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行。此次會議有幾個值得關注的地方。
其一,接收白俄羅斯為上合組織成員國。

白俄羅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處歐洲中心,處於東、西歐及黑海、波羅的海沿岸國家交通運輸的十字路口,是連線歐亞大陸至歐盟及大西洋港口的重要公路、鐵路運輸走廊。
西鄰波蘭,東與俄羅斯接壤,北接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南毗烏克蘭。從地理位置就能看出白俄羅斯加入上合組織的戰略意義,不再贅述。

其二,中方重要表述,要完善安全合作機制手段,多幾道保障就多幾分把握。
上合組織要加快建設應對安全威脅和挑戰綜合中心及其下設機構,建設禁毒中心,加強情報交流,開展聯合行動,共護一方安寧。
其三,本幣結算。中方倡議,促進區域合作,擴大本幣結算份額,積極推進籌建上海合作組織融資平臺。
以上幾點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在當前國際形勢和大背景下,此次峰會到底有哪些戰略深意呢?國際局勢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一、從歷史看現實,20年前的中亞
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從20年前的幾件大事說起。
2000年,我國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剛提出這一戰略,2001年就發生了三件大事:
-
2001年6月,上合組織成立; -
2001年10月,911事件後,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並開始對中亞全面輸出顏色革命; -
2001年11月,遼寧號航母前身瓦良格號歷經波折透過土耳其海峽。
這三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其實都是激烈博弈,同時,這幾件大事有一個共同的交集——中亞。
為什麼是中亞?
在不少人眼中,中亞的存在感並不強,關注和了解的不多,但是我們如果知道了20年前上合組織成立前後圍繞中亞的暗戰,以及這些年來我們在中亞的經營,就會明白歷屆決策層的高瞻遠矚和戰略佈局。
一句話,在大國博弈對抗長期化的大趨勢下,一個穩定的中亞、一個加強版的“上合”,對於中國來說,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回過頭來說2000年前後那幾件大事。
西部大開發,必須打通歐亞大陸橋,整合歐亞大陸,變閉塞的西部為內陸開放前沿,這就需要俄羅斯的支援和中亞的穩定,上合組織的成立標誌著中俄互信建立,共同確保中亞的穩定,為西部大開發和整合歐亞大陸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緊接著,美國出手,以911事件為藉口滲透中亞,阻擋中國西進,截斷西部對外開放的戰略通道。
除了在外部圍堵,美國在中國西部內陸也使出毒招,扶持極端分子搞破壞,傾全力堵截我們開發西部。
境內外安全環境的惡化,使得陸地絲綢之路不暢通,西部大開發受到嚴重干擾。
同時,美國還默許土耳其阻撓瓦良格號歸國。很多讀者可能不知道,由於民族、宗教等淵源,土耳其與中亞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贅述。
這幾件事,中亞都是共同的“交集”。為什麼?
中亞是群雄逐鹿的天下,自古的四戰之地,也被稱為“帝國墳場”。中亞的歷史,幾乎和當時的全球一流強國皆有關係。

鼎盛的波斯王朝,東方的漢唐帝國,北方的沙俄帝國,橫掃萬里的蒙古人,牛逼哄哄的匈奴人,無論是東西南北四方任何一個帝國崛起,都會在中亞佈局。
西面的波斯人一旦崛起就一定會吞併中亞,東方的大國一旦崛起,鼎盛王朝就會突進中亞,南部的印度有一點點機會就一定會攻入中亞。而北方的遊牧民族,不管是匈奴還是蒙古,崛起後一定會吞併中亞。
直至今天,中亞仍是大國博弈的焦點。不管是我們要西進,俄羅斯要南下,還是美國要在中俄之間打下一個楔子、或是威脅伊朗,都會在中亞進行戰略佈局。
重點說說西部大開發與中亞。
不少國人一直輕視西部,認為西部底子太差,西部開發是不現實的,還認為一國有發達地區就有不發達地區,東西分化很正常。這是極其錯誤和短視的看法。
中國開發西部,也是從古代歷史上汲取經驗教訓。
漢唐盛世的時候,陸地和海上絲綢之路是同時打通的。以西部關中地區為龍頭,向西打通河西走廊,連線歐洲,整合歐亞大陸,中西交流和貿易空前繁榮才有了漢唐盛世。
唐朝中晚期,隨著土谷渾和吐蕃的崛起,割斷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商路,之後的中國再無任何一個王朝能夠同時打通海陸兩條絲綢之路,從此再無漢唐氣象。
