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清理代謝廢物丨一週科技

 4.12‍‍‍
知識分子
The Intellectual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一手掌握一週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姚湧  小學森  廬州月
責編 | 既來知  
●                   ●                   

1
長期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清理代謝廢物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有研究表明,定期運動可以提升小鼠透過淋巴系統運輸代謝廢物的效率。近日,韓國首爾大學醫學院Seung Hong Choi團隊透過非介入性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了體育鍛煉對健康志願者上游和下游腦廢物清除的影響。研究人員發現志願者經過12周的腳踏車運動後,大腦殼核處的淋巴內流顯著提高。此外,腦膜淋巴管大小和流量在長期運動後也明顯增加。血漿蛋白質組學資料表明,長期運動後炎症相關和免疫相關蛋白質水平也發生顯著變化,例如S100A8S100A9PSMA3DEFA1A3下調J鏈上調,這些變化大腦淋巴內流或腦膜淋巴流動相關。研究表明,大腦淋巴流量提升可能是長期運動保護認知的潛在機制。相關論文於49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58726-1

2
怎樣殺滅牛奶中的禽流感病毒?
圖片來源:pixabay.com
202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奶牛曾引起人們對禽流感爆發的擔憂那麼,禽流感病毒能在生牛乳中存活多久,如何殺滅生牛乳中的病毒呢?近日美國康奈爾大學獸醫學院Diego G. Diel團隊評估了生牛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的熱穩定性和殺滅策略研究人員發現,存放牛奶的環境溫度越高,病毒失活得越快。例如,在4℃環境中放置49天和56天后,牛奶中的H5N1病毒仍具有細胞毒性,但在37℃存放兩天就能使牛奶中的H5N1病毒失去細胞毒性。研究人員還發現傳統的巴斯德消毒法,即63℃加熱30分鐘或72℃加熱15秒就可以殺死牛奶中的H5N1病毒,但是50處理10分鐘不能將病毒滅活相關論文於47日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8219-1

3
LMS:一種新型高效空氣淨化系統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清潔的空氣是身體健康的重要保障。當前市面上的空氣過濾裝置多是基於網狀膜結構或表面靜電原理對顆粒物進行吸附,但穩定性欠佳,且不能重複利用。更重要的是,這些傳統空氣過濾器不能有效捕獲直徑小於100奈米的顆粒物。近日,吉林大學化學學院于吉紅團隊設計出一種新型液體介導淨化系統liquid-mediated purification systemLMS高效捕獲幾乎所有有害的空氣顆粒物。經過最佳化的LMS液體層(如甘油)具有強大的表面張力效應和顆粒分離能量,透過顆粒吸引、粘附和駐留三步實現顆粒捕獲。連續使用3個月LMS整體過濾效率仍保持在99%以上且沒有發生堵塞LMS為人居環境和醫療保健提供了全新的空氣清潔途徑。相關論文於44日發表在Chem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hempr.2025.102526

4
肥胖竟能引發這麼多癌症

圖片來源:pixabay.com
眾所周知,高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癌症發生的危險因素。近日,義大利仁愛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院Stefanos Bonovas團隊運用全球疾病負擔2021年資料分析了高BMI引發的癌症形勢。結果顯示,2021年,高BMI導致的癌症共引起35.674萬人死亡和889萬殘疾調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其中女性所受到的影響最大。從1990年到2021年,與BMI相關的癌症死亡率的年齡標準化率每年增長0.35%DALY每年增長0.42%2021年,不同地理區域因高BMI導致的癌症死亡和DALY負擔差異很大。由於高BMI,中低社會人口指數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地區的死亡率和DALY增幅最大,而高社會人口指數地區的上述比率有所下降。結腸癌和直腸癌造成的死亡和DALY最多,而胰腺癌的可歸因負擔增長最快。詳細資料於44日發表在《臨床營養學Clinical Nutrition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lnu.2025.04.002
5
植物葉片也能吸收微塑膠
圖片來源:pixabay.com
植物吸收是很多汙染物進入食物鏈的重要途徑,例如土壤裡的微塑膠MicroplasticsMP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近日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汪磊團隊發現,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PS多聚物和低聚物在植物葉片中廣泛存在,這些微塑膠會隨著大氣濃度和葉片生長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汙染區域,如滌綸工廠和垃圾填埋場,葉片中PETPS聚合物的濃度可達每克乾重104納克,露天種植的葉菜中PETPS每克乾重量102-103納克。研究人員還確定,玉米葉片透過氣孔途徑吸收塑膠顆粒,並經由質外體途徑將其轉移到維管組織,在葉片毛狀體中積累該研究提示,植物葉片吸收大氣微塑膠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環境微塑膠暴露的重要環節。相關論文於49日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831-4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知識分子》公眾號,會錯過每日科學新知!星標《知識分子》,緊跟前沿科學,一起探索科學的奧秘吧!

請戳上圖卡片新增星標

關注《知識分子》影片號
get更多有趣、有料的科普內容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