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陪寫作業就到這了,冬至幹這個,養出娃的精氣神!

感謝你們昨天在直播間陪我到這麼晚哦

朔總說,每次來我的直播間都很緊張,因為你們太熱情了,他一上頭起來摟不住(常常我們上面播著,京潤內部群已經因為破價吵起來了哈哈

)。

我倒是蠻自豪的,大家願意一直蹲在直播間裡,恰恰也是因為對國貨品牌珍珠的認可和信任。咱們“東方珍珠”完全不輸海外大牌,珠光更好,品質更好,價格當然也更好,希望大家都買到了自己心葩上那一款哦。
今天下午1點,總裁繼續放“價”。你們追著要的京潤護膚品,我也談來了年終最佳囤貨機制,天知道朔總這次一上頭又會送啥,趕緊點選預約,等你們來!
今天就不錄音啦
搭配圖文看更好哦
明日冬至,娃一回家就問,明天能不寫作業麼,嗯,正好,我也不想陪寫作業了。
冬至,太陽將直射南迴歸線,身居北半球的我們,迎來了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圖:央視新聞 | 頤和園冬日奇觀“金光穿洞”
然後呢,然後物極必反,迴歸了。
歸來吧,太陽;歸來吧,白晝;
歸來吧,我們努力學習積極生活的心氣兒。
歸程自今日始,但切不可操之過急。
此刻,希望和動力,還都應該縮在暖暖的被窩裡;
舊年,就在這個彷彿所有精氣神都耗光了的,冷冷的冬至裡,一陽復始,新春的種子在深沉的夢中,跳了跳眼皮……
冬至不適合寫作業,哈哈,這是太陽和月亮一起舉手贊成的!
中國人用的農曆,有人也叫它陰曆,但農曆並不是陰曆,農曆是“陰陽合曆”,中國人不僅關心太陽的腳步,也沒忘記月亮的執行。
冬至是24節氣之一,這24節氣,是老祖宗諮詢了太陽月亮和大地,才挑出來的好日子——中國人是熱愛勞動,積極進取,但中國更會挑日子,挑適合勞動的日子勞動,更挑適合休息的日子休息。
作為中國母親,我要在冬至,燒熱了茶(點杯奶茶也沒毛病

),陪著娃,開啟李子柒的影片:

不久前,李子柒帶著她的“手作衣帽間、紫漆衣櫃、蜀錦絨花”回來了,消失了3年的她,偷偷整活,把小眾非遺再次帶上熱搜。看得我和小D熱淚盈眶!
在接受採訪時,李子柒有一句話,讓我特別特別感動。她說:
傳統文化像極了一位垂暮的老人,如今那位老人真的有在不斷被看見和被喜歡。

