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vs牛奶,喝錯奶反而毀健康!超50萬我國資料:每天多喝兩杯牛奶,癌症、糖尿病風險顯著增加,而適量飲用酸奶可延緩衰老

在眾多美食中,奶製品以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和風味,成功“俘獲”了眾多食客的心,成為餐桌上的常客,而當醇厚香濃的牛奶遇上酸甜可口的酸奶,一場味蕾的“甜蜜較量”就此拉開帷幕!
「牛奶偏愛者」認為,牛奶那濃郁的奶香、絲滑的口感,搭配麵包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簡直絕配。「酸奶打call者」反駁道:冷藏後的酸奶,酸甜可口,滿滿都是益生菌帶來的健康感,飯後喝一杯,感覺腸胃都在歡呼!
不知道在各位讀者的心中,牛奶vs 酸奶,誰才是奶製品界的“頂流偏愛”呢?或許,影響選擇不應只關乎口感,更關乎健康!
乳製品=致癌?是真的嗎?
早前,來自英國牛津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地的研究人員,在BMC Medicine發表了一篇題為“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c cancers in Chinese adults: an 1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的研究論文,透過對50萬人進行的為期11年的前瞻性研究,震驚地發現,在中國成年人中,較高的乳製品攝入量與患肝癌、女性乳腺癌和淋巴瘤的風險較高有關!

DOI: 10.1186/s12916-022-02330-3

癌症是全球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幾項針對西方人群的大型前瞻性研究認為,乳製品對結直腸癌發病率可能起保護作用,而較高的乳製品攝入量與較高的前列腺癌風險相關。我國的癌症發病率和乳製品消費水平與西方人群存在重大差異,但目前來自我國的資料仍十分有限。
該研究依託於中國嘉道理生物樣本庫(CKB),我國10個地區招募了超50萬名成年人,在基線和後續調查中,使用問卷收集社會人口學特徵、病史、生活方式因素和飲食攝入頻率等資訊,測量人體測量學指標並採集血液樣本,並透過疾病監測點系統、癌症登記處和健康保險資料庫確定參與者的癌症發病情況。
總體而言,受試人群平均年齡52歲,其中,20.4%的參與者表示每週至少食用一次乳製品(定義為常規消費者),68.5%的人表示從不或很少食用乳製品(定義為非消費者),常規消費者多為女性,教育和收入水平較高,食物消費水平較高。

圖:不同年齡和地區的男性女性攝入乳製品的情況

與既往認知一致的是,喝牛奶能長高!研究顯示,身高和腿長都與乳製品消費水平呈正相關,常規消費者比非消費者平均高出0.6釐米,腿還長了0.3釐米!而且,常規消費者的體重反而更低——男性輕0.5公斤,女性輕0.9公斤,BMI也更低一些。
那麼,乳製品和癌症的關係如何呢?本研究的關鍵結論來了。研究發現,乳製品攝入與總體癌症、肝癌、女性乳腺癌和淋巴瘤風險顯著正相關!具體而言,每增加50克/天的乳製品攝入,總體癌症風險增加7%,肝癌風險增加12%,女性乳腺癌風險增加17%,淋巴瘤風險增加19%(但淋巴瘤風險多重檢驗後不顯著),這些資料真是讓人心裡“咯噔”一下。

圖:日常乳製品攝入量與癌症發病風險的關聯

為什麼乳製品可能“致癌”?研究者認為,血漿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I(IGF – I)水平、增加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攝入以及影響脂肪溶性性激素水平等,可能是乳製品增加癌症風險的內在機制。
研究人員指出:“該研究還存在一定的侷限性,雖然我們認為,經常食用乳製品與一些癌症之間可能存在直接聯絡,但更重要的是要意識到乳製品是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來源。僅僅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就減少乳製品的消費是不明智的。”
牛奶vs酸奶大比拼
在全球範圍內,糖尿病已逐漸演變成一個愈發嚴峻的健康難題,其中,2 型糖尿病(T2D)的患者數量佔比超過90%,嚴重威脅著大眾的生命健康,確定其潛在的可改變風險因素,對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義。而乳製品,這個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老朋友”,一直以來都是營養學界和醫學界關注的焦點,既往研究證明其與T2D風險存在關聯,但研究結果並不統一,另外,各類乳製品在成分構成和加工工藝上存在顯著差異,對 T2D 的影響可能也不盡相同。
近日,來自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的研究團隊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雜誌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透過長達24.3 年的前瞻性佇列研究發現:高攝入非發酵牛奶和乳酪會增加 T2D 風險,而高攝入發酵牛奶、奶油和黃油則能降低風險!

