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投顧的Deepseek

作者:逸柳的知行之路
來源:逸柳投研筆記(ID:ealiu_investment)
今天嘗試了下讓Deepseek給一些投資建議(後文我還豆包測試了下市場點評),當然,我們的目標不是說直接拿到一個建議就完事了,而是基於它給的建議做進一步的思考和取捨。在提問的時候,我給Deepseek指派了幾個資產品種:國內股票、美股、債券、黃金,當然,在實踐中,還可以給他提供更多的約束條件,比如你約束回撤、預期回報率、操作的複雜程度等等。
大家先看看deepseek的回答:
一、核心配置方案(平衡型)
比例分配:
1、國內股票(30%)
15% 大盤藍籌(如滬深300ETF)
10% 成長板塊(如創業板50ETF)
5% 行業主題(如新能源/科技主動型基金)
2、美股(25%)
15% 寬基指數(標普500ETF-VOO)
7% 科技龍頭(納斯達克100ETF-QQQ)
3% 美股REITs(房地產信託VNQ,抗通脹)
3、債券(35%)
20% 中國國債(10年期國債ETF)
10% 亞洲美元債(投資級企業債ETF)
5% 可轉債(攻守兼備品種)
4、黃金(10%)
5% 實物黃金ETF(如華安黃金易)
5% 黃金礦業股ETF(GDX,放大商品彈性)
二、增強策略
1、動態再平衡機制
設定±5%浮動閾值,如黃金漲至12%則部分獲利了結
每季度檢視股債比例,利用波動逆向操作
2、匯率對沖
使用美元貨幣基金對沖20%美股頭寸匯率風險
配置3%港幣離岸存款作為安全墊
3、衛星策略
保留5%現金用於網格交易(尤其在A股3000點以下區域)
配置2%槓桿反向ETF作為尾部風險對沖
三、預期表現
年化收益:6-9%(歷史回溯10年期)
最大回撤:<18%(2008/2015/2020壓力測試)
夏普比率:>0.7(風險調整後收益)
四、特殊場景應對
A股走強:觸發再平衡減持股票,增配美債鎖定收益
美元加息週期:臨時調高美元貨幣基金至15%
地緣衝突:黃金比例臨時上調至15%,減持風險資產
建議優先選擇場內ETF降低成本(管理費<0.5%),利用證券賬戶實現一站式配置。初期可先建倉70%,剩餘資金分3個月定投完成建倉。

上面的這個組合及策略,可以看出是比較穩健的,可能因為我問話的時候將股票放在了最前面,股權類資產佔比很高。如果我們對個股研究比較有把握的話,可以將上面的ETF換成具體的個股(美股的話,對普通國內投資者來講,還是用ETF比較好),當然,既然是組合,就要儘可能分散風險。
在問問題的時候,我沒有讓它給我說明各種資產配置比例的理由,畢竟這是一個演示案例,如果真要付諸行動,那就必須要了解各個比例背後的邏輯,透過思考“背後的邏輯”,從而可以便於我們去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避免一些未被考慮到的風險。
另外,這裡的“增強策略”和“特殊場景”有一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我們往往會更重視第一部分的配置比率,而忘記去體系化的思考“增強策略”和“特殊場景”。任何完備的策略,事先都需要考慮到一些特殊情況。
其中“特殊場景”中的第一條挺有意思的,演算法也不相信“A股走強”能夠持續很久,所以一旦A股走強,就“觸發再平衡”機制,需要適當減持,並配置一些低風險資產。
AI工具可以扮演一個個人投資顧問的角色,可以用來驗證和測試我們的策略,可以用來蒐集和處理資訊,還可以利用AI工具約束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擺脫一些資料類的低階工作,而將時間更多放在思考上,但是不管怎麼樣,其效果往往取決於我們怎麼用這個工具,而且我們也需要用這個工具來強化自己的思考能力。
版權宣告: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絡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