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突進一步擴散,寧德時代港股上市遭遇波折

目前,多數投資者認為這只是 “噪音”。
李梓楠
編輯王姍姍
晚點獨家獲悉,4 月 18 日摩根大通告知了部分計劃認購寧德時代港股股票的機構投資者,原定於 4 月最後一週至五月初的 IPO,被推遲到五一假期之後。摩根大通是負責此次寧德時代赴港二次上市的四個承銷商之一。
一天前,美國眾議院中國事務特別委員會致信要求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退出寧德時代赴港上市的承銷事宜,理由是今年 1 月初美國國防部將寧德時代納入 “中國軍事企業清單”( 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 List,簡稱 “ CMC 清單” )。彼時,寧德時代已公開回應從未參與過任何涉及軍事的業務或活動,美國國防部的這項決定實屬錯誤。
投資人一度擔心寧德時代上市程序會因此遇阻,但據多位接近承銷商的訊息人士在 4 月 18 日透露,目前上市相關計劃不會改變,也不會臨時更換承銷商。
“很多美國投資者消化這個新聞,覺得只是噪聲,所以還是會堅定看好寧德 IPO。” 其中一位訊息人士指出,美國眾議院的施壓實際影響有限。
截至目前,寧德時代、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暫無公開回應。
寧德時代 2 月 25 日提交港交所的檔案顯示,此次 IPO 的保薦人為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證券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國際融資有限公司、摩根大通(亞太)和美銀美林(亞太),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銀為整體協調人。
當前事件的短期變數是摩根大通和美銀是否能繼續服務寧德時代的港股 IPO 。前述訊息人士稱,目前部分認購寧德時代股份的機構投資者已經鎖單,最後一輪將投資者請到公司做參觀和業績推介的反向路演 ( Reverse Roadshow ) 也於本週二(4 月 15 日)在寧德總部結束,可以說上市已進行到最終階段,保薦人和承銷商 “基本不太會換了”。
有兩位知情人士近期告訴我們,寧德時代港股 IPO 募資規模約為 40 億美元,其中 25 億美元由機構投資者認購。若順利完成,它將是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上市案,同時也是繼 2021 年快手上市後香港最大規模的 IPO 。按照慣例,承銷商可收取不超過募資規模的 1% 作為經紀費,此次四家承銷商的收入約為 4000 萬美元。
一位參與此次上市的機構投資者分析認為,摩根大通不會在此時選擇退出,因為 “利益可觀”。“對於寧德時代而言,有很多外資投行願意給他們做承銷商,上市的最終結果不會被改變。” 他說。

據我們瞭解,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本週二在寧德總部接待了 50 多位中資外資機構。這基本算是寧德時代上市前最後一次與投資者正式交流,也是曾毓群自 2022 年二月後第一次直面投資者。其中很多投資人,兩週前曾被安排過一輪到訪寧德的反向路演,但他們都不願錯過與曾毓群本人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

曾毓群重點回應了公司在國內外市場的業務現狀、電池技術的最新進展、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據一位在場投資者回憶,曾毓群當天的態度較為輕鬆,“樂樂呵呵的,皮膚很好”,整體演講給人留下很踏實、較為謙虛的印象。

有關美國 “對等關稅” 對公司經營的影響,寧德管理層在 15 日的路演活動中表示,美國儲能電池客戶購買的儲能電池相當一部分沒有安裝在美國,因此 “對等關稅” 對寧德時代既有業務影響沒有想象中那麼大,但公司也很難預測美國本土市場未來的變化;由於關稅衝突帶來太多不確定性,對此寧德時代 “無法提供更多資訊,投資者可自行判斷關稅事件影響”。

CMC 清單的前身為 CCMC 清單,最早於 2020 年 6 月釋出,華為、海康威視等企業被列入其中。2020 年 11 月,特朗普在上屆總統任期中籤署行政命令,宣佈進入 CCMC 清單的企業被禁止在股票市場、衍生證券或其他旨在提供相關證券投資敞口的交易;對於被納入清單的已在美上市企業,禁止美國投資者繼續持有其股票。隨後拜登政府繼續執行了這一行政令。
2021 年初,美國把小米等公司列入 CCMC 名單。小米於同年(拜登總統任期內)向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提起訴訟並獲得勝訴。法院裁定,美國國防部在將企業列入清單時存在嚴重程式性缺陷,未能遵守《行政程式法》的相關規定。美國國防部將小米從 CCMC 名單中移除。
美國國會在 2021 年 12 月新設立 CMC 清單。同月,美國財政部選擇在商湯科技赴港 IPO 的定價日宣佈將其列入所謂 “涉軍企業名單”,併發布針對性的投資禁令,限制美國投資者交易其股票。商湯因此一度被迫宣佈暫停上市,隨後僅用了 7 天時間,完成了剔除 4 家外資基石投資者、全部換為中資機構的 “閃電戰”,最終上市日期比原定時間只晚了兩週。
2025 年 2 月 21 日,特朗普釋出了一份名為《美國優先投資政策》(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的備忘錄,涉及美國政府對外國赴美投資和美國對外投資的最新立場,重點加強對中美雙向投資的限制,其中提及阻止華爾街將美國散戶投資者的退休金等資金投資給中國的公司,而對於被投中國企業的界定與被列入 CMC 清單的標準一致。
今年 2 月 11 日,寧德時代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3 月 25 日獲中國證監會《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從受理至獲批,用時僅 25 天,創近年來境外上市備案最快紀錄。4 月 11 日,寧德時代透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寧德時代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港股上市募集的資金將重點用於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為公司長期國際化戰略提供資金支援。
2024 年,寧德時代實現營業收入 3620 億元、淨利潤 507 億元。根據 SNE Research 資料,寧德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全球市佔率為 37.9%,儲能的全球市佔率為 36.5%,出貨量均為全球第一。
一位參與此次寧德 IPO 的機構投資者告訴我們,在美國政府出臺 “對等關稅” 政策前,資本市場對寧德 IPO 所做的估值就幾乎剔除了它的美國業務的利潤。
4 月 8 日,摩根大通分析師在測算對等關稅對寧德時代影響時,將寧德時代今年淨利潤預期從 670 億元下調至 600 億元。即使按最壞的情況計算,對照寧德時代在 A 股目前 9900 億元左右的市值,寧德時代當前的動態 PE 是 16.5 倍。因此,這位投資者對此次寧德時代赴港二次上市的評價是 “已經非常便宜,很有投資價值”。

4 月 14 日,寧德時代釋出 2025 年一季報,實現營收 847.05 億元,淨利潤為 139.63 億元。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達到 2863 億元。

雖然短期看,美國眾議院 4 月 17 日的呼籲信並非正式的法律檔案,並不具備約束力,對寧德時代的港股上市程序阻礙有限,但顯然,當下日益緊張的中美摩擦中,衝突和博弈已經不限於關稅所涉及的商品貿易問題,全球化的金融合作也有被切斷的風險,寧德時代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題圖來源:寧德時代 X 賬號
 FI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