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不值得同情!

俄烏戰爭雖未結束,但結局已定。
俄羅斯提出了兩個停戰條件:
第一,烏克蘭軍隊投降,基輔完全或部分地讓出五個地區;
第二,烏克蘭宣佈不再加入北約,並且有一個主張“去納粹”的新政權。
我認為,俄羅斯提出的這兩個條件裡面只有一點點的可商討空間:“烏克蘭軍隊投降”這點是可以商討的。至於其他要求,幾乎沒有任何討價的空間。
俄羅斯吃進嘴裡的土地是不可能讓出去的,即基輔完全或部分地讓出五個地區;如果俄羅斯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那麼就意味著普京花費如此巨大代價發動的戰爭完全失敗了,畢竟俄羅斯發動這場戰爭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讓自己與北約之間有個戰略緩衝區;如果俄羅斯還允許烏克蘭政府包庇或縱容“納粹”子的存在,那麼俄烏之間就不可能有和平,那也就無所謂“和平談判”了。
俄羅斯提出的“完全或部分地讓出五個地區”是哪五個地區呢?
毫無疑問,這五個地區分別是克里米亞(2014年被俄吞併)、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合稱頓巴斯地區)、赫爾松及扎波羅熱(均為2022年衝突後俄實際控制區域)。
根據2025年2月的最新報道,俄羅斯控制的烏克蘭領土比例約為18%,含2014年吞併的克里米亞半島(約7.04%)。俄方當前控制的主要區域包括克里米亞(100%)、頓涅茨克州約60.82%、盧甘斯克州98.52%、扎波羅熱州72.12%、赫爾松州71.87%等。
俄羅斯的“底線”是沒有商討餘地的,特朗普必然答應俄羅斯的這個條件。
事實上,在今年2月12日的時候,特朗普就專門回答過這個問題:當被問及是否支援澤連斯基在結束衝突的任何協議中割讓或交換土地時,特朗普對記者稱,“他將不得不做他必須做的事情”
也就是說,“烏克蘭近20%的土地劃歸給俄羅斯”幾乎已成定局——在和平談判之前,俄軍必會加大攻勢,盡最大可能多佔領烏克蘭的領土,最終必然是以雙方實際控制線劃分領土。

俄烏衝突,烏克蘭除了丟掉20%的土地外,還丟掉了所有未來相關自然資源資產的50%。雖然澤連斯基宣告那不是償還美國的“援助”,但無論他如何狡辯,那也改變不了被特朗普訛詐的事實——那就是一個嚴重不平等的恥辱協議,就是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
既然美國能從烏克蘭訛詐到利益,那歐盟自然也不可能落後了——現在歐盟也想分一杯羹,也想和烏克蘭簽訂一份協議,就連斯洛伐克都要求澤連斯基償還當初“免費援助”的35億歐元。
當初,澤連斯基還以為歐美的援助都是無償的呢?結果那些“援助”哪裡是免費的啊,分明是要人命的“高利貸”。
說實話,寫到這,我都無限的唏噓,烏克蘭實在太可憐了,澤連斯基也太可憐了。
我們公正客觀的說,烏克蘭是在為美國、為歐洲和俄羅斯打的這一仗,歐美非但不該找烏克蘭要錢,甚至應該補償烏克蘭鉅額財富。然而,最終的結局卻是烏克蘭在傷亡百萬人之後,丟了近20%的領土,還被迫出賣了大量國家資源。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場戰爭到底是如何爆發的?背後的始作俑者到底是誰?
在蘇聯解體之前,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烏克蘭這個國家——烏克蘭曾是俄國的一部分(相當於某個國家的一個“少數民族”),其絕大部分領土都是俄羅斯贈送的,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才作為獨立成為一個國家。
按照正常道理,烏克蘭的絕大部分領土都是俄羅斯給的,烏克蘭理應非常親俄羅斯才對啊。但是,這裡面的原因非常複雜。
原本烏克蘭族只是俄國的一個少數民族,而在封建時代,俄國人對待少數民族是非常不友好的,經常壓迫他們,所以烏克蘭人其實對俄國人是有仇恨的。

後來列寧發動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政府,建立了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於俄國的那些少數民族曾受到沙俄殘酷的剝削,而列寧是一個偉大的共產主義者,所以他非常同情那些少數民族。於是,列寧在革命成功後,便給予那些少數民族一個權力——他們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共和國,並賦予了他們脫離俄羅斯的權力。
那些少數民族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共和國後,要麼是不敢脫離俄羅斯,要麼是認同列寧,總之,那些國家成立後並沒有脫離俄羅斯,而是和俄羅斯組成了一個聯邦制國家,蘇聯。
蘇聯之所以會解體,其伏筆就是列寧埋下的,因為他將一箇中央集權制國家變成了聯邦制國家,並賦予了那些國家脫離蘇聯的權力。

曾經有人問普京,他如何評價蘇聯締造者列寧?

