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迴歸

近期有地緣政治學者提出了一種十分新穎的觀點,用來解釋特朗普對於俄羅斯中國歐盟的戰略意圖。
簡單來說,亞歐大陸自西向東共存在三股主要力量:歐盟、俄羅斯和中國,在俄烏戰爭的背景下,原先美國的策略是支援歐盟對抗中俄,甚至強行將中國與俄羅斯捆綁在一起。
特朗普團隊認為這種方式很容易在亞歐大陸上催生出一個“陸權龐然大物”,特別是一旦俄羅斯完全扈從於中國,後果不堪設想。
在《海權思維》看來,俄羅斯無論與中國靠近(2014年之後)還是與歐盟靠近(2014年之前)都是下籤,最理想的上籤是美俄結盟,將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中國與歐盟隔絕開來,同時遏制兩大邊緣地帶力量的崛起
考慮到這樣的外交調整步伐太大,於是美國把中籤暫定為緩和美俄關係,並願意為此付出部分犧牲美歐關係的代價,具體做法則是“以對美國有利的方式結束烏克蘭戰爭”。
說來有趣,每當歐洲大陸趨向於統一/整合時,離岸平衡手早期為英國,後期為美國都傾向於跟位於歐陸另一端的俄國合作
歷史上,俄羅斯帝國曾數次與英國聯手介入歐洲戰爭,挫敗了法德兩國企圖武力統一歐洲的企圖。
以歐洲為主戰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是美俄聯手的巔峰之作,透過兩線夾擊的方式將剛剛統一歐洲大陸的德國絞殺,並事實上平分了歐陸勢力範圍。
可以想象,如果早期沒有俄國英國的介入,歐洲早就被拿破崙帝國統一,而沒有俄國美國的介入,歐洲或許也已經變成一個以德國為中心的龐大中央集權國家。
從這個角度分析,英(美)俄一直是歐洲一體化最重要的障礙——無論兩次世界大戰中意識形態差異有多大,離岸平衡手都和俄國都站在一起,共同對抗歐亞大陸上的新興大國。
作為中國人,上述劇本其實很容易理解,它的名字叫“遠交近攻”,也就是秦國拉攏齊國以削弱中間地帶五國的復現。
實際上,重新重視俄國價值、打壓歐盟、覬覦毗鄰的加拿大,都是近期美國拋棄意識形態束縛、迴歸現實主義戰略的體現。
近現代歷史上,歐洲的每一次災難都是美國的機會。如果以一個大視角看,直到二戰結束前,美國的主要對手始終是歐洲(英國→德國)。美蘇主導的《雅爾塔協定》既是打敗法西斯的結果,也是聯合削弱歐洲的產物,最終使一個“大歐洲”變成夾在蘇聯和美國之間的“西歐”
下面把目光轉向中國。
有朋友要問了,既然美國重拾現實主義外交,那中國能否成為華盛頓“遠交近攻”裡的“遠交”呢,或者說中方能否參考類似的“近攻”戰略呢?
4月22日,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曾擔任歐洲和歐亞事務助理國務卿的Wess Mitchell發表了一篇題為《大國外交回歸》的文章,裡面提到一個重要外交細節。
根據Wess Mitchell的講法,在2021年3月中美安克雷奇“攤牌式”戰略對話期間,中方向剛剛上任的拜登政府提出了兩個選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