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主: Stephanie
節目流程
跟演員工會獎一樣,開篇先是向從浴火重生的 LA 致敬,混剪裡面出現了《愛樂之城》《瞬息全宇宙》《她》《鋼鐵俠》等 LA 的經典畫面,然後是《Wicked》兩位主角唱了電影的主題曲等三首歌,從溫情脈脈到引人振奮,臺下好多明星都摸了眼淚,還算是恰如其分。
今年的主持人是柯南(btw 今年他也出演了入圍柏林主競賽並拿下最佳女主角的電影《如果我有腿,我會踢你》,非常真摯動人,推薦大家關注)。
開場就玩了《某種物質》的梗,柯南從 Demi Moore 的身體裡爬出來,但找不到鞋……今年的開場詞不只是不辛辣,甚至有點尷尬(懷念雞毛)。講道理每年的奧斯卡開場白裡都有一些段子是能傳播的,或者說會有直接的政治觀點和價值觀表達的,真沒有什麼特別值得拿出來說的部分,可以說是不及格。舞臺背景倒像是從漫威電影裡搬出來的。
唯一比較感慨的就是,除了直播奧斯卡的 Diseny+,幾乎所有流媒體巨頭都被提及了,Netflix、Amazon,時代是真的變了。
今晚頒獎環節我最喜歡的片段出現在嘲諷大家不去電影院的環節,「你是否也厭倦了在不同的流媒體看電影?現在我們有一個新產品 —— 電影院」,最後馬丁斯科塞斯出 現,還被柯南嘲諷拍電影太長。呼應開頭只提及了流媒體平臺的部分顯得更有趣了。Again,電影院是不可替代的。
進入尾聲柯南終於說了今晚最好笑的一個段子「Anora 今晚過得不錯,已經拿了兩個獎,終於有人足夠膽大敢不向可怕的俄羅斯人低頭了」。
最佳男配
第一個獎最佳男配唐尼頒的,點到 Jeremy Strong 的時候感覺他都要被說哭了,Kieran Culkin 實至名歸,這把也是終於面槓了自己二哥 Jeremy 一把,《繼承之戰》粉狂喜。Kieran Culkin 屬於一定會被 type cast 的演員,雖然感覺他也很難走出「聰明但抑鬱的話癆」的細路,但他已經成為了話癆藝術家。
《A Real Pain》是典型的話癆電影,傑西·艾森伯格導演,據 Culkin 自己說,是艾森伯格的妹妹跟她哥哥推薦了自己,他才去演了這個角色,當時還差點因為要離開自己孩子四周而沒接這個戲。還好他接了,確實不會有人能比他和傑西·艾森伯格更配來演這個角色。
如果你喜歡 Woody Allen 式的絮絮叨叨的電影,這部值得看看,它把個人的痛苦和歷史傷痛放在一起,帶入人生選擇,來問「什麼是真正的選擇」,特別知識分子,特別歐洲的一個電影,情感表達也很真摯。
btw 他在獲獎感言裡說了一個跟自己太太的梗:幾個月前他問太太能不能再生個孩子,太太說你要是拿了奧斯卡她就同意生第四個(潛臺詞是她不同意),結果今天他拿獎了哈哈哈哈,太太在臺下連忙擺手說不要哈哈哈哈哈。
最佳原創 & 改編劇本
原創劇本獎給了 Anora,一個我很不喜歡的電影……Sean Baker 說這簡直瘋了,我確實也是這樣覺得。我的推測這個獎主要是因為片子關注了少數群體,並未擁抱歐洲。要我說這個獎給《某種物質》或者《真正的痛苦》都很合適。
改編劇本給了 Conclave,看完這部離開電影院的時候我最大的感覺是少了很多原本可以產生非常大戲劇衝突的細節,不知道導演是刻意為之還是什麼原因,本可以更驚心動魄的暗流湧動顯得非常平淡。
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
個人感覺是《某種物質》和《A Different Man》的大戰,但《某種物質》太傑出了,最後一場戲硬生生用化妝設計和鏡頭把我按在電影院椅子上。
想特別說下頒獎環節的奶奶朱恩·斯奎布,她今年有一部小片子《末路老奶》,她在裡面演了一個倔強好強又可愛的奶奶,故事講得足夠好,一句廢話沒有。因為個人對老年生活想象的匱乏,最近幾年特別喜歡看老奶奶的故事,彷彿是給自己未來的生活找一些可參考的模板,就像自己小時候無意識做的那樣。這部應當說是非常好的一個,推薦大家有機會看看。
