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政治局會議,情緒不大一樣

作者:真叫盧俊團隊
來源:真叫盧俊(zhenjiaolujun0426)
文章已授權
圖片來源自:Pixabay
其實每月都有政治局會議
但每年4月7月10月12月的都跟經濟有關
加上最近發生的中美貿易戰,所以這個4月的政治局會議
訊號格外重要
所以從半月前我們就開始蹲這次的政治局會議
要知道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的狂風暴雨的政策不正是來自5·27、9·26兩次政治局會議麼
帶著期待跟敬畏再次開啟這輪經濟會議的內容
實打實的說沒有一條內容是陌生的,當我們這幾年緊跟政策和會議到今天
從刺激內需到金融信貸、從城市更新到房屋回購,這些都出現過我們每一次的政策分析文裡
但你知道麼,越是跟的久越看的不是這些具體政策
越是跟的久越能感受到這裡面的不同,這可能也是這次文字的全部意義
01
首先這次最重點部分不是前後10條內容具體說了什麼
而是從頭到尾散發出的三個不同
首先是兜底思維
這種兜底我們從去年9月26日政治局會議裡那句止跌回穩就曾領略
這次會議內容裡你同樣能看到類似情緒
對受關稅影響企業的保護、對地方政府拖欠企業賬款的解決的決絕
如果有此刻還身處股市的朋友應該都能感受最近的迴流和平穩
背後是金融市場的兩個動作,首先是以中央匯金這類央企資金為代表的堅定投入
其次是證監會對於融券機制的最佳化
圖片為2024年1月,今年2025年1月最佳化此項政策,你可以理解為對資金流出門檻的最佳化
你就能感受到兜底這件事不僅僅只是政策上說說而已
第二個不同是增量思維
過去1年我們對於政策的放量和尺度都比較大
最簡單例子就是去年提出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就是近十年首提
但各位要知道政策工具箱是幾乎透明的存在,用到哪一步大家都有本賬
而後如果再出政策其實更多是在情緒和口徑上區分
但這次政治局會議讓我們看到有點不同
創新提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要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
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
所謂的增量就是不是看工具箱裡還剩什麼,而是思考還能往工具箱裡增加什麼
增加了專家對未來趨勢判斷的難度,但卻真實增加了市場調節底牌
第三個不同來自延續思維
如前所說這次的政治局會議裡,無論是經濟面還是地產面我們都看過
光城市舊改我們從2023年9月首提超大特大城中村改造到2024年5月、9月兩次政治局會議裡關於城市更新內容的輸出,你會發現這些都不陌生
政治學裡重提是強調,但經濟層面重提是延續
你要知道僅僅一條回購政策我們就看過中介介入版的以舊換新、國資企業下場回購的以舊換新,所以看到熟悉內容先彆著急跳過
他本身也是長期性政策的最大特色
我們稍微回想下這三個不同
本質上只要你理解這三個不同,你就能最大程度理解政治局會議的本質
02
接下來就進入今天的重頭戲
兜底、增量、延續是貫穿政治局會議的主旋律,當然也包括地產
而且是更為淋漓盡致
關於兜底這件事沒有什麼比止跌回穩這句
而今年有關地產的內容在兜底和延續這兩塊都很明確
首先有關地產的內容被放入防範化解重點風險模組
還有最後收尾那句持續鞏固房地產市場穩定態勢,這兩點分別對於房地產問題所處階段以及解決態度都非常明確,明確的兜底
其次有關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部分我們也不陌生
城市更新模組裡的城中村舊改其實從2023年9月就開始醞釀
這之後幾乎每輪政策調控,城市更新模組都是座上賓
延續的背後我們看到了國家層面的舊改資料
來自中國政府網訊息,2024年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8萬個,超額完成5.4萬個的年度目標任務
資料照進現實我們也看到了身邊城市核心區域的舊改加速
這部分又可以結合後面重點提出的房地產新模式
舊改和危舊房改造在房地產發展脈絡裡更多扮演釋放需求的角色
今天的高品質住宅供應其實會帶來兩件事:
刺激新購買力、重構房價天花板、加上還在不斷最佳化的回購體系
