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鳥兒愛唱「遵守紀律」|4月12日一席杭州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週六我們相約杭州,春行錢塘
以下是關鍵資訊:
活動時間:4月12日(週六)
13:00-19:00 
活動地點:杭州光劇場3F峰劇場
參加現場:識別文末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演講順序和結束時間以現場為準。
………………………………………………
 本場講者 
01.
松本哉
「素人之亂」5號店店主、《世界大笨蛋反叛手冊》作者
見縫插針、自說自話地先把大笨蛋社會建起來再說唄。
松本哉成長在日本經濟的黃金年代,大學畢業時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就業困難,工作日趨不穩定,在日本失落的二十年中度過了青年時期。像他這樣生於1970-1984年的人被稱為“就業冰河期的一代”“失落的一代”,有人因此陷入困苦,有人去做反貧困和臨工運動,也有人搞起亞文化和替代性空間。
松本哉也是其中一員。一邊做各種鬥爭,比如聚眾在街頭喝酒、煮火鍋、搞狂歡式的遊行,一邊在東京西部一個叫高円寺的地方創造各種迷之空間,包括一家二手商店和一家每日輪換店長、勉強不虧本但也賺不到錢的酒吧。
今年他51歲,看起來不靠譜的店鋪也開到第20年。在本該最保守的年紀,他做著完全相反的、意味不明的、毫無用處的事。
做這種事的如果是年輕人,大家可能會覺得“年輕就是任性”;如果是老年人,大家又會想“他只不過是想在入土前做點喜歡的事”。但要是四五十歲、正值壯年的人也這麼幹,就會給這個金錢和效率至上的社會一個大震驚。
松本哉開始搞事情的三十年後,中國出現了“躺平”,而“隱居”“FIRE”“上岸”“啃老”“重啟人生”“人生是/不是曠野”也先後或同時流行。這些詞指向相似或相反,但似乎每一個都透著似是而非的希望與絕望。如果拿松本哉對標“躺平”,他應該是“躺平”光譜中最有鋒芒的那一種:拒絕走社會規定的路,需要一種超越個人主義的聯結。這種聯結不必很大,但卻可以很持久。
* 本演講為日語演講,現場有中文翻譯
………………………………………………
02.
麻傑夫
觀鳥愛好者、聽音辨鳥達人
觀鳥之後,世界像多了一個維度似的。
和很多人一樣,麻傑夫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開始觀鳥的。雖然生長在北京,但直到那時他才以前所未有的頻率和熱情去到北京的各個公園和景點,解鎖這個城市的另一面。
觀鳥不久,麻傑夫便對鳥類的叫聲產生了興趣,開始琢磨怎麼聽音辨鳥。幾年下來,他已經可以透過聲音辨別大約100種北京常見的鳥類。他發現自己熟悉的這個世界中其實藏著另一個世界。
比如常聽到但沒留意的“咕咕咕~”原來是珠頸斑鳩;北京的白頭鵯愛唱“遵守紀律”;擅長模仿的烏鶇會發出貓叫、狗叫、電話鈴聲、電動車警報,可以想象它都經歷了什麼;再過幾天,從南方飛來的黃腰柳鶯就會佔領北京的行道樹,這種無敵可愛的小鳥唱的是成龍打醉拳一樣的歌……
如果說觀鳥是打開了世界的另一個圖層,聽鳥則給這個圖層又添了一個維度。在平凡如自家小區的地方,只要推開窗戶,也能別有一番天地。
………………………………………………
03.
秦瀟越
紀錄片導演
當所有人都鼓吹一個英雄式的勵志故事時,痛苦就不被重視,甚至彷彿不曾存在過。
“我要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這對大部分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過去十年,秦瀟越扛著攝像機穿梭在不同的人生故事裡,試圖汲取力量和勇氣,解答自己的人生困惑,卻被迫重新思考“理想”的意義。
她曾經篤信,不論身在怎樣的處境下,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對理想生活的嚮往,這樣的嚮往會引領著人腳踏實地地向前走。但房君睿的出現,擊潰了她的信念。斷斷續續跟拍了他四五年,這個夢想做文物修復師的青年仍舊被困在自己的“巢穴”裡,生活沒有任何變化。一直到拍攝結束,想象中的勵志情節也並未發生。
