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一隻鳥叫得很不像一隻鳥,我們晚上經常聽到有狗從天上飛過|麻傑夫一席第1112位講者

麻傑夫,觀鳥愛好者、聽音辨鳥達人。

大腦是個非常強力的傢伙,它可以讓你特別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把其他的事情都列為雜音。在觀鳥之前,這些鳥叫對我來說就屬於雜音,被我完全忽略了。但實際上鳥叫是無處不在的。
強烈推薦觀看影片!因推文支援的音影片數量有限,文字版省略了部分鳥鳴,完整演講請見↓↓
處處聞啼鳥‍‍‍‍‍‍‍‍‍‍‍‍‍

2025.4.12 杭州


大家好,我叫麻傑夫,是一名觀鳥愛好者。
麻傑夫是我觀鳥時使用的自然名,是麻雀加我的英文名Jeff組合而成的,我希望成為像麻雀一樣低調但成功的生物。去年我剛從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離職了,然後失業至今,暫時先成為了一個令家人十分擔憂的自由的觀鳥人。
怎麼落到如此境地的呢?
都怪河邊一隻好看的鳥。
2020年的五一,那是北京久違的一個可以出去玩的日子,我和我媳婦一起開車去北京北郊的白河露營。我們帶了一個之前在非洲看獅子豹子的望遠鏡,塵封許久,但我們把它找出來了,而且用看獅子豹子的方法,在白河找到了一些野生動物,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隻鳥。
當時我們正在在棧道上往回走,一隻橙色和黑色交替的、翅膀上有兩個白斑的小鳥蹦上了我旁邊的一棵樹。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小鳥,我們拿起望遠鏡,把手機懟在望遠鏡上,顫顫巍巍地拍下一張照片。這隻鳥也非常友好,讓我們拍完照片才飛走。
然後我們就趕上了一場糟糕的回程大堵車,到家時已經大概接近凌晨。回看這個照片的時候我發現,雖然第二天還要上班,在凌晨的時候我終於還是把這隻鳥辨識出來了。
這是一隻北紅尾鴝qú。
雖然名字不是很重要,但是想知道一隻鳥的名字,是觀鳥很重要的一環,也是很有趣的一環。回看這一刻,這也是我入坑觀鳥的一個瞬間。
觀鳥之後,我就……
沉迷一項愛好會改變一個人很多,觀鳥也不例外。
以前我們計劃一場旅行,是一定要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至少也不要是相鄰的省。觀鳥之後我發現,一個市區公園我可以一年去個100次都不覺得膩。
就像我家旁邊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它生境很多樣,在市中心的位置,有地鐵可達,可以算是北京的一箇中央公園,我每次去都有新的收穫和期待。
▲ 左圖為奧森公園,右圖為麻傑夫在奧森的觀鳥記錄
入坑觀鳥之後,我就不滿足於每個週末才去觀鳥。我發現其實上班前也是可以觀鳥的,只要你再早起一點點,再早起一點點。
早睡早起是個很健康的生活習慣,早上的鳥況也很好,因為日出前後鳥很活躍。但是早起真的上班是很困的,幸好我們當時單位的效益已經不是很好了,活也不是很多。
然後我還發現,其實北京這個城市還是不錯的。
作為一個北京土生土長的小孩,我原來還挺不喜歡北京的。上大學我就選擇了去南方,然後上完大學我就去了非洲工作,就是不想回家。總感覺北京大得要命,不斷在建設,有很多車,很多人。
但是觀鳥之後,我發現北京其實有很多自然的生境,有大片的溼地、湖泊、林地,還有2000米以上的高峰——這是很多城市都沒有的。
北京的觀鳥組織也很多,北京可能是世界上公益觀鳥活動最多的城市之一,有很多同好可以進行交流。
北京的四季也很分明,每個季節都會有不一樣的觀鳥主題。大家剛過完清明節,在北京正是真正春暖花開的時節。所有的樹都冒出了嫩綠的葉子,似乎一夜之間,所有的樹裡都出現了一種黃綠色的小鳥:
▲ 圖為黃腰柳鶯
這是一隻可愛的黃腰柳鶯,它只有我的一根手指這麼長,只有幾顆綠豆那麼重。這麼小的一個鳥,它要從南方一直遷徙到北方去。它會在北京停留幾日,補充一下能量,等北方的天氣更加穩定之後,再繼續往北。
這麼可愛的一種小鳥,但是觀鳥的朋友可能會很苦惱。大家看右邊這個圖,這6只鳥其實是6種不同的柳鶯,長得跟複製貼上似的。

