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全球工人間的內鬥!

文丨古原

貿易戰的本質是什麼?是大國競爭嗎?是不同的價值觀衝突嗎?是不同政治體制的決鬥嗎?當然都不是。

它只是全球各國工人階層的內鬥。

坊間各種輿論,包括政客嘴裡,都在談大國競爭,但是,國怎麼可能會競爭?國只不過是一個行政區劃,一個稅區的邊界,只有人才會競爭,才會爭鬥。

美國衰弱、中國崛起;中國人用廉價勞動力把製造業都搶到中國來了,這一種敘事方式不管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都是流行了幾十年的敘事方式。

但僅需一條,就能反駁這種謬論。
我們先把歐美劃開,把中國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放一起,這時,中國就變成了歐美,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就變成了無數箇中國。
在中國雖然很多人在叫窮,但是一個外賣員,一個月的收入可以買一大堆工業品,可以天天吃上有肉有素的菜,可以租住個一室房子,而這在非洲人、南美人、印度人、孟加拉國的人看來,這就叫中產生活了。
在曾經富裕的阿根廷,當下有20%的人連基本飲食都難以解決。
那麼,為什麼這些比中國人更窮,勞動力更廉價的國家,沒有把製造業從中國搶走呢?沒有造成中國人大量失業呢?
光是在中國周邊,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印尼、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菲律賓,這些國家的民眾都普遍比中國人要窮。有些地方民眾的收入甚至是中國普通人的十分之一。
在他們眼裡,中國就是發達國家,而他們就是落後國家。
你知道這些國家加起來的總人口是多少嗎?24億。象寮國這樣的地方,女性的工資也就二三百人民幣而已,但依然沒有企業去投資。
僅僅在中國周邊,就有24億窮人,為什麼更廉價的勞動力,卻沒有做到中國同樣的事?
廉價勞動力的敘事方式,是一種簡單的直覺,但卻不是真相。
如果在一個全球都開展市場化、擁抱全球化的世界,的確會發生一個現象,那就是所有國家的工人的貨幣收入,會趨向於一致。
他是雙向而行的,某一地區勞動力收入高,就會有更低的收入的勞動者向這一地區遷徙,如中國農村人口的大量流失。
同時,某一地區若勞動力收入低,資本就會流向這一地區。
這種雙向而行的結果下,就是所有的勞動力貨幣收入趨於一致。
萬斯代表著美國失勢的工人貴族的痛苦,而盧比奧則是反全球化民粹主義理論大師,他去年在國會的演講,說服了大部分美國政治精英。
民粹主義敘事,就是在代表著的是美國普通人的不爽,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傲慢。美國這種“天選之國”,美國人這種”天選之民“,怎麼能和第三世界的垃圾國民收入趨向一致呢?
美國長久以來有一種美國例外論的思維方式,在美國不少人眼裡,美國人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國家,不管什麼樣的美國人,都應該比外國人要活得更好,如果沒有,那就是美國的失敗。
但是,美國政客們不管實施什麼樣的政策,都是無法改變經濟規律的。
美國的藍領工人,如果是做同樣的工作,使用同樣的裝置(資本投入一致),甚至他們還不如東亞民眾辛苦,那麼,他們想要獲得更高的收入,在市場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僅從貨幣收入而言,美國工人只要面臨著其他勞動力的競爭,就不得不調低自己的售價,否則,他們就將成為失業者。
現在美國普通美國工人的收入大概在三四千美元一個月,而美國的矽谷精英們,上萬美元收入是正常的。
這些工人不爽,認為,這是貧富差距。但如果全球是同一個市場,沒有國界阻礙這種勞動力競爭 ,全球貨幣全是黃金的話,那麼,美國普通工人的收入,應該是矽谷精英的十分之一。
因為,能幹美國普通工人工作的工人太多了,全世界有幾十億人都可以幹他們一樣的活,比如什麼搬運工、廚工等這些普通工作。
所謂藍領有什麼好收入,這不過是勞動力被保護(反過來就是外來勞動力被管制)的結果,而不是市場的結果。開車這種技能,學三天就會了,我甚至只學了一小時,就開著車滿大街轉了,司機這種職業就一定面臨著全球勞動力的競爭,怎麼可能收入高。
萬斯和盧比奧都在給美國工人們構建一個烏托邦。
他們試圖告訴美國普通人,你們不需要自己更努力,不需要提高技能 ,但我有辦法改變你收入下降的趨勢。
