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股不得了的力量加入了觀鳥圈——大明星李現。他帶著自己嶄新的裝置,先後獨自去了北京的玉淵潭公園和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悄悄混跡在長槍短炮的大爺之間,正式進入了拍鳥/觀鳥這個巨大的深坑。

偶遇他的粉絲們,默契地不去打擾,遠遠地看著“現男友”變成“現大爺”,愛不釋手地把玩著自己的新玩具。現大爺也在微博大方承認了自己預謀已久的愛好,並且公佈了自己的作品。

本觀鳥愛好者狂喜啊!李現這麼一個人見人愛的大明星,沾染了觀鳥這個愛好,這對這項愛好的宣傳推廣是一次極大的助力。看他兩次微博令人震驚的資料就知道,觀鳥這個愛好新加入的鳥友可不止李現這麼一個人,很有可能是潑天的富貴。

圖源:微博網友啊熊姨
新手入門的李現,把初嘗試的地點選在了玉淵潭以及奧森這樣的城市大公園,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城市規劃中必備的公園,給忙忙碌碌的人們提供了一方儘量貼近自然的喘息之地,也給大自然中較為適應城市生活的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之所。
如果你也想跟隨李現的步伐,染上明星同款愛好,或者想讓你的“公園20分鐘”更有樂趣,下面的這些鳥類活動觀察或許都能為你提供靈感。
野生鳥類需要花很多時間尋找食物,所以覓食可以說是最容易觀察到的鳥類行為。觀察它們吃什麼、 如何處理食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李現的玉淵潭公園就拍到了一隻正在吃魚的普通鸕鷀。

普通鸕鷀透過潛水來捕魚|李現
剛剛開始觀鳥的時候,我經常在午休時間去逛公司附近的日壇公園。那年5月,我每天中午都能看到同一只烏鶇。它的翅膀上有幾根白化的飛羽,黃色的尖嘴上經常糊著泥巴,乍一看很像八哥。它每天都會來到同一棵大樹下,在地面上翻找一番,然後扯出一條蚯蚓,把它盤起來叼在嘴裡,拍拍翅膀飛走。那時正是鳥類的育雛季,不知道它有幾張嘴要養?

烏鶇把蚯蚓從地裡拔出來,拍攝於北京日壇公園 | 瑪雅藍
李現這次也拍到了烏鶇。對觀鳥新手來說,可能把烏鶇認成烏鴉。烏鶇的體型要小得多,而且嘴巴是鮮亮的黃色。

李現拍的烏鶇|李現
春天,在北方還能看到灰喜鵲吃毛蟲。它們會在松樹上抓松毛蟲,然後按在樹皮上摩擦摩擦,把毒毛去掉。灰喜鵲喜歡群聚,總是熱熱鬧鬧的。

灰喜鵲聚集|瑪雅藍
到秋冬季節,它們就到柿子樹上吃香甜的柿子。掛果的樹木常常會有小鳥光顧,比如榕樹、烏桕樹、苦楝樹……趁觀鳥的時候,認識一下身邊常見的樹木也不錯。

烏鶇吃柿子,廣州朱村 | ChanIm
在廣東,一些開花植物上也能找到來吃飯的鳥,如叉尾太陽鳥、暗綠繡眼鳥,它們體型都比較小。叉尾太陽鳥的叫聲尖細,雌鳥是低調的黃綠色,雄鳥有漂亮的金屬光澤。

叉尾太陽鳥雄鳥站在地湧金蓮上,廣州華南植物園 | ChanIm
暗綠繡眼鳥比較不怕人,經常成群結隊在樹上活動,像一個個可愛的小毛團子。

暗綠繡眼鳥在紅花荷上吃花蜜,蹭了一臉粉紅色的花粉,廣州華南植物園 | ChanIm
如果你周圍有人工湖、溼地公園這樣的環境,那就更好了。用目光搜尋湖邊的樹上、石頭上,有可能見到一抹藍色和橙色的身影,這就是普通翠鳥。它們會找一個好位置觀望水面,然後找準時機,一個猛子扎進去抓魚。
抓到魚之後,它們會甩動頭部,在樹幹或石頭上把魚拍死,然後慢慢調整魚在嘴裡的位置。它們吃魚的時候總是把魚頭朝著喉嚨,順著魚鱗的方向。如果它們魚頭朝外叼著,這就是要把魚送給求偶物件或投餵幼鳥。

