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商業角度 破解世界變化」
這是「商業偵探佳」的第 124篇影片
電車產業從美國起步,但為什麼在美國沒人買電車呢?昔日傲慢的領頭羊特斯拉為什麼被越追越弱?今天商業偵探佳帶你看懂:扶不起來的美國電車!
關注我,看到底,真相和你想的可能很不一樣。
先看幾個中國電車銷售碾壓美國的資料:中國6月的汽車銷售255.2萬輛,新能源車佔比達到40.1%,總體過百萬。
同一時期,美國銷售的輕型汽車140萬輛,其中電車的比例不到8%。

除了電車,整體美國的新能源車的銷售都非常地拉垮:今年第一季度,包括電車,油電混合等在內的新能源車在美國汽車銷售的整體比重竟然還從去年第四季度的18.8%降到了18%,和美國2030電車銷售要達到50%的目標離得越來越遠了,都快成了mission impossible。

倒不是美國不想發展電車,要說把電車生意支稜起來的特斯拉也是從美國開始搞電車,而且拜登上臺後這幾年,白宮隔三差五就在拉動電車上搞事情。
為什麼電車在美國就是賣不動呢?


美國電車一宗罪:貴!
首先是貴,咱們一起從美國網上的購車資訊平臺看一看,我們輸入我附近的郵編,就看2022到2025的新車,這個區域可以買到的一共2389臺,最貴的是賓士邁巴赫的電車,差不多20萬美元;

最便宜的Nissan Leaf將近3萬美元,也就是差不多20萬人民幣,這些電車的平均價格是66890美元,其中不超過5萬美元的,低價位的只有334臺,只佔了差不多14%。
我們再把什麼混電,七七八八的新能源車都算上,一共8602量,多了不少,平均價格也下來了一些,但是依然有62299美元,其中不超過5萬的,也增長到了2385臺,比例大一些了,27.7%。

當然大家可能會說是不是整體美國的車的價格都貴,OK,我們看看我附近的油車,23123臺,選擇多了太多,我們再來看看價格,起步價差不多,也是3萬美元不到,但是平均價格只有47891美元,而且不超過5萬美元的車有13533,達到58.5%,是明顯的主流。
電車和油車平均價格相差了有差不多15000美元,10萬人民幣。

你要是美國人,讓你多花將近40%的價格去買電車,光衝著環保節能,你會願意麼?

同樣的錢在中國能選什麼車?
在美國最便宜的4萬美元以下的就只有Nissan Leaf,中國20萬上下可以買到比亞迪元Plus (16.39萬),小鵬G6(20.3萬)小米SU7基本版( 21.59萬),什麼螢幕大小,設計,大家可以自己看看,我們就不多說了,懂的都懂。
咱們重點說一下大家最關係的里程問題,Nissan Leaf續航在340公里, 而這個價位的比亞迪續航510公里,小鵬 580公里,小米 700公里!

而整體中國汽車的價格最低的五菱宏光mini,起價3萬多人民幣,還不到5000美元!而且中國的電車平均價在3.28萬美元,相比之下中國的純燃油車平均售價在25萬(34,296美元)。
我們看 2024年第一季度的實際銷售資料,銷售的純電車型中,近三分之二(64.2%) 的售價是低於同級油車售價的。可以看到,中國的汽車產業生態和美國截然不同,電車掌握了絕對的價格優勢。
對於這個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其實就是和中國進口,直接就能把電車的市場價格砍一小半,看美國人能忍住不買?但美國偏偏從這個月開始把關稅調了4倍,達到100%。

從剛才和大家分享的資料,大家也能看出來,美國電車的平均價格比中國電車平均價的價差差不多就是關稅的這個100%。話又說回來為什麼能幫美國電車普及的事,美國不願意幹?

美國為啥不想引入中國電車?
恐怕美國人是忘不了7、80年代,價廉物美的日本汽車把美國整個汽車行業打得有多慘。要知道當時日本汽車比美國車才便宜10%到30%左右,就已經快把美國的汽車巨頭們全打趴下了。

這下好了,中國汽車便宜了差不多一半,美國汽車製造業還咋在電車界混呢?尤其這兩年,美國當局大力鼓吹製造業迴流和創造就業,所以啊,即使美國國內電車銷售被價格勒了脖子,也不敢輕易向中國電車敞開大門了。
而且當年美國對日本也是沒有手軟,後來在1981年簽訂了限制日本車出口美國的協議,並且在1985年簽訂了讓日元升值的廣場協議,所以對中國電車漲關稅逃也是逃不了的。

