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開始打明牌了,直接發錢!

作者:明源不動產研究院總編、首席研究員 艾振強
來源:明源不動產研究院
全文286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中央竟然給北京、上海、深圳這些發達城市發錢,這事不簡單!
近幾年,X省X市養活全國說法廣為流傳。因為34個省級行政區中只有廣東、江蘇上海等少數幾個省市上交的稅收是正數。
這種說法顯然是錯的。因為,非發達地區為發達地區提供了大量人才和自然資源,還有廣闊的市場,非發達地區理應獲得一定的扶持
不過,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正悄然變革。去年,中央財政安排了400億元促進高質量發展激勵資金,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經濟發達的城市也領到了錢。這一變化透露出來的訊號不簡單。
1
中央開始給北上深發錢
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地方財政收入跟地方需要承擔的責任、事項不匹配日益突出,財權和事權形成了錯位
所以,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土地財政蓬勃發展。土地出讓金,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地方政府的財政缺口。
與此同時,中央也會透過轉移支付解決地方財權和事權錯位的問題,促進區域間協調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根據財政部官網資料,2024年全國一般預算收入中的45.71%歸中央財政,54.29%歸地方財政;可是,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只佔全國的14.3%剩下部分的支出都是地方的。中央財政多餘的錢就用於轉移支付。去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是10.04萬億元。
△來源:財政部官網
2025年中央對地方的轉移預算約10.34萬億元。在土地財政降溫的大背景下,中央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加大,可以有效填補地方財政缺口,幫助地方化債,支援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
以地方三保為例中央財政安排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規模已超4000億元,這筆錢主要用於兜牢基層三保
這筆資金,最早是由中央財政對地方緩解財政困難獎勵和補助資金轉化而來,此後獎補範圍和標準不斷最佳化。
顧名思義,這是照顧財政困難地區的資金。像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財政收入充沛的城市,是不可能享受到的。
不過,隨著2024年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中,新設立了400億元促進高質量發展激勵資金,北京、上海、深圳由於財政收入規模位居全國前列,財政收入質量高,首次拿到了分別為23.5億元、15.63億元和7.97億元獎補資金。
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訊號:中央部署的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正逐步落地
2
優等生會獲得更多資源
向非發達地區轉移支付是全世界的通行做法,在我國更是落實先富帶動後富的重要舉措
一般性轉移支付按地區經濟、財政收入等因素分配資金經濟發展水平越低、財政收入越少的地區,得到的一般性轉移支付越多反之,經濟發展得越好得到的轉移支付也就越少
簡單地說,越差得到的照顧越多越優秀越得不到照顧。這種對地方經濟和財力建設逆向激勵作用不利於調動地方發展經濟積極性。
對此,中央也心知肚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其中包括,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
新的機制下,落後的地區固然仍要幫扶,但優等生也要大激勵。這種傾向在其他方面,其實已經在落實了。
比如,去年10月12日財政部的釋出會上,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加大對經濟大省的專項債支援力度,額度分配向專案準備充分、投資效率高的地區傾斜,支援經濟大省專案建設……
因為資源是有限的,必須要儘可能將其投到產出大的地方。
20多年前,增加1元GDP,只需要2元的社會融資,如今需要6元左右。社會融資轉化為GDP的效率邊際遞減,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區域性投資製造的供給大於經濟發展的需求,導致一些投資低效甚至閒置。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中央不斷加碼政策,要求盤活低效、閒置資產。
比如,某些城市,原來預計人口會持續增長,也提前做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可是實際走向是人口持續淨流出,那原來的一些投資就很難獲得預期的收益。
至於經濟發展良好,人口仍在流入的城市,則需要繼續加大投資,比如保障房的建設就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但即便是大城市,想要保證收益率也不那麼簡單。資料顯示,截至202410核心8保租房規模市場佔有率已接近4保租房的市佔率3年增長了接近14%,對整個住房租賃市場帶來顯著壓力,部分城市租金和出租率承壓,負責保租房運營的城投等國企,也不得不想方設法,透過數字化等手段,提高出租和運營的效率……
此外,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單靠增加資源數量投入已經很難驅動經濟增長,必須走向創新驅動。
比如,算力每投入1元可以帶動34元的GDP增長資料來自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測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中小城市也有創新,但像大資料、AI、具身機器人之類的創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超大城市。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支援經濟大省挑大樑,在要素保障、科技創新、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等方面制定支援政策未來,優等生還會獲得更多的資源。
3
奮發有為才有更多支援
2025年中央財政預算中的部分轉移支付專案分地區情況表中,公開了《關於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該說明稱,按照相關規定……從中安排促進高質量發展激勵資金,引導地方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涵養財政稅源,提升財政收入規模和質量。
從去年的資料看,大量中小城市也拿到了上述激勵資金——
比如江西省,從2024年起,在中央財政的基礎上,江西財政新增預算單獨安排配套激勵資金,2024年促進高質量發展激勵資金12.5億元已於近日下達。獲得激勵資金的有宜春、上饒、吉安、鷹潭等4個設區市本級,以及宜豐、章貢、萬載、奉新、貴溪、信州、吉水等57個縣(市、區)。
根據官方披露,該項資金根據各地全口徑稅收收入、製造業稅收收入、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收入等情況測算分配,向稅收收入增長較快、質量較高、貢獻較大的市縣傾斜。
專項債向優等生傾斜,其實也是同樣的邏輯。近年來地方專項債支援的範圍在不斷擴大,但地方專項債適配的能實現收益與融資平衡的專案越來越少,不少專項債專案需要包裝
無疑,在經濟大省找到合適投資專案要容易得。一方面,經濟大省的基本面優良,仍有大量投資空間,比如人口淨流入的城市,保障房就是剛需;另一方面,經濟大省的地方政府和承擔專案建設、運營的城投等,市場化程度更高,更能以市場商業眼光來謀劃專案提高投資專案建設整體的資金使用效率,運營也更高效。以保租房為例,能級越高的城市,數字化程度越高,運營效率也越高
顯然,整體基本面較差,市場化程度過低的城投,向市場化轉型,已刻不容緩;不少地方政府也要努力改善營商環境……
4
小結
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時候,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至關重要。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堅持幹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要強化正向激勵,激發幹事創業的內生動力……
今年,促進高質量發展激勵資金增加到了500億元未來,無論是個人、企業還是城市,只要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就一定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傾斜。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濟生活雜談”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點選推薦」,讓更多的人看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