普通翠鳥,廣州華南植物園 | ChanIm
翠鳥個頭比較小,通常需要藉助望遠鏡觀察。更容易看到的是白鷺、夜鷺、蒼鷺之類的鷺鳥,它們總是長時間站在水邊。別看它們看起來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捕食的時候可兇了,會用尖嘴朝著魚和青蛙大力戳下去。

池鷺亞成鳥捕食澤陸蛙,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 | 瑪雅藍
有水的地方常常能看到鳥。水邊不光有鷺鳥,還有鴨子、黑水雞、鴛鴦和小鸊鷉 [pì tī]。
李現在玉淵潭公園拍到的這隻雄性鴛鴦,嘴尖一滴晶瑩剔透的水珠,非常靈動。

漂亮的鴛鴦|李現
黑水雞屬於鶴形目秧雞科,遊起來頭一點一點的,就像家養的雞一樣。如果它們走到荷葉之類的植物上,還能看見它長長的腳趾。而小鸊鷉的體型看起來圓滾滾的。它們擅長潛水,經常突然扎進水裡,片刻之後又在遠處出現。

黑水雞(左)和小鸊鷉(右)都是公園裡常見的水鳥,廣州云溪植物園 | ChanIm
有淺水的地方也可以觀鳥。在公園的人工湖、河溝裡,如果岸邊沒有硬化,許多鳥類就會走到淺水裡喝水,洗澡,然後到旁邊的樹上抖幹羽毛,曬曬太陽。剛剛洗完澡的小鳥常常把羽毛都豎起來,鼓成一個球,可愛極了。

紅耳鵯洗澡,廣州華南植物園 | ChanIm
白鶺鴒 [jí líng] 也會長時間在水邊活動,它們喜歡走走停停,停下來的時候就上下襬動尾巴。它們的飛行軌跡是獨特的波浪形,往下墜一段,又拍拍翅膀往上飛一段,有點像彈跳球,飛行時還會發出“嘰鈴、嘰鈴”的叫聲。

李現拍的白鶺鴒|李現
在草坪噴淋澆水的時候,偶爾還會有喜鵲之類膽大的鳥到水柱下面洗澡。這也許是最接近於玩水的鳥類行為了吧。
在合適的季節,我們還能見到一些特殊的鳥類行為,如求偶和築巢。
許多鳥類在冬季就開始求偶配對。綠頭鴨、鴛鴦的雄性換上豔麗的羽毛,圍繞雌性做出種種動作,進行展示炫耀。不同物種的求偶行為有差異,包括不斷飛上高空,互相做出點頭、擺尾、鞠躬的姿態,或是親暱地碰碰對方的喙和頸部等。雌性會拍拍翅膀飛走,還是熱情回應呢?真是懸念拉滿!

春天,鴛鴦的雄鳥(前)披上了豔麗的繁殖羽,後方樣貌低調的是雌鳥。北京圓明園 | ChanIm
李現選擇了在春回大地的日子入坑,自然也非常幸運地拍到了鳳頭鸊鷉求偶繁殖的情景。

鳳頭鸊鷉踩背|李現
有時候,雄鳥會向雌鳥贈送巢材或食物,證明自己養家餬口的實力。鸊鷉的雄鳥會潛水撈起水草遞給雌鳥。翠鳥的雄鳥會給雌鳥獻上剛抓的魚。
春天到來,鳥類就開始忙著築巢了,這個季節很容易見到攜帶巢材的小鳥。我看到過麻雀和其他的小型鳥費力地搬動比自己的身體還要長的乾草、小樹枝,有時候實在拿不動,半路又丟下來。
我還見到過絲光椋鳥撿草坪上的紙巾。這些亂丟的垃圾很容易對鳥類造成傷害。