007 特別推薦環節
開頭柯南還又唱又跳地說「我不會浪費你們的時間」,但這段表演感覺確實就似乎在抻時長,不知道亞馬遜給了多少錢……這段的背景是亞馬遜要開發 007 劇集,不知道能拍成啥樣,但去年他們的《史密斯夫婦》劇集改編非常成功,雖然沒有跳脫出這類劇集的刻板印象,但完全不輸原本。
這段表演實在有點拉垮,把 Lisa 安進好萊塢黃金年代的戲碼可以說是一丁點都不合適,第三首 Skyfall 完全大翻車…有 Adele 珠玉在前,翻唱不花點心思改編,真的很難不露怯。
最佳女配
為 Zoe Saldana 開心,初提初中,在奧斯卡之前她今年已經拿了 4 個前哨獎了。Zoe 在獲獎詞裡說「我是第一個拿到這個獎的多明尼加後裔,我相信我不會是最後一個」的時候還是超感人的。雖然個人感覺她在《Emilia Perez》的表現不算是多麼傑出,但在今年的提名人裡面已經算是非常優秀。反倒覺得她在兩季《母獅》裡的表現更好,我也是在看第一季的時候意識到「原來她這麼會演」。(有點遺憾 Margaret Qualley 沒憑《某種物質》提名,如果她提了的話大概也會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最佳男主
給 Adrian Brody 應得應分,這是他拿到的第二個奧斯卡了。甜茶拿到演員工會獎的時候我還心裡一緊,擔心今年這小金人給他了。Adrian Brody 是我心裡除了 Daniel Day-Lewis 之外最最最適合演這個角色的人,這個片子 214 分鐘,如果不是他的表演我可能也很難堅持看完它。
他的頒獎詞是那種老派的好萊塢演員會說的「我們要為正義的事業奮鬥,消除 anti-semitism,這座小金人代表了反對強權」等等。
最佳導演
又是 Anora!有點無語,在我心裡這個獎屬於《某種物質》。Sean Baker 領獎的時候感謝昆汀,說如果不是他在《好萊塢往事》裡用了米奇·麥迪森,就不會有 Anora 這個電影。
當時看完就沒太理解為什麼這個片子可以拿到金棕櫚。最後的結局似乎是想把問題點在階級差異上,但是又太弱了沒辦法撐得起來這個故事。與此同時這個電影裡所有跟女性相關的設計都是那麼的讓人不適,作為一個女觀眾,看到女主如何入局,到中間的 drama,以及最後的結局都讓人無比難受,是好笑的,但每一次笑出聲我又異常自責。可能還是在心裡覺得,關注少數群體的優秀電影不少,但這部在創作上也並沒有好到可以橫掃兩個大陸的地步。
但,雖然不喜歡這個電影,還是要給他在獲獎詞裡說「作為電影人,我們要繼續做為大銀幕而生的電影創作」大大鼓掌。
最佳女主
太誇張了奧斯卡!這絕對是今晚最大的 snob,Demi Moore 贏了幾乎所有的前哨獎,但最後奧斯卡竟然給了 Anora 的米奇·麥迪森。她在這個電影裡不差,但絕沒有好得過 Demi Moore……
說到這裡還是要感慨一句昆汀的眼光,Mickey Madison 和 Margaret Qualley 都算是透過《好萊塢往事》而獲得了更大的關注。
最佳影片
又是 Anora,六提五中。替《某種物質》不服。也許是為了給獨立影片發聲所以給了 Anora?我不懂,誰來給我解釋下吧。
寫在最後
看奧斯卡轉播沒有 8 年也有 5 年了,從來沒有一年像今年這樣著急「也太久了怎麼還不結束」,以前至少每年都還有興奮、感動和期待,今年心裡只剩平淡,只想吶喊「還我好萊塢」。感覺提名的片子全面擁抱歐洲,真真正正好萊塢產的能打的幾乎一個沒有,想想曾經同時拿到最佳外語片提名和最佳影片提名還能當個新聞,如今倒成了日常。誠然對於這些更「歐洲」的影片,在奧斯卡這個依舊是全球盛世的平臺上獲得更大聲量是好事,但我還是有點還念曾經好萊塢的輝煌。
好萊塢得加把勁兒了,不能光指著歐洲三大撐場子啊!
