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手!人民幣,大動作

113日,央行、國家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從1.5上調至1.75,於2025年1月13日實施。

這是2023年7月以來該引數的首次上調,釋放了央行穩匯率的強烈訊號。
113日釋出的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會議新聞稿提到:堅決對市場順週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向來是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利器,它透過影響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的上限,最終能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它們之間的關係是:
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資本或淨資產×跨境融資槓桿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
由此可見,在資本或淨資產、跨境融資槓桿率不變的情況下,宏觀審慎調節引數的上調,最終促使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上調。
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上調意味著企業和金融機構能夠在境外借錢的額度增加。
對人民幣匯率意味著什麼?
企業和金融機構借入的資金主要是美元,但持有的美元到國內需要兌換成人民幣,境外借入的資金越多,“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的需求就越大,最終可以促使人民幣短期升值。
儘管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不改變人民幣長期趨勢,但卻傳遞了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預期的強勁訊號。
最近,在離岸人民幣方面,央行也有大動作。
1月9日,央行宣佈將在香港發行期限6個月,發行量為600億元人民幣的央票,這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央票發行。
央行發行後,將對中國香港市場的人民幣形成“抽水”效應,離岸人民幣將變得更稀缺,做空人民幣的成本大幅增加,買入人民幣的需求增加,最終的效果是避免人民幣過度貶值。
可以這麼說,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的上調主要是穩定在岸人民幣,在港央行發行主要是穩定離岸人民幣,央行在兩大市場雙管齊下,對人民幣糾偏意圖明顯。
央行為何這麼做?其中一大意圖應該是改變A股悲觀預期。
目前環境下,人民幣匯率如果持續下跌對A股情緒有很大影響,市場交投慾望下降,多頭入場的積極性也降低。此時央行在盤前出手,無論是對短期人民幣匯率還是對A股信心,都有一些提振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