▲ 圖為7種柳鶯的辨識特徵
但這還是印在圖鑑上的,真正來到野外就更加地獄了。這些可愛的小鳥們,它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一棵樹的樹冠,可以很好地隱身在裡面。我們很可能只看見一個屁股↓
一個殘影
一個逆光的景象
當時我很苦惱,怎麼去辨識呢?不能辨識就很痛苦。
前輩指導我說,你可以嘗試從聲音這個角度去辨識一隻柳鶯,比用眼睛看更有效。
我們來聽一聽是不是這樣:
(三種柳鶯的鳴唱,此略,見完整影片。
有沒有區別?
有?
你們說得很疑惑。我當時也這麼覺得。雖然能聽出來它們是有區別的,但怎麼記住、怎麼去分析這些區別呢?
當時作為初學者,我就硬著頭皮,花了幾天的時間,嘗試著做了這麼一個《華北常見柳鶯叫聲速查表》,對華北常見的幾種柳鶯的叫聲進行了描述。
▲ 圖為麻傑夫做的《華北常見柳鶯叫聲速查表》
不過你們沒有必要看得太仔細,反正也看不懂。
做了這個表之後,我突然覺得這些柳鶯,只要它們叫,我就可以分辨出來它們是誰了,走在山裡有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
之後我就開始大力投入在聽聲辨鳥上面。
如何描述一種鳥的叫聲
要想記住一種鳥的叫聲、想區分幾種鳥的叫聲,學會描述它們是非常重要的。那怎麼來描述一種鳥的叫聲呢?
首先我們需要一些生活經驗,還有想象力。
我們知道,很多啄木鳥的種類其實不太鳴唱,但它們用另一種方法來表達自己佔領一片區域或者想吸引伴偶的願望,就是有節奏感地去啄一根木頭,我們管這個行為叫做“鏨zàn木”。
想象一節鋼尺擱到了一個桌子邊上,露出了一截,然後我們撥動這根鋼尺。如果你能想象出這個聲音,那麼你就知道了星頭啄木鳥是怎麼鏨木的。
再來讓一顆玻璃彈球在一個木質桌面上自由落體,如果你能get這個聲音,那麼你又瞭解了一隻大斑啄木鳥是怎麼鏨木的。
▲ 聽聽彈鋼尺和玻璃球自由落體的聲音
然後我們來想象一扇古老的木門被風吹動了。這是一隻好看的栗啄木鳥鏨木的聲音。
我們都經歷過城市的拆遷,一個破碎機在裡頭咣咣咣地去砸。但如果你聽到這個聲音從一個林子裡傳過來,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隻小巧的斑姬啄木鳥的叫聲,也是杭州可以見到的啄木鳥。
▲ 聽聽風吹木門和拆遷的聲音
接下來就需要一些家務方面的經驗了。
如果你曾經很努力地想把一塊玻璃擦乾淨,但是怎麼也擦不幹:
那麼你就get到一個斑頭鵂鶹 xiū liú,也是一種中型的貓頭鷹的叫聲。
▲ 圖為斑頭鵂鶹
如果你學過電焊,或者你至少去過電焊的現場,那麼你就認識了中華短翅鶯
這是一個非常隱秘的小鳥,躲在樹葉裡頭幾乎看不到,它是電焊的聲音。
▲ 圖為中華短翅鶯 by JiaHY
一隻鳥叫得有時候會很不像一隻鳥。
我們晚上經常聽到有狗從天上飛過去,小狗🐶:
這是一隻正要去覓食的夜鷺,它們會飛到水邊去捕魚。
▲ 圖為夜鷺
還有羊🐑也會飛過:
這是一隻白眉朱雀,長得很漂亮。
▲ 圖為白眉朱雀 by 三石
一隻鳥很有可能成為一隻貓,但是你要對貓瞭解得更深入一些,因為很多鳥叫得都像貓,你要分析出來這是一隻什麼貓。我覺得這應該是一隻溫順的小貓:
它屬於一隻黃腹山鷦鶯的叫聲,在蘆葦裡。
▲ 圖為黃腹山鷦鶯
再來聽一隻氣急敗壞的老貓,被踩了尾巴:
那是一隻非常漂亮的黑枕黃鸝,它叫得有點難聽。
▲ 圖為黑枕黃鸝 by 鯉魚
除了鳥叫可以從聲音方面去辨識,像很多昆蟲、哺乳動物、蛙,都可以從叫聲去辨識。
天的夜裡我們走過一片草叢,也許會聽到一些直升飛機要起飛的聲音,槳片開始快速地轉動,越轉越快,要起飛成功了——但是沒有。每次都不會起飛成功的:
這是一隻日本條螽,一種大型的像蟈蟈一樣的傢伙,發出的聲音。
▲ 圖為日本條螽
再來玄幻一點的。如果你用電臺聯絡過外星人,嘗試用旋鈕找對那個調頻:
很難想象這是一隻鳥的聲音對不對?它屬於一隻鳳頭麥雞,特別漂亮的,頭上有兩根長長的辮羽。
▲ 圖為鳳頭麥雞
小朋友們應該都玩過雷射槍,互相射擊過。如果夜裡你家小區房頂上出現了雷射槍的聲音🔫🔫:
說明一隻普通夜鷹