10.1016/j.ajcnut.2025.02.023

該研究依託於馬爾默飲食與癌症研究(MDCS),共納入26,4613名受試者參與乳製品攝入與T2D分析的佇列,893名受試者資料用於探究乳製品攝入相關代謝物。
在平均24.3年的隨訪中,研究人員記錄到4552例T2D,那麼乳製品攝入與 T2D 風險是否有關聯呢?
與每日常規飲用非發酵牛奶(<200g/d)相比,大量攝入非發酵牛奶(每日飲用>1升普通牛奶 vs <200克)糖尿病風險增加40%!與此類似的是,乳酪攝入較高(每日食用>100克vs <20克)風險也增加23%。而與之恰恰相反的是,與不食用相比,每日攝入>300克發酵乳製品(酸奶/酸牛奶),糖尿病風險降低12%,而每日食用>50克奶油/黃油,風險分別降低23%和18%。
特別的是,連續分析結果顯示,非發酵牛奶每增加 100g/d,T2D 風險增加 4%。而發酵牛奶每增加 100g/d,T2D 風險降低 3%!

圖:乳製品攝入量與2型糖尿病風險關聯的限制性立方樣條分析

隨後,與乳製品攝入相關的血漿代謝物檢測發現,普通牛奶攝入關聯45種代謝物變化,其中半乳糖酸等的正相關性最強,而色氨酸甜菜鹼等的負相關性最強;發酵乳製品關聯48種代謝物,其中阿拉伯糖酸/木糖酸、草酸等的正相關性最強,而煙醯胺核糖等的負相關性最強;而乳酪/奶油/黃油分別關聯12/27/46種特徵性代謝物。

圖:維恩圖展示透過彈性網路迴歸模型確定的5種乳製品的代謝情況

由此看來,喝牛奶也像開盲盒,喝對是營養,喝錯會變負擔!
常吃酸奶能延緩衰老!
酸奶的好處不僅如此哦!不久前,來自遼寧中醫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營養學權威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雜誌發表一篇文章,藉助NHANES資料庫,發現適量食用酸奶可能透過調節體重和改善代謝,或有助於延緩衰老。

doi: 10.3389/fnut.2024.1482980

該研究選取2003-2006年NHANES資料庫中有完整膳食頻率問卷結果、BMI及計算表型年齡所需生物標誌物資料的個體,納入4,056名參與者,將酸奶消費者定義為每年至少食用一次酸奶的個體,並以表型年齡加速(透過9種臨床生物標誌物計算,反映個體衰老程度)作為核心評價指標。
結果顯示,酸奶愛好者喜提“抗衰Buff”!與不食用酸奶者相比,酸奶消費者的加速衰老風險降低了約45.6%!且酸奶攝入頻率與加速衰老風險呈U型關聯,提示適量攝入可能延緩衰老,但過量或過少攝入可能削弱益處。

圖:酸奶攝入頻率與表型加速衰老風險關係的限制性立方樣條模型

此外,研究還分析了酸奶攝入頻率與超重狀態的關聯,結果發現,酸奶攝入頻率與超重風險呈負相關,推測BMI可能在酸奶的抗衰老效應中起中介作用。
以上就是關於“牛奶vs酸奶”的熱點文章解讀,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參考,但是小夥伴們要注意,相關性≠因果關係哦!並且研究無法完全排除其他生活習慣的干擾,結論還需要更多資料驗證呢,“過猶不及”地完全摒棄牛奶,選擇酸奶的行為也是不可取的。
這裡也得給牛奶愛好者吃一顆【定心丸】,雖然資料看起來嚇人,但也先別慌!科學“吃奶”便沒有問題,根據我國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入300-500克奶及奶製品,其中牛奶和酸奶都是優質選擇,但一定要注意“適量”原則,切不可貪杯!
總之,乳製品的攝入應秉持“適度多元”的原則,保持膳食多樣性,才是守護健康的根本之道!
參考文獻:
[1] Kakkoura MG, Du H, Guo Y, et al. 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s in Chinese adults: an 1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 BMC Med. 2022 May 6;20(1):134.
[2] Zhang S, Janzi S, Du Y, Smith JG, Qi L, Borne Y, et al. Dairy intake, plasma metabolom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Am J Clin Nutr. 2025
[3] Yue X, Liu H, Guo W, et al. Yogur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accelerated aging: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the NHANES 2003-2006. Front Nutr. 2024 Dec 11;11:14829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