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標一下新榜,及時瞭解關於新媒體的一切
作為“深圳素人”的賬號主理人,魯恩濱堪稱“先天自媒體聖體”:多個賽道、多次創號,出手就是爆款,出道直抵巔峰。他身上有數次人生轉折留下的痕跡:首次拍片拿獎後無戲可拍,轉行做廣告又碰上行業滑鐵盧。雖然在追求理想的路上總是跌跌撞撞,但有一件事他堅持了十年,就是拍公益影片。最近半年,魯恩濱建立賬號“深圳素人”,十幾條內容的播放量已超3500萬;以乙方廣告導演視角創作的“來活了”系列短片,集均播放量超百萬。在3月28日的「2025新榜內容節」現場,魯恩濱以《打破標籤,在熱愛中找到自己的光》為主題探討了創作者該如何在行業變動中調整策略、堅守內容初心。以下內容整理自這場演講,內容經本人確認。

我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補習班,之前拍過電影,目前從事的是廣告方面導演的工作,也做過一些網劇。在自媒體的賽道上,我還是一個小學生。
說句實話,“深圳素人”這個IP很新,可能還有一些讀者沒有刷到過。以下是一條一分鐘的介紹影片,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讓大家瞭解“深圳素人”以喜劇為主的創作風格。
來之前我在想,今天分享什麼樣的內容,會讓大家覺得有價值。最開始我想聊聊傳統廣告人如何轉型做自媒體的方法論,轉念一想,身邊同行大咖的方法論足以幫助大家。
思考良久,我決定聊聊個人成長與內容創作之間的關係。其中濃縮了我在影片行業這十年的所見所聞所想,也包括我做影片的意義。
素材積累:
人生經歷是最好的創作底色

山東以往給大家的印象是“考公大省”,這裡的人學習都很卷。但我是地地道道數理化特別差的山東人,尤愛跟讀書不沾邊的興趣愛好,比如音樂、武術和繪畫。我很小就被老師貼上了“不務正業”“沒出息”的標籤。

畢業之後我帶著2000塊錢就到了深圳,沒有親人,沒有背景,只有一顆想要成為音樂人的心。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先發行一張自己的個人EP。這是一種介於單曲和常規專輯之間小體量的專輯。當時我發行的第一首歌,現在看起來名字很土,但卻十分勵志,叫《太陽下的夢》。
這首歌發了之後,我覺得自己也算是在華語歌壇正式出道了,老家人應該對我刮目相看了。但是有一年我回家過年的時候,聽到了身邊一些親戚朋友討論的聲音,他們說誰誰誰家的孩子是不是在外面唱紅白喜事的?這就是我眼中的我和鄉親們眼中的我。

這件事情給我年少的內心來了沉重一擊,它讓我覺得努力證明自己是一件很荒誕的事情。但我還是很執著地想證明自己,可以換一個標籤,於是我把自己非常擅長的武術融合進音樂中。
那段時間我有了一個新的標籤,叫功夫歌手。非常不幸的是,表演過程當中我受了非常嚴重的傷,左腿幾乎瘸了,而且就這麼瘸了長達一年。
在深圳寸土寸金的城市,每一天不能出去掙錢,壓力會與日俱增。我只好租了一間出租屋,淘來一架二手電子鋼琴,當起了聲樂老師。沒課的時間我就去街邊賣唱,儘可能讓自己多賺錢。
仔細回想我教聲樂的那段日子,儘管很忙,但也沒有誤人子弟。除了教學生們如何把歌唱好,我還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雖然我才20幾歲,很多道理還不成熟,但我總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有一個學生給我印象特別深。他名字裡有一個“濤”字,網名特別長,叫“濤哥的生活很精彩世界充滿愛”。這個學生音樂天賦不高,準確來說應該是五音不全,也就沒有如願以償成為音樂人。後來他離開深圳,回到老家開了一家餐廳,餐廳業務非常廣泛,包括聲樂培訓、電焊、烤麵筋、武術培訓。
那張圖我已經找不到了,但是我在家裡翻出來一張自己十幾年前的名片,我老婆說你一定要把它上去。

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無論是我的個人經歷,還是發生在我朋友、學生身上荒誕有趣的事情,大家想盡一切辦法在這個城市頑強生存的生命力嗎,不就是我今天的創作底色嗎?
這些年我創作了上百個角色,PPT能展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多角色都來自真實的故事和人。以前我會在影片開頭寫上“本片根據真人故事改編”,現在因為自媒體的黃金五秒,把這些字打出來就沒那麼重要了。

