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投鋰電到投新興科技。
文丨李梓楠
編輯丨程曼祺

我們獨家獲悉,寧德時代去年底開始增加對機器人領域的投入,目前已在上海成立數十人的團隊自研機器人本體,控制和人機互動演算法,計劃製造機械臂、AGV 等工業機器人整機。寧德時代此前調研了部分人形機器人公司,但還沒有明確的人形機器人研發計劃。
寧德時代同時還計劃以財務投資目的入股人形機器人公司,我們瞭解到,寧德時代已接觸過銀河通用等公司,並計劃投資一家人形機器人本體制造公司。
在主營業務汽車動力電池增長放緩後,寧德時代一直在尋找新增長點,包括設計製造汽車底盤等零部件、自己下場做汽車換電網路,研發下一代電池和光伏等。
同時,過去三個月,寧德時代接連減持鋰電材料供應商上海杉杉、永福股份和寧德時代最核心的電池裝置供應商無錫先導。
除機器人外,知情人士稱,寧德時代近期還在試圖接觸室溫超導和可控核聚變等領域的初創公司。
這家市值超 1 萬億的中國科技製造巨頭正展現佈局前沿技術的更大野心。
製造工業機器人本體,第一步是用在電池工廠
知情人士稱,寧德時代機器人團隊目前主要在研發應用於工業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演算法、感知演算法和人機互動演算法,初步計劃是設計、製造工業機器人整機並用到自己的電池工廠中。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目前佔機器人硬體成本約 60% 的執行器、關節等零件公司只能賺到少量加工費,機器人的多數利潤屬於少數高精尖感測器和軟體公司。寧德時代目前主攻的幾個核心演算法模組正是工業場景裡智慧機器人中的高價值環節。
而在更受關注的人形機器人領域,寧德時代目前暫未有研發或製造人形機器人的明確計劃。
人形機器人目前還是個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生意。按馬斯克的說法,人形機器人最終的硬體成本會與一輛小型電動車相當,但保有量會是汽車的 20 倍——行業終局是全球 200 億臺人形機器人。
寧德時代與人形機器人的聯絡可能是為機器人供應電池。
寧德時代首席製造官倪軍 2023 年時曾告訴《晚點 LatePost》,寧德時代遠期的商業目標之一是在所有用到電池的領域都佔市場主導地位。
現階段,電池在單個機器人中的價值還遠小於汽車。特斯拉初代擎天柱(Optimus)機器人只搭載了 2.3 度電池,只有一輛電動車的三十分之一,只佔機器人整體 BOM 成本(生產物料成本)的 3%。
機器人尚不足以成為與汽車規模相當的下游終端硬體,但汽車產業鏈的諸多公司已在提前佈局。
比亞迪在去年底開啟具身智慧領域的招聘,小鵬汽車在去年 11 月已經發布人形機器人產品。三花智控、拓普集團等汽車零部件公司已拿到特斯拉機器人的定點,正式成為供應商。
人形機器人的零件數只是略少於電動車,在 7000 個左右。從電池到晶片、從碳纖維到金屬結構件、從雷達到感測器,工業機器人、家電、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供應鏈公司都有能力製造相應的機器人零部件。
從投資電池供應鏈到投資前沿科技
寧德時代過往投入數千億資金不斷研發更好的電池,建設更高效的電池工廠,二者構成了寧德時代主要的護城河。但隨著現有電池效能逐漸逼近理論極限,寧德時代研發投入和資本開支的邊際效益逐漸下降。
寧德時代過往對鋰電供應鏈的投資讓它在部分時間內具備像臺積電那樣的行業統治力,但電池行業暫未展現與晶片業類似的摩爾定律,市場對當前業態鋰電池的效能需求不像對晶片算力的需求那樣幾乎是無限的——目前寧德時代、LG 等廠商已能生產續航里程達 800-1000 公里的鋰電池,這能滿足大部分場景下的需要。中國電池業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類似顯示面板和光伏那樣的週期性行業。
寧德時代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開始在電池行業之外投資或投入其他科技方向:橫向、縱向拓展業務佈局。
寧德時代之前在電池領域的壁壘部分來自它對電池上游材料和裝置公司的投資與合作,比如寧德時代此前是電池裝置商無錫先導的第二大股東。
但去年底開始,寧德時代不斷減持先導股票,目前持股比例已從 7.14% 下降至不到 5%。去年 10 月,寧德時代和長江晨道(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的家辦)也退出了鋰電正極材料江西昇華的股東行列。
同期,寧德時代開始透過建立合資公司、投資併購等方式進入與當前業務協同性較高且落地更快的科技、製造領域,如光伏、汽車底盤等,謀求業務橫向拓展。如寧德時代已在去年底釋出自研的汽車底盤,並計劃搭載在寧德時代投資的車企阿維塔的部分車型中。
縱向上,沒有像比亞迪那樣同時造電池和造車的寧德時代可能希望抓住下一個重要終端:自己做工業機器人、與中國商飛建合資公司造電動載人客機都是類似嘗試。
去年 8 月,寧德時代獨家投資數億美元,成為 eVTOL(垂直起降飛行器)公司峰飛航空的戰略投資者。一位接近寧德時代的人士評價稱,寧德時代可能是想像與商飛合作電動大飛機那樣,下場 “催熟” eVTOL 低空經濟。
未來,直接製造智慧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則是一個更大的終端機會。
歷史上,大型科技製造企業,如通用、西門子、華為等,都經歷過從最初的主業,沿著技術棧或產業鏈擴充套件的發展史。通用從一家做照明系統的公司逐步發展成橫跨汽車、航空、軍工、消費電子、金融等多領域的巨頭,西門子早年是一家專門鋪設電報線路的公司,後來沿著電氣技術延展至電力裝置、家電、智慧製造等領域。
比亞迪也是在成立已 9 年時的 2003 年決心做汽車,收購秦川汽車獲得造車資質,又收購汽車模具和裝置公司,快速補充造車能力,成功從一個製造業中游的公司,擴充套件至直接造消費品(汽車)的公司。從製造業微笑曲線上利潤最低的中間環節,來到了利潤更高的下游。
寧德時代已是中國市值最高的科技製造類企業,比比亞迪還高 1500 億,在規模龐大的全球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市場都佔據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額。但只做汽車動力和儲能電池第一把交椅也許還不夠,寧德時代正在展現更多科技野心。
· F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