秦瀟越這才發現,在真實的生活裡,現實是一堵又一堵的高牆,即使懷抱理想,也可能會被困在原地,失去繼續向前的力氣。
在新的創作中,她不再鼓吹理想的力量,只想呈現更豐富的生命狀態。
………………………………………………
04.
魯雯泋
建築師
透過觀察和記錄重建對於世界的切身感知,持續做一些微小而具體的事情。
你印象裡的衚衕是什麼樣的?你知道衚衕居民怎麼晾衣服,在哪裡養花,臨街住戶如何防止路人偷窺嗎?你也許不知道,寸土寸金的衚衕裡,鴿子住進了讓人羨慕的豪宅,流浪貓肥潤自在,這話可千萬別讓住宅小區裡的貓聽見了。
2019年,從外企辭職後,魯雯泋與朋友一起在北京的衚衕裡開了一家建築工作室。在走出辦公室、穿過大街小巷時,她發現了攤開在公共空間裡的野生設計:空調外掛、縫中停車位、能屈能伸的雨棚……比起標準化的設計方案,這些未經規訓的蕪雜生態表達了更加真實立體的使用需求。
▲  左右滑動檢視圖片
衚衕居民在侷促的空間裡尋求開拓,也與街道一同維繫著價廉但高效、粗野而有序的生長。憑著建築設計的專業嗅覺和分析圖的解剖術,她識別出材料與構造、節點和連線處所透露的曲折心思。那些叫人不敢輕慢的日常,原來就藏在街角、門前和窗邊。
2024年,工作室所在的整條衚衕都被“騰退”,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試圖逃離北京,但魯雯泋的野生設計收集工作仍在繼續。在記憶得到徹底的更新改造以前,她還想再多走幾條衚衕。
聽完這場演講,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吧:「北京超無聊」,你覺得呢?
………………………………………………
05.
熊景明
民間歷史寫作推動者,主持港中大「民間歷史檔案庫」
留下長輩的故事,比留下他們的骨灰更有意義。
很久之前,熊景明就在想找一件退休後可以一直做下去的事,最後她選擇了收集和推動民間歷史寫作。2007年,熊景明從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退休,開始寫下長輩的故事,寫完了父母,接著寫從曾祖父到眾位姨媽、乾爹……好像是“請君入甕”。
熊家可謂雲南的名門望族,曾祖父熊廷權是晚清進士、民國初年的麗江知府,曾進藏協同平叛;祖父熊光琦擔任過雲南六縣的縣長,推動地方發展。外公蘇滌新則是雲南第一代留日學生,回國後助力教育革新。
除了這些“大人物”,還有更多平凡的長輩:四姑奶奶在指腹為婚的丈夫去世之後,北上讀書,後留學斯坦福大學;大姑姑愛上了國民黨員,兩黨鬥爭延燒進家庭;還有在提筆之前就清楚地知道必須要寫的人——媽媽蘇爾端。雖然因病臥床十八載,但媽媽的病榻有著魔術般的力量,令家人、親友都樂意來向她述說心事,她像一個“箍桶索”維繫著小家庭、大家族。
熊景明希望有更多人拿起筆,做這件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能夠做到的事。「世間無人能代替你寫下對往事的回憶,記下先輩的人生故事。」
………………………………………………
06.
劉汶蓉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在自由主義市場化發展下,全世界都在面臨青年危機的延長,中國的特殊性在於代際關係的緊密。
“媽寶”“全職兒女”“不婚不育保平安”等等,年輕人們或主動或被動貼上的標籤越來越多。流行的話語,某種程度上也遮蔽了真實的生活。青年人到底在面對著怎樣的生活?家庭在他們的生活中又充當著怎樣的角色?
劉汶蓉從不認為年輕人在各項人生選擇上的狀態是消極被動的。她的研究發現,無論是代際關係的處理,還是婚戀與否的抉擇,年輕人除了情感維度的衡量,還會進行理性的計算。
隨著市場化的發展,年輕人面臨著越來越多的不穩定性,中國的家庭主義傳統也使得他們缺少除了家庭以外的社會正式支援資源,家庭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真正的“避風港”。與之相對的,婚姻成為一項風險投資,他們謹慎地計算著成本和可能的回報,不敢輕易投身其中。