| 答主: Eva Cassidy
25 年奧斯卡獎揭榜:十年最乏味
第 97 屆奧斯卡頒獎禮結束,重量級的獎項各有歸屬,阿德里安·布羅迪憑 借《野獸派》再 奪影帝,並列成為 21 世紀以來的男演員第一人,米奇麥迪森首次提名就獲獎,《阿諾拉》拿 到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 5 項大獎,是最大贏家。25 年的奧斯卡獎片單之乏味,近年也是罕見的。
全名單
一、基本情況
25 年奧斯卡的部分獎項在開出之前格局比較明朗,在主要前哨戰方面,影帝阿德里安·布羅迪只在演員工會失手,輸給了《無名小輩》的提莫西·查拉梅, 此次獲獎也是他時隔 22 年之後奧斯卡再度稱帝。
主要獎項格局
相比於影帝的一家獨大,今年的影后競爭則呈現出罕見的亂戰格局,黛米·摩爾稍 佔優勢,但米奇麥迪森和費爾南達託雷斯也 頗受認可。最終米奇麥迪森首次提名就獲獎,讓黛米摩爾繼續留下遺憾。
二封影帝
最佳影片的格局與影后類似,最終《阿諾拉》中選。男配和女配今年基南·卡爾金和 佐伊·索爾達娜的 強勢從頒獎季一開始就十分明顯,最終拿獎也是順理成章。
前者實現了從小銀幕到大銀幕的華麗轉身,後者則達成了商業和獎項的平衡。導演方面,法國人雅克·歐迪亞 2 015 年拿下金棕櫚(《流浪的迪潘》)之後,未能在大西洋對岸也獲得了評委的青睞,肖恩貝克也是首提導演即中。
技術類獎項方面,維拉紐瓦的 《沙丘 2》繼 續橫掃最佳視效,音效,原創音樂歸屬 El Mal《艾米莉亞·佩雷斯》,《魔法壞女巫》拿到最佳藝術指導和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某種物質》,最佳攝影則花落《野獸派》,都是情理之中。
影后
二、齊創歷史
奧斯卡歷史上提名影帝次數最多的是兩位上古大神:斯賓塞·屈塞和勞倫斯·奧利弗的 9 次。今年的兩位影帝候選,阿德里安布羅迪和甜茶都是第二次提名影帝,前者也創造了歷史。
在新世紀丹澤爾·華盛頓和陪跑之王小李子領跑提名榜,布羅迪和甜茶可以和埃迪·雷德梅恩,科林·費爾斯等人並列進入前十。阿德里安布羅迪的 2 次稱帝,追平了劉皇叔等人保持的新世紀影帝獲獎次數。
陪跑之王
影后方面與妮可基德曼,茱莉亞羅伯茨同時代的黛米摩爾未能如願,米奇麥迪森只是這個俱樂部的新人,她動搖不了梅姑和艾瑪·斯通在提名和獲獎次數方面的優勢。前者新千年以來 9 次提名讓人歎為觀止,後者則擁有兩投兩中的完美命中率。
今年獎項分佈相對平均,拿獎最多的《阿諾拉》也只斬獲五項。頒獎禮上摩根弗里曼緬懷去世的吉恩哈克曼,還有瑪格麗特·庫裡那段火辣的 007 串燒,都讓人印象深刻。
三、結語
和去年擁有《奧本海默》的片單相比,今年奧斯卡的質量不高,主要的獎項波瀾不驚,也沒有像威爾史密斯 22 年那樣的貢獻額外流量。從《阿諾拉》獲獎來看,今年奧斯卡保持了倔強,但在白宮易主的情況下,還要不要繼續,這個懸念遠比獎項本身更加吸引人。
《阿諾拉》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知友推薦度 66%,你覺得這部電影質量如何?
