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矽進入淘汰賽

整合併購是時代主題。
作者 |  芯謀研究
十多天前我在一個會議上講明年的碳化矽企業很艱難,產業將進入淘汰賽,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企業破產了。
預計明年在碳化矽製造和襯底領域,還會有企業將支撐不住。碳化矽可能是半導體制造擴張最為迅猛的領域,調整將不可避免,對於這場淘汰賽半導體產業該如何面對?
01.
內卷
首先來看碳化矽產業的現狀。由於中國新能源車的崛起,碳化矽成為優質賽道,各路人馬蜂擁而入。2024年在登出了5千多家企業的基礎上,還有4千多家碳化矽企業存續。這個細分領域內卷之嚴重可見一斑。
國內碳化矽製造以6英寸線為主,大概有接近20家企業。但6英寸線之外,還有產能巨大的8英寸線。儘管目前國內沒有量產8英寸產品的晶圓廠,但安意法、士蘭微、芯聯整合等在內的大廠都在積極擴張8英寸產線。按照目前國內1片8英寸碳化矽晶圓滿足10輛車的需求計算,僅安意法和士蘭微兩家企業的8英寸規劃產能就可滿足12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年需求。
當然也無須太過悲觀,碳化矽用途廣泛,遠期看市場還有空間。在汽車之外,光伏、資料中心、國家電網和軌道交通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經預測,2021-2027年,全球碳化矽功率器件市場規模將由10.9億美元增長到62.97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4%。不過,遠期前景光明,但近期市場空間有限,所以淘汰賽必然打響。
2024年碳化矽進入低價競爭階段,一方面產能增加但全行業技術沒有特別大的進步,市場出現擁堵,企業不得不透過降價來爭奪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下游電動汽車已經進入競爭性降價階段,整車降價傳導到碳化矽市場。這些因素的合力之下,6英寸碳化矽從6000元/片降至1500元/片左右,部分企業處於虧損狀態,碳化矽市場進入市場出清階段。
02.
優勝
競爭如此激烈,什麼樣的企業可以戰而勝之,脫穎而出?
目前,汽車應用主導碳化矽市場,佔整個功率碳化矽器件市場的75%以上,有整車資源的企業日子就好過一些。尤其800V架構時代來臨是SiC加速滲透的核心驅動力,碳化矽在高壓下較IGBT效能優勢更為明顯,碳化矽上車幾乎成為必選。
儘管中國車規晶片擁有一定的主場優勢,但從全球市場來看,碳化矽產品仍由國外廠商佔據主導地位。意法半導體、英飛凌、美國Wolfspeed、安森美、日本羅姆和博世在碳化矽市場中處於領先位置,這六家供應商佔據了碳化矽產品市場份額超85%。
國內市場也是大廠優勢明顯,安意法、士蘭微、芯聯整合、芯粵能、積塔半導體、瞻芯電子、斯達半導、長飛先進、三安光電、比亞迪半導體等企業依靠產業佈局和技術優勢佔據市場優勢。
要想在這些中外強者中獲得一席立足之地,不僅考驗後天努力,也考驗先天稟賦。以上國內大廠都有一個顯著特點——它們均有車企直接加持或已經與車企達成緊密合作關係。
它們從企業成立那一刻起,就是奔著為某個車企配套而去。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與車企緊密合作,量產之後就有現成的市場。所以一個地方上馬重大專案,從產業鏈終端“攢局”至關重要,這不僅決定專案能否順利啟動,還決定專案日後能否生存。試想,在目前寒風刺骨的環境中“裸泳”,其生存難度可想而知。
03.
求生
碳化矽技術門檻很高,很多企業的產品即便可以量產,但是距離有競爭力還有相當長的距離。那些產品沒有特色或者產品良率低的企業,很難產生穩定的現金流。
與此同時,行業融資難度加大,經營困難的企業更加難以獲得資金支援。很多企業將面臨生死大考,出現問題的企業,大概只有尋求併購整合。
由於很多碳化矽專案有地方投資,可以預見遇到困難的企業將尋求政府支援。但是地方財政吃緊,有能力持續輸血的地方不多,可能地方更為現實的選擇是推動行業併購整合。
但半導體專案併購重組也是個老大難問題,這裡不僅僅是下家難尋的問題,還牽扯到政策層面的考量。由於半導體制造專案投入巨大,動輒數以十億計,是地方的重頭資產。由於國資管理非常嚴格,如何在不造成國資流失的前提下盤活資產,是一個巨大的難題,極大地考驗著地方主官的擔當和智慧。
根據過往經驗,這種專案能否成功化解取決於當地政府的決心,需要地方主官勇於擔責,主動對接各種資源來化解疑難雜症。
化解此類專案的難度很大,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在過去幾年裡芯謀研究參與重啟了多個疑難雜症專案,成功化解了多個問題專案,積累了一定經驗。正如《南潯專案重啟手記》所述,化解此類疑難雜症有幾個要點需要做到:
一要認真分析專案的優點、缺點,深入認識產業的需求,知己知彼、思路正確是成功的第一步;二要找對人,既要有合作意願,也要氣息相投。這不僅是盤活專案,還要考慮企業接手後,地方與企業緊密合作,做大做強企業;三,要做好大量的後續的對接工作,在合作意向達成後,距離簽約還有很長距離,有大量的、艱苦的工作需要完成。
化解難題首先要卸下心理包袱,產能大幅增長之後的優勝劣汰幾乎是製造業無法規避的產業規律。
既然無可迴避,各方面就要以平常心看待它。況且這些難題也有化解的可能性,隨著時間的推移,產業不斷壯大,有些企業會有擴張計劃,自然也就會有併購整合的契機,這個時候就看哪些地方能夠抓住這轉瞬即逝的良機。
04.
結語
碳化矽進入淘汰賽,必然會有企業陷入困境,化解即將出現的疑難雜症是產業成長的必修課。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化解難題和併購整合會成為各地尋常可見的常規業務,需要地方政府傾注越來越多的精力。
同時這也是時代提出的考題,全行業要勇敢破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只有勇於擔責,善於解題,方能順應時代所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