那就是透過暴力、透過極權手段,來阻止外國勞動力與你們之間的競爭。
全球化下,美國工人受傷,是一個事實。
但這種傷叫作,過往被壟斷的職業、被勞動力貿易保護下的較高收入,無法持續,因為你不管怎麼保護,資本長了腳 ,企業會跑。
就象中國菸草公司的職工,要是把他們開除了,他們也會大喊,老子受傷了,收入減少了,這不公平,原來老子兩萬一個月,現在你讓我與泥腿子去競爭三千月薪的崗位,我接受不了!
美國的工人,一樣是在全球處於這種地位,他們是世界上勞工市場中的貴族,他們的較高收入,不是來源於自己的效率提升,而是來源於對勞工市場中那些達特利的欺壓,因為工人的競爭對手,就是其他工人。
不搞死競爭對手,自己怎麼保持壟斷地位呢?
敢來搶老子的工作?老子呼叫黑幫川老大搞死你,趕走你啊!資本會跑,那加關稅啊,你要是敢在美國外生產,那就加天價關稅,哪怕你是美國汽車廠也不例外。
上一屆川普還要搞美國所有在外有投資的企業,要逼他們回美國,否則就威脅用高額稅收處罰他們。
萬斯說的更露骨,他認為,發展中國家怎麼能有高階產業呢?低端你們搶完了,美國有鐵鏽帶了,高階也來搶的話,矽谷不也成為鐵鏽帶了嗎?那不就完了嗎?不行,要打壓!高階產業一定要在美國人手裡。
並且,不能以降低勞動者收入為手段,要創新!
萬斯與盧比奧的演講都說明,雖然是一種民粹右翼思維(反建制、認為美國大企業與政府勾結搞全球化,有利於大企業但不利於民眾),但這種反全球化的敘事,在美國左右兩黨,其實形成了共識。
這種共識,至少代表了很長一段時間,美國不會有希望。
因為,美國工人們不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是不對的。
工人們認為,一個人保護自己的利益有什麼錯?美國的工會,本身就在美國國內形成了貴族階層,普通美國工人,是不可能去搶碼頭工人年薪十萬的工作的,碼頭工人不讓你幹。
有一箇中國商人去美國參展,自己家的展臺上的東西,出現一點問題,他找來梯子,要自己把產品搬下來,被美國的搬運工人直接呵斥,這種工作只能我做,你是不能做的。
要搬運,是需要資質 的,是需要加入工會的,是需要我們同意的。
你必須給我做,且必須付錢。搬運,不是你想搬就能搬的,這是展館,不是你家,這裡的搬運工作,只能由我們來做。
沒有加入美國工會的美國工人,則是全球勞動力市場的貴族。
你讓這些貴族們改變自己的想法是很難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世界和中國,都有一種看法,認為藍領工人收入高,大家平等,才是一個好社會,甚至不少中國知識分子跑到國外去,就是去殺豬,去當建築工人,去幹體力活。
他們說,人人平等,才是好社會,藍領也有高收入,才是發達社會。
在美國,這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階層。美國的確有不少科技精英,有發達的科技產業,這一領域極其自由,沒有工會,甚至勞動法都沒有,可以隨便開除人,但這些人口占美國人口極少,也就是一千萬人左右。
大量的美國人,他們與東亞國家勞動者的生產效率並沒有大的區別,在很多領域甚至是遠遠落後於東亞的。
他們的醫生沒有中國醫生的治療水平高,看的病人也不如中國醫生多。他們的工人效率更是低下,美國碼頭工人甚至不允許自動化裝置進入碼頭搶他們的工作。
除了千把萬精英群體外,其餘的勞動者放在全球以他們當下的狀態,毫無競爭力。
要想在全球勞動力市場獲得競爭力,要麼提升技能,發揮企業家精神投資於自己,學習新領域的知識,以求得在勞動力市場中的競爭優勢,要麼提高效率,努力幹活,將自己的勞動生產率變得更高,要麼降低價格,求得工作,競爭能力更弱的勞動力求得機會最佳的方式就是降價。
然而,美國工人這三項都不想幹。
中國勞動者願意幹,他們為了多賺錢,可以學新技能,可以長時間工作,甚至只要有工作機會,降價也要先拿到。
如果僅以生產者之間的利益來看,二者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工人與企業家從來不存在什麼矛盾,二者是合作者,工人不過是企業的勞動力供應商,哪個供應商不把採購廠家當作大爺供著,希望合作長期繼續,哪來的矛盾?但工人之間是競爭者。
我要價500,你要價300,你就應聘成功,我就落選。
這與餐飲企業之間是一樣的,我一份快餐賣20,他就賣16,就把你的客戶搶走了。
美國勞動者與中國勞動者,事實上構成了競爭關係。而不是中國與美國構成了競爭關係。
在這種競爭下,發展出來勞動階層之間的種姓制度。
美國汽車產業的工人,港口工人,醫生,等有強大工會勢力保護的領域,就是全球工人階層中的婆羅門,他們透過權力,構建了進入壁壘,別人可不能當這個行業的工人,不光是中國人當不了,普通美國人也當不了。