冬至,我要忘掉作業,帶娃一起走進充滿智慧與魅力的非遺世界。養出中國娃的精氣神,共同守護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儲存下來的記憶。
1
\   江尋千(九月) /
“我就是要讓你們看到,哇,她做非遺好掙錢!”
——這句“凡爾賽”,是95後非遺傳播者江尋千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說的。
今年年初的時候,這條出現在吉林長春的30米巨型冰龍,就是她的作品。👇🏻
同事家的娃娃已經刷了20幾遍
九月本來是個遊戲原畫師,辭職後以“非遺傳播人”的身份行走江湖。
因為“小時候的一些東西不見了,比如在學校門口擺攤賣糖畫的老爺爺,我就想找到這些人,記錄和學習他們的手藝。”
於是我們看到了,她拜師學打鐵花、成了千年來第一個會打鐵花的女孩👇🏻
用了十多斤白銀,親手打造一個完整的苗族銀飾。
復刻神話中的仙女,讓自己真的飛到了天上去。
復原世界上最古老的電影——皮影戲,看得小娃娃們眼睛都直了。
她的每個影片都是賞心悅目,講故事的方式也很吸引人。累了拿來刷一刷,看著這些美美的東西比喝人參湯都提精氣神。
收看地址👇🏻(抖音、b站、小紅書同名)
2
\  山白  /
我第一次看到割漆樹,用貝殼接住流淌的樹汁這一幕,不是在李子柒的漆藝影片裡,而是在山白的第一個爆款——古法徽墨製作的影片中。
和李子柒歲月靜好的田園生活不同,山白更專注於用古法技藝復活古人的生活器用,純樸自然,讓我有點在圍觀古人生活的味道。
湘西的馬兒板凳,東漢的手工麻紙,紅樓夢的花露胭脂……我常常拉著小D一起看,連連驚歎於老祖宗的智慧。
誰能想到下圖這個憨憨的小夥子,其實是個00後呢。
每次他一投入手作,就無比專注,不疾不徐地,一個動作從天亮重複到天黑,沒有一句對白,和寧謐的山野就好像融在了一起。
任何時候,開啟他的影片真的能讓人突然靜下來,慢下來,沉浸在非遺手作的魅力中。
“慢”也是他的作品給我最大的震撼。
這條5分58秒的古法徽墨製作,從割漆開始,歷經煉煙、取煙、洗煙、陰乾、和膠、打墨……花費了500多個日夜。
織一匹夏布,更是經過了十餘道工序,僅其中脫膠——“讓苧麻接露水,露幹後重復灑水”這一個步驟,就重複了5-6天。
我打心底裡佩服,像這樣的“笨功夫”,沒有一腔熱愛,真的很難堅持下來吧。
感謝山白,透過他這雙粗糙的手,也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生活智慧中,匠心又極具浪漫的一面。
收看地址👇🏻(抖音、小紅書同名。b站ID是歸鄉人山白)
3
\   南翔  /
這個是我收藏夾裡最好哭的非遺博主了,每到作品展示環節,我都激動得眼淚汪汪的。
南翔最早是個“中華小當家”,熱衷於復刻各種失傳名菜,從宮廷料理、到古籍美食,甚至《紅樓夢》中的冷香丸,《西遊記》中的烏金丹,他都嚴謹地考據,嚴絲合縫地復刻了出來,被網友們稱為全網最野路子的美食博主。
像這樣有專研精神的人,幹啥不成啊!
於是,我看到他從美食背後的獨家絕活開始,走上了實地探訪,跟隨手藝人學習遺落在各地的非遺藝術之路。
跑到大山裡做老師父的關門弟子,一手炭花舞,甩起來宛如游龍在夜中騰空,穿透雲層,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他跟著一群平均年齡76歲的老手藝人,一起製作了一個重現各時期中國元素的盒子燈,讓這個古老的藝術在大眾面前重新煥發生命力。
羽毛風箏的非遺傳承人張志剛老師離世後,這項技藝面臨失傳。他又四處拜訪見過這門失傳手藝的老人,花了6個月時間復刻了“羽毛風箏”,希望喜歡它的人能繼續研究和發展這項技藝。
南翔的影片之所以總讓人熱淚盈眶,不僅僅是因為他讓那些“面臨消失”的小眾非遺重新煥發活力,更是因為他細細地講述了每一個遺落在民間的中華非遺背後的故事,也喚起了大家對這些傳統技藝和文化內涵的深刻理解和珍視。非常值得帶娃一看。
收看地址👇🏻(抖音、小紅書同名,b站ID:南翔不愛吃飯)
1
\   才疏學淺的才淺   /
“我真的沒有要偽造文物啊。”這是95後小哥,在做完黃金面具時對網友說的話。
他自稱才疏學淺、手法笨拙,曾花費20萬,用一塊500克的黃金仿製了5號坑出土的金面具。
(不禁要插播一句,他這都叫才淺,那我叫什麼?)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這剩下半張臉的文物。
就融化一整條金條來複刻它。
在重複了上萬次的錘打,把金子錘成厚度僅為0.3-0.4毫米的薄片時,他說“我彷彿真的能感受到3000年前那位工匠在製作過程中的所思所想。”
可以想象,孩子們看到這個影片的時候,也對“千錘百煉”這個成語有了更具象的認知。
就這麼一點一點,精細打磨。
於是就有了這張復刻版本的三星堆黃金面具。
這就完了嗎?沒有,幾個月後,他又花費了25萬,仿製了1986年1號坑發掘的1.4米的“三星堆金杖”。
《黑神話》火了之後,他又用真金做了孫悟空的金箍。真砸鍋賣鐵啊,咱普通人可看不了這個啊?
沒關係,其實他還有許多“沒那麼費錢”但同樣炫酷的系列。他復刻了很多遊戲和動畫裡的工具,比如小朋友們肯定會喜歡的虹貓藍兔七俠傳裡的長虹劍。
其中,復刻“魔刀千刃”這支影片,最能體現他的用心。
魔刀千刃,來自動畫《刺客伍六七》刀刃,由幾百塊碎片拼接而成;
這裡面的碎片可不是畫上去的,是他一塊一塊打磨黏上去的。
還有《鬼滅之刃》善逸雷刃↓也太酷了吧!
才淺並非考古專業出身,只是單純的手工愛好者。小時候被古裝劇裡的機關盒子吸引,(就是那種一開啟,會嗖地射出一支箭的那種),他就自己動手做了一個;
後來,大學期間他又在網上自學木工、PS、PR,從做一把梳子,一雙筷子,一個吊墜開始,變成了如今的百萬up主。
做影片7年多,從一開始做著玩,做到了自己的手工作品黃金面具和金杖還被請到上海博物館東館參展。
年輕一代的工匠精神是什麼?在才淺這裡,是全心投入,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收看地址👇🏻(抖音、b站、小紅書同名)
2
\   手工耿   /
手工耿——人稱“發明界的泥石流”,“保定愛迪生”,最初是一位鄉村焊工,幾年前他看到網上有一個拿廢舊零件做的鋼鐵小機槍要賣2000元一個。於是,他下定決心回到家鄉去開一個小作坊。
做什麼呢?發明一些極具現實需求(但同時沒有什麼用)的東西。
比如,他說,自己最討厭吃泡麵的時候地震,湯和麵撒出來要做衛生還影響泡麵口感,真煩啊,那就設計了一個可以承受10級地震的吃麵架子。
淨是些“看起來好神奇,但又沒什麼用的東西”,連媽媽接受採訪的時候都忍不住“吐露心聲”:
“我是覺得,不是說沒用啊,那是真沒用啊!”
他的作品有多離譜呢,比如,用心做了這個純手工的菜刀梳子:
“倒立洗頭機”、“戶外麻將車”、“鋼琴烤串車”,讓人驚歎他的腦洞到底有多大……
還有這個炫酷的水槍摩托車,同事們家裡的小男孩瞬間被圈粉!
但他說,“不管有沒有用,只想給枯燥的生活帶來一些樂趣。”感謝耿老師帶給我們的快樂!
收看地址👇🏻(抖音、b站、小紅書同名)
3
\   又又Elf   /
手工達人的賽道,怎麼能少了給娃做手工作業的家長們呢!!
又又Elf就是一位專帶孩子手工cos各種影視角色的全職媽媽。
看,她家娃每年的文藝匯演不用愁了!
材料竟都不是啥高大上的東西,真就是“手工作業用材”的級別,但創意和手藝真讓人意想不到。
比如把榴蓮殼做成肩甲
西瓜子變身甲冑上的鱗片
用摺紙拼接高度復原山文甲
雕刻土豆做出紋樣複雜的鎧甲圖騰……
網友看了直說,我的兒要讓我做這個,我只能讓他換媽媽了