歷史給我們的啟示,是中國要崛起,不能單靠東部沿海,發展西部和一帶一路整合歐亞資源是崛起的必經之路。中亞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同時也是建設“一帶一路”的西出首站,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去年5月19日,“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重磅釋出,在會晤機制、經貿、交通、基建、安全、能源合作等多層面,形成54項主要合作共識和倡議。
不誇張的說,這是我目前見過的成果清單最長最豐富的宣言之一,意義不言而喻。
篇幅所限,具體清單內容就不一一列舉了,大家可以網上搜索“中國-中亞峰會西安西安宣言”。
說到中亞,不得不提上合組織。
二、上合組織的來龍去脈和大變局下的新使命
大家都知道上合組織剛開始成立時,首要目標是打擊“三股勢力”,但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恐怖分子和極端分子,三股勢力是中亞幾國國情和美國刻意培植的產物。
中亞五國曾經因為經濟落後,不少沒有出路的年輕人,在境外勢力的影響和誘導下,開始越來越極端。
年輕人翻閱史料發現,原來我們祖上這麼牛逼,而現狀又是如此的令人不滿。
當這種思想開始發酵的時候,域外勢力支援的一些分裂組織,開始搞暴恐活動。
這些恐怖組織在境外勢力的支援下,在中亞越來越猖狂,這種流竄式的恐怖襲擊,讓中亞五國和中俄都深感棘手,為了打擊暴恐和共同抵禦區域外勢力的插手,2001年,在中俄的牽頭下,成立了上海合作組織。
世易時移。隨著中國國力的逐漸壯大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上合組織的使命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安全層面,在經貿、發展等層面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越來越強。
典型的就是中亞各國這些年搭上了快車,吃到了紅利,迎來了一輪快速發展期。
對此,其他國家也看的非常透徹,所以上合組織門外有一批國家等著入場券,希望上合能開啟大門讓他們進來。
截至目前,上合組織已經擁有9個成員國(中、俄、哈、塔、吉、烏、伊朗、印度、巴基斯坦),3個觀察員國(阿富汗、白俄羅斯、蒙古),14個對話夥伴國,成為橫跨歐亞非大陸,人口占世界一半、GDP佔全球四分之一的超級組織。
說到上合組織的發展,2022年的撒馬爾罕峰會必須要重點提一下。
2022年9月16日,上合組織撒馬爾罕峰會簽署了“關於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義務的備忘錄”,標誌著地緣大國伊朗正式成為上合的一員,伊朗的加入,意味著上合組織的影響力首次擴充套件到了波斯灣沿岸地區,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中俄伊緊密合作,整合歐亞大陸就有了有力抓手。
當代美國兩位戰略大師,布熱津斯基和亨廷頓,分別從地緣政治與宗教文明的角度,給美國政治家們提出了一個共同的警告——“千萬不能逼迫中俄伊形成事實上的聯盟”。
伊朗正式加入上合組織,已經故去的布熱津斯基和亨廷頓在地下不知作何感想。如此下去,從地緣政治上,美國必敗無疑。
上合組織的不斷擴容和壯大,以及去年以來中國促成的中東大和解,本質上就是歐亞大陸的整合、陸權的整合。
當歐亞大陸不再碎片化,海權國也就失去了離岸平衡手,無法再攪屎,並最終被邊緣化、孤島化。
更為重要的是,上合的壯大、中國與中東走得越來越近,還有一個深層次的戰略含義——將亞洲大陸上主要的能源國和工業國從地理上連線打通,鉅額、天量的貿易結算和能源結算,將都在上合組織覆蓋之內。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美元霸權的倒計時,意味著世界金融新秩序的呼之欲出。
曾經,這個世界的經濟迴圈是這樣運作的:
製造業國家用美元買中東石油——中東賺取美元——用美元買美債和美國武器——美元迴流美國——美國買製造業國家產品——製造業國家用產品換美元——再用美元買中東石油和美債
這個鏈條裡,最核心的是是“中東資源國+東方製造國”。現在這二者聯合在一起了,拒絕被收割,拒絕當韭菜,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上面那個鏈條要終結了。這對美元和美國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文章寫到此處,延伸說一個挺有意思的“歷史巧合”。
2001年,911事件不久,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想在歐亞大陸(主要針對俄羅斯的腹地和中國的西出通道)再打下一枚楔子,以制衡中俄伊朗;同年,上合組織成立。
