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中國打工人的救世主?

最近關於中國一些公司強制不加班的新聞,在網上引起了極大的熱議。以美的、海爾大疆為代表的中國公司,強制員工下班,這與很多企業所宣稱的“996”光榮的加班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一些影片博主為了吸引人的眼球為歐美高歌,說是他們幫助我們中國的工人實現了當“人”的權利,這種言論引起了很多人的跟風,他們一起為歐盟唱讚歌,說是歐盟所頒佈的《禁止強迫勞動者法案》,讓他們不再被壓榨。儼然在他的眼裡,歐盟成了救世主。為什麼這種言論能夠博人眼球?除了帶節奏之外,我們很多人是不思考的,他們只喜歡看自己想看到的結論和觀點。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單一的,它有必然內在邏輯。你只有把他的前因和後果以及他們存在的某種聯絡進行合理的推理,才會搞懂其背後真正的目的和動機。
就拿這一次歐盟所頒佈的《禁止強迫勞動者法案》來說,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讓工人得到充分的休息,保證了他們個人的權利,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救世主的形象。我告訴你,世界上根本就不會存在什麼真正的救世主,要說有,那也是你自己。歐盟根本就不是什麼救世主,他所做的一切根本就是在進行大國博弈。
歐盟頒佈的《禁止強迫勞動者法案》到底在針對誰?
經濟利益決定上層的建築,我們只有從經濟這個角度出發,才可能發現他所頒佈的這個方案的動機。
歐盟的經濟怎麼了?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是歐盟的非常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我們和歐盟的經濟貿易當中,我們是貿易順差。我們和美國的貿易當中也是貿易順差。但是美國和歐盟的貿易當中,歐盟是貿易順差。我們和歐盟的貿易順差遠大於歐盟和美國的貿易順差。也就是說,歐盟和美國做生意賺來的錢,不但全給了我們,而且還要倒貼一部分給我們,這是歐盟所不能忍受的。為了方便大家直觀地理解,請看以下的圖表。
中國和歐盟的貿易
指標
2019 年
2023 年
2024 年
貨物貿易總額(美元)
7050 億
7600 億
7858 億
服務貿易總額(美元)
2000 億
2500 億
3000 億
中國對歐順差(美元)
2200 億
2900 億
3360 億
貿易依存度(佔 GDP)
3.5%
4.2%
4.5%
美國和歐盟的貿易
指標
2019 年
2023 年
2024 年
貨物貿易總額(歐元)
1.2 萬億
1.4 萬億
1.6 萬億
服務貿易總額(歐元)
8000 億
9500 億
1.1 萬億
美國對歐盟逆差(歐元)
1200 億
1558 億
1982 億
貿易依存度(佔 GDP)
3.2%
3.8%
4.1%
所以從以上圖表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次的《禁止強迫勞動者法案》主要的針對者是我們中國,這不容置疑。
既然歐盟想扭轉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什麼它要搬出《禁止強迫勞動者法案》這一招呢?那麼我們就要更仔細的分析,中歐貿易當中,中國的貿易順差集中在哪裡?
2024 年中國對歐盟出口的電子產品總額達2036 億歐元(約合 2240 億美元),佔中國對歐總出口的39.3%,較 2023 年提升 2.1 個百分點。同年,歐盟對華電子產品出口額為580 億歐元(約合 638 億美元),佔中國自歐進口的21.5%,主要集中在半導體裝置、精密儀器等領域。歐盟在電子產品領域對華逆差達1456 億歐元,佔中歐總貿易逆差的 47.8%。
我們做一個細分
產品類別
出口額(億歐元)
佔比
主要產品
電機、電器零件
968
18.7%
鋰電池、電源介面卡
電信裝置
609
11.8%
5G 基站、智慧手機
辦公裝置
459
8.9%
筆記型電腦、伺服器
消費電子
380
7.3%
智慧穿戴裝置、遊戲機
半導體元件
150
2.9%
晶片、感測器
資料來源:歐盟統計局 2024 年貿易報告。
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行業有兩個基本的特徵,第1個是高精尖,第2個是人力密集型企業,所以在中國996成為家常便飯或者是一種企業文化。他用這一招能制裁了我們,難道制裁不了美國嗎?會不會也傷及到美國?
法案制裁不了美國
從近幾年歐盟和美國的貿易資料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貿易當中,服務類貿易佔比很大,可以佔到2/3甚至還多。而除去服務貿易,歐盟對美國是貿易順差。以2024年為例,歐盟對美國貨物出口達 5316 億歐元(約 5780 億美元),進口 3334 億歐元(約 3610 億美元),貨物貿易順差 1982 億歐元(約 2150 億美元)。這一順差主要來自汽車(德國大眾、寶馬佔美歐汽車貿易額的 60%)、機械(荷蘭 ASML 光刻機)和化工產品(巴斯夫)。所以這一招對美國無效,對我們卻十分不利。
美國和歐盟是盟友嗎?