《黑神話悟空》大火的時候,她帶著孩子親手製作黑悟空裝扮,把每一個細節都高度還原了!
她的影片,給我和小D的感受就是一個字“燃”。讓我們真切地體會到,熱愛和創造並不是多麼遙不可及的事情。
只要敢想敢做,身邊現成的東西其實都可以為我所用。這大概就是“手藝人”的看家本事,遇到問題,積極思考,總能找到創造性的解決辦法。
有了這個本領,任何人都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收看地址👇🏻(抖音、b站、小紅書同名)
1
\   含亮老師  /
作為一門傳統文化,武術從來從不分男女老少。
女的,身材嬌小,不影響她為你舞遍從漢代到抗戰的歷代中國戰刀。
她比其中好幾把刀還矮呢
這個人就是含亮老師。習武30多年,18般武藝樣樣拿手,一拉開架子,那氣勢就讓人不敢近身。
特別推薦大家去看看她第一個出圈的影片,《戴上耳機別眨眼》,一次性展示了20多種不同的兵器,招式威猛,氣勢如虹。
看她的影片絕對是場視覺盛宴!
還有她的烈火刀法,酷炫程度堪位元效,其實是含亮揮刀帶火實打實斬擊出來的。中華武術的極致震撼,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中華武術就是中國人用自己身體,用自己的精氣神,在人間刻下的中國印記。
收看地址👇🏻(抖音、B站、小紅書同名)
2
\   上戲416女團   /
“上戲416女團”的5個姑娘都是00後,來自上海戲劇學院京劇專業。
一開始就是在網際網路上分享科班學傳統戲曲的年輕人們是怎麼唱戲腔曲目的。
後來,他們用戲腔演繹短影片歌曲,一曲《探窗》瞬間帶火了京劇,掀起了國粹熱潮。
底下網友紛紛感慨,“我這麼晚才知道中國戲曲的美”;“老祖宗的快樂我懂了”……
相信我,別說啥只愛流行音樂對傳統戲曲沒興趣,那真是沒有聽過這些姑娘唱歌。
2024年12月20日,今天,剛剛好這幾個姑娘在上海開線下專場。
什麼是用青春歲月傳承傳統文化,活出精彩的自我——來聽一嗓子就知道啦!
5個姑娘都有自己的賬號,大家可以選擇關注,方便大家找,我就放一張隊長邊靖婷的👇🏻(抖音、B站、小紅書同名)
愛中國就是愛生活,因為生活幸福,所以我們真心熱愛祖國,熱愛這積攢了幾千年,讓我們生活更幸福美好的傳統文化。
上學考試不是唯一的出路,這句話我們不用向孩子們證明,年輕人才沒有我們老一代的焦慮,焦慮的我們要看看年輕人的世界,他們能把愛祖國和愛傳統文化,變成掙大錢的事業……
冬至安康,我親愛的雲閨蜜們,把焦慮放在舊年吧,冬至已至,希望在回來的路上了。
正在團
歡迎閱讀我的新書
解鎖思維模式,做個有能量的“自己”👇🏻
👇 點選【閱讀原文
 搜尋歷史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