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仍舊緊密的代際紐帶影響著青年生活的不同側面。隨著研究的展開,劉汶蓉也開始好奇,青年人的婚戀趨勢又將給中國的代際關係帶來怎樣的變化?
………………………………………………
07.
楊青風
金盲杖視障人自主生活品牌發起人
人的自信來源於獨立。
中國有1700萬視障者,需要靠盲杖出門的有幾百萬,但大部分視障者無法獨立出行。他們能在自己熟悉的小環境中獨自行走,也不需要盲杖;但無法在開放、陌生的環境裡行走,不得不完全依賴他人的引領。無法獨立出行,嚴重影響視障群體的生活質量、社交圈子、教育水平和工作機會。
作為一位完全失明、卻能自如行走的盲人,楊青風認為,比起無障礙設施的不完善,更大的障礙來自觀念。家長、學校、社會的過度保護雖然出自善意,卻讓視障者失去了鍛鍊的機會。
2018年,楊青風和同事們創辦了“金盲杖”沉浸式獨立出行訓練營,讓視障導師帶領視障營員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探索。從如何使用盲杖、藉助非視覺的路標和線索、過馬路,到用導航、乘坐公交地鐵,以及如何有效求助,幫助視障者邁出獨立出行第一步。
視障者不能等無障礙設施完善了才出門,就像不能因為空氣不好就不呼吸。改進設施的同時,社會觀念也需要更新。有時視障者好不容易克服心理障礙走出家門,“怎麼自己出來了?太危險了,以後還是得找個人一起”又把他們重新推了回去,問“需不需要幫忙”才是支援和促進。
………………………………………………
08.
詹涵淇
《東四十條》電影導演
只要還有人願意卡在這條縫隙裡,帶著不確定性滿懷熱忱地開展生活,就永遠有“鼓樓”。
詹涵淇在22歲的時候,第一次感覺自己的人生卡住了,既無法退回學校,也不想提早步入成人世界。後來,這種感覺一直伴隨著她,她覺得自己是“卡住的一代”。
她來到北京,在鼓樓住了下來。鼓樓不是一座樓,而是一個邊界模糊的精神範疇。第一次去,詹涵淇就看到兩個穿著擊劍服的人在馬路上擊劍,一個長髮男子騎著馬走過,要去旁邊的小酒館演出。一系列超現實的奇觀令她著迷。
這裡年輕人的面貌似乎不同尋常,沒有任何行為框架,卻擁有無限跳脫世俗的想象力。而鼓樓就像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縫隙,雜草般地生長出了這些活法。卡住的年輕人們在這裡相聚,卡出了樂隊、酒吧,卡出了藝術,卡出了烏托邦和黃金時代
如今詹涵淇已在鼓樓生活了十年。隨著衚衕的整頓,空間在消失,人們在離開。餘響之中,她和朋友決定拍一部電影,就是《東四十條》。
▲ 《東四十條》劇照
很難說清楚這部電影講了什麼,它更多的是一種鼓樓般的精神氣質,並且試圖告訴其他在這個時代卡住的人們,打結的人生也許可以有另一種解法。
………………………………………………
特邀返場
陸冉
漫畫作者
有時細膩溫柔,有時理性尖銳,想要透過漫畫創作來理解生活、反抗庸常。
陸冉創作了一個事事偏要反著來的人:倒著走路、喝咖啡睡著、工作永遠停留在第一步——也就是拖延。陪伴小反的是兩個好朋友,情緒穩定的老好人大黑和冷漠刻薄的毒舌雪人。三位主人公彷彿在上演三種生活,歡迎對號入座。
現在,這本日常生活之書《相反的人》已由一席策劃出版,即將作為一席書架001號圖書與大家見面。我們請陸冉返場來聊聊她和這些相反的朋友們。
………………………………………………
參加現場指引
1.請至「一席App」首頁檢視;
2.

進入一席公眾號的選單,點選「使用者服務-最新現場」;

3. 點選文末「閱讀原文」;
識別以下二維碼:
活動當天換票時,可在一席App「我的-訂單」或一席公眾號「使用者服務-我的門票」檢視入場券。
注意事項
由於本次場地較小,座位不分割槽,按當天現場排隊先後順序在換票臺領取座位票;

中場休息40分鐘,可在附近休息用餐;

活動當天上午,一席公眾號釋出

講者出場順序

請不要攜帶食物及有色飲料入場,如有攜帶需寄存在場外;

如有諮詢,請聯絡客服微信:yixixiaobian

現場兌票時間
4月12日 12:00-13:00;
劇場地址
杭州市餘杭區天薈未來之光城光劇院3層
公共交通出行可乘坐地鐵2號線杜甫村站下
停車場入口位於天薈未來之光城南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