| 答主: Mtime時光網
很長時間以來,肖恩·貝克都是美國獨立電影導演的代表性人物。與很多出身獨立,但功成名就之後就為大製片廠拍片的導演不同,他的八部長片始終與好萊塢保持距離,超過一半作品將鏡頭對準了社會邊緣的性工作者。
《阿諾拉》已經是肖恩·貝克第五部關於性工作者的電影,儘管每部作品都獲得了足夠的關注和褒獎,但《阿諾拉》顯然將他的聲望帶到了更高的層次。
<span style="color: #191b1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px; line-height: 1.94em;font-family:-apple-system, "system-ui",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26ea11d50a5d9a2dfa4dc1651e8bfff_720w.jpg?source=2c26e567"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600" data-original-token="v2-526ea11d50a5d9a2dfa4dc1651e8bfff"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26ea11d50a5d9a2dfa4dc1651e8bfff_r.jpg?source=2c26e567" style="vertical-align:baseline;" _src="https://pic1.zhimg.com/50/v2-526ea11d50a5d9a2dfa4dc1651e8bfff_720w.jpg?source=2c26e567"/></span>
半年前,他剛剛從《芭比》導演格蕾塔·葛韋格手中接過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在奧斯卡頒獎季中,《阿諾拉》從一開始便是熱門影片——各種前哨獎項已經表明了這種趨勢,並最終拿下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五項大獎。
肖恩·貝克對於性工作者題材的興趣,源自在 MTV 真人秀節目《大明猩沃倫》工作的經歷。
這檔真人秀欄目邀請很多成人電影演員來客串,作為導演的肖恩·貝克得以在後臺近距離接觸這些從業者真實的狀態。
<span style="color: #191b1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px; line-height: 1.94em;font-family:-apple-system, "system-ui",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4d28b0d6231d89e68ea23a1fc5918dc4_720w.jpg?source=2c26e567"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03" data-original-token="v2-4d28b0d6231d89e68ea23a1fc5918dc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4d28b0d6231d89e68ea23a1fc5918dc4_r.jpg?source=2c26e567" style="vertical-align:baseline;" _src="https://pica.zhimg.com/50/v2-4d28b0d6231d89e68ea23a1fc5918dc4_720w.jpg?source=2c26e567"/></span>
肖恩·貝克
他突然意識到,摘掉偏見與好奇的有色眼鏡,這個行業的人們和別的領域沒什麼不同,同樣要處理人際關係,同樣要面臨生活瑣事。
性工作者的日常生活狀態,成為接下來肖恩·貝克之後電影創作的母題,這也延續到了《阿諾拉》的創作中。
《阿諾拉》的故事非常簡單,甚至稱得上狗血:
阿諾拉是一位紐約的性工作者,她在工作中邂逅了一位俄羅斯寡頭的兒子伊萬。
年輕的富二代將婚姻當遊戲,一番尋歡作樂後向阿諾拉求婚,兩人衝動之下結為夫妻。但不到兩週,這樁兒戲的婚姻就告吹,阿諾拉的「美國夢」化為泡影。
<span style="color: #191b1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px; line-height: 1.94em;font-family:-apple-system, "system-ui",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5977ff4467e01578478fb81a09a9df3a_720w.jpg?source=2c26e567"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7" data-rawheight="600" data-original-token="v2-5977ff4467e01578478fb81a09a9df3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7"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5977ff4467e01578478fb81a09a9df3a_r.jpg?source=2c26e567" style="vertical-align:baseline;" _src="https://picx.zhimg.com/50/v2-5977ff4467e01578478fb81a09a9df3a_720w.jpg?source=2c26e567"/></span>