觀察生活、理解生活、熱愛生活、記錄生活,這始終是我創作的重要方式。

面對未知:
活下去是創業者的第一要務
影片行業不斷變化的十年,也是我擁抱變化的十年。行業瞬息萬變,“活下去”是創業者的第一要務。

後來我慢慢告別了音樂人的身份。雖說我得過廣東賽區《快樂男生》的前五十強,也上過浙江衛視《我愛記歌詞》等一系列綜藝節目,但這些對我的生活並沒有太大改變。
作為一個閒不住、又鍾情於拍影片的人,在這個猶疑搖擺的階段,我會給身邊的歌手朋友拍MV。在一些人看來,我拍影片是我身上又一項不務正業的愛好。但是有行動的人總會迎來更多機會。
機緣巧合之下,我能跟深圳市刑事偵察局合作,拍攝出人生第一部商業短片。這是一部刑偵類影片,一經發出,狂攬全國各大獎項。

如今回望,才知道自己當年還是太年輕,行為有些輕佻。突然收到這麼多獎項,覺得自己出道即巔峰,就開始飄飄然。
那時我跟身邊做音樂的朋友說:“哥們兒要轉型當導演了,歌手這活咱以後就不接了。”此話一齣,半年之內我顆粒無收。沒有人找我拍片,自己突然陷入非常難的困境,窮到身上只剩下二十幾塊錢,還寄宿在朋友家裡。
沒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我不會跟父母伸手要一分錢的,那個時候確實走投無路,我給我媽編輯資訊,希望她能夠贊助我幾百塊錢車費,我坐綠皮火車回老家算了。那是我第三次準備離開深圳。
緊接著就是非常戲劇性的一幕。給我媽的求助資訊還沒來得及傳送,我就收到了一條簡訊,上面寫的是“第三屆深圳青年影像節最佳導演獎獎金16000元”。這個圖我儲存到現在。

這條簡訊的出現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畢竟這個獎項過去半年多,我也沒有太在意。
這件事給我兩個感受,一是轉機往往出現在你想要放棄的時候,所以堅持是件重要的事。
第二點可以說是教訓,年少輕狂是個很危險的狀態。非常後悔當時跟做音樂的朋友把話說得那麼滿,還是得給自己留一點後路。做人要務實一點。

擁抱變化:
及時脫掉長衫,選擇大於努力
沒有導演工作的時候,我會做主持人,和影片拍攝相關的武術指導、剪輯師、攝影,這些我都會做。
那個時期遇到了很多同路而行的朋友,也碰上了網路大電影的紅利期。我連續拍了五六部長篇電影,積累了一些經驗,跟亦師亦友的老師共同開創了一家電影製作公司,開始了為期四年的創業。
這四年裡,我們遭遇了兩次重創。首先是稅收帶來的行業大蕭條,低迷的週期還沒結束,疫情接踵而來,幾乎對整個影視行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當時我們的公司員工比較多,有四十多號人,作為一個創業者,一覺醒來就必須要面對每個月大幾十萬的開支,最後實在無力負擔,創業之路土崩瓦解。我跟我亦師亦友的搭檔,也是我人生中很重要的貴人,也到了分道揚鑣的時候。他繼續在電影行業裡面深耕,而我則轉戰到了傳統廣告行業。

比較幸運的是,那幾年我積累了一些優質的客戶資源,包括大的品牌方,還有一些上市公司。轉戰廣告行業以後,我們簽訂了一些年框,那幾年算得上是順風順水。
好日子沒過多久,傳統廣告又迎來了新一輪的衝擊。自媒體的風靡,幾乎是把廣告從業者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從原先對短影片愛搭不理,到現在的高攀不起,我們切身感受到當一個新的事物顛覆生態的時候,是完全不給你機會的。
我們再度尋找出路,孔乙己的長衫不脫不行。我們嘗試了兩個短影片方向。
第一個方向就是“導演奶爸”,從我自身家庭生活開始做自媒體。我媳婦懷孕,我全程陪伴她,記錄家庭氛圍,比較幸運的是隻做了兩條就出了播放幾百萬的爆款。
隨著流量的增大,我們的生活細節都被曝光在鏡頭之下,身邊的親戚朋友也會刷到,我就開始焦慮。
首先我還是一個導演嗎?大家印象當中我只是一個拍生活Vlog的奶爸,而不是導演。第二,關於影片主角。我老婆身體恢復之後,還是要投身自己所熱愛的職場。面對不好的評論,她說你只能拍我的背,不能拍我的臉。
普通人的生活哪有那麼多趣味,我們不是電影,無法預設戲劇。我的創作完全陷入僵局,所以這個賬號運營了一段時間,即使後臺有很多商單,但因為以上這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我放棄掉了。