來了,很幸運地落在了你家的房頂上。

▲ 圖為普通夜鷹,by David

說人話的鳥兒們

如果我們的腦洞大一點點,再大一點點,不妨把一句鳥的鳴唱翻譯成人話,效果會非常不錯。

白頭鵯bēi

白頭鵯這種鳥大家可能或多或少會認識一些,江浙滬這一片白頭鵯是非常多的。白頭鵯都有一個白色的枕部,白頭,身上是橄欖綠色的,經常駝著背站在樹枝上鳴唱的一種小鳥,很常見。
白頭鵯是鳥類方言現象的一個傑出代表。杭州的白頭鵯和上海的白頭鵯唱的不會是同一首歌,各個地方的白頭鵯唱的都不是同一首歌,甚至杭州每個區的白頭鵯唱的都不一樣。
我們來聽一下上海的白頭鵯的兩首歌。第一首,我們把它翻譯成了“踢球,去不去”:
第二個我們來再翻譯一下,“趕緊把地拖了”:
興趣愛好比較和家務相關的小鳥。
我們在聽聲群裡頭還徵集了全國各地很多白頭鵯的叫聲,嘗試把它們翻譯成人話:
▲ 圖為麻傑夫徵集的全國各地白頭鵯的錄音
白頭鵯這種鳥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它們是正在積極北擴的一種鳥。2000年以前,北京是很少見到白頭鵯的,幾乎沒有,但是它們慢慢地來到了北京。現在,在2025年,白頭鵯是北京最常見的鳥之一。
是哪些種群、帶著什麼樣的聲音到達的北京呢?
它們到達北京之後,基本上會有兩首比較固定的歌曲。第一首,大家可以發揮想象力,來聽一下它唱的是什麼
(⚠️建議先閉眼聽!不要看影片裡的字幕!)
“遵守紀律”,遠處還有人會回應它。早上起來我會聽到小區裡都是在說“遵守紀律”的白頭鵯。有點慌張。可能一隻鳥到了北京就要遵守紀律,變得守紀律一些。
另一首歌有點難,感覺吐字有點模糊不清,困擾了我很久該怎麼翻譯🤔。但有一天我突然得到一個靈感,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配上字幕:
(⚠️建議先閉眼聽!不要看影片裡的字幕!!)
“You are beautiful~”
為什麼不用英語呢?
“You are miracle!”
多麼好的一隻小鳥 😍
“You are……”
它詞窮了… 😂
每天聽到這些鳥的叫聲,心情會不會更好一些?
黑尾蠟嘴雀
這隻鳥看起來有點兇狠,紅色的虹膜,其實是叫聲很優美、性情也很穩重的一種小鳥,叫黑尾蠟嘴雀。
▲ 圖為黑尾蠟嘴雀 by Link
我要隆重推出一下黑尾蠟嘴雀的這首歌,叫“這棟樓沒有電梯”。我們來聽一下,注意它最後的那個顫抖感~~
這隻鳥已經爬了10樓了,覺得很累:為什麼這棟樓沒有電梯?😭
這是一隻上海的黑尾蠟嘴雀,當時上海的周長袖老師把這個錄音發到我們的群裡之後,大家哈哈大笑,我一下就記住了。
然後過了一段時間,我跟著自然之友野鳥會在天壇公園鳥調,從西門進入,那邊有很多人鍛鍊,放了大聲的音樂,在這些大聲的音樂中我聽到了熟悉的聲音:
我很興奮,在一堆大爺大媽中間,拿著手機往前蹭,想去錄到這首歌。
因為這個鳥是會遷徙的,我就去跟周老師求證,我說這個是不是上海的黑尾蠟嘴雀遷徙過來的?
周老師看了錄音說好像不太對,你這個跟我這個有點不一樣。但是可以說這兩個歌兒的根兒可能是一塊兒的,也可以這麼翻譯吧。
但是奧森的黑尾蠟嘴雀唱的就跟天壇的明顯不一樣。因為我經常去奧森,如果奧森的也是唱“這棟樓沒有電梯”,我馬上就會發現的,但是實際上它們唱的是另外兩首歌,其中一首是這個:
不光是奧森了,就是北邊這一片很多公園他們都在唱這首歌。能不能把奧森的黑尾蠟嘴雀的這首歌也給擬音成人話呢?
於是我在公眾號上寫了一篇帖子,徵集這隻黑尾蠟嘴雀的擬音。有100多個網友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擬音,其中我認為比較傑出的有兩個。
