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和卿來源:米筐投資
全文1901字,預計閱讀需3分鐘。

很多人不知道,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變得非常非常“緊俏”,利率上升的非常快。
先是香港那邊的人民幣價格(用CNH Hibor衡量),1月8號達到了頂峰:隔夜利率暴漲至8.5%,創2021年6月以來新高,1M以內的資金利率全線站上4%……

雖然這幾天有所回落,但還處於高位,而且整體呈現出期限長的人民幣貴、期限短的人民幣更貴的格局。
反觀國內,從1月8號開始,國內人民幣的價格也開始鳥悄地上漲。截止昨天2周以下的人民幣已經攀升到2%的水平,這可比央行的政策利率(dr007為1.5%)高出了30%。

說這個大家可能沒有什麼感覺,拿經常炒股的朋友會用到的臨時投資工具來說,1月8號你把錢借給金融機構7天可以收1.6%的年息,昨天盤中你卻能收到最高3.2%的年息。
僅僅隔了四個交易日,你借錢給別人的收益就差了一倍。

那麼,為什麼最近人民幣會這麼緊張呢?
因為人民幣匯率!!
讀者可能都知道,自打四季度貨幣政策會議定調之後,捍衛人民幣匯率成了最近的頭等大事。
也因如此,我們才看到最近央行動作頻頻:先是官宣打算在香港發行600億央票,隨後宣佈停止買國債,最後又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引數。
整個操作的邏輯皆是:減少人民幣供給,讓人民幣變得緊俏、變得值錢。
發央票,相當於央行發債直接把香港市場的人民幣回籠到國內;停止買國債,相當於央行給國內銀行系統供水的一個管子臨時關上了;上調引數是讓國內企業可以借來更多的美元從而讓金融市場呈現出美元多、人民幣少的格局。
如此,香港和國內的人民幣就會短缺,值錢,利率自然也就會攀升。
可以說,最近人民幣緊俏成了香餑餑,完全是“造”出來的結果。

而且,這個勢頭可能才剛剛開始,央行大機率還會有“抽水”的動作!!
原因有兩個:
第一,抽水的力度還不足以扭轉人民幣走勢。
仔細觀察CNH Hibor走勢可以發現,我們央行起碼從2024年12月9號就已經開始從香港市場“抽水”去支援人民幣匯率了(圖一黑色尖頭位置)。
但是,人民幣卻依然從7.25的位置跌到了7.34。
最近央行又額外啟用了三個工具包去支援人民幣,而人民幣卻沒有明顯改變走勢。
接下來特朗普即將上臺,我們又恰逢春節,貶值壓力與“春節保住面子”大機率會激烈碰撞,這都會迫使央行使用更多支援匯率的工具。
而所有的工具核心都繞不開以下兩種方式:一個是讓人民幣更稀缺、更貴,一個是讓人民幣停止流動。
第二,美元還在悄悄走強。
最近,有一個非常奇葩的現象,那就是不少發達國家在降息週期裡,可國債收益率卻飆升的特別厲害。
這說明,資本認為發達國家的通脹下降速度是比預期要慢的,政府必須支付更高的利息才能借到錢。
反過來說,西方國家的央行明面上在降息,但市場卻根本不買賬,甚至在自發加息。
比如美國,雖然美聯儲從9月先後降息了0.5%、0.25%,但過去幾個月美國的30 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貸款的利率卻上升了一個百分點,接近7%。
高通脹意味著高利率,高利率意味著貨幣強勢(惡性通脹除外)。
現在,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接近5%,遠高於德國、日本等國,並且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上漲勢頭似乎更猛一些——這都會促成美元指數更強,他國貨幣匯率承壓。
在我們基本面還沒有扭轉之前,外圍的壓力都會轉化為央行抽水支援人民幣的動力。除非,我們主動下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放大波動空間。
總之,筆者隱隱感覺到央行接下來還會有大動作,還會在離岸市場繼續抽水去支援人民幣匯率。
這些動作都會繼續讓人民幣變得緊俏、變得更貴。

這期間蘊藏了哪些機會,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第一,要認清現狀。
我們目前的經濟仍然需要人民幣的低利率支援,一旦匯率穩定之後,人民幣緊俏的情況就會消失,重歸平靜。所以,央行為保匯率讓人民幣收益走高只是一個階段性現象,投資和套利機會就在這段時間,別以為是長期機會。
第二,可套利的機會有三個。
第一個,春節前用錢的人會很多,加上央行抽水,國內人民幣短期利率估計會飆的更高,多關注關注。如果春節期間不想持倉,搞一搞國債逆回購賺幾天的高利息還是很不錯的。
第二個,人民幣挪一下窩(不展開,懂得都懂)。
第三個,如果特朗普上臺、春節期間人民幣匯率相對平穩、窄幅震盪,那麼遠期的市場會有機會,可以瞭解一下掉期交易玩一玩S/B。
值得注意的一個情況是,如果接下來一段時間我們主動下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去釋放人民幣波動空間,那麼上述三個機會都會非常不明顯甚至雞肋,只能靠你反應,抓緊上車,等下次警告時及時離場。
總之,最近人民幣緊俏對借錢的人來說非常不友好,但對於手裡有閒錢的人來說卻是一個不可多的無風險套利機會。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