的種種問題需要付出更多時間精力來處理,做不完的工作自然就會帶回家。這樣的惡性迴圈很可能會影響到班主任對家庭的照顧,甚至引發家庭矛盾[26]。
每天承載的壓力已經巨大到了影響身心健康的程度,靠壓縮個人生活來滿足工作需求也不過是飲鴆止渴,眾多掙扎於水火的班主任們真正需要的,其實是健全完善的支援體系[27]。
華東師範大學的研究者將班主任的支援體系劃分為內在和外在兩部分。外部支援包括學校層面的關懷、心理諮詢和制度保障,家庭領域中家長尊重和和協助,以及社會層面的輿論導向與公平正義;而內部支援更多來自班主任透過自我學習與提升積累的行走“江湖”的底氣[27]。
不僅學生需要心理疏導,精神壓力巨大的班主任,同樣也需要及時的心理援助。圖為心理諮詢室中用超輕粘土捏製的沙盤遊戲道具丨圖蟲創意
可在當下,班主任能夠獲得的支援極其有限,常常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調查顯示,在遇到心理問題時,只有7.7%的班主任會想到尋求心理教師的幫助,而有些學校甚至沒有設立相關崗位[17]。更不必提起得比雞早幹得比牛多,卻並沒有拿到應得的報酬——每月津貼不超過500塊的佔大多數,還有許多班主任的月津貼在100元以下[7]。
日常在“我要辭職”和“還能堅持一下”之間橫跳,稍感安慰的,或許就是和“養成系”學生相互陪伴、共同成長:見證害羞靦腆的小孩勇於表達自己,感受他們迫切分享生活點滴的熱情……在“為愛發電”的日常中,鼓勵自己一切都會好起來。
而來之不易的寒暑假,也終於讓精通十八般武藝的班主任們有了“回血”的機會,可以暫時“閉關修行”,享受片刻悠閒。
當然,如果沒有家訪和培訓這些“不速之客”的打擾,那就更完美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7).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9).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的通知.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6).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7). 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通知.
[5]南京市寧海中學分校. (2025). 探索·實踐·成長——記寧海中學分校學科綜合實踐活動.
[6]李水霞. (2013). 班主任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利弊分析及其建議——以F小學為案例. 中小學教師培訓. 9: 29-32.
[7]趙福江, 劉京翠. (2018). 我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現狀問卷調查與分析. 教育科學研究. 11: 38-43.
[8]劉京翠, 趙福江. (2022). “雙減”背景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現狀調查與分析——基於對全國16166名班主任的問卷調查. 教育科學研究. 8: 44-52,63.
[9]陳宇. (2021). 班級管理課: 班主任專業技能提升教程.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0]俞明雅. (2023). 中小學教師威信的現狀、挑戰及應對——基於J省的調研分析. 江蘇教育研究. 21: 26-30.
[11]王澍, 倪娟. (2019). 中小學教師威信問題及對策研究. 上海教育科研. 3: 79-83.
[12]國務院. (2016). 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13]張曉蓉. (2023). 巧用溝通技術,促進家校協作——小學班主任提升家校溝通能力的策略研究. 教師. 20: 27-29.
[14]張洪波. (2018). 班主任與家長良好溝通的“法”與“術”. 基礎教育課程. 20: 17-23.
[15]陳宇. (2021). 班級管理課: 班主任專業技能提升教程.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6]卓月琴. (2022). 班主任基本功修煉: 情景模擬58例解析.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7]耿申. (2018). 我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現狀及對策. 教育科學研究. 11: 44-50.
[18]程靜茹, 畢建璐, 李斐等. (2015). 中小學教師壓力管理與亞健康狀態的相關性分析.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32(01): 163-166.
[19]吳思英, 李健, 王綿珍等. (2007). 主觀和客觀兩種方法評價南充市中學教師的亞健康狀態. 衛生研究. 36(5): 603-605.
[20]王秀娜, 辛濤. (2021). 中小學班主任抑鬱狀況的潛類別及相關因素. 心理衛生評估. 35(07): 564-570.
[21]WebMD Editorial Contributors. (2024). What to Know About Work Burnout. WebMD.
[22]World Health Orgnization. (2019). Burn-out an "occupational phenomen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23]Psychology Today. Emotional Labor.
[24]徐西良, 楊華宇, 閆曉麗等. (2023). 中小學班主任職業倦怠與抑鬱的關係: 情緒勞動的調節作用.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 31(5): 671-677.
[25]朱勇. (2018). 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及心理健康狀況——以廈門市為例.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3):14—20.
[26]葛明榮, 王曉靜. (2013). 中小學班主任幸福感調查研究. 中國特殊教育. 11: 88-96.
[27]程豪, 李家成, 胡雯婷. (2021). 哪些支援對中小學班主任專業發展更加有效——基於對X省8925名班主任調研的證據.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5):25-34.
撰文丨小飛刀
圖片編輯丨小飛刀
內容編輯丨小飛刀
稽核編輯丨三    二
微信編輯 | 群 青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絡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