首先是“進電梯我沒低頭”(來自網友Elizabeth)
這都是受周老師那個擬音的影響,所以大家都會翻譯成“電梯”。
另一個擬音是“進店來買炸雞排”(來自網友Karlyia)。還是可以的。
大家笑歸笑,但是擬音是一個有點危險的事情,因為擬音像墨跡測試一樣,會透露出你內心最深處的一些想法。
我採訪過周老師,為什麼您會想到“這棟樓沒有電梯”呢?周老師說,當時我家正在改造,要加裝電梯。那時候他一直想著這個事情,然後鳥唱這個,他就把鳥跟他心裡這個事情安裝在一起了。
我們來看看那100位給我們提供擬音的人心中都在想什麼:
“一人一斤炸雞排”——這還了得。“半夜吃口溜大腸”,都是在想吃的事情。“都累癱了還出門”——這是一位程式設計師。很會反映出你的內心活動,很危險的事情。
真的聽懂鳥鳴
小朋友們都很憧憬動畫裡能和動物對話的人物,我也是。我不確定鳥能不能聽懂人的話,但是我們應該能聽懂一些鳥的話。不是像剛才一樣假裝聽懂,是真的聽懂。
杭州也有灰喜鵲,但北京的灰喜鵲數量明顯更多。這是一種愛群居的鳥,它們會一起去玩耍、打架、築巢,甚至一起喂孩子,幹什麼事都要在一起。我們能從聲音來推斷它們在幹什麼,有什麼樣的情緒。
▲ 圖為灰喜鵲
來聽一下快樂的灰喜鵲是怎麼叫的:(此略,見完整影片。
非常友好,很萌,很友善的叫聲。
再來聽一下這個聲音,判斷一下它是什麼情緒:(此略,見完整影片。
我感覺到了一股肅殺之氣。這是一隻雀鷹在追殺它們,它們很害怕,“快跑快跑”,大概是這種感覺。
再聽另一個,這個簡單一點,是在罵人:(此略,見完整影片。
它是在罵一個蹲在草裡試圖錄它們叫聲的人。
▲ 圖為一隻麻傑夫
這分別是灰喜鵲對空中的警報,和對地面的貓啊人啊的呵斥。如果你在北京走進一個灰喜鵲的領地,它們就會這樣罵你。
有時候你仔細聽一隻鳥的鳴唱,會發覺它不光是唱自己的旋律,它還會引用很多其他鳥的叫聲。這是我在奧森的西門錄的一隻烏鶇的鳴唱:
(此略,見完整影片。
它在長段的鳴唱中,依次模仿了像普通雨燕、白頭鵯、紅嘴藍鵲、灰椋鳥等。這些名字可能大家很陌生,但都是生活在奧森公園裡的一些鳥類,是這隻烏鶇從小到大能聽到的一些夥伴或者說前輩。所以透過聆聽一隻烏鶇的叫聲,我們大概可以摸清楚,它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 圖為烏鶇
再來看這張圖,這是上海的諸仁老師,他去傾聽了將近10分鐘他家旁邊的一隻烏鶇,然後特別認真地把每一個它模仿的物件都寫了下來。有八哥、畫眉,還有腳踏車鎖。這都是它的鄰居,它喜愛的聲音,它就摘進來充實自己的曲庫了。這跟剛才說的北京奧森的那隻烏鶇截然不同,這就反映了它生活環境的一個差異。
▲ 圖為一隻上海的烏鶇的效鳴物件
很有意思的是,還有一些鳥模仿聲音,並不是為了放在自己的歌裡使自己更有魅力,而是真的想幹一些事情。
前年我去潮州的一個山裡,走著走著突然一隻大山雀開始衝我嚷嚷,它覺得我侵入了它的領地,然後發出了這樣的聲音,特別像繡眼鳥的警報聲:
(此略,見完整影片。
瞬間兩隻繡眼鳥就跑到了它身邊,跟它一起來罵我。
▲ 左圖為大山雀,右圖為暗綠繡眼(by鯉魚)
大山雀是會學別的鳥的語言的。不光是可以召集別的鳥來一起呵斥別人,它還很有領導力,會組建一個團隊,大家一起去覓食。根據鈴木俊貴的研究,它也能召喚褐頭山雀過來,褐頭山雀就會去檢查一下自己藏東西的地方,然後大山雀再把它藏的東西偷走。
處處聞啼鳥
很多人都說觀鳥是大自然劇場的一張永久門票,我覺得一點都沒錯。其實聽鳥也是一樣,可以用聽的去觀鳥。