普京說:“列寧瓦解了沙俄,但卻建立一個聯邦制國家,而沙俄卻是一個千年統一史的國家。這是列寧最大的失誤。”
事實上,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列寧,列寧也認識到聯邦制國家的危害了——據資料顯示,列寧曾在《關於民族問題的批評意見》中談到:“對於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情況,必須建立中央集權制,絕不能走聯邦制,否則就將面臨解體。”
列寧也不想建立一個聯邦制國家,但是在推翻沙皇的統治後,烏克蘭、立陶宛、車臣、白俄羅斯等地區都要求獨立。列寧為了穩住那些國家才不得不採取“聯邦制”的。
但是,不管是什麼原因,總之是列寧將一個統一的國家變成了聯邦制國家,他就要為歷史負責。
普京對列寧的評價是不高的。
2019年12月莫斯科一場大型記者招待會上,普京說:“列寧最大的失誤是把一個擁有千年歷史的統一國家,強行改造為聯盟國家,內部加盟者居然擁有脫離聯盟的權利。這無疑就是定時炸彈,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爆炸,而且肯定會爆炸。”
所以,蘇聯解體的伏筆從列寧時期就已經被埋下了。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了。獨立後的烏克蘭自然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了,親俄和民族主義者。
由於烏克蘭的絕大部分領土都是俄羅斯給的,那些土地上有很多的俄羅斯人,那些俄羅斯人當然親俄羅斯了。與此同時,由於歷史上烏克蘭族長期受俄羅斯人壓迫,所以烏克蘭人自然是恨俄羅斯的。
烏克蘭的民族派對俄羅斯是沒有好感的,他們就想靠近歐洲和美國,想借助他們的力量對抗俄羅斯,於是他們就想加入歐盟和北約。
俄羅斯當然不允許了。
如果允許烏克蘭加入歐盟,那俄羅斯不就被歐盟從經濟上圍堵住了?如果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那俄羅斯不就被北約給徹底堵住了?
烏克蘭族非常討厭俄羅斯人,其中就有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那些人非常痛恨俄羅斯,美國為了搞垮俄羅斯就資助了那些極端分子,並在2013年發動了“橙色革命”

——2013年11月底,烏當局宣佈暫停同歐盟簽署聯絡國協議,引發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並升級為流血衝突,反對派透過“顏色革命”暴力奪權,親俄派的亞努科維奇被解除總統職務。

顏色革命爆發以後,親俄的克里米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先後宣佈獨立——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舉行公投後宣佈獨立;5月11日,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舉行公投後宣佈獨立。除此以外,哈爾科夫也宣佈了獨立,但僅1天就被烏克蘭政府給鎮壓下去了。
鑑於克里米亞對俄羅斯異常重要(俄羅斯黑海艦隊的基地在克里米亞),所以在克里米亞獨立公投後,俄羅斯立刻就接管了克里米亞。但是,俄羅斯並沒有直接吞併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而是支援民兵組織和烏克蘭政府對抗。
由於2014年俄羅斯正式吞併了克里米亞,所以烏克蘭政府也不敢武力收復。但是,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公投後,俄羅斯並沒有直接接管過來,於是烏克蘭就派出軍隊和那兩個地區的民兵武裝打起了持久戰。
2014-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之前這段時間,烏克蘭政府軍派出了大量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進行了屠殺——我看過紀錄片,非常的慘無人道,街頭上橫躺著大量兒童、婦女,甚至老人,滿地鮮血。
那些圖片我都不敢放,太殘酷、太血腥了,一般人看完會做惡夢的——看到那些圖片,我都想殺了那幫沒有人性的雜碎。
那些極端民族主義者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亞速營”,那些人見到頓巴斯地區的俄羅斯族人就殺,甚至不準烏克蘭人說俄語——整個頓巴斯地區都充滿了血腥恐怖。
其實,“納粹”就是指極端民族(種族)主義者,屬於極右派,極度保守。比如,特朗普就曾被美國的一些媒體稱為“納粹”。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俄羅斯提出的兩個停戰條件之一是:烏克蘭宣佈不再加入北約,並且有一個主張“去納粹”的新政權。
這個條件烏克蘭必須要答應,否則俄羅斯絕不會停戰。

回到正題。
俄羅斯國內的老百姓看到烏克蘭領土上的俄羅斯族人被慘無人道的屠殺,你說他們會如何反應?所以,那段時間,整個俄羅斯國內都是要求對烏克蘭發動戰爭的呼聲。
但即使在那樣的環境下,普京也沒有敢對烏克蘭發動戰爭——普京知道,這背後有歐洲和美國在策劃,一旦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歐美必然會對俄羅斯發動各種制裁,所以普京一直在忍。
忍就有用嗎?
歐洲和美國就是想要讓烏克蘭和俄羅斯打起來,你普京再能忍,歐美也有辦法讓他忍無可忍。

那麼是什麼讓普京決定對烏克蘭動手的呢?
是烏克蘭政府在美國的慫恿下準備武力收復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烏克蘭政府軍不斷將大量軍隊、武器和裝備運輸到頓巴斯前線,隨時都可以發動戰爭!
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正式爆發。
以上內容就是烏克蘭戰爭爆發的大概過程。
從上面的內容我們就可以明確地看到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烏克蘭境內的烏克蘭族和俄羅斯族有非常深的歷史仇恨;
第二,歐美以“加入歐盟和北約”為誘餌,慫恿烏克蘭威脅俄羅斯的經濟和國家安全;
第三,歐美資助烏克蘭境內的極端民族主義者發動顏色革命,推翻了親俄的亞努科維奇政府;
第四,“亞速營”等極端勢力在頓巴斯地區大肆屠殺俄羅斯族人;
第五,烏克蘭政府軍在歐美的支援下準備武裝收復頓巴斯地區。
烏克蘭戰爭的始作俑者是誰啊?
是歐盟和美國啊!
烏克蘭聽從歐美的慫恿得到了什麼?
絕大多數適齡男子傷亡殆盡了,大量國土淪喪,無數難民背井離鄉,子孫後代揹負沉重的債務……

所以,雖然我覺得烏克蘭很可憐,但是我一點都不同情它!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