20年後的2021年,美國敗退阿富汗,開啟全球收縮;同年,上合組織正式啟動接收伊朗成為正式成員國的程式。也是2021年,中伊簽署了25年全面合作協議。
21世紀美國國家戰略的一始一終,以及國運的升降,與上合組織中俄伊三角的最終成型,在時間節點上,形成了奇妙的“巧合”。
看似巧合,實則是歷史的必然,還有這二十年間的折衝樽俎、合縱連橫,以及看得見的、看不見的生死博弈。
三、上合組織擴容,與關乎中國經濟的一件大事
上文提到金融新秩序,這個非常非常重要,再延伸多說一些。
控制資源定價權,是中國經濟的頭等大事之一。我們雖然是全球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但如果沒有資源定價權,就是永遠為美元打工。
美國儘管衰落,但依然可以深度影響世界資源能源市場。因此,俄羅斯(中亞、上合組織)對於中國非常重要。
之前文章我舉過一個例子,有一個朋友在珠三角做外貿生意。2021年原材料價格瘋漲,美國印鈔就可以推高資源價格,結果這位朋友辛辛苦苦一年,利潤跌倒谷底,也是這麼多年業績最差的一年。所以,這位朋友恨死了美國,堅決反美。
我相信很多工廠都是一樣的,看似紅紅火火,其實就是打工人,說不好還倒貼呢,雖然訂單不少,結果是白乾活。這就是美元霸權的邪惡,沒有資源定價權的代價。
因此,我們必須和俄羅斯、中亞、中東等國家深度捆綁在一起,資源才是中國工業的根基。
說了這麼多,中心意思只有一個,推倒美元霸權,拿回資源定價權,對俄羅斯、對中國、對能源國,都非常重要。
對中國而言,只有拿回資源定價權,才能完全發揮全產業鏈的最大優勢。對俄羅斯等能源國更不用說了。對於各方來說,必須要推倒美元霸權。
四、歐亞大陸地緣博弈,出現了幾個新情況
當然,中亞只是博弈的一個點而已,如果從地圖上來看,過去幾年的大博弈是圍繞整個亞歐大陸展開的:
美國倉皇撤離阿富汗,中亞國家時不時飛起黑天鵝,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衝突,還有俄烏廝殺,以及老歐洲和新歐洲、美俄歐間的各種鬥爭……

為什麼美國要重新啟用北約,再次推動北約東擴,挑動俄烏衝突,並打造亞洲版北約?圍堵俄羅斯當然是一個目的,但其最主要目的是針對一帶一路,因為一帶一路最終將連線歐亞大陸橋,而美國是個離島國家。
離島國家,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歐亞大陸的一體化和整合,不願意看到中俄歐合作,更不願意放棄對歐洲的掌控,所以利用北約綁架了歐洲,破壞歐俄合作、中歐合作。
對於北約擴張,最熱心的是英美日,為什麼呢?因為這三國都是島國,美國不過是大號的島國,它們的生存之道無非是離岸平衡、分而治之,挑起亞歐大陸的矛盾與衝突,最後利用離島的地理優勢隔岸觀火、從中漁利。
美國無法容忍一帶一路的成功,因為一帶一路持續推進,最終就是中歐的聯合,歐洲將逐漸脫離美國的掌控,那將是美國最大的地緣噩夢。
因此,這幾年美國迅速加強了北約的東擴。而東方大國為了平衡北約東擴,對沖美國分化歐亞大陸的企圖,同時也為了給歐洲解套,也在積極佈局。
目前法國對於中歐合作和整合歐亞大陸比較積極,因為中歐合作對法國有百利而無一害,法國本身也是陸權國,與英美也是百年的矛盾恩怨。
未來,中俄法 VS英美日+五眼聯盟,將形成亞歐大陸 VS離島國家聯盟的對壘。中俄法對英美,五常國家3:2,亞歐大陸的聯合將佔據主動。
未來歐亞大陸的整合,將依託“上合組織+一帶一路+中俄伊”,因為西方徹底打破了俄融入西方的幻想,中俄背靠背關係由此實質性形成。
未來,中俄金融合作,上合組織內的人民幣結算、本幣結算會加速度,並打樣給世界看,向全球推進。上合再加上已經整合好的東盟,亞洲主體板塊全部都整合在一起了。
一句話,歐亞大陸正在加速整合,盎撒海權國的式微和邊緣化是大勢所趨,世界新秩序正在加速形成!
文章結尾,說三點感慨吧。
第一,偉人的軍事原則無比英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我們絕不在敵人預設的戰場與敵人對決。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功其要害和致命。東南小島就在那裡,跑不掉,關鍵在於中美實力對比。
隨著上合的歷史性擴容和歐亞大陸向縱深整合,中美實力對比又將發生反轉,美元霸權的根基也在吱吱呀呀的不斷晃動。
第二,天之將明,其黑尤烈。
當黑暗到達最深處時,也恰是走向黎明的開始。
第三,我們有自己的目標和節奏,對手那些小動作和伎倆,根本影響不了我們的大目標。
對手的那些騷操作,我們是充分利用,一切都是我們達成最終目標的工具和催化劑。萬物皆備於我!
最後,用我多次說過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舊秩序的碎裂聲,新秩序的號角聲,正不絕於耳!
光明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