不管是回購商品房,還是會議沒提的回購土地
至此,舊改釋放土地和需求、好房子刺激需求、回購消化庫存的新鏈條出現
不過本次政治局會議裡關於地產的部分倒不是這些
而在於增量
就是圍繞房地產,站在這個4月底的節點有無新政策
我想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答案不是這次會議給的
而是前兩天高層傳遞出的關於增量政策的資訊
調整完善相關政策,支援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結合前文提到的金融政策,比如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
這4月底似乎有些事情值得期待
03
為什麼政治局會議這些內容可以落地
換句話講,今天提到的兜底增量延續以及地產新鏈條
最後他們憑什麼能夠落地
我稱之為會議內容的終極解題思路:錢從哪來
你會發現每條被政治局會議提到的內容裡都有自己的來源
首先是整個經濟迴圈裡的消費
今年1季度的經濟指標很大程度上仰仗消費能力的復甦
而這也是整個經濟盤面“活水源”,來自消費刺激的內需擴大從而帶動經濟
其次是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來源,超長期特別國債
市場看不見的手出臺的調控背後需要資金支援
超長期特別國債這個概念集中於去年下半年跟我們見面
如果各位去觀察這兩年我們的超長期國債的發行規模,你會有點驚訝
這是明確不能再明確的利用國債搞發展的路徑
只不過這背後涉及到用利率更低的國債替換早年間高利率國債
但無論何種國債都不妨礙接下來很長時間裡這都是政策能落地的最終保證
這裡面值得二次細化的是消費裡的服務消費
但很多解讀裡把這兩塊簡單等同,但其實這是兩個概念
在刺激內需的口號裡我們讀到過冰雪經濟、銀髮經濟等多種類
但相比經濟的方向,消費裡的“服務”環節才值得挖掘
也是4月,商務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份檔案
《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2025年工作方案》
這裡面提到近48條具體舉措,涵蓋了餐飲、住宿、健康、文娛旅遊、體育賽事
也包括了旅遊列車、空中游覽、微短劇這樣的新業態
而這類消費它金貴的地方在於
一方面他的消費場景小比一次性購物型的消費而言,頻次更高
另一方面相比製造業和高附加值產業對技術門檻的高要求,服務消費裡的服務業對於就業量的保有量也高於其他
也正因如此這也是我們接下來需要關注的重點
因為單獨衝上面的兩點原因你就會知道接下來經濟發展的側重
更何況服務業對於任何發達經濟體而言都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而這也更加奠定了未來服務消費的發展潛力
還有條值得細化的方向是養老經濟
似乎所有人都能隱約感受到銀髮經濟的威力
但很少能看到我們能有系統性的針對銀髮經濟的發展策略
要知道最近大學專業裡設定了養老養護專業
我司劉老師跟我開玩笑說一件事在國民經濟風口的什麼位置,大學專業也是判斷依據
包括這次政治局會議裡也提到“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
總之巨大的需求和薄弱的服務之間差距是最大現狀
這個現狀也許也是不能錯過的機會
04
回過頭去看每次的政治局會議,他幾乎都沒有過“空手而歸”的時候
每輪會議的主旨都在第二年的經濟資料裡得到印證
所以關注政治局會議的我們到底關注的是什麼
相比具體的每條舉措
我想我們更關注的是這些具體舉措背後傳遞的力度
具體舉措實操性極強
本質上也是體系化作業,當我們面對的不是單一問題而是結構問題,體系化的具體作業可以讓我們看到背後整體經濟架構
但態度決定的更長遠
如果說舉措立竿見影,那態度決定的是稍遠處的未來
而態度最好的體現就是那些具體舉措之間的力度
是穩定樓市還是止跌回穩,是止跌回穩還是持續用力鞏固…
這些措辭背後都是市場真實,也有我們最真實的面對態度,你也可以稱之為情緒
所以老實說
這次的政治局會議我看的最多的不是具體房地產舉措
而是行文之間的情緒,以及整體內容傾向
我想這才是值得真正被關注的東西,尤其是此時此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