去年,我們一些觀鳥愛好者和專業的助盲組織紅丹丹,還有太古地產的愛心大使志願者們,一起組織了三場線下的視障朋友的觀鳥活動。我們結伴走進了奧森公園、天壇公園的深處,一些平時大家不會去到的地方,在大樹下面聽聽周圍的鳥叫,進行一些自然觀察和解說。大家還會摸一摸樹葉,聞一聞花香,抱一抱大樹等等。
除了視障朋友反饋不錯,很多不觀鳥的志願者朋友也感受到了原來逛公園是這麼有意思的一項活動。他們以前在公園裡沒有看到過這些,感覺很有收穫。
但畢竟我們線下活動的組織能力還不夠,頻次比較少,所以今年我做了一個播客“處處聞啼鳥”
這個播客不是對談性質的,平時我觀鳥的時候喜歡一直錄著音,我就剪輯一些錄音,配上我的解說,這樣好像帶著大家一起去觀了鳥一樣。
視障朋友和觀鳥的朋友反饋都不錯。但意外的是,有很多不是觀鳥人的朋友也在聽,說他們在上班的路上、在健身房跑步機上在聽,上班摸魚的時候也在聽。還有一些評論說你這個播客非常好睡,睡得特別香。我想這就是可能大自然的一種療愈的能量。
因為我一直在錄音,積攢了各種各樣鳥的錄音,有人問我,你還記得你第一條錄的鳥鳴是什麼嗎?
我還真不記得了。我就去翻手機裡的語音備忘錄,第一條是2020年的5月。我一聽就知道是初夏的北京。
那是北京延慶的一個溼地公園,我們面前是一片湖面,有一些葦叢,右邊是白樺林。
有遠處大杜鵑似有似無的“布穀布穀”,更多的是葦叢裡“嘎嘎嘰、嘎嘎嘰”特別喧鬧的東方大葦鶯的鳴唱。然後四聲杜鵑的鳴唱也來了,“嘟嘟嘟嘟”,很常見的。仔細聽的話,還有大斑啄木鳥鏨木的聲音。還有白頭鵯、喜鵲、麻雀。(此略,見完整影片。
這個錄音裡頭並沒有一個特別明顯的鳥叫,大家可能聽得很平淡,但當時給我的感受卻是衝擊性的。
那是我剛觀鳥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遷徙季或者說繁殖季。我從來沒有聽到過北京的初夏是這個樣子的,怎麼這麼喧鬧、這麼豐富、這麼奇妙,一下打開了自己的耳朵。
我好像從來沒有聽過這些聲音,尤其是東方大葦鶯的聲音,我越聽越覺得,我怎麼可能忽略這種難聽的聲音呢?
大腦是個非常強力的傢伙,它可以讓你特別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把其他的事情都列為雜音。在觀鳥之前,這些鳥叫對我來說就屬於雜音,被我完全忽略了。
但實際上鳥叫是無處不在的。
在今天晚上,杭州的上空,就會有成千上萬的候鳥飛過,它們在往北遷徙。它們飛行的時候會發出很謹慎的、互相聯絡的鳴叫。如果我們開啟耳朵,就可以更多地聽見這種細微的聲音、自然的聲音。
我文采有限,把兩首古詩拼湊了一下送給大家,作為今天的結尾,就是“處處聞啼鳥,千里共嬋娟”。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演講,謝謝大家!
‍‍‍‍‍

演講完的第二天,麻傑夫在杭州觀了鳥、錄了音。杭州的強腳樹鶯說的是什麼?跟河南口音有啥不同?更多有趣內容,請收聽播客“處處聞啼鳥”🐦🦉🦆🦜
文字版內容根據試講有所增補。
部分錄音來自xeno-canto.org,作者如下:
XC725688栗啄木鳥, Kim Chuah Lim
XC612196斑頭鵂鶹, Bram Piot
XC381998中華短翅鶯, Paul Holt
XC20201白眉朱雀, Nick Athanas
XC658339黃腹山鷦鶯, Matthew Kwan
XC805896黑枕黃鸝, Ray Tsu 諸仁
上海白頭鵯錄音分別來自諸仁、小草
上海黑尾蠟嘴雀錄音來自周長袖
圖片和音訊如無特別標註,作者皆為麻傑夫
策劃丨CH
剪輯丨Chao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