絲光椋鳥撿垃圾。低素質遊客壞。北京日壇公園 | 瑪雅藍
鳥類的繁殖行為非常有趣,但觀察起來需要一點知識儲備,你可以透過閱讀科普、參加講座及本地觀鳥活動來學習。並且,觀察鳥類築巢和育雛的時候,應該藉助望遠鏡、相機,在一段距離之外進行觀察,以避免對鳥類造成干擾。繁殖期的鳥警惕性很強,遇到危險可能棄巢,造成鳥蛋或幼鳥死亡。
PS:許多觀鳥愛好者認為,不應該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分享鳥巢資訊,尤其對於珍稀鳥類、好看的鳥類,以免引起圍觀,造成干擾。我個人會更謹慎一點,把拍到的照片留到繁殖季過去後再發布。
許多小鳥出巢之後還會跟著親鳥活動一段時間,這時候就能觀察到非常溫馨的一幕:大鳥給小鳥餵食。親鳥忙忙碌碌地尋找食物,幼鳥就跟在親鳥身邊,做出乞食動作。它們壓低身體,抬頭張嘴,有時還會張開翅膀和尾羽抖動。
忙著喂小鳥的不一定是媽媽,也可能是爸爸噢!現生鳥類中超過92%的物種屬於單配製[1],也就是說它們至少在繁殖季節保持一雌一雄配對,共同完成築巢和育雛。

斑文鳥,左側的幼鳥在做乞食動作,但是親鳥忙不過來。廣州朱村 | ChanIm
春天的小鴨子、小鴛鴦、小鸊鷉也是很好的觀察物件,它們在城市公園很常見,而且不怎麼怕人,可愛極了。如果運氣好,還能見到由超多小鴨子組成的“幼兒園”。美國的一位自然攝影師曾經記錄到一隻普通秋沙鴨媽媽帶著76只小鴨子。
許多鴨子本身繁殖能力就很強,而且它們會踐行“不要把所有的蛋裝在一個籃子裡”的理念,把幾枚卵產到鄰居的巢裡,分散風險。小鴨子一出生就可以自己行動、覓食,偶爾有糊塗的小鴨子走失,混進其他鴨媽媽帶領的隊伍中,鴨媽媽對此也並不排斥,所以有時會出現這樣的超級大家庭。

鴛鴦媽媽帶著一群寶寶,北京朝陽公園 | ChanIm
有趣的鳥類行為還有很多。如果可以在同一個地點經常觀察,還有機會認識一些個體,感覺就像認識了一群特別的鄰居——聽見烏鶇模仿電瓶車的叫聲,我感覺它們也是城市裡的居民;每年秋天看見北紅尾鴝,我才有季節更替的實感。
Guokr
觀鳥和拍鳥常被分成兩種興趣,兩種興趣互相獨立又彼此交融,可以互相過度。有些鳥友享受用望遠鏡觀察鳥類的行為,或許從未舉起過相機;有些鳥友沉浸於鳥類攝影,但或許並不清楚這種鳥的相關知識,甚至不知道它叫什麼;有些鳥友會因為觀鳥從而愛上拍鳥;有些鳥友會因為拍鳥從而想要了解更多鳥類的知識。
李現目前可能對鳥的種類還沒有概念,由攝影的興趣進入到拍鳥的愛好中,拍到的都是最最常見的喜鵲/麻雀。這非常符合一個新手鳥友的常規程序,不盲目追求鳥的種類和數量,最常見的小鳥也值得被記錄、仔細觀察。之後隨著李現的經驗提升,他一定會發現更多更有趣的鳥類,未來可期。這邊建議現大爺配備一個觀鳥雙筒望遠鏡,除了拍鳥之外,也能解鎖觀鳥的樂趣,增加對鳥類的辨識能力。
在明星光環照射不到的地方,悄悄找一個公園,享受鳥兒的朝夕相伴,嘗試去理解它們的世界,實現著自己的小小愛好,並且感染所有人。
參考文獻
[1] 鄭光美. 鳥類學(第2版) [J]. 2023.
[2] Jillian Mock. Here’s Why This Mama Merganser Has More Than 50 Ducklings. Audubon Magazine.
https://www.audubon.org/news/heres-why-mama-merganser-has-more-50-ducklings. <2018-07-13.2024-11-26>
作者:瑪雅藍
編輯:麥麥、黑jio妹妹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轉載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