我決定重新回到自己熱愛的劇情片的領域,希望能在B站希望開拓出一片天地。一開始我們做了平均時長為20分鐘左右的劇情短片。發現拍攝週期長,漲粉慢的狀況後,我們再做調整,把長短規格調整到5-8分鐘。
結果“深圳素人”在影片號和抖音上異軍突起,第一條就成了爆款影片。
回想我做自媒體這件事上,我覺得自己是個很幸運的人。每次一做就是爆款,我團隊的執行力也很強。

在我的創業經歷中,有兩個詞的出現頻次非常高:一個是幸運,另一個是不幸。人生就是這樣,遇到困難和阻力的時候,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遇到機會則是順勢而為。
我永遠也不知道人生下一站點會發生什麼樣的問題,有些東西是無法控制的,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轉變,就顯得尤為重要。
堅守初心:
創作者與觀眾的雙向互動

創作不僅是表達自己,也是在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的光。
2015年至今,儘管在追求理想的路上總是跌跌撞撞,但有一件事情我堅持了十年,就是堅持做公益型別的影片。下面這些電影海報,從調性上就能讓人感受到是偏向溫情勵志的影片。

《回家》講的是農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開啟那扇門》關注的是自閉症兒童;《我們的河》想說明企業發展與環境生態之間的關係。
《媽,吃飯了》這部影片,則是根據我母親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
作為山東人,她習慣了主食吃煎餅。吃煎餅需要用牙撕咬,我媽媽才六十多歲,牙齒受損很嚴重,一口牙幾乎掉光,只能用煎餅蘸著水的方式吃飯。很心酸,就聯絡在廣州認識的的穗華口腔醫療機構,希望能治好母親的牙,讓她能安心吃飯。牙醫給出的建議是種植牙,根據母親目前的情況,至少需要種植八顆。
前些年種植牙非常昂貴,單顆牙齒就需要兩三萬。我就跟院方聊一個方案,我說我能不能幫你們拍一個公益短片,置換我媽媽這一口牙齒。院方很欣賞我們團隊的內容創作,於是我們一拍即合:我如願以償讓媽媽用上一口健康的牙齒,那部公益影片在市場上的反饋也特別好,董事長做出來一系列優惠政策,面向廣州60歲以上老人免費檢查牙齒,種植牙也有了更多折扣。
能用自己熟練的技能去改變別人的生活,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直到現在,村裡的人還調侃我媽,說她一個農村老太太種了一口金牙,這口牙整體要20多萬。透過這部影片所創造的價值,包括對身邊人的改變、對社會的積極影響,能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做內容的初心和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不光是作品在治癒觀眾,他們的共鳴與支援也在反向滋養著創作者。這樣一個良性的雙向互動,對內容從業者來說是最牢固的支撐。
有人會質疑,拍了這麼多公益短片,也不賺錢,你圖什麼?我非常相信一個觀點,創作不是為了迎合別人,而是為了表達自己。我遇到過一個粉絲,他參與了我們一個公益影片的拍攝,他說,沒想到這些社會的“邊角料”也會有人關注。當時我才真切地意識到,記錄他們就是記錄生命存在的意義。

這是全民創作的時代。透過我們的記錄向社會發聲,就會有更多的資源與關注傾向於這些不被看到或理解的弱勢群體。這就是做影片的意義。
“深圳素人”這個IP的創立,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因為這十年間對作品的堅持和熱愛。我希望這個IP可以做成【短影片領域裡的武林外傳】,記錄生活中的嬉笑怒罵,為大家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當下,很多人都在使用 AI來創作影片,而我仍執著於真實的故事和人,這也是我心中認為的好內容。

回想我們團隊和我個人走過的路,每個人都會被貼上各種標籤,在發展期都會遇到質疑。但只要你不斷努力、改變,直到做出一些成績、擁有一定話語權的時候,那些曾經被看作是“不務正業”的雜質,就會變成意義非凡的寶藏。標籤是別人貼的,但人生是自己的。
我們團隊的slogan是“基於快樂,幫助更多的人”。如果說一定要再加一個比較務實的資訊,那就是“基於快樂,賺更多的錢,幫助更多的人”。
PS. 更多「2025新榜內容節」的精彩內容,將於近期陸續釋出,敬請期待!此外,在新榜公眾號後臺回覆關鍵詞“新榜內容節”,即可獲取即時更新的大會資料包及部分嘉賓PPT。




關於新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