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多箭齊發”穩匯率,解讀來了

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防範化解匯率超調風險的組合拳。
來源 | 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 | 唐 婧
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雙跌破7.30之際,央行穩匯率再度出手。
2025年1月13日上午9時整,央行宣佈:
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繼續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最佳化資產負債結構,央行、國家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從1.5上調至1.75,於當日實施
訊息傳出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應聲上漲,短線拉昇超過500點。
9點15分,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披露資料顯示——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1885,較上一個交易日上調6點。
所謂“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是“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中的一個計算因子。
上調該引數可以提高對應的風險餘額上限,便於境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增加跨境融資額度,有利於跨境資金流入,最佳化資產負債結構
同時,境內外匯資金增加後,相應結匯需求增加,也能起到穩匯率的效果
換言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越高,意味著企業和金融機構可跨境融資的上限越高。
這既有利於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多種渠道籌集資金,也會直接增加境內美元流動性,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階研究員龐溟表示:
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和最近加大央票離岸發行規模,都是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防範化解匯率超調風險的組合拳。
目前,穩匯率政策工具箱的彈藥充實、儲備豐富,必要時還可以採用上調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和美元存款利率等方式,確保市場預期保持穩定、交易行為保持理性、外匯市場執行保持韌性。
01

18個月以來首次調整

這是2023年7月以來,央行和外匯局再一次上調跨境宏觀審慎調節引數。
市場分析認為,上調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旨在釋放境內企業和金融機構更多的外債融資潛力,鼓勵外債融資並助力國際收支的平衡。
本次引數上調,背景是近期對比美元走勢,人民幣貶值壓力有所加大。
監管層透過動用穩匯市政策工具,引導市場預期,避免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範圍之外大起大落。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被視為穩匯率的政策工具之一。
2016年,央行與國家外匯局建立了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取消外債事前審批,便利境內機構跨境融資。
最初該管理框架進行了小範圍試點,而後擴大至全國的金融機構和企業,規定宏觀審慎調節引數為1。
此後,宏觀審慎調節引數進行了多次調整——
2020年3月,為強化金融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央行、國家外匯局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由1上調至1.25
2020年12月,央行、國家外匯局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從1.25回撥至1
2021年1月,央行、國家外匯局先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引數由0.3上調至0.5
不久後又釋出了關於調整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的通知,決定將企業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由1.25下調至1,當時人民幣正處於升值區間。
2022年10月,央行、國家外匯局轉為上調金融機構和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由1至1.25,當時人民幣匯率恰處在貶值區間;
2023年7月,央行、國家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引數從1.25上調至1.5,直至此番再度調整至1.75,也創下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長王志毅表示:上調該係數意味著允許企業和金融機構舉借更多外債。
調整後,企業最多可借入的外債額度是不超過淨資產的3.5倍,這麼高的外債額度是史無前例的,這也體現了央行穩匯率的決心。
另據央行最新訊息,近日,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國家外匯局副局長李斌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討論了近期外匯市場形勢,部署了加強外匯自律管理有關工作。
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具體舉措方面,央行、國家外匯局將繼續綜合施策,穩定預期,增強外匯市場韌性,加強外匯市場管理;
堅決對市場順週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
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將加強對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的指導,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管理,指導外匯市場成員嚴格落實自律規範;
對擾亂市場秩序、惡意誤導公眾等違反自律規範的行為及時採取措施。
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成員要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首要任務,努力為企業和居民提供穩定的匯率環境。
要堅持匯率風險中性,完善服務企業匯率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
要自覺遵守自律規範,不得擾亂市場秩序,不得推波助瀾加劇順週期行為,共同維護外匯市場有序規範執行。
02

央行“多箭齊發”穩匯率

這並不是今年以來央行穩匯率第一次出手。
1月9日,央行釋出公告稱,將於2025年1月15日透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債券投標平臺,招標發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銀行票據(下稱“央票”)。
其中,第一期央票期限為6個月(182天),發行量為人民幣600億元,票據面值為人民幣1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央票規模一般多在100億元至200億元之間,這次發行規模高達600億元,創下歷史上最大單次發行規模。
香港離岸人民幣央票可以為海外投資者提供主權信用等級的高質量人民幣資產,同時也可以回收離岸人民幣流動性。
與此同時,央行近期召開的多個會議都傳達出更為明確、強勢的穩匯率訊號。
其中,在2024年第四季度例會中,央行明確強調了“三個堅決”——
即“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止形成單邊一致性預期並自我實現,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
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到了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
此外,1月10日,央行釋出公告稱,鑑於近期政府債券市場持續供不應求,決定2025年1月起暫停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入操作,後續將視國債市場供求狀況擇機恢復。
市場人士認為,此舉有助於遏制近期債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搶跑”勢頭,穩定市場預期,同時避免中美利差倒掛進一步走闊,也有助於穩定人民幣匯率。
針對市場近期對人民幣匯率貶值的擔憂,央行主管《金融時報》曾於1月6日發文指出,2025年來看,支撐人民幣匯率的積極因素還是比較多的。
首先,我國宏觀經濟大盤將更加紮實。
2024年9月以來的一攬子增量支援措施將陸續見效。
今年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將進一步鞏固。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近期的有關重大決策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澎湃動力,為世界帶來更多分享中國機遇的發展紅利。
其次,我國國際收支仍將保持平衡。
2024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79萬億元,同比增長4.9%;
貨物貿易順差8846億美元,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長18.4%。
近年來,在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下,我國外貿企業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和韌性持續提升,2025年我國經常賬戶有望保持順差,為平衡外匯供求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我國外匯市場保持韌性。
市場參與者交易行為更加理性,經營主體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增強,為外匯市場穩健執行和外匯供求保持平衡提供重要微觀基礎。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