這段婚姻看起來過於搖搖欲墜,觀眾很輕易便察覺它在現實層面的荒誕,肖恩·貝克很聰明的用不同型別包裝三幕情節。
第一幕可以視作「童話般」的愛情喜劇,用眼花繚亂的視聽語言展示聲色犬馬的糜爛生活,阿諾拉墜入進入上流生活的美夢;
第二幕是歇斯底里的鬧劇喜劇,家族派出三位手忙腳亂的保鏢結束兩人「不合法」的婚姻,富二代玩起了消失,阿諾拉不得不和保鏢在布魯克林各種聲色場所裡尋找伊萬,好在他父母到達時結束婚姻或面見父母。
第三幕則回到了現實主義的基調中,沒有任何反轉,依照現實的邏輯,阿諾拉所有的美夢落空,她回到了自己一開始居住的列車旁的小屋裡。
<span style="color: #191b1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px; line-height: 1.94em;font-family:-apple-system, "system-ui",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89842cc54efeceacc7c31b867f2cfca8_720w.jpg?source=2c26e567"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20" data-original-token="v2-89842cc54efeceacc7c31b867f2cfca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89842cc54efeceacc7c31b867f2cfca8_r.jpg?source=2c26e567" style="vertical-align:baseline;" _src="https://picx.zhimg.com/50/v2-89842cc54efeceacc7c31b867f2cfca8_720w.jpg?source=2c26e567"/></span>
這樣的敘事策略保證了《阿諾拉》的流暢觀感,配合視聽轟炸,精彩排程,以及角色彼此間激烈的唇槍舌戰,場面上的確熱鬧。
但肖恩·貝克似乎沒什麼興趣延展故事細節的潛能。
他既沒有呈現豐富多彩的紐約夜場生活的生態,也並未著墨描寫俄羅斯社群在當地的生活細節,以呈現更具批判性與現實性的表達。
在《佛羅里達樂園》中,肖恩·貝克用性工作者生活細節與孩童視角並置時的強烈反差,撕開觀眾的情感缺口。
而在《阿諾拉》中,阿諾拉與伊萬的婚姻,無非是底層女孩結識富二代完成階級躍遷的俗套故事,只是新自由主義經濟背景下,性工作者將自身明碼標價的交換行為更加露骨。
<span style="color: #191b1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px; line-height: 1.94em;font-family:-apple-system, "system-ui",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835d1aab92425f61ba87aa5d845383cc_720w.jpg?source=2c26e567"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20" data-original-token="v2-835d1aab92425f61ba87aa5d845383c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835d1aab92425f61ba87aa5d845383cc_r.jpg?source=2c26e567" style="vertical-align:baseline;" _src="https://picx.zhimg.com/50/v2-835d1aab92425f61ba87aa5d845383cc_720w.jpg?source=2c26e567"/></span>
換言之,現在的身份設定看起來更像一個噱頭:倘若阿諾拉不是性工作者,伊萬是來自其他社群的富二代,這部電影也沒有什麼不同。
隨著第二幕故事展開,核心戲劇衝突極速坍塌為夜場尋人這個單調的情節點,我們跟隨阿諾拉的步伐進進出出一個又一個場所,一次又一次無果,僅此而已。
這次,肖恩·貝克的敘事策略顯得有失偏頗,限制了《阿諾拉》與他之前作品那樣延展出極強感性力量的可能性。
本有機會涉及到的社會性被排除在外,但又不想失去現實主義的底色,經過型別化包裝之後,上流社會的跋扈,底層人物的算計,保鏢們的笨拙,都顯得符號化和空洞化。
失去了現實的厚重感,也削弱了影片給予觀眾更多思考的可能性。肖恩·貝克只是將階級的不可逾越重新確認了一次,而這是眾所周知的。
在提到《阿諾拉》時,很多人認為影片結尾挽救了這部電影。
前來處理兩人解除婚姻的其中一位保鏢伊戈同樣出身底層,他是整個過程中唯一對阿諾拉的遭遇能夠共情,並表達出善意的角色,他明白富人的一場遊戲,卻是阿諾拉迫切改善生活的「美國夢」。
儘管阿諾拉一開始對這種善意不以為然,但當她徹底失敗時,這份善意顯得格外溫柔:在影片結尾,伊戈開車送阿諾拉回到小屋時,意外的拿出她此前被剝奪的訂婚戒指,並交還給阿諾拉。