永遠記住一句話,國與國之間沒有絕對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從這次的俄烏會談,我們可以看到歐盟被美國擺上了餐桌,這讓歐盟十分惱火。特朗普曾經說是歐盟在背後不斷支援烏克蘭,才導致這場戰爭沒有及時結束。事實是這樣的嗎?那你們可以想一想。俄羅斯在沒有中國的支援下為什麼能夠堅持著打了三年?他的錢從哪來?而且打仗三年他的經濟反而增長了,這是為什麼?俄羅斯現在還有什麼能夠拿得出手的?軍火它已經落後了。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資源,也就是石油和天然氣。北溪1號被炸,北溪2號呢?他透過北溪2號把石油和天然氣賣給了誰?這樣一想你就會明白了,為什麼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能夠持續三年?因為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所以這個戰爭根本停不下來。而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分析,2022年2月24日至2024年10月19日,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化石燃料約2040億歐元。2024年上半年,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收入同比增長近41%。2024年,歐盟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增至544.5億立方米,若按每1000立方米480美元的價格計算,貿易額約為261.36億美元。另外,2024年6月,歐盟是俄羅斯原油出口的第四大買家,佔俄羅斯前五大購買國總出口收入的12%(16億歐元),且管道油佔歐盟購買俄羅斯化石燃料的最大份額(40%)。因此北溪2號,這條輸油管線已經成為了歐盟和俄羅斯之間的“輸血大動脈”
被控制的籌碼
既然是“動脈”, 就很容易成為別人控制你的籌碼。
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簡稱CAI)在2014年1月21日舉行第1輪談判,2020年12月30日中歐領導人共同宣佈如期完成談判,歷經7年共進行35輪談判。可是,在2021年的5月20日,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了凍結中歐投資協定的議案,導致協定生效程序受阻。而理由是中國對歐盟議會成員進行了制裁。5月20日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節點!因為在5月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北極峰會』上進行了雙邊對話,而美國居然進行了讓步。然後在5月25號,拜登突然宣佈放棄對天然氣管道專案相關公司的制裁。這就是美國赤裸裸的用『北溪2號』作為籌碼來逼迫歐盟進行選邊站隊。為什麼美國對這份協議如此的警覺?因為中歐全面投資協定中金融部分的內容涉及有效和透明的監管、新金融服務、特定例外情況、自律組織、支付結算系統等。此外,在市場準入方面,中國承諾採取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模式,除負面清單中羅列的行業外,所有行業和部門均享受國民待遇,這也包括金融行業。在公平競爭規則方面,雙方就金融監管等與企業運營密切相關的議題達成共識,致力於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中國還納入了在金融等領域自主開放的舉措,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包括再保險)、資產管理等方面,取消了合資要求和外方股比限制,並將繼續推進證券、基金市場開放,加強與其他國際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也就是說,當這份協議生效之後,中國和歐盟的合作力度和等級將超越美國,這是美國不想看到的也不能接受的。因此他們要千方百計利用各種手段和籌碼來阻止這份協議生效。歐盟迫於美國的壓力,凍結了這份協定,而不是終止這份協定。請注意一下措辭,凍結的意思是暫時性的,等到合適的時機,會有解凍的那一天。
歐盟和美國這兩個集團在利益一致的時候,他們會緊密合作,當產生分歧的時候,就會恃強凌弱、欺軟怕硬。伴隨著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歐盟緊隨美國的腳步,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提高了關稅。2025年我們宣佈進口烏克蘭的穀物和豌豆,這一政策反擊了加拿大的同時也觸碰到了歐盟的經濟利益。為什麼這麼說?烏克蘭的穀物基本上都出口到了歐洲,而這一次我們和烏克蘭簽署的貿易協定佔據了烏克蘭穀物出口量的1/3,所以歐盟進口就少了1/3,不是說歐盟糧食不夠用,而是俄烏俄烏戰爭期間,烏克蘭大量的低價農產品流向歐洲改變了他們的農產品的市場份額,而中國這一招要讓歐盟對其農產品的市場份額重新調整,這是需要時間的。
近期歐洲又將《禁止強迫勞動者法案》進行熱炒,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想讓中國回到談判桌來解凍《中歐全面投資協定》。既然想談判,歐盟為什麼非要搞這麼大動靜要喊要殺的,無非是給自己壯膽而已,喊得越兇心裡面越虛,因為誰先認輸誰吃虧!因此這個法案落地的可能性不大,我們正在和歐盟進行博弈,在這個法案正式生效之前,我們有很多機會和時間調整戰略以適應或減緩此方案可能帶來的衝擊,從而增加談判的籌碼,而《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能否解凍是最大的變數!

2024年,隨著經濟走勢、房價與利率下行,國內大類資產收益率普遍跌破2%(國債1.6%/存款1.5%/保險2.5%/房租1.7%),且極有可能長期維持在低位。這意味著從2025年起,中國家庭面臨長期低利率環境下的資產保值難題。

在低利率、低通脹與老齡化時代,除了降低房地產比例,增配國債、保險等避險資產。更好的做法是將選取標的擴大到全球的核心資產(比如鎖定4.6%利率的美債),讓家庭資產配置的收益率更穩健、風險對沖性更充分。
有全球資產配置諮詢需求的朋友,請新增運營微信(lang202501),或者長按下方二維碼預約。

相關文章