當然美國不直接進口車,從中國進口電池,零部件,相關原材料,也能夠幫助大大降低價格啊,過去十多年,特斯拉忙著把電車生產打通,比亞迪和寧德時代卻都在忙著搞電池。現在不管是原料還是技術,中國的電池企業在全球整個產業鏈上已經扮演了無可替代的角色。但這對美國無疑是一種壓力,所以美國這次也以保護本土製造業和就業為名。


對中國的電池進口也同時大幅提升了關稅。
當然大家可能也想問,為什麼特斯拉不能像iPhone背後的蘋果那樣,讓全世界為自己生產,自己在美國數錢,還能一直保持手機行業的頭部地位。
🔻第一,特斯拉開源,蘋果並沒有;

🔻第二,特斯拉產品迭代太慢,現在還在賣10多年前的款型,iPhone每年的釋出那是少不了的;

🔻第三,手機是個新品類,本來就沒有在美國生產,所以全世界為蘋果生產,也不動任何人的蛋糕,汽車行業不同,在哪生產,怎麼生產可都是敏感話題。

所以美國電車想變便宜也不是那麼容易。可能有人想說了,拜登政府不是給電車7500美元的減稅優惠麼?先不說就是能拿滿這7500美元,也補不上和油車之間的差價,而且想拿滿這個7500元,那也是困難重重。

而且對於美國人來說,不買電車貴只是一個因素,第二個原因就要說到保值的問題。

美國電車二宗罪:不保值
要知道美國汽車銷售中超過7成是二手車。

而在中國市場還不到4成。

所以對於車的保值能力,美國車主們那是相當看中。
我們再看看二手車市場,車齡在5年以內的二手電車平均價格3.4萬美元,和新車相比打了個5、6折,而同年代的二手油車,平均價格就是3.21萬美元,折扣幅度小了很多。

而且另外因為二手電車不值錢,電車主們一般也就沒有動力去賣,市場中二手的可以買的電車也數量小不少,只有整個美國二手市場的2%到3%。

可以再看看我在美國搜車的網站,可以看到我周圍,二手油車的數量是新車的將近4倍,但是二手電車就是和新車差不多。這種生態也不是很符合買賣慣了二手車的美國人的習慣。
當然對於有些美國人來說,不買電車,貴不貴還不重要,關鍵是看都看不上它。

美國人最愛的車型,電車搞得來嗎?
我們買車想到的不是SUV就是四門小轎車,這和美國的國情很不一樣,你們知道美國人喜歡什麼樣的車嗎?我們就來看看美國去年賣得最好的車款,排名前三的全都是小型卡車,還真是接地氣。

但卡車在電車裡就是小眾中的小眾。就看我附近5000臺左右可以買到電車車源裡,卡車不到100臺,還不到2%,現在知道為什麼特斯拉著急上市Cybertruck卡車款吧,真的是美國人民的剛需,沒有爆款電卡車,那是實現不了美國的電車升級的。

當然卡車電車有很多挑戰,第一關還是價格,去年賣的最好的油車福特F-series,起價還不到3萬7千美元,Cybertruck呢,差不多8萬美元,貴了一倍多,咱不說功能和產品行不行,就這個價格也只能是少數高收入人群的專屬。

想在電車上有所作為的福特其實也有推出爆款F series的電車車型,但是起價5.5萬美元,也是貴了不少,突然就感覺背離了本來的定位。

另外就是說到效能上,卡車不是追求加速等電車的天生優勢,卡車需要的是拉得了重物,跑得了長途,這對電車在續航和馬力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開發難度更高。想出爆款,還得等技術突破了!
最後要說的一個就是充電,而且還不光是錢的事。

美國電車三宗罪:充電難!
其實基本上美國人也有共識,在家充電,特別是用電低谷給車充電,還是比加油便宜。而且放在那裡,充的快慢也無所謂,但首先你要能做到是家裡能充電,自己有house好解決,關鍵是很多城市居民是沒有那麼容易搞充電樁的。所以充電設施是不是夠用,諮詢公司麥肯錫做過一個調研,42%的美國人表示只有當充電站和加油站的數量差不多的時候,才會考慮買電車。

是在眾多考慮條件中,門檻最高的一項。現狀又如何呢?
美國加油站總共有12萬個,而公共充電站呢,只有6萬4千個,差不多隻有加油站的一半,而且這6萬4千個當中,也就只有1萬個是比較快30分鐘能搞定的直流充電站。


關於美國電車,大家有啥想討論的,歡迎評論區給我留言~
文中非原創影片截圖且未標明出處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所有


「商業偵探佳」系列影片
系三橙傳媒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點選閱讀原文,回顧影片「法國窮瘋了?!史上最“窮”巴黎奧運背後的經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