<span style="color: #191b1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px; line-height: 1.94em;font-family:-apple-system, "system-ui",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bdb61820f4c372053551540172075f6c_720w.jpg?source=2c26e567"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450" data-original-token="v2-bdb61820f4c372053551540172075f6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db61820f4c372053551540172075f6c_r.jpg?source=2c26e567" style="vertical-align:baseline;" _src="https://picx.zhimg.com/50/v2-bdb61820f4c372053551540172075f6c_720w.jpg?source=2c26e567"/></span>
在前兩個小時影片中從不感情用事,像一隻刺蝟般保護自己的阿諾拉,在這場鬧劇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他人的善意和尊重,她幾乎以職業本能的方式想用性作為回報。
伊戈卻試圖親吻她,阿諾拉猛然意識到這份善意不止是同情,更夾雜了一些對愛情的渴求,阿諾拉回避、拍打伊戈,隨後倒在他懷中失聲痛哭,將所有的委屈、不公、失望在愛意麵前傾瀉。
觀眾因人物暴露軟弱的地方而感動,這才是人物情感層次展開時動人的地方,也是肖恩·貝克在之前作品中做到過的,只是這次來的太遲,來的太少。
另一個讓這個場面足夠動人的原因,是兩位演員極其出色的演技。
<span style="color: #191b1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px; line-height: 1.94em;font-family:-apple-system, "system-ui",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9a61a5cb33f9f256dcc9a20a8fcd2924_720w.jpg?source=2c26e567"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816" data-original-token="v2-9a61a5cb33f9f256dcc9a20a8fcd29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9a61a5cb33f9f256dcc9a20a8fcd2924_r.jpg?source=2c26e567" style="vertical-align:baseline;" _src="https://pica.zhimg.com/50/v2-9a61a5cb33f9f256dcc9a20a8fcd2924_720w.jpg?source=2c26e567"/></span>
飾演阿諾拉的米奇·麥迪森,並不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演員,在昆汀·塔倫迪諾的《好萊塢往事》中飾演「曼森家族」一員讓肖恩·貝克注意到了她,並在沒有試鏡的情況下,主動邀請她出演自己的作品,量身定做了阿諾拉這個角色。
而她也回報了導演的信任,不僅學習俄語和口音,還在紐約真正的情色場所中學習性工作者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利用身體的方式。
很少可以在一位新人演員身上看到如此自然、流暢的肢體表達與微表情表演。
<span style="color: #191b1f; font-size: 16px; letter-spacing: 0.5px; line-height: 1.94em;font-family:-apple-system, "system-ui",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SC", "Noto Sans CJK S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0ce078f89a454ab561919aaf9bfdf20c_720w.jpg?source=2c26e567"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20" data-original-token="v2-0ce078f89a454ab561919aaf9bfdf20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ce078f89a454ab561919aaf9bfdf20c_r.jpg?source=2c26e567" style="vertical-align:baseline;" _src="https://picx.zhimg.com/50/v2-0ce078f89a454ab561919aaf9bfdf20c_720w.jpg?source=2c26e567"/></span>
飾演伊戈的尤拉·鮑裡索夫的表現則不令人意外,他在《六號車廂》(同樣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中就飾演過類似的角色,看起來危險實際夾雜著某種善良與純真。
鮑裡索夫是天生具有銀幕魅力的那類演員,只需要一些眼神與簡單的動作便將人物變得足夠令人信服。
出色的演技可以彌補區域性的缺陷,演員們依靠眼神就可觸達觀眾心底柔軟的部分,讓情感的表達變得通暢,從這個角度來說《阿諾拉》是幸運的。
只是對於一部代表 2024 年電影界幾個最重要獎項的作品,我們對它的要求可以更高一些。
題圖來源:《阿諾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