否則美國港口工人憑什麼拿十幾萬美元的年薪,而美國的服務員卻只能拿到三四萬美元的年薪?港口工人並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人人學習一下都能當,但美國服務員當不了,工會把持了准入資格。
第二個種姓,剎帝利。這是整個歐美的勞動者階層。
歐洲出的所謂《禁止強迫勞動法案》,其實早就在內部就實施了,德國工人如果工作時間超過一定的時間,稅率就要增加,以進行懲罰。
你要是努力工作就是在發動對其他勞動者的競爭,那麼,這是不被允許的,試圖多努力工作賺錢的人,早就在歐洲內部成為了達特利。
歐洲的強迫勞動法其實代表著整個歐美勞動者階層剎帝利的二等特權地位。
從國內阻止勞動力競爭還不夠,還需要在國際上阻止勞動力競爭。否則,歐洲的企業就跑了。
為了達成少幹活,而多拿錢。多拿錢,又多休息之目標,那麼就需要推動歐洲和美國政府對全球進行管制。
這種管制沒有標準,或許找一個五天工作制,或許找一個環保標準,或許找一個勞動環境,或者直接透過關稅,要麼各種手段一起上,其目的只有一個,阻止歐美企業外流。
想當上剎帝利,是需要有條件的。那就是所在國政府,有強大的國際軍事政治影響力,才能影響其他國家的政府和民眾,才能將這種權力施加於達特利。
印度也想搞這個,他們的小商小販想禁止中國的企業與他們競爭 ,設立關稅,打擊中國APP,但是其結果是變窮。他們最多在國內執行,但沒有辦法將權力之手伸向中國。
但歐美政府有這種影響力。甚至他們將這種管制其他國家勞動力的手段包裝成為人道主義,其他國不少人還傻傻地歡呼,這真人道啊。
達特利有時被欺負時,也會認為合理合理。
當婆羅門是需要有條件的,美國勞動者也有一大半當不了。但當剎帝利也難,比如,你現在去美國、歐洲應聘工作,能不能去?不能。
那麼,你就要清楚你的身份,你就是達特利,就是三等工人。
你在中國當工人,就要面臨國際上更高種姓工人的欺壓。
這種欺壓,目前是基於國際資本自由流動之現實,但很快,歐美工人會發現,當下各種手段,都無法阻止企業外逃,因為企業只要面臨競爭,就必然要拋棄貴族工人,消費者們不希望貴族工人的存在。
那就需要消滅市場機制。
也即,消滅資本家。這是歐美工人們最後必然通向的一條路。
他們先會消滅資本的國際流動,比如逐步限制本國資本家的國外投資,包括用關稅懲罰他們,包括對這些資本家的投資限定,如果效果還達不到,就直接會採取限制資本流出的手段,甚至控制資本家人身,沒收資本家資產的方式。
這些手段,南美國家也是在這一邏輯下,頻繁使用過。貿易保護主義就是南美各種暴政的源頭。
這場工人階層之間的鬥爭,只會帶來破壞和傷害,因為基於生產者利益的所有計算,全部是錯的。市場經濟從不同情生產者,生產者沒有生產能力,那麼美國工人就應該和中國農民工一樣的收入。
市場經濟只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只考慮消費者是否能透過手中的鈔票透過價格決定生產者的行為。
在市場經濟中,沒有階層,沒有對立,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所有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因為生產者也是消費者。
只考慮生產者的話,碼頭工人回到家,也要面臨修一下電路就要五百美元的痛苦,也要面臨看一次病就要上萬美元的痛苦。生產者們各自保護自己的利益的結果,只能是互害。
但美國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幾乎在美國有兩億以上的人口,這一群人不能理性認知到長遠來說開放自由有利於自己的話,只考慮短期收入,那麼,這一場內鬥,剛剛才開始而已。

下面是口碑最好的,謝宗林翻譯的《人的行為》,限量超值附贈四大獨家資源:
資源一:《人的行為》《經濟科學的最終基礎》《自由秩序原理》三本書的思維導圖,原來售價99;
資源二:《人的行為》精讀講解的音訊課程,原來售價199;
資源三:英文原版《人的行為》的書籍朗讀,對應英文版裡邊每一章的小節,並把中英文對照文字放在了音訊下方,可以邊聽英文邊看文字。前兩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這次同樣買書免費附贈。
資源四:英文、謝譯、夏譯三個版本混排《人的行為》電子版,下單任意一本書籍或打賞文章,都可以獲贈此電子版。 
買一贈四,收穫更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